季羡林“东西方文化互补论”
2011-04-08吕文贤曾红军
吕文贤 曾红军
季羡林“东西方文化互补论”
吕文贤 曾红军
作为中国比较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季羡林一生的学术研究,很难用一两个词语或一两个学科的名称加以概括,他客观地分析了西方文化中的“天人二分”思维模式,参照中国“天人合一”的综合思维模式,提出了科学性论断“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并称之为“东西方文化互补论”,以实现东西方文化的平等交流。他还提出了“拿来主义”以及“送去主义”,反对“西方中心论”,推进“文化多元化”的理论,使中西方文化相互融合,共同创造人类美好的文化前进之路。
东西方文化;东学西渐;三十年河东;送去主义
季羡林先生是著名的语言学家,比较文学家,散文家和翻译家,撰写了1100多万字的学术专着和100多万字的散文,他的学术研究范围十分驳杂,涉及到印度古代语言、中国佛教史、印度佛教史、中亚佛教史、糖史、吐火罗文、中印文化交流史、中外文化交流史、中西文化之差异和共性、美学和中国古代文艺理论、比较文学和民间文学。他的学术研究特点是一个字“杂”。
一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季先生在学术探讨中受中德两方面的影响,在中国的陈寅恪和汤用彤先生都是考据的名手,在德国,其所遇到的老师,也是考证巨匠,他一生小心翼翼的跟在他们后面走,可是到了晚年,他发表了很多义理的论断,而这些论断中,又多是谈东西文化同异问题的。
经过多年的观察与思考,他处处发现东西方文化的不同,他的基本论点是东西方思维模式不同:东综合而西分析。比如在处理大自然的关系问题上,西方对自然分析再分析,征服再征服,其理论基础是“争”。东方则主张“天人合一”,其理论基础是“和”,即顺应自然,建构和谐世界。而西方的在多给人类谋福利的同时,带来了从环境污染到生态失衡等等诸多灾难。季先生在1989年在《从宏观上看中国文化》中引述了池田大作和汤因比的对话,就国内外一些学者对于中国文化的贬低情绪,提出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1],1990年,他的《21世纪,东西方文化的转折点》一文,提出西方文化辉煌了二三百年,已经是强弩之末,就东西方文化的现状,他又提出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西方文化产生的危害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前途,并将贻害全球,20世纪末将是文化中心由西向东的历史转折点。
先生提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后,支持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后来又发表了一些涉及东方文化、中国文化的文章,重要的有《漫谈东方文化》《关于“天人合一”思想的再思考》《关于“天人合一思想”的再思考的一点补充》,文中提出了所谓“不薄西方爱东方”的“河东河西论”。
二 拿来主义与送去主义
先生的文化理论主要是多元文化观,他主张应该关注文化的起源,他认为文化的起源不是一元的,而是多元的,世界文化不是由一个民族创造的,文化也不是一个地方产生的,同时,文化又是存在体系的,世界上的文化可以分为:印度文化、希腊罗马欧美文化、中国文化、伊斯兰阿拉伯文化,文化的多元和多种文化体系是不矛盾的,各文化体系是一个互相学习的关系。先生发前人之未发,深刻地指出:文化交流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重要动力之一,世界上的文化体系中国文化、印度文化、伊斯兰阿拉伯文化构成的东方文化,和希腊罗马乃至欧美构成的西方文化之间不断地进行文化交流,形成了今天世界上灿烂辉煌,千姿百态,各具特长而又互相联系的文化,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幸福和繁荣。文化交流是双向的,中国文化在汉唐时期如日中天,既吸收外来文化,又把自己的先进文化毫无保留的送给东西方的其他国家,罗盘、火药、造纸、印刷传遍了整个世界。
对待中西文化的关系,先生的观点是“拿来”和“送去”。20世纪以来,文化界普遍提倡“全盘西化”,但先生认为“‘西化’是要化,不‘化’不行,创新、引进都是‘化’,但‘全盘’不可行,不能只有经线,没有纬线。”[2]美籍著名学者黄仁宇也认为“‘全取’或‘全弃’是中西文化交流不成熟的反映。”[3]季先生还指出全盘西化的理论在人类历史上是讲不通的,事实上也办不到,但并不是不学习西方文化,“要想振兴中国,必须学习西方,这是毫无疑问的。”[4]当然,拿来并不是一层不变,而是要在中国的文化土壤上加以吸收和消化,不能盲目照搬。
西方文化从文艺复兴之后把社会生产力空前的提高,人类社会也空前的进步,但是他和其他文化也是一样的,迟早会没落的。20世纪20年代,西方的一些学者开始观察到西方文化的衰落,1917年,德国斯宾伯勒《西方的没落》一出版,便在西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受书中思想的影响,也提出反对西方文化中心论。在今天,它已经开始威胁人类的发展甚至生存,世界各地的地震、酸雨、生态破坏、动植物不断灭绝、淡水缺乏、新的疾病不断出现,先生正是看见了这些灾难,才主张“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21世纪将是东方文化取代西方文化的世纪,取代并不是消灭,他说:“在过去几百年西方文化所达到的水平的基础上,用东方的整体着眼和普遍联系的综合思维方式,以东方文化为主导,吸收西方文化中的精华,把人类文化发展推到一个更高的阶段。”[5]先生希望在新的世纪新的历史灾难面前,人类能够聪明的考虑“拿来”和“送去”的问题,认真的考虑“东西方文化互补论”。
三 东学西渐与“东化”
“东化”是季先生发明的,报纸上没有这个词儿。他认为汉朝唐朝是“文化东化”的时期,因为汉唐世界经济、文化的中心在中国。不能只重视“西学东渐”而忽视了“东学西渐”。在中西文化交流历史中,“东学西渐”也没有停止过。汉唐时期,中国吸引了很多传教士、商人,他们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传到了世界各地。在文化交流上,中国向来强调只要对我们有利,我们就吸收,中国吸收西方的佛教形成了中国佛教,明末以来西方文化也在中国各地广泛传播,才有了“东方文化”“西方文化”的说法,中国历史上,四大发明也在当时传到了国外,送给了世界,可惜在一片西化之声中,西方人自我感觉良好,全没有把中国的西渐文化放在文化交流之中。
先生提倡把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送去”,他指出这是把握住新一轮“东学西渐”的关键,他主张“要了解东方,唯一的途径就是学习,学习资料首先是文字,也就是书籍。环顾当今世界,在‘欧洲中心论’还有市场的情况下,在西方有些人还昏昏然没有睁开双眼的时候,有关东方的书籍,极少极少,有之,亦多有偏见,不能客观。”[6]这一送去主义的理论性倡导,正在为世人所重视,所传播。日本学者西园春夫在接受中国旅日学者访谈时说“21世纪,是亚洲的时代。但是,我不认为,仅仅是经济强大了,亚洲的影响力就会提升。我认为,在人类濒临存亡之时,亚洲必须带着哲学、伦理、道德等方面的解决方案走上历史舞台。”[7]希望人类真的能读懂先生送去“天人合一”思想的意图。
结语
“三十年河东”“送去主义”,将会在21世纪走向世界,并复兴中国文化和东方文化。但东方文化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必是不断自我革新,吸收东西方的先进文化,走东西方文化互补的道路,造福整个社会。21世纪,人类文化的前景必是光明的。
[1]季羡林文集[M].第六卷,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352.
[2]季羡林.东西方文化的互补关系[A].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C].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170.
[3]黄仁宇.中国大历史[M].北京,三联书店.1997:276.
[4]季羡林.从宏观上看中国文化[A].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C].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94,95.
[5]季羡林.21世纪 东方文化的时代[A].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C].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14.
[6]季羡林.东方文化集成总序[A].东西方文化一轮集(上册)[C].北京:昆仑出版社,1997:13.
[7]刘迪.鸠山由纪夫——日本民主党政治的开幕[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9:151.
On Complementary Theory Between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s Proved by JiXianlin
Lv Wenxian Zeng Hongjun
As one of the founders of Chinese comparative literature,it is hard to generalize the achievements made by JiX-ianlin with a few words.By analyzing the dichotomy pattern of thinking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he put forward“Rich get poorer,poor get richer Theory”or the“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 complementary Theory”in order to communicate with the Westerners equally.He also put forward the ideas of“taking”and“giving”to combat the Occidentalism and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diversity to push forward cultural interfusion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the eastern civilization spread out to the west;rich get poorer,poor get richer;bringing Chinese culture to the West
G04
A
1672-6758(2011)06-0126-1
吕文贤,硕士,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南充。邮政编码:637000
曾红军,讲师,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南充。邮政编码:637000
Class No.:G04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