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篇偏误分析
2011-04-08王诗博
王诗博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篇偏误分析
王诗博
语篇偏误分析是偏误分析理论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但在目前的对外汉语教学中,对语篇引起的偏误分析研究不足。这一偏误现象还没有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拟从语篇偏误产生的原因,语篇偏误的类型这几个方面入手,简要谈一下语篇偏误在偏误理论分析中的重要性。
语篇偏误;语际偏误;语内偏误
偏误分析是伴随着中介语理论的产生而兴起的一种理论,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偏误分析指的是发现外语学习者发生偏误的规律的过程,这包括偏误是怎样产生的,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会发生什么样的偏误等等。偏误分析的意义在于能够使外语教学更为有效,更为有针对性[1]。目前对外汉语教学界对于偏误分析的研究多数是在语音、词汇、语法的层面上,而对语用、语篇的研究尚不充分;许多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老师发现,外国学生用汉语说话、写作,常常前言不搭后语;虽然他说的话里,写的文章中的每一个句子在语法上来说都是可行的。学生的这种偏误不是语法上的,而是语篇中的,而这种偏误正是目前的对外汉语教学中较为忽视的地方。因此本文以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为例,简要探讨语篇偏误分析产生的原因和类型。
一 语篇偏误产生的原因
语篇语法,也称篇章语法,是篇章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于描写语篇结构的语法,其任务是解释语篇的结构和那些表达句子间底层语义连贯的语法现象,研究人们是如何把所建构的信息以前后连贯,重点突出,恰如其分的方式传递给听者或读者的。语篇语法偏误可以定义为:中介语语篇中不成功的部分,尤其指语篇中不成功的衔接、连贯方式(周小兵)。对中介语语篇语法影响的因素较多,主要有A、语际偏误(指由母语负迁移而引起的语篇偏误)B、语内偏误(指受已经习得的目的语影响而出现的语篇偏误,如过度概括、错误类推、忽略规则限制)C、规避错误(指通过近似的或间接的表达方式而绕过应该用的语言项的交际策略而产生的语篇偏误)D、诱导偏误(指由于教材编写或教师施教不当而造成的语篇偏误)E、多种原因或不明原因偏误(指不是由单一的原因引起的或者判断不出明显的偏误)。本文重点探讨前两种原因引起的语篇偏误,即语际因素和语内因素对语篇语法的影响。
二 语际偏误类型
语际因素以何种方式影响中介语语篇语法呢?主要有空项影响、对称影响、非对称影响、准对称影响四个偏误类型。
1.空项影响。空项影响在语际偏误中所占的比重较大,也是外国学生交际失误的主要来源。汉语和英语中的语言成分并非一一对应,有些语言才成分在英语中有,而汉语中没有;有些语言成分则英语中无,汉语中有。
英语有,汉语没有:英语中有些语言项目在汉语中是不存在的,其语义功能在汉语中由其它形式来承担,在这种情况下,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偏误,其中以关系代词、不定代词one、表目的的动词不定式最为典型。
关系代词:英语中的关系代词,也叫先行词,在句中一般有明确的指称对象,而汉语中没有关系代词这种语言形式。关系代词的语义功能在汉语中通常是通过指示代词、人称代词或词汇复现手段表达的。例如:
(1)This bag was left by Jack,who was here yesterday.
这个袋子是杰克丢这儿的,他昨天到这儿来过。
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遇到这种情况时,常常不能很好地进行处理。他们不能正确使用指称方式,例如(2)和(3):
(2)我们先去上海,然后坐火车去苏州。因为要游览的地方很多,我们要在那个城市停留五天。(苏州)
We will first go to Shanghai,and then take a train to Suzhou,where we will stay for only five days,for we will many places to visit.
(3)他似乎没有理解我的意思,这儿使我心烦。(这一点)
He seems not to have grasped what I meant,which greatly upsets me.
例(2)中的“那个城市”到底是指称“上海”还是指称“苏州”,出现了指称不明的偏误。这个问题需要通过词汇复现的方式来解决,即用“苏州”或“上海”代替“这个城市”,例(3)中“这儿”应该改为“这一点”,回指“他似乎没有理解我的意思”这种情况。
不定代词one:英语不定代词one的出现频率较高,用法灵活。它还可以通过the one,ones等形式表示特指、复数等。汉语中没有相应的语言形式,其语义功能是通过词汇复现、“的”字结构等形式实现的。例如:
(4)The two books on the table are of mine,The one in thick is borrowed from the library a moment ago.
桌上的那两本书是我的,厚的那本刚刚从图书馆借来。
遇到这种情况时,留学生通常不能很好地处理,很容易出现偏误。例如:
(5)这个星期是我第三个住在北京的。因为好忙,这三个星期过得很快。(住在北京的第三个星期)
This week is the third one of my study in Beijing.
(6)这个商店卖很多漂亮的衣服,我最后选择了蓝色。(一件蓝色的)
There are many beautiful dresses in the shop.Finally Ichose a blue one.
例(5)的偏误可以通过词汇复现的方式解决,例(6)的偏误可以使用“的”字结构解决。
动词不定式:动词不定式是英语中一个极具表现力的语言项目,它的形式很灵活(在句中做多种语言成分,如主语、宾语、表语、状语)。汉语中没有动词不定式这样的语言形式,其功能由连动式、状语从句等语言形式来承担。例如:
(7)最后我们的中文老师终于找到了珍贵的视频有了它为了练习听力。(最后,我们的中文老师终于找到了珍贵的视频,我们利用它来练习听力。)
Finally ,Our Chinese teacher found some video.So we use the video to practice listening.
(8)还有一次,我和我的中文老师一起吃饭。老师是一个中国人,他从澳大利亚来到北京为了访问我们俩。(为了看望我们俩,他从澳大利亚来到北京。)
Our teacher is Chinese.He came to Beijing from Australia to pay us two a visit.
通过以上衔接偏误的例子可以看出:在英语中通过不定式表达目的的语义功能在汉语中需要用其他形式表示。留学生不知道应该如何用这样的表达,只是根据语义在英语中to的位置使用了“为了”这个词语,以至于出现了偏误。
汉语有,英语没有:有些语言项目在汉语中存在,在英语中则没有,或者其相应的语义功能在英语中以其他形式表示。以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必须把它们作为全新的项目进行学习,这种情况也容易出现偏误。例如,出现于主语后的单音节连接词在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而英语中却没有这类用法。在汉语的复合句中,单音节连词无论是出现在第一分句中,还是出现在第二分局中,都只能出现在分句的主语后。例如:
(9)你要不想说这件事的话,我就不问了。(出现在第二分句的主语后)
(10)这里气候挺好,冬天也不冷。(出现在第二分句后)
经常出现在第一分句里的单音节连词有“既、就、虽、要”四个,出现在第二分句里的连接词有“就、才、也、还、又、都、却”七个。违反了上述原则,就是错句(李晓琪,2002:92)。母语为英语的学生在这方面很容易出现偏误,例如:
(11)全家人都吃完了,才妈妈开始吃。(妈妈才开始吃)
Mother began to eat only when all the family finished eating.
(12)如果你不想去的话,就你别去。(你就别去)
Do not go if you do not want to go.
(13)这件衣服,样式挺好,也价钱不贵。(价钱也不贵)
This coat is not only of good style,but also of low price.
留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偏误,是因为英语中的连接词就没有单双音节之分,而且它们的位置总是固定的,无论是在从句中还是在主句中,连接词一般都出现在句首。
2.对称影响。对称影响是指母语中的某个语言项目在语法、语义和语用上与目的语的某个语言项目完全相同,如:“First…Second…Third…”与“第一……第二……第三……”等。英语和汉语中对称的语言项目习得难度不大,偏误情况较少。但也不是说绝对没有偏误。例如:
(14)首先蒸糯米,半熟,然后拿出来放在一个锅里。其次把椰浆、姜黄水煮开。(然后)
First,braise sticky rice to half ripe.Then take it out and put it into a pot.After that ,heat the coco juice and ginger water to boil.
“其次”用于列举事项,指示次序较后的、次要的人或事物,这里被错误地用来表示程序。
3.非对称影响。非对称影响是指虽然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某个语言项目,但二者并非一一对应,而是呈现出一对多或者多对一的情况。
英语中的一个语言项,对应于汉语多个语言项:即母语中的一种形式分化成目的语的两种或多种形式的语言项目。这种情况比较常见,且习得难度很大,留学生在应用时极易出现偏误。
Or与“还是、或者、否则”:英语中的or大致与汉语中的“还是、或者、否则”对应。汉语中三个词的使用是有分工的,或者说其分布是互补的。“还是”表示选择,用于疑问句或表示不确定意义的陈述句;“或者”表示选择,只用于陈述句中;“否则”表示转折,用于第二分句的开始,前面必须有预设句。留学生在学习这三个连接词时,不容易分清它们的区别,容易出现偏误。例如:
(15)我也不知道该去或者不去。(正:我也不知道该去还是不该去。)
I don’t know whether I should go or not.
(16)Q:你喜欢喝什么饮料?A:我喜欢咖啡,还是橙汁。(或者橙汁)
Q:What beverage do you like?A:I like coffee or orange juice.
(17)我们必须努力学习,或者我们找不到工作。(否则我们将找不到工作)
We must study hard,or we shall have difficulties getting employed.
例(15)是一个含有不确定意义的陈述句,应该用“还是”;例(16)中是选择关系,应该用“或者”;例(17)是个转折句,应该用“否则”。
Though与“虽然、尽管”:英语中的though既可以表示让步,又可表示轻微转折义,对应于汉语的“尽管”和“然而”。Though表达的语义功能,在汉语中需要分清是转折义还是让步义,留学生也容易出现偏误:
(18)无论人很多,天气不太好,我也要去。从来没有去过地中海,我对那的习惯和传统很感兴趣。(尽管)
例(18)中的“无论”应该改为“尽管”,这句表达的是让步关系。
4.准对称影响。准对称可被视为介于对称与非对称之间的一种情况,指的是英语中的某个语言项目与汉语中的某个语言项目大体上是对称,但在具体的应用细节上却存在一些差异。
汉语和英语中都有语义功能相近但用法不同的语言项目,是造成语际偏误的主要原因。这里以英语的and与汉语的“和”为例说明这个问题。and应用范围广,既可连接词语,又可连接句子,使用时不受限制。“和”应用范围较小,一般用于连接名词;连接做谓语的动词、形容词是有一定的限制,必须是双音节的,谓语前或谓语后要有共同的附加成分或连带成分(吕叔湘,1999:266)不能连接两个句子。在这一点上,留学生极易出现偏误:
(19)办公室的环境比较有意思和年轻人在他们的工作上比较出色。(办公室的环境比较有意思,年轻人在他们的工作上比较出色。)
The environment in the office is interesting and the young people there work excellently.
(20)我们的中文老师很美和很随和。(我们的中文老师很美、很随和。)
Our Chinese teacher is very beautiful and easy-going.
例(19)中连接的是两个小句;例(20)连接的两个形容词不都是双音节的。因此,以上两例不能用“和”。
三 语内偏误类型
语内因素也是造成语篇偏误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Carl James的分析,他把基于学习者的学习策略而产生的语内偏误分为以下七个类型:(a)错误推理;(b)错误分析;(c)规则应用不完全;(d)利用羡余;(e)忽略共现规则限制;(f)过度监控;(g)过度概括,或系统规则简化。其中(d)和(e)主要涉及句子语法的偏误,跟语篇语法的偏误无关。
1.错误类推。错误类推是指学习者错误地认为新的语言项目B和语言项目A用法一样,即学习B时套用A的规则。外国学生的这类偏误最多,例如:
“虽然”、“尽管”、“不论/无论”。
“虽然”用于复合句中前边小句的开头,暗示后边小句不是承接前面的内容说,而是表示转折;“尽管”经常用在复合句中前面小句的开头,表示的是一种让步关系。在使用这两个词时需要区分句子表示的是转折关系还是让步关系。“不论/无论”用于表示任指的疑问代词或有选择关系的并列成分的前面,后边有“都”或“也”与之呼应,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或结论都不会改变。留学生在使用这些关联词语时经常采用类推的方式,把一个词的用法错误地套用到另一个词上。例如:
(1)虽然汉语有点难学,我希望我还能学好它。(尽管)
(2)无论今天的天气很糟糕,我们还是去上了高老师的口语课。(尽管)
例(1)和例(2)中的“虽然”和“无论”都应改成“尽管”,因为这里表达的主要是一种让步关系。
“怎么”和“这么”
“这么”可表示性质、状态、方式、程度等;“怎么”表示方式和疑问。二者的差别是:前者不表示疑问;后者不表示性质、状态、程度,只表示方式,常用于疑问。外国学生在使用这两个词时常常产生混淆。例如:
(3)学校食堂的饭菜越来越不好吃,很多老师和学生不高兴,但是不知道这么解决这个问题。(怎么)
这里“不知道”的宾语是个转述的疑问句,而“这么”不表示疑问,所以应该用“怎么”代替“这么”。
2.规则应用不完全。规则应用不完全是指只运用了应该运用的规则的一部分,而忽略了另一部分。例如:
(4)幸亏刚才那个好心人,我才没有丢了我的钱包。(多亏)
由于受目的语的影响,该用“多亏”的地方用成了“幸亏”。“多亏”和“幸亏”都可以表示由于前面的有利条件,而避免了后面不如意的事,但二者还是有差别的:“多亏”除表示上面的意义之外,更多地含有感激的口气,“幸亏”没有这种语气,更多地是一种如释重负的庆幸口气(张斌,2001)
3.过度概括。过度概括是指一种语言的语义系统中有可供选择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言项目,而第二语言学习者偏向于用其中的一个,不用或很少用其他的语言项目,例如:
汉语中连接两个并列成分时常用的词语有“和”、“及”、“与”、“同”、“并”、“并且”以及顿号、逗号等等。但外国学生经常使用的是“和”。他们在说话或者写作时经常忽视“和”的用法限制,几乎在所有的可用连接并列成分的场合都用“和”。这样就产生了系统规则简化的偏误。例如:
(5)我们的中文老师很美和很随和。(我们的中文老师很美、很随和。)
例(5)中“和”前后的两个成分不全是双音节的,因此不能用“和”来连接。
4.错误分析。错误分析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对目的语某种语言现象进行了错误的分析,从而得出了一种错误结论。如英语中的“they”错用“its”表示(it+表复数的s)。例如:
(6)一个小镇有那么好的便利条件吗?有时我自己也难以相信,但是事实就是这样。现在他们不仅在交通方面发展着,也在别的方面发展着。(它)
该例中的“他们”应改为“它”或拟人化的“她”,用以指称前面的“小镇”。该语篇作者的分析可能是这样的:小镇之所以成为小镇,是因为人的存在,小镇的发展是人们努力的结果。所以,这个学生使用了“他们”来指称前面所提到的事物。显然,这里用“他们”是不合适的。
四 结语
本文重点从语际因素和语内因素两个方面探讨了语篇偏误产生的原因。语篇偏误是偏误理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研究的空间还很广阔,如果能更充分地加以研究,必将使第二语言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1]鲁健骥.偏误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J].语言文字应用,1992(1).
[2]李晓琪.现代汉语虚词手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92.
[3]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266.
[4]周小兵.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45.
[5]张 斌.现代汉语虚词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102.
Analysis of Discourse Errors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Wang Shibo
Error analysis of discourse is an important element of the theory of error analysis.However,in the current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the discourse analysis of errors caused by text is inadequate and this phenomenon has not aroused sufficient attention to the academic.This paper briefly talked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error analysis of discourse in theoretical error analy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ason and type of textual errors.
textual errors;inter-language errors;errors in language
H195
A
1672-6758(2011)06-0116-3
王诗博,在读硕士,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浙江·金华。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语法。邮政编码:321004
Class No.:H195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郑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