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优化汉英词典中的等值释义
2011-04-08丁莉
丁 莉
在词典编撰中,释义无疑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胡明扬曾指出释义从一定意义上说是词典编撰的中心工作,一部词典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释义的质量①。查阅释义也是使用者利用词典的最重要的目的。就双语词典而言,它的基本目的是在一种语言的词汇单位与另一种语言的词汇单位之间找到意义相等的对应词②。即等值释义是双语词典的核心工作。
如何实现等值释义?众所周知,两种语言符号在语法范畴、词义色彩和词义范围甚至是语用意义上呈现着一系列的不对等性。笔者认为,做到等值释义必须利用词典微观和宏观结构中的每一部分,不仅要倚重注释、例证和标签这三个方面,还要进一步加快词类标注的步伐,参见系统的建立以及插页和附录的设置。
本文将以笔者手头的几部现行的汉英词典为例,针对汉英词典中存在的瑕疵,特别是词类标注、参加系统、插图和附录方面的不足提出一些建议,从而使汉英词典的等值释义达到最佳效果。
一 微观结构中实现等值释义的方式
词典的微观结构指条目中经过系统安排的全部信息,也可称为词条结构①。具体来讲,词典的微观结构包括注释、例证、标签、参见等部分。现行的汉英词典大都倚重注释、例证和标签这三个部分来描述词条的意义,从而建立两种符号间的联系。
注释相当于解释,多为描述性语言,与单语词典中的下定义(definition)较类似。加入注释可以说明源语中词(组)具体所指对象的特征以及包含的引申义,扩大或缩小译语的语义和语用范围,从而增加两种符号的对等性。直译加注释、近义词加注释、音译加注释都是现行双语词典常用的方式。例证是词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抽象的释义具体化,从而帮助使用者更明晰词条的意义。另外,通过提供语境,例证能进一步约束和强调词条的适用范围以及具体用法,词条的语用意义也有所展示,增进了释义的对等性。而标签不仅能指示词语的感情色彩,还可提供与语境有关的信息,例如场合、适用人群等。
针对以上三方面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和完善,故虽然它们都相当重要,本文在此不再赘述,并重点指出微观结构中词类标注和参见系统的建立也是达到等值释义的重要方式。
1.词类标注。
词类标注一直是汉英词典编撰的一个软肋。现行的汉英词典在词类标注的态度上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完全不标注;二是进行标注。标注词类的词典还存在两个问题:(1)是否要对所有词条进行标注?很多词典仅对单音词条进行标注。(2)是否要标注所有的词类?吴景荣先生认为只对7类虚词进行标注就可以了,因为汉语词性问题比较复杂,其中最难定的是动词、形容词和名词,常常要根据一个词在句子中的功能来定③。这样就把难题扔给了使用者,让使用者自己来判定词类,给他们带来的不便就可想而知了。
其实,完整的标注词类在汉英词典的研究中已经达成了共识。本文认为它在提高释义的对等性上有三个优点:(1)最直接的提供语法信息。词类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使用者可以通过了解词类直接迅速的掌握词条的基本用法,这比让使用者自己从例证中归纳总结要方便和准确的多。(2)增加释义在语法范畴上的对等。现行的汉英词典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就是词条和释义在词性上的不一致。如《汉英大》中“显出”的释义词为“give evidence;express;exhibition;show.”“显出”为动词,而“exhibition”作为名词却夹杂其中,不仅释义在语法范畴上不对等,也会导致使用者的误用。如果对词条加注词类,编者在编撰的过程中自然会更注意词条的语法功能,从而达到词性一致,避免类似的失误。(3)有利于划分义项,从而使释义更完整和准确。汉英词典的编撰大多以汉语词典为蓝本,而汉语词典的义项划分多以意义为依据,对于词类的考虑有所欠缺,这就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汉英词典的某些词条的释义存在多种词类混杂或个别词类被遗漏的现象,严重影响了释义的对等性。如“言之过甚”在《汉英大》中给出的释义为“put it strong;an exaggerated statement.”动词和名词词组同被列为一个义项,释义的准确性自然没有了保证。另外,《汉英大》中“抽考”只列动词义项,未给出名词义项,《新世纪》中“痛苦”“富余”“平静”等均只列形容词义项,而无动词义项。这类问题不胜枚举,严重影响了释义的完整性。如果增强词类意识,这类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2.参见系统。
现代语言学的创始人索绪尔曾指出语言系统内部的两大关系为横向的组合关系和纵向的聚合关系。这两大关系在词典的结构中也有所体现:横向组合关系在词典中表现为描写词语的使用限制、搭配和句法功能;纵向聚合关系是指一个词的上下义、同义和反义关系等,这就由词典的参见系统将这些意义相关却分列的词条连接起来,使词条在意义上相互印证、彼此补充,增加词条释义的准确性。参见主要有以下四种形式。
(1)近义词和同义词之间的参见。汉语中有许多近、同义词,建立参见可以细化词条的语义,使细微的差别得以显现,让使用者对于语义有一个更完整的把握。在学习型的汉英词典中,最好加入近义词辨析栏,在它们指称意义和语用意义上的差别进行比较,然后在所涉及词条和辨析栏之间建立参见。这样使用者对这些词条的意义和用法就能有更深刻、全面的认识。例如《新汉英词典》设有4000多个近义词辨析,并建立相应参见,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2)反义词之间的参见。几部大型的汉英词典中很少有反义词之间的参见,这也是究于篇幅的考虑。但是在一些中小型的汉英词典中,特别是学习型汉英词典中,建立参见就很有必要了。反义词之间的对比同样可以加深对语义的理解,让使用者有一个立体的认识。而且当使用者忘记要查找的词条时,可以先找到其反义词,再通过参见找到词条。例如当使用者查“模糊”却忘记了拼音,可以先找到“精确”,通过参见,找到反义词“模糊”或者“粗略”等。
(3)惯用法参见。这依然适用于中小型或者学习型汉英词典。一般惯用法参见会紧紧的排在词条的后面,集中的提供语法信息,并指出词语的习惯用法,对词条的释义是一个有效的补充。
(4)插图参见。一些汉英词典中会对一些中国文化固有词汇配备相应的插图使其更加形象和直观。这时候就有必要在所涉及的词条和插图之间建立参见。如:中文的各种书体常作为插图安排在“书体”词条的旁边,属于书体一种的“隶书”“楷书”等词条应该和插图建立参见,从而把本来语义相联却分列的词条有机的联系起来。
参见系统还有许多其它的形式,如缩略语参见、同形异音参见和同形异义参见等,也大都被现行的汉英词典采纳。但是建立多少参见和采用哪些形式往往根据词典的类型有所调整。需要指出的是,参见系统在学习型的汉英词典中表现得更为重要。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学习者在大脑中建立语言网络的过程,学习者通过联想或者外在的引导做到触类旁通,由此知彼。辞书中参见系统起的就是这个引导作用。在学习型的汉英词典中建立完善的参见系统,可以使各个词条形成完整、系统的体系,使用者可以通过参见建立原本分列的词条之间的联系,从而促进记忆和理解,从主观上来说也增加了释义的完善性。
二 宏观结构中实现等值释义的方式
宏观结构指的是词典中按一定方式编排的词目总体,也称为总体结构④。本文主要考虑的是宏观结构中的插图和附录部分对于释义的等值性的影响。
一直以来,插图和附录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插图在现行的几部大型汉英词典中完全没有体现,而附录的设立与否以及涉及的内容也有很大的随意性。笔者认为,如果将此两部分好好利用起来,不仅可以使词典的整体结构更加饱满和协调,对词典的释义也是一个有效的补充。
1.插图。
插图可以更加形象、直观的展现某些很难用文字描述清楚的名称或概念。总体来说,释义是抽象的、分析性的,而插图则主要是具体的、综合性的①。插图的作用一般分为定义型和举例型两种。例如:“划旱船”一词,《新世纪》给出了很复杂的解释―― boat dance[traditional Chinese folk dance with a girl moving about in a cloth or bamboo“boat”and a man making rowing movement with an oar,singing as they dance].对于没有见过旱船的使用者来说,这样复杂的注释几乎毫无帮助,而《新时代精选汉英词典》就给出了相应的插图,再加上这些注释,整个释义变得清晰明了。又如《新时代精选汉英词典》在“手”词条旁加入了插图并列举出手指甲、手纹、无名指、指节等的位置及对应的英译;词条“鞋”旁插入了高跟鞋、凉鞋、旅游鞋和拖鞋等插图;词条“壶”则列举出烧水壶、茶壶、酒壶和茶汤壶等作为插图。这样不仅简洁生动,也让使用者对词条留下更深的印象。
2.附录。
词典编撰中对于附录的研究还鲜有人提及,这也是造成如今词典附录设置比较混乱的主要原因。汉英词典同样存在着这样的问题。笔者提出两点意见。
(1)附录的内容。
胡明扬曾指出附录是词典里除正文、序言、凡例等以外附加进来的一些参考资料或参考表格,它实际是词典内容的引申,一些没有收进词典正文但估计到读者有可能经常查检的常识性材料都可以以附录的形式列入词典里来③。就现在的汉英词典来看,附录提供的大都是一些文化信息,如天干地支、中国的传统节日、人体穴位图、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等,这对于扩充词典的收词范围和方便使用者的查阅有一定的帮助,但是笔者认为还应该增加语用信息,集中介绍一些汉语的语用规则,如称呼、话题禁忌、礼貌用语等。语用意义与语义是不可分割的,提供语用信息是词典作为语言的规范者和指导者在实际运用中的延伸。对于学习汉语的使用者来说,这些语用信息可以加深他们对于语义的理解,提高使用语言的能力。
(2)附录与正文的关系。
一般认为附录是正文之外的附加信息,所以附录几乎是独立于正文之外的。但是笔者认为应该让附录和正文联系起来,打破这种“各自为政”的局面。首先在附录中出现的词条,应该在其释义后加入参见:“见附录,加入页码”。这样提醒使用者有许多和它属于一个集合的词条,并且帮助他们找到这个集合,通过比较,加深理解。其次,与附录中提供的语用信息相关的典型词条,在附录中应建立参见,或者互建参见。如:附录中关于使用谦虚语的说明应设立“鄙人”“足下”“犬子”和“内人”等词条的参见,并附上页码;也可以在正文中这些词条后建立参见。当然,这样做编撰者要耗费很大的精力,但对于使用者来说却是相当受益的――如果不理解释义中简单的用法说明,可以迅速找到附录中相关的详细讲解,增加释义的充分性。
三 小结
汉英词典的等值释义是词典编撰者的最终目标。本文认为实现这个目标,不仅要继续在注释、例证和标签上不断改进,还应该重视词类标签的加注,参见系统的建立以及插图附录的设置,使词条的语义和语用含义得到更准确、更完整、更系统的体现。
注 释
① 胡明扬,谢自立,等.词典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2:67,122,193.
②拉迪斯拉夫·兹古斯塔.词典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404.
③吴景荣.《汉英词典》的经验与教训[M].辞书研究,1980(2).
④黄建华.词典论[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49-64.
[1]段奡卉.从使用者的角度谈汉英词典的编纂——兼评《汉英大辞典》[J].外语研究,2002(6).
[2]惠宇.新世纪汉英大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3]李红印.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如何标注词性[J].辞书研究,1999(1).
[4]潘绍中.新时代精选汉英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5]王仁强,章宜华.汉英词典词类标注对译义准确性的影响调查[J].现代外语,2006(2).
[6]魏向清.双语词典译义研究[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7]吴光华.汉英大辞典(第二版)[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
[8]吴光华.新汉英词典[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9]吴景荣,程镇球.新时代汉英大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10]杨文秀.英汉学习词典中的语用信息的研究[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11]曾东京.综合性英汉语文词典中的APPENDIX附录问题——兼评《英汉大词典》的附录[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1).
[12]张晓颖.《新世纪汉英大词典》词类标注法评析[J].外语教学,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