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门诊输液室实施输液流程环节管理的体会

2011-04-08孙奇剑

护理与康复 2011年5期
关键词:输液门诊流程

孙奇剑

(上虞市第二人民医院,浙江上虞 312365)

门诊输液室因工作繁忙、工作重复性强、使用药品种类多而新、人员结构参差不齐等因素,增加了门诊输液的不安全;输液患者多[1],护士配备相对不足,致患者输液等待时间长,使患者满意度下降。为提高门诊输液室的护理质量,2009年6月,本院对输液过程中各个环节按流程化要求进行标准化管理,突出“实用”和“可操作性”,动态地进行流程优化和重新设置,以提高运行效率。经实施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1 方 法

1.1 分析原输液管理存在的问题 药物接收未采用传递窗方式,整个配液室处于半开放状态,患者可自由进出配液室;从药物接收到穿刺随机由1位护士完成,往返耗时增加,造成工作效率低下;未行双人核对制度,导致差错发生率上升;药物需寄存患者为100~150人次/d,寄放药物编号后无规律放于柜中,寄放序号口头告知患者,导致次日查找困难;未安排输液巡查、健康教育护士,出现输液不安全情况不能及时发现,患者满意度下降;未安排专职带班护士,低年资护士无法独自处理的复杂及疑难问题无人把关。

1.2 输液流程环节管理 根据流程管理原则进行流程设置及改进,在完善配液室内部结构的基础上落实分工配合制、三方核对签名制、药物寄存制、反问姓名制、巡视记录签名制、值班长制等护理制度[2,3]。

1.2.1 配液室结构设置 安排专职药物接收护士;药物通过传递窗及传递台方式,在接收护士、配药护士、穿刺护士间来回传送,保证了配液室的相对封闭,减少污染。

1.2.2 分工设置 整个输液过程分为5个环节,即接单核对、摆药、加药、输液、巡视观察,每个环节护理人员相对固定。

1.2.3 核对设置 制定明确的核对程序,做到三方核对,即接收药物者与患者当面核对、摆药、瓶签书写粘贴并签名;配液者、核对者签名;穿刺、核对者签名。与患者当面核对时,采用护士反问式,然后让患者确认,防止护士先称呼姓名时患者的错误应答。

1.2.4 药物寄存设置 寄存药物采取1号双牌制,即1牌钳夹于寄存袋上,1牌交给患者,避免忘记、错记序号发生;输液室专门设制了6层贮药柜,每层有规律编号,从第1层的1~30号至第六层的151~180号,每袋寄存药对号存放。

1.2.5 巡回记录教育岗设置 安排巡回记录教育岗护士,主要职责:对注射后的患者重新核对1次;根据病情和药物治疗需要,调节滴速并签名;随时接换输液袋,重点巡查有特殊标识患者,询问并观察输液部位有无疼痛和烧灼感,防止药物渗出;利用与患者接触的时间,给予疾病预防、治疗、用药注意事项的指导。

1.2.6 值班长带班制 排班上注意新老力量搭配,每班安排1名值班长,由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高年资护士担任,负责处理突发状况及难穿刺患者,以减少纠纷的发生及提高穿刺一针见血率。

2 结 果

2008年10月至12月输液患者13 560例,患者从进入输液室到开始输液平均为35 min,护理差错发生6起,患者满意度为91.2%;2009年10月至12月输液患者14 800例,患者从进入输液室到开始输液平均为18 min,无护理差错发生,患者满意度为98.7%。

3 体 会

门诊输液要做到安全、快捷、高效,关键是加强管理,落实相关护理措施。通过分析整个输液护理工作流程存在和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对不合理环节进行改进并重新设置,使门诊输液室的护理工作更具安全性、规范化、合理化,工作效率及患者满意度明显上升[4,5];使每位护士明确自己的职责,护士间既分工又合作,提高了工作责任心及主动性;加强输液流程环节管理后,输液大厅环境管理规范有序,患者等待输液时间缩短,护士为患者换输液瓶、拔针及时,使患者满意度提高。

[1]徐洁.门诊输液室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3):92.

[2]汪中求.细节决定成败[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8:129-131.

[3]吴旭丽,王惠琴.细节管理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实施与效果评价[J].护理与康复,2010,9(8):710-712.

[4]零恒莉,雪丽霜,王巧霜.流程再造在产房中的实施与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5):400-402.

[5]吴跃仙.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流程的分析与再造[J].护理与康复,2009,8(4):335-337.

猜你喜欢

输液门诊流程
门诊支付之变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本刊审稿流程
析OGSA-DAI工作流程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