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口语考试错误分析
2011-04-08巫元琼
巫元琼
大学英语口语考试错误分析
巫元琼
错误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对错误进行分析既有助于了解语言学习过程的特点,更有助于反观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和目标。
大学英语;口语考试;错误分析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语言学习亦如此。二语习得研究表明,学习者的错误是系统的,通过错误有助于了解语言学习者中介语特点和语言学习过程特点。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考试中的错误进行分析,对提高口语教学成效至关重要。
一 “错误”的界定
Hughes和Lascratou[1]在一次实验中,将取自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的句子“The boy went off in a faint”分别给十名希腊籍英语教师、十名母语为英语的英语教师和十名以英语为母语但不是教师的调查对象判断,结果这句话被两位希腊教师,九位本族语教师,九位非教师的本族语者判断为错误。可见界定语言使用中的错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便如此,一些语言学家对“错误”的界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Lennon Paul[2]将错误定义为“一种在同样的语境或语言输出条件下,母语国家的人绝对不可能这么说的语言形式”;Dulay等人则认为错误是“学习者语言或写作中有瑕疵的部分,它偏离了成熟语言表现中的规则”。由此可见,在这些语言学家看来,错误是对本族语者语言的一种背离或偏移。本文讨论的错误既指学生口语表达中不符合传统英语词法、句法和语法的语言现象,同时口语表达中策略运用的不当之处也被认定为错误。
二 “错误分析”与外语教学
Sridhar(1981)[3]指出,“错误分析”研究方法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早期的错误分析都是简单地收集错误,并对其进行语言学归类,由于缺乏理论支撑而解释力不强;再加上对比分析的风行,错误分析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直到20世纪60年代末,随着对比分析弊端的日益暴露和语言学领域发生的心灵主义转变和认知理论的诞生,错误分析才再度引起研究者的关注。
对于错误分析的方法和步骤,Corder[4]进行了详尽描述:(1)选择错误分析的语言素材,包括决定分析素材的数量、取样方法以及取样对象是否在年龄、母语背景等方面具有趋同性等;(2)识别研究素材中的错误;(3)对错误进行分类;(4)对错误进行解释。这主要指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对学习者错误的原因进行探究;(5)对错误进行评估,主要是指对学习者错误的严重性进行评价,目的是为教学决策提供依据。到目前为止,研究错误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基本上按照以上方法和步骤进行,本文也不例外。
三 口语考试“错误分析”案例
在本研究中,我们抽取了我校2010级学生参加2010—2011年度第一学期大学英语口语考试的部分录音为分析对象。由于这部分学生是在我校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大学英语口语课程学习的大一学生,因此年龄和语言学习背景基本相同。同时,我们参照Chomsky(1986a:3)的语言学理论并结合本次口语考试模式对口语考试中的错误从语言能力和语言使用两方面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发现错误的情况如下。
1.语言能力错误。
根据Chomsky的理论,语言学涉及的首要问题就是语言本身的知识。将这一理论运用到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就是要掌握英语的语音、语调、词法、句法、语法、语篇知识及规则。但是,我们在分析大学生口语考试过程中却发现这方面存在着如下问题。
(1)语音错误。
语音方面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在口语表述中缺乏语调意识,通篇大都以单一语调呈现。其次,口语考试样本中语音与语音之间间隙分布均匀,没有明显的重读和弱读,更谈不上连读,显得呆板、单调。以上两点都是语音宏观方面的问题,反映出学生缺乏一种语言节奏意识。在微观方面比较突出的问题表现在:①重音错误,如typical,hospital,relative等词重音落在第二个音节。学生透露,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一开始学习这些单词时发音就错误,在大学里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纠正,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紧张的考试氛围使他们过于注重内容,而忽略了语音质量。②)受母语或方言影响的语音错误。如“very”频繁地被读成“wery”,“think”被读成“sink”。有意思的是,这些词都是学生口语表达中出现频率极高的词,因此错误也就显得尤其突出。③发音不到位引起的错误,特别是元音发音不到位或出现吞音的现象,如“taste”、“earthquake”中的双元音[ei]被读成单元音[e]。
(2)词法、语法、句法方面的错误。
由于词法、语法和句法往往纠缠在一起,错综复杂,因此本研究在分析错误时对这几方面的错误未作具体切分,而把他们归入一类。在词法、语法、句法方面,比较典型的错误集中在:①主谓一致,如“It reflect(reflects)that…”(斜体部分表示错误点,括号内表示正确用法,以下同)。②并列结构,如“It is easy to make and cooking(cook)”。③非谓语动词,如“I enjoy to making(enjoy making)it”。④动词、形容词、名词等词类混淆使用,如“They are so danger(dangerous)…”。⑤介词用错。我们发现在口语中大学生的介词使用比较随意,出现了象“in(to)some extent”,“I didn’t against to(am not against)putting…”的错误用法。⑥句法方面,经常出现象“I like the food is chicken”(The food I like is chicken)、“They are not very love their country”(They do not love their country very much)等类型的句子,违背了英语句子构造的基本原则。大学生在书面考试中对以上几方面问题的警惕性都比较高,较少出现错误,但在口语考试中表现却大相径庭,这说明大学生英语语法还不稳固,导致在转换一种表述方式的时候经常出错。
(3)语篇方面的错误。
语篇能力是指“将话语组成互相衔接、连贯的完整语篇的知识及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5]。语篇能力是对组织和思维能力的一种检验,要求学生思考“说什么”以及“怎么说”的问题。在取样的口语考试录音中,我们发现大学生的语篇能力方面存在着如下突出问题:①语篇缺乏组织,或语篇内几部分之间缺乏衔接,不能清晰有效地展示语篇结构。这种情况表明大学生在口语表达中缺乏驾御主题的能力,无法按照一定的逻辑思维组织表达。②在对同一题目的论述中,内容大同小异,句式结构单一,显示出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亟待提高。③在学生使用的为数不多的语篇衔接手段中,指代错误最突出,其中人称代词的指代经常出现人称、数和性别的不一致,如以“She”指代男性,“He”指代女性,或用“They”指代“He”或“She”,而“It”的指代则更随意,出现指代模糊、不明晰的情况。综上所述,大学生口语表达中的语篇能力不容乐观,还需要花大力气。
2.语言使用方面的错误。
根据Chomsky的理论,语言学还涉及语言的使用,这包括大脑理解和生成语言的心理过程和调整语言以适应在具体说话场合中具体说话行为的过程。在这里我们主要关注的是语言使用当中的“交际策略能力”。
在本研究中,交际策略能力指根据不同场合选择恰当语体风格的能力和交际者使用语言或非语言手段为克服由语言能力不足引起交际困难的能力。首先,我们发现相当部分学生的以文字形式转录下来的口语论述与书面语别无二致。这表明学生在口语考试中没有形成一种语体意识,把书面语当成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其次,在表述过程中碰到困难时,学生要么是不出声地进行思考,要么是连续地、长时间地发出“唉……”的声音,却不会用一些诸如“well”、“while”、“and”之类的小词帮助过渡,致使其语篇断断续续,不流畅。再其次,很多学生在阐述观点过程中碰到困难时,在犹豫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再开始新观点的阐述,使得前一观点表述不完整。一些常见的交际策略如回避、转述、转换、造词、重组在口语考试当中的使用频率很低。
四 “错误分析”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
对错误进行分析的目的不在错误本身,而在于通过分析错误来指导实践。对大学生口语考试中的错误进行分析对大学英语教学有着重要启示。从口语考试中出现的错误来看,绝大部分错误和语言形式相关,涉及语音、语法、词法、句法等方面的内容。这些错误表明学生的语言输出质量存在着很大问题。语言输出的质量取决于语言输入的质量。要解决大学生口语输出的问题必须从语言输入这一环节入手。首先,大学英语口语课不是单纯的让学生说,而要多听、多读甚至多写,实现听、读、说、写四结合。在四结合基础上通过朗读、跟读、模读、背诵、默写等方式熟悉英语发音规律和特点,逐渐培养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习惯。其次,口语教学并不是孤立的,应该和大学英语其它课程,如听力课、精读课和泛读课相结合,相互贯通和融合。最后,口语教学还要关注口语交际中的情境因素和语体特点。教师应通过组织如对话、独白、小组讨论、辩论、演讲等形式的课堂活动,给学生提供用英语交际的各种情境,培养学生根据不同对象、话题、场合运用适当的策略进行表达。总而言之,错误分析帮助我们重新审视了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使我们更加明确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并且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步骤,以更好地实现该课程的目标。
[1]张春龙,译.错误分析:如何界定、鉴别和区分[J].国外外语教学,1992(4):11-20.
[2]陈顺利.错误分析理论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Ellis R.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Ellis 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5]晨梅梅.探索与变革:转型期的英语教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Abstract:Errors ar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any language learning.Adopting the“error analysis”approach to look at the errors in college students’oral test helps us a lot in college English oral class.It not only helps us know about the language learning process,but also helps us to look back at the oral course itself and grasp the keys and difficulties as well as the goals of oral test.
Key words:College English;oral test;error Analysis
Class No.:H319.6Document Mark:A
A Case Study of Error Analysis in College English Oral Test
Wu Yuanqiong
H319.6
A
巫元琼,硕士,讲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基础教学学院,上海。研究方向:语言学与外语教学。邮政编码:200065
1672-6758(2011)05-0086-2
(责任编辑:张庆祥郑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