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经·豳风·七月》
——周代风俗之缩影

2011-12-08

关键词:风俗风貌劳作

张 珂

《诗经·豳风·七月》
——周代风俗之缩影

张 珂

《诗经·豳风·七月》以季节月份为线索给后人完整地展现了豳地的风俗风貌。根据这首诗歌所讲述的内容,将其归类为四季,并集中展现不同季节的不同的自然人文风俗。这对于研究周人生活习性提供了依据。

七月;风俗;画卷

《诗经·豳风·七月》,共八章,三百八十字。全诗各章基本以季节月份为链条,将其中的风俗贯穿起来,集中展现了豳地的全部风俗状况。豳作为周的一个地区,其风俗的展现为研究周代历史文化提供了条件。本文用春夏秋冬四幅画卷来看豳地风俗。首先,要对《七月》中历法做一说明。高亨先生将“夏历”、“周历”及“豳历”作出了对比说明[1](240)。

“《七月》诗中确实只用了一种历法,而且就是周历。”[2](22)再者根据本首诗歌的来讲,“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的句子,大意是“二月里、三月里把河里的冰凿下来,藏进冰窟”,如果照夏历计算,二、三月已是春暖花开的季节,是无法把冰藏起来的,故此用的是周历。正如上表所说,周历二、三月,就是夏历十二月和正月,是数九严寒的季节,也正是把冰收藏起来的时候。由此可以得出:春是豳历的“三之日、四之日、蚕月”;夏是豳历“四月、五月、六月”;秋是豳历的“七月、八月、九月”;而“十月、一之日、二之日”作为其冬。本文以此为标准来展现《七月》中所表现的风俗画卷。

一 春之卷——春耕

《诗经·豳风·七月》“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根据豳历,三之日也就是现在的初春,此时,劳动者就开始修理农具,为新一年的劳作做准备。前期工作准备完毕,便开始和自己的妻子儿女一起下地劳作了,为了节省时间“馌彼南亩”。面对这样的情景,可以勾勒出一幅平凡而生动的集体劳作图,全家老小在阳光的沐浴下,一起耕作一起享受午餐。那么他们此时是何种心情来面对呢?“春日载阳,有鸣仓庚”,阳光明媚,天气温和,黄鹂的鸣叫来衬托出他们愉悦的劳动心情。“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作为农耕社会,桑蚕是必不可少的。治蚕之月,姑娘们就背起筐,沿着农田的小路去桑林,剪下那柔软而又长的枝条,用斧头砍下那长扬而又粗壮的枝条,然后再去采摘那嫩嫩的桑叶。这里描绘出了一幅桑蚕图,在茂密的桑林中,一群美丽的姑娘背着竹筐,一边说说笑笑,一边摘生蚕采桑叶。“集体劳作图”和“桑采图”集中展现了豳地的劳动者春日里劳作的场景,从诗歌的言语中可以感受到农人们愉快劳动的场景。

“远古先民对于自然界的事物不甚了解,环境的一切变化,他们只能保持慎惧的心态,进而产生崇拜、祈求自然的行为。”[3](82)对于周人来讲,春耕之前的祭祀不能或缺,所谓的“春夏祈谷,秋冬披祭”。“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小雅·甫田》亦有“琴瑟击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以谷我士女”。郑玄注曰:“御,迎;……设乐以迎,祭先啬谓郊,后始耕也。”祭祀田祖,求他带来雨水,清除虫灾,使庄稼能蓬勃生长,到年底有一个好收成。

我们中华民族依黄河而繁衍,是一个以农耕为主的农业民族。男耕女织,是古代人劳动生活的最基本的方式,固守故土、繁衍后代是祖先们最喜欢的生活方式。对于容易满足的先祖们来说,那因连绵不断的战争和那繁重的徭役使其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情况来说,一家人能在一起劳作算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了,《七月》中的周人面对劳作是愉悦的、快乐的,所以说这是一幅充满着劳动欢欣的春的画卷。

二 夏之卷——夏长

《诗经·小雅·四月》:“四月维夏,六月徂暑”,《诗经·豳风·七月》:“四月秀葽,五月鸣蜩”,“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以秀葽为代表的各种植物蓬勃生长,郁郁葱葱,此时各种动物也都开始活动,知了鸣叫不止,斯螽在草丛里跳跃、鸣叫着,而纺织娘也不甘下风,扇动着自己翅膀发出叫声和斯螽较劲。这完全是一幅风景图,真实的记载了豳地当时的自然风貌。夏季是农作物生产繁殖的季节,农人们只需要在农田里进行田间管理即可,夏季的田间劳动是秋收获的基础,从下文的描述可以得知,这一年是个丰收年。《七月》对夏天的描绘不多,但其中的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豳地多样化的自然风貌。那些描绘让人仿佛置身于这幅蝉鸣密林图之中,仿佛是来到了夏日的黄土高原之上,感受到这炎炎夏日的生机勃勃。但并不是所有的夏季都是这么宁静,有时,会有那么一点不和谐。古代兵法惯例,夏天不出兵,但《诗经·小雅·六月》中对夏末的战事进行了详尽的描述。

总的来说,夏天到来之时,各种动植物都活跃起来了,可谓是一幅充满着生机的画卷。《七月》中对于当时的风俗讲述的不多,所以无法对其作出很好的诠释,但是就其简短的五句话中就可以想象当时周地的自然风貌,及简单的叙述了人们的生活习惯。这些对于后代人们研究豳地的地理生物状貌提供了依据。

三 秋之卷——秋收

秋,是《七月》中所提到的七、八、九三个月,这是繁忙、收获的季节。

“七月流火”,“火星”偏向西方,就标志着秋天的到来。“七月流火”,“七月鸣鵙”,“七月在野”,“七月亨葵及菽”,“七月食瓜”。初秋,劳伯鸟在树上鸣叫,仿佛是在催促告诉那些植物秋天的到来,此时,周人在户外收集葵、豆和瓜为其食用,这表现出了周人这个季节的饮食风貌。“八月萑苇”,“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八月其获”,“八月在宇”,“八月剥枣”,“八月断壶”。八月,萑苇壶业已长成,枣也发红,周人忙着收割萑草和芦苇、采摘红枣,并做以收藏。正当时,忙碌不仅仅是在野外工作的男人们,还有女人们,她们忙着纺麻织布,并把它们染成高贵的黑色和黄色,然而最让她们自豪的是自己喜爱的红色。在忙碌的同时,不忘记展示下自己的风采,不忘记秀下自己拿手的,她们在劳动中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快乐。因为深秋马上就要到了,所以把上好色的布匹,为公子们做成新衣服。九月,已经“肃霜”,白天“授衣”晚上“在户”。深秋的到来,加快了人们收获的步伐,“筑场圃”,收集“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收集收获这些麻子和苦菜,砍些柴禾,以便全家生活之计。农民是不会嫌自家储备的东西多。

秋,是收获的季节,给我们展现的完全是一幅农忙的画卷,展开画轴,呈现出的是一幅着五颜六色的图画,这颜色不仅仅是织女们手中的衣服的颜色,还有自然的色彩,站在广阔原野高地,放眼望去:萑苇和壶是片片的绿色,在绿色中露出一点点枣红色,透过那色彩斑斓的果实可以看到不远处的农房里的女人们正在忙着为冬天的衣物做着准备。这个繁忙的季节,收获的季节,无论是男女老少,都在忙碌着,从中可以分享到周人丰收忙碌的愉悦。

四 冬之卷——冬藏

《七月》对于冬的记述最多,尤其是对十月的描写。初冬之时,树叶凋零,动物藏身避寒,“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此时,周人忙着“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涤场”,对农田做最后的收获。初冬一到,那么新年就不会远了,人们在忙着收获的同时,也为过年而准备着,“穹窒熏鼠,塞向墐户”。然而作为周天子的子民,不仅在为自家准备的同时,也为其君主的新年忙碌着“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昼尔于茅,宵尔索綯,亟其乘屋”。为了庆祝丰收,庆祝新年的到来,便会打酒杀羊,君民同乐,“为此春酒,以介眉寿”,“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十月的忙碌和八月不同,十月的忙碌是为了过年的享受,是丰收后由衷的愉悦和快乐。

此后,进入了寒冬,“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寒风凛冽,冷气逼人,“无衣无褐,何以卒岁?”要躲避冬之寒,需要皮毛来挡寒,故“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豵,献豜于公。”在农闲之时,打猎获取毛皮,一为君主二为自己提供御寒之物。

冬之卷,给我们展现了一幅过年之前,家家户户忙碌的情景。初冬之时,周人忙碌着把粮食都收藏好,打扫干净谷场,割茅草打绳子,修房子。冬天,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那些猎手们为自己的主人效力,猎取动物用皮毛来御寒。与此同时,村庄里也是一片繁忙,准备着过年的所需要的物品,收拾屋子:塞住漏洞,赶走老鼠,用泥巴糊好门窗,避免寒气透进来。一切准备完毕,就开始了新年的庆祝,杀羊宰牛热酒在公堂里和公子一起欢乐。可以想象,男女老少在一起载歌载舞,迎新年,庆丰收,这完全是一种欣喜的、快乐的气氛。冬之卷,给我们展现的是豳地人那充实繁忙而又欢乐的风俗之貌。

五 小结

《七月》集中展现了豳地的风俗风貌,如:天文历法、保鲜、物候、祭祀、纺织、酿造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的展示皆按照季节来讲述的,从这里可以看出,历法作为一种特殊的客观自然现象,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和作用是巨大的。诗歌以“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作为夏秋的分界点,以“十月涤场”为一年农耕的终结,在之间穿插冬春的过年庆祝、祭祀、春耕等风俗,从而完全地展现了周人春夏秋冬四季的风俗风貌。“曰为改岁”“其始播百谷”,表明了先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循环往复的劳动,从而造就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繁荣。

对于《七月》这首诗歌,我们所听到的是一曲华夏民族在农耕时代共同谱写的古老而又朴实的农歌,我们所看到的是一幅幅真实而又精彩的豳地人生活形态的风俗画面。透过诗中回环反复的节奏,可以感受到祖先们深情地歌唱养育他们的黄土地,赞美那给予他们的自然。作为一首农事诗,它反映了周人的生活、农业生产及过程、表现了周人对于土地和农耕深厚情感,真实地再现了豳地的风俗画卷。

[1]高亨.诗经今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2]赵雨.《诗·豳风·七月》研究[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5.

[3]高婉瑜.论祭祀诗反映的南北文化——以《周颂》、《九歌》为考察中心[J].浙江学刊,2002(1).

[4]宋·朱熹.诗集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5]程俊英.诗经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6]周振甫.诗经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2.

[7]林健.文化视野中的《诗经· 七月》众其论争[J].西安教育学院学报,1997(3).

[8]青萍,杨金平.《诗经》农事诗与周代农业文明[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9).

[9]孙兰廷.诗中自有风俗画——谈《诗经》的风俗美[J].语文学刊,1995(3).

The Book of Songs is a Microcosm of Social Customs IN the Zhou Dynasty in China

Zhang Ke

The poem July in The Book of Songs described the social customs of Zhou Dynasty in ancient China.According to the description of the poem ,there are some different natural and cultural customs in different seasons,which provides us with the facts to study the living situation of Zhou dynasty.

July;custom;handscroll of painting

I207.2

A

1672-6758(2011)05-0099-2

张珂,在读硕士,广西大学文学院,广西·南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邮政编码:530004

Class No.:I207.2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郑英玲)

猜你喜欢

风俗风貌劳作
太平风俗美
辛勤劳作 吉祥人家
包裹的一切
小城镇风貌控制研究——以中庙风貌控制规划为例
春暖劳作花相伴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红楼风俗谭》
国内外清明节风俗大不同
跟踪导练(四)4
酷暑劳作易受伤 “高温权利”需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