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湘语保存*

2011-04-08

关键词:长沙方言数据库

李 斌

(湖南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湖南长沙 410081)

论湘语保存*

李 斌

(湖南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湖南长沙 410081)

湘语是全国十大汉语方言之一,是湖南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方言。20世纪30年代至今,湘语保存的总体特点可概括如下:1.文字记录是主流;2.湘语音档是点缀;3.视频记录是空白。在湘语老派发音人尚存,湘语形态还比较完整的情况下,尽快着手进行数字化“湘语保存”的工作。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梳理已有湘语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全面、细致、科学的调查,遵循通用的技术规范,用多种技术手段把湘语的实际面貌记录下来,并利用数据库、网站、方言博物馆等方式进行长期有效的保存和展示。

湘语;湘语保存;数据库;数字博物馆

一 引 言

湘语是全国十大汉语方言之一,是湖南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方言。主要分布于湖南的湘江、资江流域和沅江中游少数地区,此外,广西北部、四川的部分县市有湘语分布,贵州、陕西、安徽南部的少数县市有湘语的零星分布,说湘语的人口约为3 085万人。鲍厚星、陈晖根据湘语的语音标准,并结合考察人文历史地理等因素,把湖南境内的湘语分为以下五片:长益片、娄邵片、衡州片、辰淑片、永全片。[1]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员的大量流动,广播、电视、互联网的立体覆盖,普通话的推广普及,汉语方言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影响,已经开始衰变,湘语也不可以避免地受到这种冲击和影响,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普通话,仅在家庭内部和乡亲、邻里、熟人之间使用湘语。湘语总体上向普通话靠拢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一变化在长沙等较大的城市表现得尤为突出。我们发现,不少城市家庭,祖辈主要说方言,父辈既会说方言也会说普通话,而孩子就基本上只会说普通话了。去年,《长沙晚报》对100多名5至15岁的长沙本地孩子进了一次采访调查,有84%的孩子平时习惯说普通话,不说长沙话,69%的孩子表明不会说地道的长沙话。[2]

几千年的地域文化积淀,在湖湘大地产生了各种以湘语为基础的地方文艺,如民谣、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山歌、戏剧、弹词等。以长沙为例,翻开《长沙方言词典》[3],仅戏剧相关的词条,我们就可以找到十几条,如:大鼓戏、搭桥戏、花鼓戏、两小戏、三小戏、庙戏、庙台戏,头戏、愿戏、寿戏、堂会戏、排街戏、挂锣戏、烧包戏、城隍戏、地地戏、班头戏、差戏、炮戏、湘剧。和花鼓戏相关的词条又有十条:地花鼓、单花鼓、双花鼓、对子花鼓、草台花鼓、压台花鼓、小花鼓、大花鼓、台花鼓、单人锣鼓。上述种种文艺形式大多数已经萎缩,有的甚至消亡,如真正意义上的长沙弹词目前就只剩下年逾古稀的彭延昆先生在独自说唱,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方言犹存,方言文化先衰,以方言为基础的文艺形式的萎缩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这种方言话语空间的缩小和使用功能的减弱。

湘语衰变,“抢救”、“保护”、“保卫”的呼声不绝于耳。曹志耘认为:人为强行地“抢救方言”、“保护方言”既不符合绝大多数当事人的意愿,也不符合语言的自身发展规律,是不现实的。但是方言是不可再生的。一种语言或方言一旦消亡,便永远消亡,不可再生,人类将永远失去一种独特的文化和语言资源。[5]语言学界最实际的办法就是采取一定的方式来保存方言,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笔可看、可听、可感的精神财富,为语言学的研究、发展提供更翔实可靠的语言材料。我们主张,在湘语老派发音人尚存,湘语形态还比较完整的情况下,尽快着手进行数字化“湘语保存”的工作。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梳理、转化已有湘语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全面、细致、科学的调查,遵循通用的技术规范,用国际音标、文字、录音、视频等各种形式把湘语的实际面貌记录下来,并利用数据库、网站、方言博物馆等手段进行长期有效的保存和展示。

二 湘语保存的历史及现状

传统的方言研究虽然出发点主要是以研究为目的的,但客观上保存了不少湘语的文献资料。据目前掌握的资料,东汉扬雄《方言》记载了湘语中的一些词汇。星沙槐荫主人编撰了长沙方言韵书《训诂谐音》,记录了19世纪中晚期的长沙读书音。[4]另外,一些地方志对湘语偶有描述,此外,我们几乎找不到有关湘语的系统的详细的记载,而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我们也无法听到前人说湘语的真实的声音,有关湘语的长篇语料几乎为零。20世纪30年代至今,湘语研究日趋深入,出现了一大批湘语研究著作、论文及和调查报告。这一阶段湘语保存的总体特点可概括如下:

(一)文字记录是主流

从20世纪30年代杨树达发表《长沙方言考》、《长沙方言续考》,李旦蓂编撰《湘音检字》至今,国内外的湘语研究者发表了大量论文、调查报告,出版了系列著作、方言词典、方言志等,留下了宝贵的文献资料。像《湖南方言调查报告》、湖南方言研究丛书、湘方言研究丛书、湖南方言语法系列、《长沙方言词典》、《娄底方言词典》等都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些研究成果大都是用文字描述,以国际音标记音。

(二)湘语音档是点缀

文字描述、国际音标记音,始终都只是一种模糊的记录方式,无法真正还原一种方言的原始状况,录音能比较精准地反映方言的实际语音面貌。“九五”国家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现代汉语方言音库,共收录全国40个点的40种汉语方言音档。湘语有《长沙话音档》、《湘潭话音档》收录其中,打开多媒体光盘①“现代汉语方言音库”由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年开始出版,1999年出齐,每一个点一盒录音磁带,后整合为一张多媒体光盘。,就能听到长沙话和湘潭话的一些字、词、句的录音,并可以和全国的其他方言点的录音进行对比。相对于文字记录的盛况,音档只是点缀,除上述两点之外,湘语其他点至今还没有音档正式出版,在录音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

(三)视频记录是空白

真实的语言行为是以交际的方式体现出来的,口型、表情、手势等辅助手段也蕴含着的丰富的信息,要把各种语言行为真实地记录下来,最好的方式是录制方言原始视频。和文字、录音相比,视频能更真实地反映方言的原貌,更方便方言的研究,更具有保存的价值。国内外的各种语言或方言保存项目都越来越重视视频的拍摄。视频从拍摄到制作都有一定的技术难度,一线的研究人员需要经过系统的学习,才能掌握好拍摄和制作技术。迄今为止,湘语研究还没有相关的原始视频资料正式出版。

三 新技术条件下的湘语保存

进入21世纪,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技术一日千里,突飞猛进。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媒介的记录、存储、检索、传播的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一些国家和地区纷纷建立了语言和方言保存的网站和数据库,如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从2001年起开始建设德克萨斯德语方言项目②美国德克萨斯德语方言项目http://www.tgdp.org,目前已经保存几百人数百小时的录音和视频(已经人工转写、标注和翻译)。英国伦敦大学亚非语言学院的濒危语言存档工程(Enadangered Languages Documentaton Project)③英国伦敦大学亚非语言学院http://www.hrelp.org已保存世界上多种濒危语言的文字、音像资料,并开办有语档语言学(Documental Linguistics)专业(设有博士点和硕士点)来研究保存的技术、方法和规范。台湾中央研究院从2002年起开展了南岛语数位典藏④南岛语数位典藏http://formosan.sinica.edu.tw工作,目前进入到第二期工程的建设,建立了英、汉两种语言显示的三个在线资料库(南岛语语料库、南岛语地理信息系统和书目资料库)。国家语委从2007年开始进行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的建设,陆续在一些省市启动。

时不我待,在新形势、新技术条件下,我们可以立即着手开展以下“湘语保存”工作。

(一)湘语文献数据库的建设

湘语研究的各类成果逐年增多,除部分论文和著作有电子版之外,大量的湘语文献都是以纸质形式保存,分散在各种载体上,分藏于众多单位和个人手中,检索、使用、传播都不够方便,几乎每一个湘语研究者都需要自己动手去搜集、查找、整理文献资料,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互联网无限联通的今天,任何资源或信息如果不能进入互联网,其价值和影响始终有限。文献数据库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对文献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标引著录的自动化检索、查阅、存储系统。我们急需建设一个囊括所有湘语研究成果及相关资料,分类清晰、检索便捷、动态更新的湘语文献全文数据库,以更好地为湘语研究和保存服务,为社会各界人士了解湘语相关知识服务。

目前,国内还没有可供在线使用的完整的方言文献数据库。据了解,上海市闵行区图书馆①上海闵行文化信息网http://www.mhcnt.sh.cn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名义建立了一个上海方言文献资料库,该资料库建于2007年5月,收藏上海方言资料(包括词典、专集、上海方言教材)、上海方言文学(包括方言小说散文、戏剧曲艺剧本、口头文学集成)、上海方言研究(包括专著、论文集)、上海方言音像(包括方言口述音像、方言剧目音像)、吴方言资料(包括词典、专著、论文集等)和其他方言资料。该资料库还只是各种文献资料实物的汇集,没有提供在线浏览和下载。另外暨南大学方言研究中心②暨南大学方言研究中心http://www.chinalects.com开始着手建立岭南方言的文献数据库,已经完成了500多种粤方言文献的收集、扫描、编目、编码和网络检索的标注工作,已输入450万字的方言文字语料。目前其网站上还只是有框架结构,相关文献还没有上传供浏览和查询。

湘语文献数据库的建设可以参考上海方言文献资料库及岭南方言文献数据库的结构,结合已有湘语文献的特点,以全数字化的方式建设。湘语文献主要有以下几类:期刊论文、博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学术会议论文、方言词典、方言志、地方志、著作、湘语文艺作品(戏曲剧本、曲艺脚本、民间故事、谚语、神话传话等)。要尽可能穷尽地搜集国内外的各种湘语文献资料。这些文献如果已有质量合乎要求的电子版的,直接归类存储。纸质材料需要依据一定的技术标准,通过OCR(光学文本识别)、扫描、人工录入、图像处理等方式数字化,编目并建立索引,归类存储。湘语文献数据库建设是一个较大的工程和课题,需要集中力量,统一规划,可以考虑以湖南省图书馆一个资料库建设的方式来建设,或依托湖南方言研究成果突出、方言研究人才集中的高校来建设、管理、运行。

(二)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湘语部分)的建设

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项目是国家语言资源建设工程之一,遵循统一的工作规范和技术规范,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中国各地的语言实态记录下来 ,归档建库 ,永久保存。项目计划在全国每个县(市)设一个调查点,特殊情况可设多个点。调查内容包括语言方言状况、常用语音词汇语法现象(汉语方言及地方普通话用1000字调查语音系统 ,用1200词调查基本词汇系统,用50个句子调查主要的语法现象)、方言话语录音(包括“规定故事 ”和“自选话题 ”)。调查材料除了使用传统的耳听手记的方式以外,还全部采用统一的设备进行录音、摄像,以得到一份时代相同、内容对应的中国各地语言、方言、地方普通话的有声语料,经转写、标记、剪辑等加工后,将相关文本、音频、视频、图片文件整理入库。[6]

2009年10月,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启动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试点,省财政每年新增上百万元专项建设经费。目前,苏州、南通、南京等15个方言调查点的文字、声音、视频资料整理工作已经完成,并开通“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江苏库)展示网”。③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江苏库)展示网http://yyzy.jsjyt.edu.cn2011年4月7日顺利通过试点验收,计划于2013年建成江苏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今年,上海、北京也先后启动“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的建设工作。

湖南作为多语言、多方言大省,能够为中国语言有声资源数据库的建设提供丰富而宝贵的语言资源。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的建设为湘语保存带来新的契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进湘语保存工作的进行。据初步统计,共有近50个湘语点(县市一级)需要进行相关的调查、采集工作。我们应该根据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领导小组制定的调查规范,结合湖南的特点、湘语的特点来规划,在资金投入、设备保障、人员组织与培训方面做好前期准备,尽快启动。

(三)湘语数字博物馆的建设

中国的文字博物馆已经有中国文字博物馆、水书博物馆、女书生态博物馆和女书数字博物馆等多家开馆运行。陆续有专家学者、政协委员提出建设中国语言博物馆,但都没有投入建设。曹志耘于2010年提出了建设汉语方言博物馆的设想,给出一个初步的建馆方案。也顺带提及了可以考虑建设方言数字博物馆。[7]建设方言博物馆可以对方言和方言文化等内容进行全方位、大规模的采集和保存。实体展馆的建设、运行、维护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方言数字博物馆的建设相对经济、便于操作,无时空的限制,并可通过互联网实现最大化传播,更适合方言的特点。下面结合我们的知识背景谈谈对“湘语数字博物馆”的一些构想。

1.完善的方言地理信息系统展示功能

以方言地理信息系统作为入口,结合虚拟实景技术真实展现湘语的地理分布和发展演变,用户选择进入自己家乡家乡所在地的方言点,浏览、播放、交流。提供各地湘语的字、词、句、对话、故事、戏剧、山歌、民谣、谚语等内容的录音和视频供播放。展示用各地具有地方特色、濒临灭绝或已经消失的事物的图片,如传统建筑、服饰、器具、物产、食品等。

2.灵活的自定义展馆功能

方言的活力充分体现在它的交际性,以现有的社交网络技术为依托,允许用户自建某县、某乡、某镇甚至某个家族或家庭的展馆,上传自己拍摄、制作的方言视频、图片,并充分利用网络进行互动和交流。这也是数字博物馆区别于传统博物馆一个新的重要特点。

3.网络远程录制功能

在网络条件具备,网速保证的情况下,借助网络录制平台就可以进行远程录音和录像,获取我们需要的方言材料,通过这个平台,湘语发音人在家中即可录制自己的声音和视频,直接保存到网站的服务器。

4.完善的语料在线整理功能

大部分的原始方言材料都是有声无字的,这就需要方言研究者及时准确地整理其中有价值的材料。博物馆应该设计出一个在线转写系统,湘语研究者通过这个系统,可以方便快捷地整理转写录音、视频,并能做到文本和声音、字幕和视频的一一对应。另外用户也可以为一些录音或视频添加对应的文字和字幕。

四 结 语

新技术条件的湘语保存工作,牵涉到各个学科,既需要方言学知识,又需要音频、视频技术和网站开发、博物馆建设技术,绝非个人的力量可以完成,需要一个具有各方面人才的队伍。需要语言文字工作单位、各高校、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尽快组建机构,成立队伍。另外,方言数据的采集与处理也要求我们湘语研究者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掌握相关器材、软件的使用,如录音设备和音频编辑软件的使用;摄像设备和视频编辑软件的使用;语料转写软件的使用;数据库知识的了解,等等。

湘语就其调查的广度与深度而言,还远远不够。湘语单点的综合研究成果,目前还只有长沙、益阳、衡山、邵阳、涟源、新化、祁阳、溆浦、娄底、韶山等点[8],一县一点的要求都还没有达到,农村乡镇一级的方言调查更缺乏系统的规划,已有的研究成果还远未反映出湘语的全貌,还有大量的方言事实等待深入调查和发掘,我们应该抓住有利时机,对湘语进行更广泛、更深入的研究,依照调查规范,在完成一县一点的调查任务之后,在人力物力财力条件允许下,力争推进到一县多点或一乡(镇)一点,为湘语保存提供更多的资源和研究成果。

湘语保存事关湘语千秋万代的记载与留存,是我们不可以推卸的历史责任,需要政府主导、学者承担、社会参与。湘语文献数据库、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湘语部分)、湘语数字博物馆的建设,是一个浩大、持续的系统工程,应尽快进行论证,开展相关工作。

[1] 鲍厚星,陈晖.湘语的分区(稿)[J].方言,2005,(5):261-270.

[2] 刘军,帅思杰.长沙话20年后将消失?[EB/OL].腾讯网http://news.qq.com/a/20100825/000642.htm

[3] 鲍厚星,崔振华,沈若云,伍云姬.长沙方言词典[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

[4] 田范芬.两本长沙方言韵书:《训诂谐音》和《湘音检字》[J]辞书研究,2009,(1):137-138.

[5] 曹志耘.关于濒危汉语方言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1):8-12.

[6] 李宇明.论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的建设[J].中国语文,2010,(4):356-362.

[7] 曹志耘.关于建设汉语方言博物馆的设想[J].语文研究,2010,(2):6-9.

[8] 罗昕如.湘语与赣语比较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On Xiang Dialects’Preservation

LI Bin

(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1,China)

Xiang dialect is one of the top ten Chinese dialects,is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dialect in Hunan.The works of Xiang dialects’preservation could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1.writing down on paper is the mainstream;2.voice recording is few;3.video recording is blank.We suggest that we should take actions to preserve Xiang dialect as the old people who can speak Xiang dialect are still alive.With the strong support of the government,on the basic of the fully and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complied with the technical rules to record Xiang dialects,we’ll use Ipa,words,audios and videos to record the real situation and use the database,website and dialects museum to preserve and display for a long time.

Xiang dialects;xiang dialects preservation;database;digital museum

H17

A

1008—1763(2011)05—0103—04

2010-11-16

本文系“湘语词汇语音语料库基础研究”课题的成果之一,湖南省哲学社科成果评审委(0806068B)

李 斌(1973—),男,湖南邵东人,湖南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现代汉语方言、语言技术.

猜你喜欢

长沙方言数据库
方严的方言
方言
长沙之旅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我眼中的长沙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