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晦堂文·诗集》篇目考

2011-04-07李超平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考据年谱咸丰

李超平

(曾国藩与湘军文化研究会,湖南湘乡411400)

本文尝试对刘蓉遗集《养晦堂文·诗集》(台北成文版)各篇目的内涵进行查考,前后历经两年有余。由于能力所限,仍有少数篇目查考无果,敬请方家指正。

卷一:说 策问 记

求放心说

罗子畏字说

勉学者说

颜扩安种花说

以上篇目均略过未考。

习(惯)说

【考据】刘蓉的名言“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国家为?”即出自本篇。

菁莪精舍策问

【考据】据《刘蓉年谱》记载,本文作于道光二十四年(1884年)。原载:是岁,先生集同人讲学某里。聚讲之所曰“菁莪精舍”,尝作说以勉学者。首称以理制欲,可至圣贤之域而无难。

东台山讌游记

【考据】咸丰六年冬(十一月中旬),刘蓉与蒋益澧等人陪同原湘乡知县、道员朱孙贻游东台山。述人才与吏治之关系甚详。

东台山讌游后记

【考据】游东台山后第三天,传来胡林翼攻克武昌的喜讯,刘蓉等再游东台山相庆。时间约是咸丰六年十二月中旬,主要是发挥军事与政治之关系。随后,刘蓉将此二篇,分寄曾国藩、王錱。

游君山记

【考据】君山,即今湖南岳阳之君山。据《刘蓉年谱》载,其去职后返湘,于同治六年(1867年)四月八日,以要途经洞庭,以函招郭嵩焘、吴敏树、罗汝怀等人游君山。并先后为之写文及诗以记。

遂初园记

【考据】刘蓉自陕西返湘后所建之居所,约在同治六年之后。

玩易阁记

绎礼堂记

修篁寮记

迎薰馆记

天游台记

【考据】以上文章,均系刘蓉去职归湘后在家建起遂初园之后,又陆续修玩易阁、绎礼堂、修篁寮、迎薰馆、天游台等处,并分别为文记之。绎礼堂记主要论述对“礼”的见解,首述礼之重要,终述己之所志。修篁寮为避暑之所。

卷二:序 书后 题跋

罗仲岳人极衍义序

【考据】罗仲岳,即罗泽南。《人极衍义》为其所撰;《刘蓉年谱》载,本序文作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二月十五日(3月31日)。

孟子文选序

未考。

贤母录后序

【考据】《贤母录》,撰者黄彭年(1824-1890),字子寿,号陶楼,晚号更生,贵州贵筑县(今贵阳市)人。出身仕宦之家,其父黄辅辰为清一代循吏。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举人,二十七年(1847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咸丰初年,随父在籍办团练,参加镇压农民起义。同治初年,入川督骆秉章幕,又参加镇压太平天国石达开部,因“有功”,得保荐。后由陕西巡抚刘蓉聘其主讲关中书院,久之,李鸿章聘其修《畿辅通志》,并主讲莲池书院。光绪八年(1882年)升按察使。年余,结案40余起,平反冤案十数起。十一年(1885年),调陕西按察使、署布政使。洪水决堤堰,捐款修复,保百姓平安。又迁江苏布政使,疏浚吴淞江等。十六年(1890年)调湖北布政使,总督张之洞倚重之,病逝于湖北任上。

赠贺角生徵士序

【考据】贺角生,即贺瑞麟(1824-1893),原名贺均,榜名瑞麟,字角生,号复斋、中阿山人、清末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书法家。道光21年中秀才,后授业于关学大儒李桐阁,与山西芮城薛于瑛(仁斋)、朝邑杨树椿(损斋)并称“关中三学正”。同治九年(1870年)创立正谊书院。主讲正谊书院20年,学兼体用,精研程、朱之道,集理学之大成;刊印经典,汇集为《清丽丛书》,为时人所敬重。督学吴大徵奏请朝廷,奉旨授国子监学正衔,晋五品衔,编著有《朱子五书》、《信好录》、《养蒙书》、《清廲文钞》、《三原县新志》、《三水县志》等,他精于书道,楷书结构严谨,行草运笔浑厚,遗墨遍关中。临潼华清池《乐善亭记》碑堪为代表。

征士:公元621年,李世民平定河南,命李袭誉“出镇潞州”。当时一些医生被朝廷聘为“征士”,临时随军但无官职,类似于今天的“志愿者”。

黄鹤斋七十寿序

【考据】黄鹤斋:刘蓉部属、记名道加按察使衔黄鼎(字彝封)之父,今四川崇庆(今崇州市)人。

六十寿序

【考据】文中有“吾外舅先生之配”之句,“欧阳母某孺”即刘蓉之岳母。

罗忠节公四书义序

【考据】忠节公,即罗泽南。

刘氏鹤公房支谱序

小冲刘氏族谱序

以上二篇暂未考。

黄田章氏族谱序

【考据】根据王澧华教授之著《曾国藩诗文系年》考证,本文系刘蓉为曾国藩代作(见《曾国藩诗文系年》第91页)。作者称《养晦堂集》载此文,题下注曰“代作”,但台北文海版中该篇内未见此二字。

书陈懿叔赠言后

【考据】陈懿叔,江西新城人。湛深经学,诗不多见。道光二十八年九月,与刘蓉、郭嵩焘等同游南岳,同治元年时在刘蓉幕。

书林文忠公手卷后

【考据】林文忠,即林则徐。

书故湖北按察使唐公遗诫后

【考据】唐公:即唐树义(1793-1855),字子方,遵义老城人。咸丰三年(1853年),任湖北按察使,率清军与太平军作战十数次,胜多败少。其后,湖北巡抚崇纶有意加害,将其部属调归他人,身边仅留数十人,令于金口布防。五年正月,太平军以大军沿江而至,清军逃,唐树义孤身投江自尽,卒年62岁。曾国藩愤而疏劾崇纶嫉贤误国之罪,因以表吴(文镕)、唐二人死事之烈。在即将发送之际,曾国藩忽告知刘蓉:客有言唐氏临敌胆怯,屡败不死,又弃城逃走等情节,以不能欺骗朝廷之由删去了相关内容。九年后,刘蓉在成都,遇唐树义之子唐炯,见到唐树义遗书,叙当时战事甚祥,其言皆以死自誓,方知以往之说辞皆是诬言。

唐树义工诗词,好与名士交游,郑珍、莫友芝等均为座上宾。道光年间资助郑珍辑黔北诗集《播雅》,资助莫友芝白银500两编印《黔诗纪略》。本人著有《乙巳朝天录》、《从戎日记》、《北征纪行》、《楚北旬宣录》、《水归田银》、《癸丑出山录》、《癸甲从戎》、《待归草堂诗文集》等。

读明史徐贞明传书后

【考据】徐贞明(约1530-1590),明代万历年间倡导海河水利的代表人物。字孺东,一字伯继,江西贵溪县人。明隆庆五年(1571年)考中进士,任浙江山阴县令。万历三年(1575年),被召入京,为工部给事中。曾主修京东水利,著有《水利议》。

读朱子答石子重语书后

【考据】朱子:即朱熹。

读朱子答董叔重语书后

略。

跋徐拙斋拟古乐府槀

【考据】徐拙斋:刘蓉之亡友,此为其遗作所作之跋。

跋东坡书陶宏景山居诗墨蹟(迹)

【考据】陶宏景(公元前452-536),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梁著名的医学家、哲学家(道家学者)和文学家。他精通棋术,善于弹琴,也是个书法家,故被称为山中宰相。《梁书》中有“陶弘景传”(即《梁书·陶弘景》。《山居诗》: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跋王端人女史画册

【考据】刘蓉曾在陕西得到王端人的女史画册12幅。

卷三:书(信)

致某官书

【考据】(女婿)曾纪泽加注释说,该信作于道光辛丑壬寅年,即公元1841年到1842年间,当时刘蓉不到30岁。文中不乏激越锋利的言辞,刘蓉晚年整理书稿时曾将此文焚毁,曾纪泽从他处转抄而来,收入本书中。“某官”疑似时任湘抚程矞采。

与曾伯涵郭伯琛书

【考据】曾伯涵:即曾国藩早期之字号。郭伯琛:即郭嵩焘。

复彭竹溪书

【考据】据刘蓉年谱载,彭竹溪系刘蓉在岳麓书院的同窗好友。道光二十一年曾致书刘蓉,刘蓉以此信作复。

复郭伯琛孝廉书

【考据】

伯琛:即郭嵩焘。

孝廉:明清两代对举人的称呼。

郭嵩焘(1818-1891),字伯琛,号筠仙,晚号玉池老人,湖南湘阴人。1847年中进士,1853年随曾国藩组建湘勇,1856年任南书房行走,1863年署理广东巡抚,1875年初任福建按察使,1877年起任清政府驻英法公使。1878年8月被清政府召回,从此闲居。1891年病逝。他是中国第一位驻外外交官。

复罗仲岳论养气说书

【考据】仲岳:即罗泽南;《论养气说》,系罗氏之著作。

卷四:书

复曾涤生检讨书

【考据】

涤生:即曾国藩。

检讨:官名,掌修国史,唐宋均曾设置,位次编修。明清属翰林院,常以三甲进士出身之庶吉士担任。

与郭筠仙孝廉书

【考据】筠仙:即郭嵩焘。

复罗仲岳书

复曾涤生检讨书

以上两篇略。

与郭翼臣孝廉书

【考据】“翼臣”疑为“意城”之误,结合信中内容,可断定即郭嵩焘之弟昆焘,号意城。

上会曾封翁论举节孝书

【考据】:曾封翁,即曾国藩之父曾麟书。据《刘蓉年谱》载,此信作于道光二十五年秋,时曾父举扬节孝,凡孤贫而无力请旌者,议建总坊。刘蓉此信请旌表其去世之从姑。

与罗云浦书

【考据】:罗云浦,即罗信南(字云浦),湖南湘乡人,罗泽南之弟子。从信的内容来看,二人曾在岳麓书院同寓。

复曾涤生侍讲书

【考据】侍讲:官名,讲论文史,曾国藩曾任此职。

上贺藕庚先生书

【考据】贺藕庚:即贺长龄。湖南善化县(今望城)人,清嘉庆时期曾任湖南岳麓书院山长,官至云贵总督,后降调河南布政使。道光二十七年二月回籍,曾访刘蓉。该年冬,刘蓉回以此信。首称贺氏之能体下,继称将勉学以报贺氏。刘蓉曾为其女儿做媒,许给曾国藩长子纪泽,后难产死。

与曾子植书

【考据】曾子植,即曾国藩之弟曾国荃。曾国荃(1824-1890),字沅浦,号叔纯,又名曾子植,官至两江总督。

卷五:书

复曾涤生阁学书

【考据】阁学:官名别称,在清朝,仅内阁学士称阁学。

复曾涤生侍郎书

略。

与左月楼书

【考据】左月楼是谁,笔者曾查考多时无果,直到不久前考证清楚罗泽南的不知名弟子左枢及其父左辉春(仁)之后,才开始将其与此信联系起来。阅读此信,可知左月楼曾赠作者明代左光斗兄弟遗集,此遗集名为《左氏双忠集》,修撰者为左枢之父左辉春。此外,信中还有“贵师罗山先生称足下甫童龄而志趣高迈”、“今足下将去江南”等句,可证实左月楼为罗泽南弟子,罗泽南的左姓弟子仅左枢(字孟星)兄弟二人,后查得《湘乡沧溟左氏九修族谱》,证实月楼正是左枢之号,左月楼即左枢。

与曾涤生侍郎书

【考据】据《刘蓉年谱》,此信作于道光三十年冬,评论曾氏奏疏。该年三月,曾国藩曾应诏陈言。

复朱石翘邑宰书

【考据】

邑宰:即县令。

朱石翘:即时任湘乡县令朱孙贻,江西清江人,后官至浙江盐运使。《刘蓉年谱》载,本信写于咸丰二年(1852年)夏末。信中称,乡团保伍之法非一时所能猝办,宜先就城募勇。经费之来源,则出之劝捐。他还在此信中力荐王錱。

与江岷樵太守书

【考据】江岷樵:即江忠源。太守:官名,为一郡之最高长官。其时,江忠源因有功,由知县获擢知府,正在长沙守城。《刘蓉年谱》载,此信写于咸丰二年九月十四日,以钦差大臣赛尚阿革职,新授大臣徐广缙将至,请江忠源助总兵和春早建殊勋。

与江岷樵廉访书

【考据】

廉访:清代对按察使的尊称。

《刘蓉年谱》载,本信写于咸丰三年八月,其时,湖北按察使江忠源正在南昌守城。九江镇总兵马济美战死于南昌,江忠源严惩马氏麾下失陷主将之罪,与江西大吏意见相左,刘蓉去信慰勉之。

与曾涤生侍郎书

【考据】曾涤生:即曾国藩。据《刘蓉年谱》载,此信写于咸丰三年(1853年)正月,其时曾国藩在长沙负责团练事务,曾致书全省各地绅耆,其中有“不要钱,不怕死”等语。

与曾涤生侍郎书

略。

与胡润之宫保书

【考据】胡润之:即胡林翼。据《刘蓉年谱》载,此信写于咸丰九年春,与之论治鄂之道,首在保境息民,又论养士之要,最后论理财之术。

复左季高郎中书

复左季高郎中第二书

复左季高郎中第三书

【考据】左季高:即左宗棠。《刘蓉年谱》载,此三封信,分别作于咸丰九年十二月及咸丰十年正月。其时,左宗棠因“樊燮案”牵连而离开湘抚骆秉章幕府,欲推荐刘蓉以代,曾先后三次致函,刘蓉均婉言谢绝。

卷六:书

复胡润之宫保书

略。

与胡润之宫保书

【考据】据《刘蓉年谱》载,此信写于咸丰十年九月二日,建议胡林翼迎驾进驻西安。

致曾涤生节帅书

【考据】据《刘蓉年谱》载,此信作于咸丰十年十二月,于军事布置,有所建议。

节帅:原为古代节度使的略称,也是一种尊称。

与易笏山孝廉书

【考据】易笏山:即易佩绅,(1826-1906)字笏山,一字子笏,湖南龙阳人。生于清宣宗道光六年,卒于德宗光绪三十二年,享年81岁。咸丰八年(1858年)举人。从军川陕间,积功授知府。官至江宁四川藩司。性负气,敢任事,官蜀日,与丁宝桢不相能,赖王闿运为解。光绪十年,以援台湾去。佩绅尝从郭嵩焘、王闿运游,诗学随园,有《两楼诗钞》、《文钞》、《词钞》并传于世。

与胡润之宫保书

【考据】据《刘蓉年谱》载,此信作于咸丰十一年二月,谓“尽闻上月谕旨而陈出处之心迹也”。

与李希庵中丞书

【考据】李希庵:即李续宜,李续宾之弟,时任安徽巡抚。《刘蓉年谱》载,此信写于咸丰十一年三至四月,论及时事,以为两湖、江西乃天下之根本,不以骆秉章入川为然。

复郭意城舍人书

【考据】

郭意城:即郭昆焘,湘阴人,原名先梓,字仲毅,自号意诚,晚号樗叟,郭嵩焘之弟。生年不详,卒于清德宗光绪八年。幼颖异,七岁能属文。年十九,肄业岳麓书院,与江忠源、罗泽南、刘蓉等友善。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中举人。咸丰二年,参讨洪、杨之役,叙功赏国子监助教衔。又以协赞军事,官内阁中书。昆焘文辞简朴,著有《云卧山庄诗集》八卷,文集四卷,及《说文经字正谊》四卷,均《清史列传》并传于世。曾为曾国藩幕僚,后官至内阁中书。

《刘蓉年谱》载,此信作于同治元年(1862年)六月。刘蓉在信中略述四川军事情形、石达开活动情况。其时,郭昆焘在湖南负责筹饷事务,刘蓉刚获任四川藩司。

舍人:古代豪门贵族家里的门客,宋元后用以称呼权贵子弟。

复郭筠仙观察书

【考据】

郭筠仙,即郭嵩焘。

观察:清代对道员的尊称。清分守道辖一省内若干府、县,分巡道辖一省内某一专门项目,其地位类似唐之观察使,后人因为分守、分巡道员也管辖府州,就借用以尊称道员。《刘蓉年谱》载,此信作于同治元年(1862年)八月中旬,刘蓉意欲引嫌乞退(有人认为刘蓉升迁过快)。在刚任四川藩司时,好友郭嵩焘曾来信谈及吏治问题,刘蓉此时复信,告知四川状况。

复张石卿制军书

【考据】

制军:清总督称呼。

张石卿:即云南巡抚张亮基(曾任湘抚)。时驻四川重庆剿太平军石达开部,刘蓉于同治元年十一月下旬致信,劝其勿速入滇。

复左季高中丞书

【考据】左季高:即左宗棠。《刘蓉年谱》载,同治二年(1863年),浙江巡抚左宗棠曾致书刘蓉,请四川解饷银五万两。刘蓉先解若干,左宗棠来信言少,故为之写信辩解四川困境,筹饷艰难。

复曾相国书

【考据】据《刘蓉年谱》载,此信作于同治二年六月。之前,曾国藩来信谓江南米贵,希刘蓉在四川采买。刘蓉此信对曾氏之想法有所商榷。

复李黼堂方伯书

【考据】

李黼堂,即李桓,道光七年—光绪十七年(1827-1891),字叔虎,号莆园、簠青、黼堂、辅堂 。湖南湘阴人,原两江总督李星沅子。以禀生、同乡入曾国藩幕,咸丰十年任谕令江西督粮道署江西藩司,同治一年乞归,旋任曾之总办粮台,经理江名牙厘局,任江西布政使,署江西巡抚,後因故罢归。家居二十余年,致力于收罗清代人物资料,辑成《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国朝贤媛类征初编》,另有《宝韦斋类稿》。《刘蓉年谱》载,此信作于同治二年(1863年)三月中旬。清廷命李桓援汉中,李桓由此询问汉南情形,刘蓉就此复信,先谓贼情之不足畏,次述汉中诸军不足恃。李桓随后在赴任途中患病,改命李云麟取代。李云麟随后丁忧,遂改为刘蓉率军赴陕。

方伯:明、清时用作对布政使的尊称。

复曾沅浦中丞书

【考据】曾沅浦:即曾国荃。

卷七:书

复张石卿制军书

【考据】张石卿:即张亮基,张亮基(1807-1871)字采臣,号石卿,江苏铜山(今徐州)人,道光举人,曾为内阁中书、侍读。1846年,出任云南临安知府,复调署永昌。后升任云南按察使。1850年,迁布政使,擢云南巡抚,次年1月,兼署云贵总督,1852年调湖南巡抚,赶赴长沙抗击太平军。次年,署湖广总督。1863年1月,改以总督衔署贵州巡抚兼署提督,1865年,被以“玩兵侵饷,纵暴殃民”所弹劾,后被褫职。同治十年卒。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追谥惠肃。有《张惠肃公奏议》。

复兰泉侍御书

【考据】

侍御:御史之意,为监察之官,约自秦始。明、清以监察御史分道纠察。此外尚有分任各种任务之御史,如巡按御史(清顺治后不设)、巡漕御史等。

兰泉:即宝兰泉,云南曲靖市罗平县人,道光己丑进士。与倭仁、曾国藩、吴廷栋等讲求理学,以道义相切劘。官至御史,以亲老乞归。云南回乱起,奉命帮办团练。时云南当政者主抚,而宝氏颇梗抚局,被劾革职。以后以守城复原官,避地四川,故得以与刘蓉相往来。《刘蓉年谱》载,此信作于同治二年(1863年)八月间。

致骆龥门宫保书

【考据】宫保:明、清各级官员缘有虚衔,最高级荣誉官衔为太师、省师,太傅、少傅,太保、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少师,太子太傅、太子少傅,太子太保、太子少保,缘大臣加衔或死后赠官,通称宫衔,咸丰后不再用“师”而多用“保”,故又别称宫保。

骆龥门即时任川督骆秉章。《刘蓉年谱》载,此信作于同治二年(1863年)十月上旬,发于陕西汉中,主要告知其军务布置方略。

复骆龥门宫保书

略。

复林颖叔方伯书

【考据】林颖叔,即林寿图,同治四年任陕西布政使,与刘蓉共事。曾致书刘蓉:治秦之道,必尽力于吏事、民事,而戎事乃日起而有功。《刘蓉年谱》载,刘蓉复信表示认同,时间是同治三年(1864年)二月。

与钟荏山学使书

【考据】

提学使:省级教育主官。

钟荏山,即时任陕西学政钟宝华(字荏山),咸丰丙辰年第二甲第一名进士(第一甲第一名为翁同龢),入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任过陕甘学政、四川典试等职,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士。庚申年社会动乱时,他“创办团练,旋率练勇焚贼船”,解杭城之围。在陕甘职任上,他“广谕富户出资,收养难民,与同城文武协力防御”。在“贼断我水道”的紧急时刻,他“捐廉凿五井,民赖以安”,是个文武双全的“得士”。《刘蓉年谱》载,此信作于同治四年(1865年)四月,刘蓉致信奖其整饬学政,激励士习。

复李雨苍京堂书

【考据】李雨苍:李云麟之字,曾随之在陕西作战,后任塔城参赞,属刘蓉之部下。京堂:明清时称各衙门长官为京堂,意为堂上之官。清代对都察院、通政司、詹事府、大理、太常、大仆、光禄、鸿胪等寺及国子监的堂官,概称京堂;负责文书、草拟者称京卿。中叶以后,对官小任重而另加三品京卿、四品京卿者称京堂。据《刘蓉年谱》,此信作于同治三年七月中旬,内容为会商陕西军事。

复郭筠仙中丞书

【考据】中丞是御史中丞的简称。明清时用作巡抚的别称。明朝都察院副都御史职位相当于御史中丞,常用作巡抚的加衔,故有此称。时郭嵩焘任广东巡抚,与湖广总督毛鸿宾不谐,曾在信中告知刘蓉。据《刘蓉年谱》载,刘蓉于同治四年(1865年)六至七月间复此信与郭嵩焘,略称:政治及社会风气败坏,孤持己志,则不可能行吾之道。

复钟荏山学使书

略。

致曾相国书

【考据】曾相国:即曾国藩,明、清两代则用以对内阁大学士的尊称。

与左季高制军书

【考据】

左季高:即左宗棠。

制军:清总督称呼。《刘蓉年谱》载,此信写于同治六年二月,左宗棠时任陕甘总督(上年八月),而刘蓉已去职。将其对陕甘事务的看法一一相告,以供左宗棠参考。

卷八:书

复丁秩臣学博书

【考据】丁秩臣,即丁叙忠,湖南长沙人,丁取忠兄。岁贡生,读书务求根柢,尤潜心于宋五子书,晚年精研《周易》。主讲求忠书院,以笃行教门下。与罗泽南、刘蓉、左宗棠为友。著有《读易初稿》八卷、《读易通解》十二卷。此信即谈阅读《读易初稿》之感想,信中仅简称为“易稿”。

复郭意城舍人书

【考据】郭意城即郭昆焘,据《刘蓉年谱》载,郭昆焘于同治三年除夕接获此信。刘蓉欲邀其入幕,被郭氏婉拒。并告知其兄郭嵩焘在粤情形,与两广总督毛鸿宾不谐,处境艰难。

复温甸侯邑宰书

【考据】

邑士:邑宰。《礼记·杂说》:“士次于公馆”。“士,谓邑宰也。”邑宰,即县令。

温甸侯:即湘乡知县温坼,四川德阳举人。《刘蓉年谱》载,同治九年七月,温甸候署湘乡县令,未至前致信问候刘蓉,刘蓉复信温氏,先述湘乡民俗风情,次述绅士之不法,终述其所期望温氏者。

复曾相国书

略。

复曾挚民书

【考据】曾挚民:即曾纪凤,曾纪凤(?—1876年)字挚民,湖南邵阳人,晚清湘军将领。以诸生从军,洊保知县。曾与刘蓉一道围剿石达开,光绪十二年,调云南布政使,剿倮黑及大戛寨夷,加头品顶戴。因请以其地改土归流,边隅以安。十五年,乞养归,寻卒。

复曾挚民第二书

略。

与温甸侯邑宰书

【考据】此信写于同治九年秋,以各乡伏莽窃发,将成大乱,建议湘乡县令温坼将盗犯付各家族,处以族法。

与曾相国书

【考据】据《刘蓉年谱》载,此信写于同治十年夏。先述家乡近状,复述昔西安灞桥之败。曾提议建祠以慰死难将士,迁延未就,恳请曾国藩查取原公文行陕,以便早日兴工。此信亦为二人人生最后之通信。

与李少荃制军书

【考据】李少荃:即李鸿章。

复蒋之纯廉访书

【考据】蒋之纯,即蒋凝学,字之纯。廉访:清代对按察使的尊称。元有肃政廉访使,掌监察官吏,明、清按察使亦有此职权,故用为尊称。蒋凝学于同治十年十二月起任山西按察使,后任陕西布政使,卒于任。《刘蓉年谱》载此信写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蒋凝学致书刘蓉,询及湘乡匪患情形,并措置裁兵事宜。刘蓉据此复信,先述湘乱之因,由于退伍兵勇之无可谋生所致。继言他本人对裁撤湘军问题的意见,建议裁绿营兵额以补湘勇,虑朝廷必不能行,故遂中缀。

复吴南屏学博书

【考据】吴南屏,即吴敏树。《刘蓉年谱》载,此信作于同治七年(1868年)十二月,主要讨论古文,颇推重姚鼎(桐城派)。时吴敏树随同郭嵩焘在长沙。

卷九:墓志铭墓表传祭文

资政大夫赠巡抚布政使衔浙江宁绍台道罗忠节公权厝志

【考据】此为罗泽南所撰写的墓志铭。

中义大夫陕西凤分盐法道黄君墓志铭

【考据】逝者黄君:即黄辅辰,与刘蓉在陕西共事。黄辅辰(1798-1866),字琴坞,清朝贵州贵筑(今贵阳市)人。清道光二年(1822年)举人,十五年(1835年)进士。授吏部文选司主事,累迁郎中。三十年(1850年),升验封司员外郎,旋迁考功司郎中。以知府分发山西。咸丰四年(1854年)八月,贵州桐梓杨风农民起义。黄回贵州参加镇压农民起义。回山西后,两署冀宁道,加盐运使街。又凤分盐法道、西安同知等。为人刚毅,凡有利国利民之事,挺身而出,敢作敢为,常与上司顶撞,不肯屈服,人称“硬黄”。子黄彭年亦为名宦,与刘蓉相知。

光禄大夫赠太傅武英殿大学士勇毅侯曾文正公墓铭

【考据】此墓志铭未完成,作者即去世,后由郭嵩焘补写完。是三人一生至交的珍贵见证。

刘母朱孺人墓志铭

暂无考,疑似为刘氏宗族中人丧母所作。

亡儿培墅寄厝西安湖广义园圹志并铭

【考据】培墅:系刘蓉第三子,因出痘于同治五年正月死于西安,仅2岁。

高祖太学鹄亭府君墓表

【考据】鹄亭府君:刘蓉之祖父。

中宪大夫署潼川府知府彭君墓表

【考据】彭君,即彭洋中(1803-1864),字晓杭,湖南湘乡人,道光八年举人,曾任邵阳教谕,后从骆秉璋、刘蓉入川,总办全省厘务和粮饷,升潼川府知府,加道员衔,因病于同治三年十一月十九日卒于任。著有《古香山馆诗存》。

郭生依永墓碣

【考据】郭依永:即郭嵩焘之子,自幼体弱多病,为曾国藩女婿之一,英年早逝。

钟君墓表

【考据】钟君:即钟近衡,罗泽南之门生,刘蓉之同窗。后战死于湖北羊楼洞,其女适李续宾之子李光久。

刘母曾孺人墓表

暂失考。

朱节妇传

暂失考。

节孝唐孺人传

【考据】唐氏,系朱荛阶之母。朱荛阶:系曾国藩好友,曾国荃、刘蓉等为其弟子。

秦鹤仙家传

暂失考。

祭罗忠节公文

【考据】罗忠节:即罗泽南。

咸丰六年(1856年)三月八日,罗泽南死于武昌城下。《刘蓉年谱》载,四月二十三日,罗泽南归葬故里,刘蓉写本文以祭之。

祭李忠武公文

【考据】李忠武:即李续宾。咸丰八年(1858年)十月(11月16日),李续宾战死于安徽三河镇。《刘蓉年谱》载,本年二月五日,李续宾灵柩南返,刘蓉前往迎迓,并作本文以祭。

祭黄忠壮公文

【考据】黄忠壮:即黄淳熙,原为湘乡知县,与刘蓉同倡团练,后随刘入川剿灭石达开,咸丰十一年五月十五日,于四川定远二郎场遇伏阵亡,谥号“忠壮”。《刘蓉年谱》载,同年七月一日,刘蓉作文以祭之。

哭季弟季霞文

【考据】季霞:即弟弟刘蕃,咸丰五年在探望刘蓉途中转去协助罗泽南攻蒲圻,身先士卒,于十月二十一日战死于湖北羊楼峒之战,年仅25岁,追赠知县衔。刘蓉随后扶柩归湘,数年不出。

哭仲弟省庵文

【考据】

仲弟:即二弟。

省庵:刘蓉之二弟刘葵,卒于咸丰十年(1860年)十二月。《刘蓉年谱》载,十二月二十五日,刘蓉作文以祭二弟刘葵。文称,刘葵曾长期患病。

祭萧翁文

暂失考。

祈雨告华山文

【考据】同治四年刘蓉曾以陕西巡抚身份派人在西岳华山设坛祭雨。

卷十:谕帖公牍

与诸弟

略。

与瑟庵从弟

【考据】

从弟:即堂弟。

瑟庵:系刘蓉堂弟。《刘蓉年谱》载,此信作于咸丰十一年(1861年)四月。刘蓉刚遭父、弟之丧,又将随骆秉章入川,三子尚未成学,不能遽任家事,故以家事托付给诸堂弟。首言宜训子弟生活俭朴,次言罗氏子妇有厚妆之非宜(刘蓉之子娶罗泽南之女为妻),终述家用之措施。

与培基、培垕

【考据】此二人均为刘蓉之子,此为致二人的历次书信合编。

札督办垦荒事宜凤分道黄

略。

札各府州

【考据】内容为选拔陕西省各地人才。

劝谕泾阳诸县士民条约

【考据】内容为兴办水利等事务。

抚恤章程

【考据】陕西省内将士战亡的抚恤制度。

营田总局酌定章程

略。

[1]刘蓉.刘中丞奏议[M]//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27辑.台北:台湾文海出版社.1993.

[2]刘蓉.养晦堂文?诗集[M]//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39辑.台北:台湾文海出版社.1967.

[3]陆宝千.刘蓉年谱[M]//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专刊第40辑.1969.

[4]曾国藩.曾文正公全集[M].朱太忙,标点,大达图书供应社,1936.

[5]李光久.李忠武公(续宾)遗集[M]//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58辑.台北:台北文海出版社.

[6]郭嵩焘.玉池老人自叙[M]//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1辑.台北:台北文海出版社.

[7]郭嵩焘.罗忠节公(泽南)遗集[M].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6辑.台北:台北文海出版社;

[8]罗正钧.王壮武公(錱)遗集[M]//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25辑.台北:台北文海出版社.

[9]齐伍德,黄楷盛.湖湘文库?同治湘乡县志[M].长沙:岳麓书社,2009.

[10]朱孙诒.团练事宜[M]//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55辑.台北: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

[11]王澧华.曾国藩诗文系年[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12]佚名.湘乡沧溟左氏九修族谱[M].

猜你喜欢

考据年谱咸丰
证肇经先生年谱(续8)
文献考据与史诗研究路径
——论《江格尔》重要问题的研究方法
阿拉善博物馆馆藏内画鼻烟壶考据
读《郭沫若年谱长编》的几点思考
诗词解读莫轻视考据
朱彝尊年谱新考
十里荷香赏荷归来
咸丰妙解写错字
《清钱编年谱》(英文原版)订购方法
科学谋划 精准扶贫——“咸丰路径”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