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关系

2011-04-07张东洁郭跃军刘福会孟祥德

关键词:时代化大众化中国化

张东洁, 郭跃军, 刘福会, 孟祥德

(河北农业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1)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关系

张东洁, 郭跃军, 刘福会, 孟祥德

(河北农业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1)

为了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从分析与综合、整体和部分、内容和形式、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4个方面着力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之间的关系,三者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共同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有各自特定的内涵及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按照中国的国情来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问题,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理论,不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侧重于因地制宜,凸显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性。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通过回答时代问题不断与时俱进、发展完善,实现理论创新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侧重因时制宜,彰显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相结合,运用简单朴实的语言和群众喜爱的方式,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由抽象到具体,由深邃到浅显,从书斋走向社会,成为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普遍信仰、认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侧重于马克思主义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群众性。本文主要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关系。

一、分析与综合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三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构成一个有机统一体,形成马克思主义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的源泉。首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和大众化的核心。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马克思、恩格斯曾反复强调,他们的理论不是必须背得烂熟且机械的重复的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对于他们理论的运用要以时间、地点、条件的转移为转移,也就是说只有与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彰显其价值。因此,只有在中国化的进程中,才能逐步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和大众化的目标,只有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过程中,才能使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和大众化的内在本质外化为现实形态。可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和大众化的核心。

其次,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的基础。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之一就是自觉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从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向前发展。实践性贯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形成的整个过程。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时代背景下展开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属性要求关注时代的发展变化,保持对时代主题和时代特征及发展趋势的敏感,使实践与时代发展相统一。如果停留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某些论述上,就很难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实际相结合,与时俱进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说到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时代化中的大众化,一旦离开时代精神和时代特征,离开人民群众当前的实际,大众化就成了一句空洞的口号。因此,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时代特征紧密结合,与群众实际紧密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要求,又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的基础。

再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的目的和归宿。马克思认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理论只有与人民群众这一实践主体相结合,为其理解掌握,才能变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发挥作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武装群众、改变人民命运的程度,只有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才能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不竭的创造力和强大的感召力,转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物质力量,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只有在广大人民群众中间汲取更多的经验和智慧,实现了大众化,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时代化才更有意义。可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的目的和归宿。

最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是同步推进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和大众化的过程。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伴随着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实现,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时代主题、时代特征和时代精神相结合,创建符合时代需要的新理论,进而更好地指导群众的实践,体现马克思主义鲜活的时代性。同时,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也要求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果产生出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要为人民群众所接受并掌握,进而自觉成为人民群众的指导思想。这样,马克思主义就必须经历由深邃到通俗、由一般到特殊、由抽象到具体的发展过程,也就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是同步推进的过程。

二、整体和部分的统一

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总体性概念,它内在地包含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和大众化内容,时代化和大众化则是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特征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时代性、革命性、群众性、创新性特征。由此可见,它内在地包含了时代化和大众化的要求,可以说,离开时代化和大众化,中国化就无从谈起。

其次,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的关系看,对于时代化的理解是和中国化的研究紧密相连的。有的学者在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时指出:在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同时还要讲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当前时代主题、时代特征和时代发展相结合。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在这些创新性论断中,时代化、时代特征显然作为了中国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再次,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的关系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含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大众化是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定意义上说,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大众化,中国化很难实现,但大众化只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部分。“从马克思主义真正融入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和生活实践的各方面并成为他们的思想与行动指南的意义上说,中国化就是最大和最充分的大众化”[1]。

最后,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视阈看,无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还是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的探索,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视阈的范畴。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整体研究的基础,它制约着时代化和大众化的研究。

三、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从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上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内容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时代化、大众化是它实现的形式。

首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容决定着时代化、大众化的形式。“我们所说的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和大众化,严格意义上说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和时代化,是在中国具体国情环境下的大众化和时代化”[2]。毛泽东同志在20世纪30年代就曾指出,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离开中国的国情谈马克思主义,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说到底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破解中国具体的实际问题,指导实践;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升华为系统的理论形态,丰富马克思主义的过程。离开中国化,大众化就将成为空中楼阁,时代化也将失去可以依托的推进力量。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容决定了时代化、大众化的形式。

其次,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大众化的形式影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和效果。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影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和效果。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时间上的展开,侧重因时制宜,彰显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时代特征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当代中国社会遇到的新问题,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经验,凸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内容。一旦脱离时代化,中国化就将失去现实社会经验的支撑,理论就丧失了活水源头,中国化进程也将难以向前推进。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影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和效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主体方面的展开,要求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同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来武装中国人民,总结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离开大众化,中国化将失去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理论也就无法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发挥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将无从谈起。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容和时代化、大众化的形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四、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统一

首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逻辑前提。之所以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作为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不仅要坚持,而且要结合实际发展。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决定的。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真理不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而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首先,真理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受人类实践水平、范围和人的认识能力的限制,任何真理只能是对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某一阶段、某一方面的认识,因此是有限的,有待于扩展。其次,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是有条件的、有限的。受条件的限制,任何真理对认识对象的反映都是相对正确的。如列宁所说:“人不能完全地把握=反映=描绘整个自然界、它的‘直接的总体’,人只能通过创立抽象、概念、规律、科学的世界图景等等永远地接近于这一点”[4]。也就是说,任何真理都是主观对客观相对正确的反映。因此,从深度上讲真理有待于深化。可见,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范围、一定条件下才能够成立的,如果超出了这个范围,失去了特定条件,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因此,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具体实际相结合,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从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角度提出的。

其次,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体现在其对时代条件的科学认识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不仅体现在其观点、立场和方法的正确性上,而且体现在对时代主题、时代精神、时代特征、时代成果的准确认识上。正如恩格斯所说:“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5]。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之所以能够永葆科学性,重要原因就在于对时代条件的正确认识和正确运用。可见,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是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重要保证。马克思主义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只有不断结合时代主题的发展变化,吸收新思想、新观点,创造新论断,用富含时代气息的语言和方式来阐述对新的实践的看法,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性。

最后,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体现在成为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上。马克思曾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6]。毛泽东也曾经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同中国人民革命的实践发生了联系,是因为被中国人民所掌握了。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的实际的事物相联系,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为人民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7]。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同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相结合的理论,是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指导人民群众成功改造世界的行动指南。只有被人民群众所掌握,马克思主义才能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放射其真理光芒。

马克思主义始终将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价值诉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意味着人民群众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体力量必须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这就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由学者的学术语言转化为人民群众易于接受的通俗语言,迅速惠及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发挥出它的真理价值并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同样,中国化、时代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新成果也必须大众化,这样才能成为人民群众能够理解、愿意接受的新成果。可见,在当前和今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一个必要且迫切的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才能迅速地被人民群众掌握,成为人民群众强大的思想武器并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只有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过程中遵循了它的价值原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才能获得旺盛、持久的生命力。

总而言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实际问题,使马克思主义的应用带着中国的特性,深刻揭示中国具体实践的规律性,在实践中不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明确三者的关系,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整体推进和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雍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关系论析[J].河北学刊,2008(3):22.

[2] 杨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大众化的逻辑内蕴[J].思想理论教育,2010(9):16.

[3]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Z].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659.

[4]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全集,第55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53.

[5]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3.

[6]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7]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毛泽东选集,第4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515.

On the relations among the sinification,moderniz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ZHANG Dong-jie,GUO Yue-jun,LIU Fu-hui,MENG Xiang-de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Baoding 071001)

In order to develop Marxism,from the analysis and the synthesis,the whole and the part,the content and the form,the truth principle and the value principle,we have discussed the relations among the sinification,modernization and popularization.the three aspects form a unified whole during the great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inification of Marxism;mordernization of Marxism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A 81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志码:A

A

1008-6927(2011)03-0288-04

2011-03-11

本文系教育部2010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编号:10JD710015)《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科学内涵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张东洁(1978-),女,河北保定人,硕士,河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编辑:潘秀华)

猜你喜欢

时代化大众化中国化
习近平谈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不断推动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评《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