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海南旅游文学作品研究的意义
2011-04-07邢满
邢 满
(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海南海口 571100)
浅论海南旅游文学作品研究的意义
邢 满
(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海南海口 571100)
海南旅游文学在海南旅游业的发展中,还远远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重视海南旅游文学作品的研究,对传承海南传统历史文化,丰富海南旅游文化内涵,服务海南经济发展,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海南旅游文学;国际旅游岛;研究意义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5000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旅游文学作为文学的一个品种,在中国源远流长。旅游文学是反映旅游生活的文学,它主要通过对山川风物及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等人文景观的描绘,抒发旅游者及旅游工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1]。旅游文学涉及的题材类别和形式很广泛,不但出现在诗、词、曲、赋、散文中,也涉及了楹联、碑帖铭文、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小说等领域。不少著名的旅游文学作品使一座山峰、一条河流、一座寺庙,乃至一个城市声名远播,真是文以景传,景因文盛,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海南是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的地方,它不但自然风光十分迷人,人文旅游资源也非常丰厚。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发展,海南的旅游近年呈现迅猛的上升势头。但是长期以来,海南旅游只注重自然资源的开发,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这种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短视行为给海南旅游业留下了不少问题。在当今的旅游发展大潮中,旅游文学不仅具有教育、娱乐、认知等多方面的功能,同时也可以从中了解中国旅游发展的变迁过程及其机制,为今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建议[2]。因此,笔者试对海南旅游文学作品的研究意义作一些探讨,旨在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提供一些借鉴。
一、海南旅游文学作品研究的现状
关于旅游文学,国内已经有了很多研究,旅游文学的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2009年9月,在香港举行的第二届“世界华文旅游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不仅受到创作者和研究者的重视,也更加引起文化界的关注。这次会议的研讨成果丰硕,展现出了旅游文学的古代、近代、现代、当代“四代并重”的格局,同时在国内也掀起了一波旅游文学研究的热潮。
在古代,海南一直被认为是海外孤岛,它是历代朝廷贬谪逆臣或放逐异己的蛮荒之地。正如唐朝贬臣杨炎一踏上琼岛,就以悲愤绝望的心情沉吟道:“一去一万里,千之千不还。崖州在何处?生度鬼门关。”[3]3海南国际旅游岛地位的确立,促使其文化建设日益重要并备受重视。2008年4月,历时3年,200多位专家学者倾力打造的《海南历史文化大系》丛书出版。该丛书共10卷100种104册,集历史性、学术性、经典性和可读性于一体,全面展示海南文化研究成果,为今后海南的历史文化研究奠定了重要的资料基础。尤其是社会卷《海南旅游文化》一书,从文化整合的独特视角来观察旅游文化,丰富了我国旅游文化理论,是中国旅游文学研究专著中不可多得的一部精品。2010年3月,在2010博鳌国际旅游论坛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中国政府作出了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决定,这需要进一步加大开放合作力度,积极探索旅游和文化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努力把海南建设成为中外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4]
《海南历史文化大系》的出版和博鳌国际旅游论坛的召开将海南的文化建设推向了新高潮,提到了新高度。但对于开发建设日新月异、游览观光人数与日俱增的海南来说,虽然近年来海南在旅游文化研究方面取得一定成就,有一些成果陆续问世,如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海南乡情揽胜》、《黎族民间故事集》、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浪漫天涯》、漓江出版社出版的《海南旅游诗集》等,但至今尚无人对海南旅游文学作品进行系统整理和研究。海南旅游文学在海南旅游业的发展中,还远远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海南旅游文学作品研究的意义
(一)传承传统历史文化,彰显海南文化魅力
地方特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方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凝聚着地域精华和优秀传统。一个地方的文化发展具有历史的传承性,是不以人的思想意志而改变的。正如马克思所言:“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选定的条件下创造。”[5]旅游文学是海南地方文献中别具意义的文化遗产,对海南历史文化乃至整个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有重要意义。
旅游与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旅游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交流活动,文化因素渗透在现代旅游活动的各个方面。旅游产品需要历史和文化作为底蕴来衬托,必须具有独特的地方历史文化内涵,才能具有足够的吸引力来满足人们对自然、历史、人文等多方面的不同需求。一个地方旅游事业的发展,如果缺少了自己本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底蕴,没有足够的文化含量,它便失去了强大的吸引力,它的发展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反之,旅游业昌盛的国家或地区,莫不以旅游文化取胜,这是被长期的旅游实践所证明了的。为什么丽江古城可以让人留连忘返,去了一次还想去第二次?因为它有古老的历史,有浓厚的文化底蕴,能给人精神上真正的享受。所以,旅游业需要对当地历史文化进行挖掘整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如何才能挖掘出现有自然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底蕴呢?笔者以为,运用旅游文学为自然山水“加魅”,即运用旅游文学的艺术手法给自然景观增添历史感和神秘感。如在游览琼台书院时,入眼的是一个绿树成荫的小院,主楼魁星楼是一座绿瓦红廊的砖木结构建筑。若论景色并无出奇之处,但这里却流传了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清朝雍正年间,当时任掌教的进士谢宝仗义执言,严词拒绝镇台乱搜书院,机智地放走自由恋爱的镇台府婢女和书生,使有情人终成眷属。这就是粤剧、琼剧中著名的《搜书院》的故事。当听完导游的介绍,忽然觉得这个朴素的小院清幽静雅,充满浪漫气息,别有一番韵味。正是旅游文学中的故事传说增加了景点的文化魅力,使人们在游览中得到的美感插上想像的翅膀,更有魅惑力,更能让人回味无穷。所以,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更需要对传统历史文化有更高、更深层次的重视与开发,这是由旅游的文化本质特性所决定的。
海南历史上是一个“孤悬”的海岛,虽地处蛮荒,但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历史悠久,形成了众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文化底蕴深厚。历代文人墨客,或有慕名专程前来的旅游者,或有本生斯土,从容徜徉的当地人士,或有来琼为官,在此宦游的士人,还有寄居或漫游此地的宗教人士与隐逸文人,他们一旦踏上此地,无不流连忘返吟咏慨叹,留下了成千上万的旅游文学作品。所有这些作品,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无一不是作者对琼洲大地之自然或人文胜景给予的热情讴歌,让人过目难忘,充分表现了作者的智慧和才情。如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被贬海南儋州,当他看到别具特色的海南风光,惊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不禁赞叹:“九死南荒吾不悔,兹游奇绝贯平生。”在此,性情开朗的大文豪把在别人看来苦不堪言的贬谪遭遇当作一次机遇难得的旅游,表现随遇而安、超然旷达的人生态度,令人折服。这些旅游作品中不少作家真实传达旅游感受,深入地挖掘景物内涵,抒发深挚而浓郁的情感,内容和形式达到和谐统一,在艺术上具有颇高造诣,从而蕴藏着丰富的审美价值。今天,这些堪比珠宝的作品却被历史尘封在浩繁的卷帙中,如果把浮尘抹去,让它们重见天日,焕发原有的光彩,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些熠熠生辉的珠宝就是今日海南极其宝贵的旅游文化资源,极具开发价值!这也是今天在宣传海南旅游资源方面可资利用的现成资料,把它放入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中定能闪耀着迷人的光彩,为国际旅游岛增添许多历史文化的内涵。
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专题调研考察团团长孙家正指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海南一定要对自己独特的文化有深刻的认识。”[6]海南文化发展源远流长,在历史上海南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资源,中原文化、百越文化、土著民族文化、华侨文化和海洋文化等文化元素之间不断碰撞与融合,在长期发展中铸成自身特色,其文化含量是巨大的。作为后发地区,海南需要文化资本的强力支撑。只有使海南的历史文化与现代旅游有机结合,立足海南本土文化的基础上,继承发展本土文化之精髓。从地域文化角度研究文学现象,深入挖掘海南旅游文学作品的知识性、思想性、艺术性、科学性等特色内涵,彰显海南文化魅力。只有这样,未来的海南国际旅游岛才能在历史与现实、情景与文化、感性与理性的交融中,以深厚、让人回味悠长的旅游文化产品吸引旅游者,使游客流连忘返,大大增添海南旅游的看点和卖点。
(二)丰富海南旅游文化内涵,满足游客的多种需求
世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是从风光旅游转向文化旅游。旅游主体出游的目的主要出于健身、养生、审美和求知等需求。这些需要按照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都属于高层次的文化需求。人们总是希望在巍峨峻峭的高山险峰中获得美的感受,在波澜壮阔的江河中领略美的丰采,通过跋山涉水可以强身健体,通过回归自然、享受自然可以消除疲劳,缓解压力。上述需求的满足都需要文学的参与和文化的熏陶。
海南是中国南海一颗璀璨的明珠,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旅游资源。海南保持完好的自然植被、迷人的海洋风光以及丰富的动物资源对旅游者走进生态自然是极具吸引力的。可是,海南旅游市场却始终不尽人意:旅游市场混乱,旅游形象不佳,回头客少。究其原因,其旅游产品缺乏文化内涵是关键。海南旅游给人的整体印象是品质单一、单薄[7]。海南旅游形成品牌的几乎是清一色的自然资源的产品。如以海闻名的景区的有三亚的“天涯海角”、“大东海”、“牙龙湾”、万宁的“石梅湾”、文昌的“东郊椰林”;以河著称的有琼海的“万泉河”、儋州的“松涛水库”、东方的“广坝水库”;以温泉扬名的有万宁的“兴隆温泉”、儋州的“兰洋温泉”、保亭的“七仙岭温泉”,等等。然而,以阳光、沙滩、海水等为代表的热带海洋自然风光虽然已深入人心,但海南旅游文化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播。比如,很多人都知道椰子是海南的特产,也有不少人参观过文昌的“椰子公园”,但人们看到的只是椰子的“外形”——即奇形怪状的椰子树、椰子及相关产品,而对椰子的“内核”——椰子文化知之甚少。在海南,以椰子为代表的热带果木在海南民俗中有特别的象征意义。在许多地方的结婚典礼上,新郎新娘要亲手种下两棵椰子苗,代表幸福美满新生活的开始。又如黎族是海南最早的土著居民,黎族文化代表海南文化中最古老和最独特的部分,如黎族传统节日“三月三”、黎族船形屋的来历、黎族织锦等民族文化的神奇和神秘对旅游者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然而海南虽然开发了一些民族文化村寨,但环境普通,设施一般,旅游者看到的只是模拟的村寨,单一的歌舞和服饰的演艺化,典型的黎族“刀耕火种”的文化版本,却没有机会揭开黎族文化神秘的面纱,无法深入领略黎族文化自身无限的异族魅力。旅游者的旅游行为就是一种文化消费行为,有知识文化才能开发旅游的景观深度。人们外出旅游如果没有获取精神上的享受和心理上的满足,游客看后只能是走马观花、浅尝辄止,不会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
反之,当人们登山临水、驰目远眺时,自然之美使人心潮澎湃,惊叹不已。此时,若是古人的名言佳句萦绕心头,吟咏而出,从中得到的审美体验将大大超过景物古迹本身给人的直接感受。如当人们攀登万宁东山岭时,若口中吟咏明代进士梁必强的《东山耸翠》(其一):“半撑崚磳半水涯,逶迤驻节叠山西。乘空虎岭支来远,聚翠龙池眼欲迷。回首三天三岛近,纵观五指五云低。人钟地气清高萃,奚独文章入品题。”[3]139顿时,会折服于诗人其想像之奇特、形象之瑰丽,在我们眼中这座本身并不巍峨高耸的山岭也会显得高大俊秀,令人神往。而且,旅游活动不仅仅只停留在游山玩水的感官愉悦的表面层次上,也具有一种满足高层次的增长知识的内在需求。旅游文学作品中容纳大量有关旅游地的知识信息,包括地理知识,历史知识,民俗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名人生活逸事,等等。如我们在游览民俗村时,黎族姑娘会献上一杯甘甜芳香的山兰酒并唱《请酒歌》:“手捧酒碗分给哥,哥不领情要领声,哥不领多要领少,多少都是侬人情。”[8]由此人们了解到酒是黎族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饮料,客人喝醉了更显主人的热情这一黎族人的传统习俗后,才不会辜负黎族姑娘的盛情美意。
同时,文人游历天下,在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汲取自然天地精华之余,自然会以一种充满激情的笔触去描摹秀丽的风景,往往包含着热爱自然的美学情操、健康的生活情绪与积极乐观的心境,进而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之情。如明代翰林大学士丘浚咏叹五指山的佳作《咏五指山诗》:“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夜盥银河摘星斗,朝探碧落弄云烟。雨余玉笋空中现,月出明珠掌上悬。岂是巨灵伸一臂,遥从海外数中原。”[3]1这首诗描绘了五指山的高峻与神奇,既表达了作者不屈不挠、勇创一流的气魄和精神,也热情赞美了海南绮丽的热带风光。后人在阅读这些作品时,在享受美景的同时也得到智慧的启迪。这不但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也自然而然地受到这种积极向上的高昂情绪的感染,得到心灵的愉悦与审美的享受,使人们更加热爱生活,以更大的热情去创造美好的新生活。著名学者叶朗先生曾说:“旅游,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审美活动。旅游涉及审美的一切领域,又涉及审美的一切形态。旅游活动就是审美活动。”[9]旅游资源的自然形态只能让人们感受它外在的“形”,而旅游文学作品作为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赋予特定的“形”以灵魂,使它具有诗情画意和人文品位,旅游者因此获得“形神兼备”的审美感受。比如看到三亚“鹿回头”的塑像时,当了解了这个黎族爱情神话是中国的三大少数民族爱情传说之一,可与云南的阿诗玛、广西的刘三姐媲美时,她就成为一个经典的情爱文化载体。这个塑像在旅游者的眼里就不是一个简单的塑像,而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忠贞爱情的象征,从而让游人恋恋不舍、回味无穷。所以,文化是旅游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旅游是游客享受文化的过程。旅游文学作品是一种高雅的文化形式,它以多种内在文化因素渗透到各类旅游资源中,不但对旅游资源起着丰富文化底蕴的作用,而且能增加旅游产品的经济附加值。当下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经济文化时代,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日益高涨,人们出游更重视满足审美和求知等精神需求,追求的是旅游产品的个性化、文化品位以及产品的服务质量。为适应这一市场需求,海南旅游业应注重挖掘旅游活动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核,重视收集、整理与景点有关的旅游文学作品,丰富海南旅游文化内涵,开发具有较高文化含量的旅游产品,满足游客的多种需求,激发人们的高层次消费欲求,从而帮助旅游企业事半功倍地获取理想的经济效益。
(三)服务海南经济发展,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文化与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文化作为经济发展的一项决定性因素日益受到重视,区域经济能够健康发展,与传承和发展区域特色文化是分不开的。所以,旅游与文学相互结合、共同发展,是时代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
海南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独具特色的文化习俗等诸多方面使海南具有发展旅游业的巨大优势。这里长夏无冬,四面临海,随处可见椰林树影、海浪涛声、民族风情、河湖泉瀑,故许多中外人士都称赞海南是“回归大自然的好去处,未受污染的长寿岛”,是旅游度假的绝佳选择。旅游产业发展成为了海南社会各界的共识,前景十分广阔。经过建省办特区20多年的发展,海南旅游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质量明显提高,一大批景区、景点相继建成。海南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巨大的经济带动作用使其成为海南的支柱产业之一。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作为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我国将在2020年将海南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的度假旅游胜地。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推进,海南参与世界和国内重大事件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多,海南旅游开始向更高层次的世界旅游市场发展,海南逐渐成为国际性的海南。在这个关键时期,海南要科学地开发和充分利用文化资本,这对于构建海南独具特色的经济结构和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推动海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旅游文学对旅游资源有独特的经济文化功用[10],旅游文学作品对旅游资源起着积极的宣传促销作用。一个地方的自然山水、古迹文物、风俗人情等潜在的旅游资源,之所以被人们所熟知并欣赏、热爱,与旅游文学作品的宣传是密不可分的。这正如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所说:“山水借文章以显,文章凭山水以传。”名山大川与诗文佳作交相辉映,是我国许多旅游胜地的一大特色,这种实例不胜枚举: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与安徽琅琊山,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与湖南岳阳楼……旅游文学作品的作家真实地再现景物形象,深入地挖掘景物内涵,生动地记叙和抒发旅游感受,抒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感。这些情感会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使人们产生模仿名人旅游行为,去经历相似体验的渴望,从而激发人们的旅游热情,使人们不远千里去旅游参观,这实质上就是旅游文学作品所起到的导游、兴游的作用。比如优美的“七仙女下凡”传说使保亭七仙岭的山水倍添神奇,东山岭的摩崖石刻使得这座并不险峻峭拔的山岭成了“海南第一山”。历代无数文学作品如唐朝宰相李德裕的《寄家书》:“琼与中原隔,自然音信疏。天涯去无雁,船上有回书。一别五年外,相思万里余。开缄更多感,老泪湿霜胡。”[3]33诗歌倾吐了谪臣贬官困顿无奈的际遇,悲情慷慨、催人泪下。宋代名臣胡诠也曾哀叹:“北往长思闻喜县,南来怕入买愁村。区区万里天涯路,野草炊烟正断魂。”[3]257此外还有宋代进士丁谓的《到崖州》、清代进士高溥的《任满留别崖州》等,这些诗中所营造的遥远而苍凉的“天涯海角”意象,还有在海涛中起伏的礁石“海枯石烂”,令人有一种到了天之边缘、海之尽头的感觉,成就了今天“天涯海角”景点的闻名遐迩。此外,旅游文学作品还有助于旅游部门规划景点,开发旅游景观,宣传旅游文化特色,开展旅游业务,甚至对于指导园林建筑与旅游景区宾馆的设计,提高其审美品味,都有重要的作用。
随着海南旅游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海南的度假旅游受到越来越多国际国内游客的欢迎。但在海南旅游资源开发取得了喜人成绩的同时,仍然存在着大量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旅游路线开发层次浅,景区服务设施不配套,景观资源的开发单一,环境卫生脏、乱、差,旅游市场管理混乱,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宰客欺客现象时有发生,等等,这些现象都损害了海南的旅游形象,造成游客滞留时间较短,回头客较少,在游客中口碑不好的现象。其次,海南诸多的名胜景区,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多年来一直鲜为人知,造成旅游资源的极大浪费。所以,海南旅游必须打破产品单一、低端的格局,挖掘和整理海南历代旅游文学作品,充分开发和利用好海南的本地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优势,开发具有文化品位、能够满足游客文化需求的旅游产品,树立好“热带海岛,度假天堂”的品牌形象。在此基础上,加大各类媒体的宣传力度。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地位的确立,海南也越来越成为国内和国际新闻传媒报道的重点。海南旅游业应以此为契机,在旅游会展、旅游文化推介会中尝试以恰当的形式融合海南旅游文学,如在宣传册或海报中添加歌咏景点的诗词文赋,增添会展、推介会的文学味和书卷气,夯实其底蕴,丰富其内涵,提高其品位,扩大市场影响力。这样,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形象也随着记者的文字和电视镜头向世界广泛传播,这将有效地推动海南旅游文化事业的组织与开展,促进海南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文学不但是中国古代文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且在文学发展史上占着相当重要的地位。认清这一点,对于海南旅游事业的发展是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挖掘和整理海南历代旅游文学作品并对其进行系统研究,将进一步丰富海南旅游资源,弘扬海南文化精神,扩大海南文化影响,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服务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早日实现强岛富民的目标。
[1]李洪波,韩荔华.旅游文学作品欣赏[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7:2.
[2]许宗元.旅游文学论纲[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115-118.
[3]孟允安.海南旅游诗集[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3.
[4]刘云山.积极适应旅游与文化融合的新趋势,推动旅游文化产业实现新的更大发展[N].人民日报,2010-03-22(4).
[5]符永光.海南文化发展概观[M].香港:香港新闻出版社,2001:1.
[6]王军.国际旅游岛以海南特色文化为灵魂[N].海南日报,2008-09-27(2).
[7]王明坤.海南旅游的发展与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4):65-66.
[8]焦勇勤,孙海兰.海南民俗概说[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8:203.
[9]田正芳.旅游与郊游[N].四川日报,2010-05-03(3).
[10]黄小平.旅游文学作品的经济文化功用——以云南红河州为例[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85-88.
On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on Hainan Tourism Literature Works
XING Man
(Chinese Department,Qiongtai Teacher’s College,Haikou 571100,China)
In the development of Hainan tourism,the tourism literature of Hainan has played far from its due role.More attention needs to be paid on the study of Hainan tourism literature works,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nheriting local traditional historic culture,enriching the tourism culture connotation,serving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and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Tourism Island.
Hainan tourism literature;the International Tourism Island;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F 590
A
1004-1710(2011)05-0027-05
2011-02-20
海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Hjsk2011-96)
邢满(1972-),女,海南文昌人,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元明清文学研究。
[责任编辑:林漫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