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哮喘急性发作32例临床分析
2011-04-07王晓巍
王晓巍
(辽宁省锦州市儿童医院 辽宁 锦州 121000)
哮喘是世界威胁公共健康最常见的慢性肺部疾病,近三十年来哮喘患病率及病死率均有所上升。哮喘发作的诱因种类较多。近年来,支原体感染与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关系已备受重视。2010年6月~2011年2月间我院收治32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患儿,均符合哮喘急性发作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2~14岁,23例 >5岁。临床表现:咳嗽32例(100%),以咳嗽为首发症状26例(81.25%);喘息32例(32%),以喘息为首发症状6例(18.75%);咳嗽并喘息为首发13例(40.63%),多以晨起及夜间咳喘为重。呼吸困难7例(21.88%);发热20例(62.50%);肺部听诊可闻及呼气相哮鸣音28例,听诊呼吸音减弱4例。辅助检查: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21例(65.63%),血常规 WBC>10.0×109/L 19例(59.38%),嗜酸性粒细胞增高9例(28.13%)。行肺功能检查17例,异常13例。行过敏原筛查20例,总IgE增高18例,查出过敏物质11例。
1.2 治疗方法 32例患儿入院后均给予“万托林、令舒”雾化吸入及阿奇霉素10mg/(kg.d),每日1次,连续用药5天或红霉素20~30mg/(kg.d),每日1次。25例同时加用头孢或青霉素族抗生素;6例加用炎琥宁;21例加用“甲强龙、氨茶碱”1~3天。
2 结果
28例临床治愈出院,4例好转后自动出院。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多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共同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可导致气道反应性的增加[2]。一般认为,支原体可通过刺激机体产生IgE,而介导Ⅰ型变态反应,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和FEV1降低,甚至可诱发和加重哮喘发作[3]。本组哮喘发作患儿有65.63%存在支原体感染。目前对于支原体感染与哮喘的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支原体感染后可通过对气道纤毛上皮细胞的粘附引起上皮细胞破坏和纤毛功能损伤,此外,支原体在破坏的呼吸道黏膜上皮吸附,也能作为一种特异性抗原,造成气道的变态反应炎症。支原体感染还可增加哮喘气道的炎症反应,激发气道变态反应的敏感性,故可引发哮喘发作,加重哮喘的症状及延长病程[4]。对于哮喘发作时的抗生素选择,本组病例均应用了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目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被证明对哮喘急性恶化治疗有益。并能快速改善肺功能,能减少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抑制类固醇和茶碱的代谢,起到部分抗炎活性的作用。
总之,支原体感染与哮喘发作关系密切,且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哮喘发作时应给予大环内酯类药物,以缩短哮喘发作的用药时间,提高治愈率。
[1]鲍一笑,张廷熹.儿童呼吸系统疾病[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259 -268
[2]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66 -272
[3]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31-642
[4]尚云晓.肺炎抗体感染与儿童哮喘[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26(4):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