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学校物流专业深化实践教学探讨

2011-04-03赵淑雯

对外经贸 2011年12期
关键词:物流专业教学

赵淑雯 刘 航

(齐齐哈尔大学,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2011年6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推动物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国八条”,预示物流业成为我国“十二五”规划中的重点发展产业已经开始全面启动,然而从供应角度看,我国物流教学起步较晚,高校物流教学滞后于物流业的迅猛发展,使培养的物流专业人才不能满足市场需要。而物流学又是一门实践性与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为此各院校应根据自身特点在人才培养目标设计、课程体系的构建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力度,确保实践教学与时俱进,培养出与物流行业市场需求相适应的复合型人才。

从物流业市场需求看,物流行业就业岗位分布广泛,类型不同的企业岗位也不尽相同。物流业因物流运作的环节不同而使所需管理人才具有一定层次性;物流行业职业岗位具有复合化、专门化特征。以上需求分析表明我国物流行业对知识能力的要求具有双向驱动作用。

一、目前我国高校物流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就业导向,课程结构不合理

在物流市场快速发展的拉动下,物流人才成为紧缺人才之一,许多院校增设了物流专业,但是由于缺乏深入的市场调研,使培养目标的选定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没有体现物流行业人才需求的特征。同时在物流人才培养方面普遍存在课程设置方向性不突出、结构没有细化等问题,使学校培养目标不明确,造成不适应企业实际需求的局面。

(二)教学资金投入不足,物流教育滞后

在高校实际办学过程中,物流专业教学对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很高,而往往又没有给予足够的经费投入。同时物流教育的直接受益者即企业对高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也缺乏应有的支持,从而制约了各高校物流专业的发展。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物流专业人才缺口为600多万人,可见,我国物流教育明显滞后。

(三)师资队伍建设不够完备,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目前,我国现有的物流学科理论尚不成熟,师资力量匮乏,教师的知识储备大多来自一些物流书籍,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企业实践经验少,教学经验明显不足。同时高校教学仍普遍存在实践教学课时比例偏低的问题,影响了物流专业学生解决特定物流问题和创造性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高校物流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实验室建设缓慢

物流专业完整教学活动开展要以必备的实践教学作为支撑,而有效的实践教学更需要相应的场地、设备设施等硬件条件。目前,我国高校物流实验室条件普遍较差。高校投资建设物流实验室的积极性普遍较低且建设速度缓慢,使物流实践教学的质量得不到保证。

(二)学生参观实习环节普遍较弱

我国大多数企业不愿让学生直接参与实际物流运作过程,这导致学生参观学习时基本停留在“走马观花”的状态。一般来说,学生参观过程中由于准备认识不足,感悟一般不深,而同一企业往往仅有一次参观机会,使得物流实践取得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

(三)物流专业师资明显不足

目前高校的物流专业老师大都是毕业后直接工作,实践经验比较少。虽然有些学校聘请了一些国内外的物流专家进行讲演或合作研究,使教师了解到国内外物流管理新动态,拓宽了教师理论上的知识面,但实践操作性技能仍没有得到加强。

(四)物流实践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缺乏

目前,物流专业教育由于起步晚,各高校物流专业学生普遍动手能力较弱,甚至对在校学习的作用和意义感到困惑,同时实验室建设缓慢,课程体系设置中实践教学内容较少,使理论不能很好地与实际相结合。在这种情况下,各高校缺乏一套完整、科学、实效、监控的评价体系,从而影响了物流专业实践教学效果。

三、完善物流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

(一)推进高校物流专业教学的发展

物流人才是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人才,高校物流专业培养理念应不断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改革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努力从不同层面来提高物流专业社会影响力,推进高校物流专业教学的发展,走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表现为:

1.优化课程体系

我国物流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借鉴国外的经验和根据市场需求设置,并要随物流业的发展作相应的调整。物流课程的设置要以职业发展为目标,专业能力为基础,结合学生就业的方向以及将来从事的岗位要求,进行通用能力培养。根据物流行业实际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及专业技能需要的知识体系提炼专业能力,从实践出发以工作过程为引领进行相关的课程设置。整个的学习构架以工作结构为基准,以团队分工协作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

2.改进教学方法

高校应对传统的物流课程内容进行改革。要设置专业导向型课程,可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或知名企业家授课,引导学生对物流专业的理解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适当增加物流定量分析的课程内容。为了改变教学与实际脱节问题,应增强物流专业实用性教学内容,如报关实务、运输实务、配送实务、国际物流实务等,并设置双语课程。普通高校可以借鉴职业院校制定的“订单式”教学方式,即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签订用人合同,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开展合作,共同对学生进行培养。另外,高校应不断改善常规的教学方式,开展如研讨式教学、实训式教学、讲座式教学等,积极推广物流模块教学。

3.强化教学质量管理

高校需形成一套综合评价体系,贯穿整个物流教学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物流专业教学质量评价应以过程评价为主,淡化考试方式,设定评价指标时要结合本专业理论和实践教育和教学状况,尽量定量化。结合专业教学大纲,把考核的重点放在学生参与各个教学环节上,从而完善质量管理制度,提高物流专业教学质量,最终保证物流人才培养。

(二)强化物流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

1.加强物流专业实验室建设

拥有自己物流实验室的高校,应不断增加资金投入,加快完善建设措施,提高利用率。资金、场地等设施不够齐全的高校,可以进行设备资源的有效整合。另外,也可在物流协会或高等教育相关行政部门的协调下,在省市级高校比较集中的地方选择一两所高校建设设备齐全、能提供学生实践的实验室,其他高校可共享,避免重复建设。这样既节约了资源,也实现了共赢。然而,随着物流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物流设施与设备更新变化速度加快,仅购买新设备来完善实验室建设远远不够,因此,应加强仿真系统在实验室的应用。仿真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践中通过软件的演示,学生能观看到目前最新的、常用的技术装备,接触到完整的物流系统运作过程。甚至还可以用虚拟的元器件进行组装操作,这既是动手、动脑的结合,也是实际技能的训练,更是理论知识的强化,增强教学认知实习,提高专业技能,还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基本职业素质。另外,应加速案例教学法改革,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物流仿真实验室进行模拟现场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提高学生识别、严密推理、判断、表达及解决问题等实际管理能力。

2.完善学生实习环节

将学生的认识实习、管理实习、实践实习及毕业实习贯穿到物流专业教学的全过程,并增加课时比例,从大一下学期开始进行,逐步依据培养目标,将课堂知识实践化。另外,可以与企业共同构建物流实习基地,为学生成长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和条件,同时也为企业成长储备人才。基地可分布于仓储配送企业、港口、火车站、商贸企业、制造企业和物流园区等。通过实习基地的学习和实践,让学生有机会到企业参观学习并做好参观前的准备、参观中的现场讲解及参观后的归纳总结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为真正培养具备一定操作技能的物流实用型人才、培养学生创新和创造能力奠定基础。

3.加强教师队伍培养建设

各高校应积极为物流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创造机会和有利条件,如实施青年教师实践教学助课制,聘请长期从事物流管理、物流规划等具有实践经验的高级专家学者进行授课,教师助课。也可以鼓励物流专业教师到相关企业挂职学习,以更新教师的专业知识,积累实际工作经历,培养教师实战能力。另外,在带领学生实习的同时,可深入到实习单位进行调研,了解企业的物流流程和物流企业的工作流程,把企业的工作实景和实例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向,加强学生对本专业的理解。总之,高校可以通过各种有效的举措提高和完善物流专业教师的理论知识结构,积累实际工作经验,使其成为“双师型”教师,从而真正提高物流实践教学水平,也为物流专业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4.完善高校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为了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确保教学体系按预定方式运行,要对各物流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必要考核,使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逐步形成体系并加以运用。应结合教学大纲中教学目标的要求,对学生应用操作、演示、答辩、物流项目策划设计等进行考核,还可以与实习单位联合对学生实习任务考核并实施学校抽查制度。同时,要通过实习企业对学生职业技能状况评价,以及学生就业情况的反馈等来研究实践教学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最终保证物流人才的培养达到企业的要求。

[1]钱廷仙.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完善[J].职业技术教育,2008(3).

[2]吴彩霞,万琦,程相杰.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8(1).

[3]徐文莉.现代物流教育发展趋势及课程设置[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8(11).

[4]贺政纲,廖伟,张小强.高校物流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构建探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8).

猜你喜欢

物流专业教学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