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建立中国—阿拉伯国家联盟自由贸易区的战略构想

2011-04-03

对外经贸 2011年12期
关键词:中阿穆斯林阿拉伯

朱 琳

(北方民族大学商学院,宁夏 银川750021)

根据WTO有关条款规定,自由贸易区,应理解为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关税领土所组成的集团,对原产于这些组成领土的产品的贸易,已实质上取消关税或其它贸易限制。在该集团内成员相互间取消关税或其它贸易限制,成员各自独立地保留自己的对外贸易政策,尤其是关税政策。自由贸易区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国家内部某种类似自由港、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的特定经济区域,其职能主要是外国商品豁免关税自由进出;二是指国家(地区)之间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而结成的稳定的经济贸易合作关系,其职能主要是推动国家之间的货物贸易自由化、服务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和经济合作便利化。在宁夏建立中国—阿拉伯国家联盟自由贸易区(以下简称中阿自贸区),就目标而言,就是要在中阿自贸区建设的大框架下,积极谋划建立以中阿经贸合作为重点的宁夏自贸区。

一、设置中阿自贸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有助于维护和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

2011年8月2日,据国家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作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进口国,中国当年总共进口2.4亿吨原油,原油对外依存度已经提升至55.2%。而根据有关机构预测,到2025年,中国能源消费的82%将需要进口,其中对于原油的依赖度也将提升至76%。油气供需巨大缺口问题将成为对未来世界油气平衡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之一,中国已经不可避免地参与到国际能源竞合体系之中,并且确立了自己的能源安全发展战略,其中强调了与产油国更加积极地开展商业贸易,建立石油期货市场,让产油国来中国参与石油市场的加工与销售,并与他们共享市场,以保证原油供应的稳定。目前中东、阿拉伯国家石油储量和产量分别占世界的60%和45%。我国目前进口的石油中60%以上来自这一地区,大力发展与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世界的交流与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石油进口战略伙伴关系,是我国能源战略安全的需要。

(二)有助于构建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

扩大开放是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我国的对外开放,经过30多年的努力,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边缘向纵深,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基本上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边开放城市—内陆开放城市”形成了全方位、多领域、多层次的开放格局。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世界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加强中阿战略合作既是阿拉伯国家的战略需要,也顺应了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发展态势。近年来,中阿关系不断发展,双边贸易额不断攀升。中阿双边贸易额已从2004年的364亿美元攀升至2010年的1454亿美元,同比增长34%。截至2010年底,中国累计在阿签订承包工程合同额1469亿美元,完成营业额925亿美元,双向直接投资额达55亿美元,阿拉伯国家目前已经成为中国第七大贸易伙伴,中国也成为阿拉伯国家第二大贸易伙伴。建设中阿自由贸易区,符合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联盟各国的利益。

(三)有助于推进我国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实现向西开放战略

近年来,我国在广西举办东盟博览会、在吉林举办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在新疆举办亚欧博览会,初步形成了分工明确、指向清晰的区域对外开放平台体系。这些平台作为公共外交的场所、区域交流的中心,正在“向北”、“向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向西还没有明确的开放平台。近年来随着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对我国的贸易摩擦不断增加,国家正在把开拓新兴市场作为今后对外开放的重点,向西开放就是要向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世界的开放,这一点已经从国家高度达成共识,中国要同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世界扩大双方在经贸、能源、投资、金融、旅游和人力资源培训等领域的合作。目前,世界上有57个穆斯林国家和地区,有8亿左右人口,占全球人口的1/4,有2万亿美元的消费市场。长期以来,我国出口主要是面向欧美发达国家,对穆斯林国家和地区贸易比重不足10%,穆斯林国家总体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大量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依赖进口。拓展与穆斯林国家的贸易潜力巨大,是我国拓展外需市场和化解金融危机影响的重大战略选择。我国西部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71%,人口占27.7%,但出口额仅占4.6%。西部地区的落后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外开放的落后,大力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推进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尤其是向穆斯林国家的开放,发展与穆斯林世界的经贸文化合作,有助于实施第二个西部大开发十年规划,对促进西部的发展,缩小东西差距,维护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意义十分重大。

二、宁夏设置中阿自贸区的可行性和现实基础

(一)面向穆斯林世界开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2008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8〕29号),文件指出:“全面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加强国内外、区内外经济技术合作,主动承接国际和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构筑内陆开放型经济的新格局。”温家宝总理2009年11月7日在开罗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演讲时指出:“任何对国家、对民族负责任的政治家,任何有抱负、有作为的企业家和社会各界人士,都应该清醒地看到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让我们携起手来,把中国同阿拉伯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向新阶段!”。温总理的讲话把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及世界穆斯林国家的合作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2010年5月,胡锦涛总书记在阿盟总部签署了中阿全面发展战略合作关系的文件进一步提升了中阿之间合作的深度与广度。2010年6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1号),该文件指出:“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建设国际陆路大通道,构筑内陆开放和沿边开放新格局”。文件特别强调要在扩大向东开放的同时,深化“向西开放”。2010年,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视察宁夏时指出,“宁夏往西走,打通中亚、中东阿拉伯市场,是有条件的。”这与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宁夏着力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的思路是一脉相承的。加强我国与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世界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既是阿拉伯国家的战略需要,也顺应了中国全方位开放战略部署。

(二)自治区政府的大力支持提供了政策环境保障

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有利于中国区域空间开放格局更加完善。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在“十二五”时期建设内陆开放实验区的发展战略,中心内容就是在巩固深化与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的基础上,定位于充分发挥回族自治区的独特优势,加快向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世界的开放,目标是搭建一个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为主,面向世界开放的内陆开放型经济新平台,努力建设成为中阿贸易的国家级“保税区”和“自由贸易区”,真正形成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及穆斯林世界双向交流的“宁夏渠道”。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作为中国惟一的省级回族自治区,政治优势、人文优势、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的黄金组合,让宁夏成为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经贸合作的不二选择。宁夏将以建设中阿(宁夏)论坛银川永久会址、举办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为契机,推动中阿国际经贸合作交流、中阿高层对话合作机制,把宁夏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集散地、我国重要的国内外产业转移承接基地、中国面向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世界开放合作的人才培育基地。

(三)与穆斯林世界交流具有天然的人文环境优势

宁夏是我国惟一的省级回族自治区和最大的穆斯林聚居区,有回族人口228万,占全区总人口的36%,占全国回族人口的近20%,是全国惟一的省级回族自治区,回族在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与阿拉伯国家有相近性和关联性。对阿拉伯世界而言,宁夏在语言、宗教、习俗等方面具有情感优势,海外宾客亲切地称它为“中国的穆斯林省”。近些年,宁夏为国家承担起了推动我国与穆斯林国家交流与合作的重要使命。自治区各有关部门领导先后出访阿联酋、伊朗等国,为双方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早在1984年宁夏就派代表团赴阿盟国家访问,1984年和1985年连续举办了两届面向穆斯林世界的“宁夏伊斯兰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2010年和2011年连续举办了两届“中阿经贸论坛”,每年宁夏都有众多穆斯林到麦加朝觐,区内有专门的阿语学校,培养了一大批阿语人才活跃在中阿贸易往来之中。

(四)地处亚欧大陆中心具有地缘优势和交通优势

宁夏位于亚欧大陆和中国北部地区中心地带,在国内1800公里内能够辐射所有省会城市;在周边3000公里内能够辐射东南亚、中西亚各国,以及日本,朝鲜,巴基斯坦,印度,蒙古等国;拥有中国通往中东、欧洲、非洲和中亚等国家和地区国际航线——雅布赖航线,距离最近、航空位置最佳的空域资源,目前,宁夏正努力构建面向阿拉伯国家和地区的空中低成本物流通道。这些区位优势为宁夏未来发展提供了交通、信息、市场的区域竞争优势。特别是初具雏形的宁夏国际航空港物流中心,银川陆路口岸和惠农陆路口岸的空港、陆港一体化的现代物流体系,为宁夏、甘肃、青海、内蒙古等内陆省区出口货物通过惠农口岸直接出关打通了通道,建立了连接宁夏与西亚、中亚、非洲及欧洲的空中运输通道。

(五)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合理具有比较竞争优势

宁夏资源丰富,农业、能源、旅游等产业优势特色明显,开发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投资条件十分优越,尤其是清真产业发展迅速。宁夏政府把大力发展清真产业作为自治区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在培育清真品牌、净化清真市场、挖掘清真饮食文化等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初步形成了以清真食品、清真餐饮、穆斯林用品、回族服饰、回乡文化旅游等为重点的现代化清真产业集群,开发培育出一批打入国际市场的特色优势清真产业品牌。2008年1月,宁夏清真食品国家贸易认证中心批准成立,这是目前全国惟一一家开展清真食品认证工作的机构。2009年初,宁夏发布实施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清真食品认证通则》地方标准,这填补了中国清真食品认证标准的空白。该通则将清真食品的文化标准、理化标准、生化标准融为一体,涵盖了清真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全过程,保证了食品的清真和安全管理符合国际通用的“从农田到餐桌”整体控制理念。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宁夏工业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经济结构调整也取得了显著成效,10年间,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39%上升到43%,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5%,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幅4.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工业经济效益等成倍增长。“十二五”期间,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宁夏还确立了建设现代产业聚集区、统筹城乡示范区、生态文明先行区、内陆开放试验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的战略构想,谋划储备近3500个项目,投资总规模达到1.5万亿元,其中优势产业、新兴产业、科技创新、改善民生、生态环境等领域投资比例比“十一五”时期大幅提高,经济发展后劲将进一步显著增强。

三、宁夏在中阿自贸区建设中的战略思考

(一)制定与阿盟合作的具体行动方案

在国家战略指导下,统筹谋划宁夏与阿盟合作的整体框架内容,做到全面系统,宗旨明确,重点突出。通过系统打造与阿盟合作对接的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组织和重点项目,提升与阿盟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扩大合作开放空间。拓展合作领域,深化与阿盟贸易、农业、工业、金融、资源开发等合作,积极推动阿拉伯国家对宁夏在石油、生物制药以及仓储物流等领域开展投资合作。建立合作基地,建设辐射整个西北的穆斯林和清真食品产业发展合作联盟,尽快建立中阿质检合作机制,以协调解决国际贸易中可能出现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纠纷,搭建中阿市场准入平台,不断扩大中国清真产品对穆斯林国家和地区的出口,提高中国清真产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二)努力打造伊斯兰投资承接中心

“伊斯兰金融”是指完全遵从伊斯兰教规定的金融交易行为。中阿金融合作是中阿经贸合作最现实的最基本的要求,应在宁夏逐步构建起多层次、宽领域、广覆盖的中阿现代金融体系。宁夏首先要加快吸引外资伊斯兰金融机构来宁建立分支机构。将宁夏建成我国伊斯兰投资承接中心,一方面要加快发展本区、本国的伊斯兰金融机构,另一方面要引进国际资金实力雄厚的伊斯兰金融机构来宁设立分支机构。宁夏应该逐步开放金融业,降低国际伊斯兰金融机构进入门槛,给予其财政税收、土地等优惠政策,辅之以良好的硬件环境,筑巢引凤,吸引外资伊斯兰金融机构进驻、发展。其次,逐步将宁夏打造为区域性的伊斯兰投资承接中心,以此提高我国西北地区利用外资水平。

(三)积极推进商贸物流中心建设

对已开工建设的中国穆斯林国家商品交易中心暨中国宁夏国际小商品交易中心、宁夏国际空港物流中心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在银川设立面向世界穆斯林国家的清真产品和穆斯林用品保税物流中心,开辟宁夏—中东地区的空中“丝绸之路”。在争取开通银川—迪拜、银川—卡塔尔、银川—麦地那客运、货运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开通银川—开罗、银川—吉隆坡及到非洲穆斯林国家的空中“丝绸之路”。使宁夏成为中国与世界穆斯林国家和地区扩大经贸合作的试验区。

(四)提供税收优惠和融资政策支持

对宁夏的民贸企业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尽量提高清真食品及穆斯林用品产业相关产品的出口退税。对清真企业在股票上市、债券发行的审批上适当放宽条件,支持宁夏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发行不同期限的长期债券和进行股票发行试点,鼓励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生产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有效促进产业融资。

(五)促进中阿宁夏经贸文化交流

宁夏作为中国穆斯林聚居地区,民族地区独特的宗教文化和民族风俗优势,构成了与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世界沟通和交流的文化优势,宁夏可以在清真产业、国际旅游、文化产业、工程承包等方面有所建树。比如建设全国清真产业设计、认证、博览中心,提高清真产品加工、物流的地位;加强具有穆斯林特色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积极发展伊斯兰文化创意产业,争取建成中阿版权贸易龙头平台、从中觅得商机。在宁夏建设展示各国民族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建筑特色的阿拉伯国家文化博览园。

(六)加大适用性人才培养力度

宁夏要发挥人文优势,大力培养当地阿语人才,使之成为中阿贸易的智力人才和服务主力,培养面向穆斯林国家的实用型职业技术人才。中东国家资金雄厚,但劳动力短缺,因此,要整合区内主要职业技术学院力量,培训方向开设阿拉伯语、清真烹调、家政服务、医疗护理、建筑施工等实用技术课程,培训大批技工;培养研究阿拉伯及穆斯林国家的社会、经济、法律的学术型人才。要想实现中阿经贸论坛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要超前。宁夏在现有基础上,应加大力度引进培养学科带头人、整合研究资源,形成组合拳,专门开展对阿拉伯、伊斯兰国家的经济、社会、法律等方面的研究,为中阿经贸合作,为宁夏经济建设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以宁夏为桥头堡,构建中国——阿拉伯国家联盟自由贸易区,搭建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合作的大平台,建立中国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贸易大通道,这是中国和阿拉伯国家联盟及穆斯林世界经济联系不断深化的必然选择,是共同面对当今世界经济挑战的重要举措。加强宁夏与阿拉伯国家及穆斯林国家的经贸关系,不但对推动宁夏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建设的均衡发展,最终实现宁夏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而且对于维护国家西部安全与社会稳定,巩固和加深中阿两大文明对话交流,共建美好和谐世界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佟福全.必然的构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构想与难题[J].国际贸易,2002(2):23-25.

[2]宁夏党校“中阿合作战略研究”课题组.积极发挥宁夏桥头堡作用,努力推动建立中阿自贸区[J].宁夏党校学报,2011(5):24-26.

[3]伍贻康.三足鼎立——欧盟、北美、亚太运行特点及其发展趋势[M].上海社科院出版社,2001.

[4]王士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背景、意义及前景[J].云南社会科学,2002(1):26-31.

猜你喜欢

中阿穆斯林阿拉伯
开启中阿关系“新时代”
《窄门》中阿丽莎的爱情悲剧探析
印尼·雅加达
来自阿拉伯的奇思妙想
西域察合台文史籍中阿闌豁阿感光而孕故事
40年后《阿拉伯的劳伦斯》片头为编剧正名
阿拉伯小镇的露天集市
英国穆斯林更重国家认同
穆斯林在欧洲与居民互认度迥异
美国穆斯林群体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