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西方文学的完美结合——「川端康成」

2011-04-03四川外国语学院姚继中林茜茜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1年9期
关键词:雪国川端康成文学

四川外国语学院 姚继中 林茜茜

「川端康成(かわばたやすなり)」是日本文学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虽然在写作技巧上,受到西方文学的影响,但他还是始终着眼于日本,创作了许多表现日本风土人情的作品。

川端康成1899年生于大阪,父亲是医生,爱好汉诗,在川端康成一两岁时,父亲因肺结核病去世,一年后,母亲也因感染结核病而辞世。之后,祖父母将他抚养成人。由于自小体弱多病,两位老人对川端康成疼爱有加,并因担心他出门惹事,常让他闭居家中,所以,他的幼年与外界几乎没有太多接触。上小学时,祖母与姐姐也相继去世,川端康成只能与祖父相依为命,可在中学时,祖父的辞世让他真正成了孤儿。由于一生漂泊,没有定所,加上长期心情苦闷忧郁,逐渐造成了他感伤、孤独的性格,然而,恰恰正是这种内心的痛苦与悲哀,构成了川端康成文学的重要基调。

在小学时,川端康成成绩优异,显示出了他在文学方面过人的才华。升入中学后,他博览各种文学作品,开始接触到一些国内外的名家名作,并不间断地将作品中精彩的片段抄录下来。中学期间,他尝试创作了一些小说、俳句,并频繁发表在报纸、杂志上。1917年中学毕业时,川端康成考取了第一高等学校,来到日本文坛的最前线——东京,直接接触了当时风靡文坛的「白樺派(しらかばは)」「新思潮派(しんしちょうは)」等流派的作家和作品,大大拓宽了自己的眼界。1920年,第一高等学校毕业后,川端康成进入东京帝国大学文学系英文学科,除了阅读日本作家的作品外,还广泛阅读了诸多翻译作品,并且还参与了复刊杂志『新思潮(しんしちょう)』(第六次)的活动。1924年,大学毕业后,川端康成与「横光利一(よこみつりいち)」等人共同创办了杂志「文芸時代(ぶんげいじだい)」,掀起了「新感覚派(しんかんかくは)」文学运动。由于他创作了许多指导新感觉派的理论作品,于是成了新感觉派文学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但是,在之后的创作过程中,川端康成发现自己并不具备新感觉派的才华和气质,于是最终决定走自己独特的文学道路。

1926年,川端康成创作了成名作『伊豆の踊子(いずのおどりこ)』,这部作品描述了一名高中生独自在伊豆旅游时,邂逅了一位年少舞女的故事。高中生与年少舞女一行人结伴而行,一路上舞女对他照顾得无微不至,而与此同时,寄人篱下的高中生,在地位低下的舞女身上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于是,处境相似的两人达成了心灵上的沟通,并萌生了朦胧的爱意。在这部作品中,川端康成吸收了西方文学新的感受性,并在此基础上力图保持日本文学的传统色彩,运用日本古典文学的传统美和表现技巧,进行了全新的尝试。可以说,这部作品充分体现了日本文学的特质,是川端文学的里程碑,奠定了他的作家地位。正因如此,这部杰出的作品曾先后6次被搬上银幕。

『伊豆の踊子』获得好评之后,川端康成开始转向「新心理主義(しんしんりしゅぎ)」,尝试使用乔伊斯意识流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方法,创作了『水晶幻想(すいしょうげんそう)』等作品。但不久,他改变了态度,全盘否定西方现代派文学之后,全盘继承了佛教轮回思想,在作品『抒情歌(じょじょうか)』中,宣扬了失去所爱女性的自我救济和自我解脱。就在这样深入摸索的过程中,川端康成找到了西方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契合点,最终在传统文学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方文学的技巧,开拓了一条独特的创作道路,代表作『雪国(ゆきぐに)』,就是他在反复摸索后诞生的佳作。

1935年,川端康成开始在多种杂志上连载『雪国』,且一直持续至1937年。由于当时正值日本国内统治阶级发动战争、加强对国内出版物管理之时,所以当局以非歌颂战争的作品为由,『雪国』在1937年被禁止发表。直到战后,川端康成才将之前发表的内容进行修改补充,完成了作品的出版。这部作品的故事背景是雪国及温泉旅馆,讲述了一名叫「島村(しまむら)」的舞蹈艺术研究者,三次来到雪国,邂逅当地年轻貌美的艺妓「駒子(こまこ)」,及少女「葉子(ようこ)」,并产生爱情的纠葛故事。川端康成用以下这段几近吝啬的简洁文字,拉开了『雪国』的序幕。

国境の長いトンネルを抜けると雪国であった。夜の底が白くなった。信号所に汽車が止まった。/穿过县境上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大地一片莹白,火车在信号站前停下来。

小说的开端,川端康成就看似潦草地描绘了一种静寂寒冷、让人感觉虚幻的天地,整部作品深深渗透了虚无思想。他在『雪国』里,超越了世俗道德的规范,把现实抽象化,努力以虚无的本来面目来表现人生,将虚无世界中对事物的感动贯穿于人情世相中,试图创造出一种虚幻的美。而且,他在文章结构上,借鉴了西方意识流的创作手法,突破时空的连贯性,主要以人物思想感情的发展,或创作的需求为线索而展开叙述。但同时,他又继承了日本古典文学重视人物心理刻画的传统,在细腻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方面,有其独到之处。

战后,川端康成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完美融合了东西文化,并将其贯穿于他的实际创作中。1949年,川端康成创作的『千羽鶴(せんばづる)』,是他文学创作过程中的一个转折,整部作品充满了颓废的色彩。而且这部作品将位于「鎌倉円覚寺(かまくらえんかくじ)」的「茶室(ちゃしつ)」作为主要故事舞台,含蓄地描写了「太田夫人(おおたふじん)」和「菊治(きくじ)」超出道德范围的行为,以及菊治父亲与太田夫人、「千加子(ちかこ)」之间的情欲生活。他运用象征的手法,借助最能体现日本美学中「閑寂(かんじゃく)」的茶具——「志野焼(しのやき)」来推进情节发展,试图表现爱情与道德的冲突。

1961年至1962年,川端康成继续追求传统魅力,创作了洋溢京都风情的作品『古都(こと)』。这部作品描写了孪生姐妹「千重子(ちえこ)」和「苗子(なえこ)」悲欢离合的际遇。因为家境贫寒,这对孪生姐妹出生后,姐姐千重子即被抛弃,但被一家条件优越的人家收养,成了一位养尊处优的小姐,而妹妹苗子却成了孤儿,孤苦伶仃地长大成人后,自食其力到山里种植杉树。在性格方面,姐姐优美文雅,心思细腻,而妹妹为人正直。虽然在作品中,姐妹两人几度重逢,但由于境遇差异过大,俩姐妹最终无力抗拒命运,未能生活在一起,而且,为了不影响姐姐的幸福,苗子甚至远遁深山僻壤。『古都』在全面表现京都的自然美和传统美的同时,让人感受到了日本民族的情趣,其伤感的结局让小说尤其韵味深长,与「幽玄(ゆうげん)」的传统文学理念遥相呼应。

由于川端康成在思想上将传统文化精神与现代意识相融合,在写作手法上将传统的自然描写与现代的心理刻画相结合,形成了特有的川端文学美学,于是1968年,他以『雪国』、『千羽鶴』、『古都』三部代表作,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在瑞典文学院礼堂,川端康成作了题为「美しい日本の私(うつくしいにほんのわたし)」的获奖纪念讲演,他通过禅宗诗僧「西行(さいぎょう)」「良寛(りょうかん)」等人的诗,「芥川龍之介(あくたがわりゅうのすけ)」「太宰治(だざいおさむ)」的小说,『古今和歌集(こきんわかしゅう)』『源氏物語(げんじものがたり)』『枕草子(まくらのそうし)』等古典作品,以及「花道(かどう)」「茶道(さどう)」精神等,深入细致地向全世界的人们介绍、并剖析了日本的传统美。令人惋惜且不可思议的是,1972年4月16日,川端康成在「逗子(ずし)」的玛丽娜公寓(マリーナ・マンション)自杀身亡。

川端康成虽已去世几十载,但他一生写就的100余篇长篇、中篇和短篇小说,以及许多散文、随笔、演讲、评论和书信日记等,不仅给日本人民,也给全世界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文学既具有特殊性、民族性,同时又具有普遍性和世界性的意义,所以对促进人们重新审视东方文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并对日本文学的发展及东西方文学的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

雪国川端康成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雪国的炊事班
向作家借钱的年轻人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雪国精灵”冯庆的冰雪之缘
川端康成共生思想中的佛教因素——以《抒情歌》为中心
和莫言寻访川端康成
和莫言寻访川端康成
我与文学三十年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