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别新自由主义价值观的实质
2011-04-03夏越新河南农业大学
◎夏越新(河南农业大学)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①这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利凝聚力”②,进一步表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引领作用。目前,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利凝聚力,就必须批判新自由主义价值观对我国人学校园的渗透,帮助当代大学生甄别新自由主义价值观的实质,促使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自觉提高共产主义觉悟,以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新自由主义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及其本质
新自由主义于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兴起,当时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纷纷陷入滞涨阶段,而凯恩斯主义这时却对这种现象束手无策。新自由主义趁机蔓延,从经济领域到政治领域再到思想领域,在西方发达国家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在思想领域,新自由主义价值观推崇全面思想自由化。新自由主义是在亚当·斯密古典经济思想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理论体系,“它实际上是适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转变的理论思潮、价值体系和政策主张”③。华盛顿共识的形成是新自由主义从学术理论演变成为国际资本主义的经济范式和政治纲领的主要标志。新自由主义全面否定社会主义,在经济全球化的基础上推行资本主义思想全球一体化。新自由主义价值观鼓吹极端个人主义,推崇个人主义而限制公共权力,贬低和否定集体主义,鼓吹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民主、自由、人权等共同价值观,极力消除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之间的意识形态差异和各民族独有的民族特色,并通过基金会、商学会、投资办学、技术指导等各种不同的渠道对转型中的国家进行新自由主义人权观、价值观的渗透,促使新自由主义价值观在全球范围蔓延,从而导致了部分社会主义国家和落后国家的经济危机、文化危机和政治危机。新自由主义价值观从本质上看是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其本身带有很强的阶级性,目的是维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在全世界的统治,在世界范围内宣扬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以图建立以国际垄断资产阶级为主导的全球经济政治新秩序。
在道德领域,新自由主义价值观从“经济人”假设出发,主张极端个人主义。新自由主义价值观从西方经济学里阐述的“经济人”的角度出发,以个人主义、私有制为论证基础,否定社会主义的道德维度,对我国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贯彻落实和和谐社会思想道德基础的巩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新自由主义价值观坚决反对人为构建的道德观。新自由主义思想的著名代表学者哈耶克提出,道德行为规范作为一些抽象的普遍原则,从来就不是谁发明的,历史上从来没有人可以为现存的道德行为系统提供一个理性的基础。并且,他说道德的原则是“我们不了解的经验的结晶”,如果把某种预先设计好的道德模式强加给社会的话,倡导所谓的“社会利益”,则是一种对社会公益和公正原则的违背,从而将会影响社会创造性的发挥。但是同时,新自由主义者在大力宣扬符合资本主义价值观的道德规范,认为人是先于和高于社会的存在,个人应该从人为的社会道德规范中挣脱出来,并且批判社会主义倡导的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是违反人性的。新自由主义以“经济人”为基础,指出“私利即公益”,从而给自私自利的行为披上了一层高尚的外衣。在这样的学说下,人们仅把个人在物质上的成功看作是主要的目标,只顾满足个人自己的物质利益和权益,从而把社会责任和集体义务弃之一旁。新自由主义价值观的结果是西方传统道德基础遭到极大破坏和道德价值信仰逐渐坍塌,从而引起了西方国家严重的社会和精神危机。
在文化领域,新自由主义价值观倡导以西方价值观为核心的普世价值,以此来谋求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全球霸权。新自由主义鼓吹全球一体化的实质是用西方价值史观为主导的普世价值来消解民族性和各国特色。如美国1999年发布的人权报告中就宣称,全球化即经济全球化、技术全球化、民主全球化和人权全球化。更有甚者还宣称全球化还包括法律全球化、文化全球化和语言全球化。西方国家所谓“全球化”的实质就是要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甚至语言强加给其他国家和民族,用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律、文化、价值观统一世界。所以,从本质上来说,新自由主义价值观是以西方资本主义普世价值观为基础来谋求全球资本统一化的工具。通过新自由主义价值观的传播,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上对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不断进行渗透,通过各种名义的国际组织的国际化进驻,牵制不同意识形态国家的社会文化的发展方向,从而逐渐对别国发动所谓的“颜色革命”。因此,“新自由主义全球化不是一个自然的、历史的过程,而是一场有预谋、有组织的‘政治行为’,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思想灌输和信仰强加”。④而我国领导阶层很早就注意到新自由主义的危害,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邓小平就指出:“西方民主那一套我们不能照搬,中国的事情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办。中国的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民主,是同社会主义法制相辅相成的。”⑤
二、新自由主义价值观对我国当代大学生的不良影响
改革开放20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新自由主义思潮也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逐渐产生了不小的冲击。新自由主义价值观在一些高校大学生身上有所体现,以自我为中心、脱离集体、不负责任等现象给我国当代大学生带来了诸多不良的影响。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和保持高度的警惕。
新自由主义价值观造成了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新自由主义价值观通过大肆宣扬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给世界社会主义阵营带来的不良影响,指出苏东社会主义建设的失败就预示着世界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注定也是失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就说明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不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说不符合市场运行的本质。新自由主义价值观的经济自由化、市场私有化和政治市场化学说以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失败论”和“意识形态多元论”等观点影响了一些大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的正确认识。另外,新自由主义政客及团体组织还利用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开放中的失误和出现的问题大肆攻击社会主义的改革,他们利用部分大学生对社会矛盾及社会问题认识不清的心理宣扬资本主义社会高福利、高保障的生活环境及公正民主的政治环境,从而诱惑一部分大学生认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应完全照搬西方模式,这样就可以很快赶上发达国家,目前凸显的社会矛盾及社会问题就能得到很快的解决。
新自由主义价值观宣扬的个人的自由性导致了当代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价值史观和价值取向唯功利化的蔓延。新自由主义价值观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宣扬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和以财产私有为基础的市场自由主义,这就使得部分大学生更多地考虑自身利益而缺乏集体意识,过多地关心自我的存在而漠视周围一切与己无关的事情,同学之间缺乏温暖与关怀,人际关系紧张、冷漠。新自由主义价值观价值唯功利化的取向导致部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也越来越功利,在选课上选择那些实用和能够在毕业以后给自己带来更多收益和更高的社会地位的课程,而那些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培养自己人生观、世界观和阐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人文课程则遭受冷遇。更有甚者,部分大学生的入党行动和动机表现出越来越功利化的趋势,入党的目的是出于为了能为自己在今后的工作和发展方面提供方便等利己动机,而不是出于对马克思共产主义信仰和为人民服务的目的。
新自由主义价值观对大学生群体道德观念产生了严重的侵蚀。新自由主义价值观片面继承了古典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理论,从而忽视了亚当·斯密强调的社会得以良好运转的道德和情感因素。这种将人性自私论抽象化的价值观引发了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倾向,使传统的大学生勤俭节约的美德受到了严重的冲击。部分学生消费观念扭曲,攀比现象严重,追求名牌、追赶时尚,抽烟喝酒赌博等消极消费观念和不良生活风气弥漫高校校园。部分学生学习生活懒散,贪图安逸,先辈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在其身上荡然无存。甚至有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不断膨胀的消费欲望而不择手段,触犯法律的底线,断送了自己美好的前程。这些对物资利益的片面追求,对感情和道德培养的忽视,最终会导致大学生人格的畸形发展,精神和灵魂的堕落。
三、引领大学生甄别新自由主义价值观应坚持的原则
新自由主义价值观的泛滥和蔓延对我国和谐文化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加强和改进高校校园和谐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当代大学生自觉甄别新自由主义价值观的本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在广大师生中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信念,是我们当前应该坚持的原则。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在高校和谐文化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在高校校园和谐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伟大工程的建设,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作用,牢固树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广大师生,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导向作用。新自由主义价值观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从而积极引导其向中国主导思想靠拢,与中国核心价值文化相适应,并不断抵制新自由主义对高校学生产生的不良影响。要充分发挥高校校园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的宣传教育阵地的巨大作用,始终保持广大学生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通过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持续开展,要着力解决学生道德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此来营造良好的校园风气,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贯穿于高校各项教育工作的始终。
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当代大学生自觉甄别新自由主义价值观。大学教育阶段是学生政治素质和价值观定性的关键阶段,学生思想观念和价值观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高校教育环境和教育质量的影响。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必须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使高校学生在各种文化思潮的冲击下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利政治观、道德观,确保高校学生的政治思想和价值观念不偏离社会主义方向。而广大高校理论工作者应该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及时贯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建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平台,引领高校学生朝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方向前进,从而为高校校园和谐文化建设和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必须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原则,在广大师生中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信念。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形成是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为主导的引领下各种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的结果。而高校校园正是多元文化和差异文化的汇集地,各种形态各异的校园文化,不仅可以丰富广大学生的精神世界,而且也为高校校园和谐文化的建设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和素材,如果没有纷呈各异的文化的存在,就没有高校和谐文化建设提出的必要。只要是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对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起到补充、丰富作用的文化,对学生发展有利的文化,都应该允许其存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才能使我们高校学生真正的理解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深远意蕴,认清国外反动势力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各种无理的污蔑,从而在广大师生中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信念,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更广泛的支持。
注:
①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光明日报,2006-10-19.
②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光明日报,2007-10-25.
③李瑞英.警惕新自由主义思潮[N].光明日报,2004-11-9.
④张才国.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2.
⑤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49.
■夏越新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新自由主义价值观日益渗透到我国大学校园,对当代大学生思想的凝聚力和社会主义价值道德观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如何认清新自由主义价值观的实质及其危害,促使当代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信仰,自觉提高共产主义觉悟,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