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视角的共青团工作
2011-04-02袁金祥
◎袁金祥
青年视角的共青团工作
◎袁金祥
高校共青团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团的各级组织和干部用青年的立场解读和把握共青团工作,养成深入青年的习惯,提高服务青年的能力;用发展的观点审视和谋划共青团工作,鼓足破解发展难题的勇气,提高学习研究的自觉性;用统筹的方法协调和推动共青团工作,建好团的组织服务体系,健全团的工作运行机制。
科学发展观 共青团 工作创新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①在高校共青团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团的各级组织和干部学会用青年的立场解读和把握工作,用发展的观点审视和谋划工作,用统筹的方法协调和推动工作,不断提高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年合法权益的能力和水平。
一、养成深入青年的习惯,提高服务青年的能力
高校共青团的工作对象是青年学生。用青年的立场解读和把握共青团工作,其核心就是要坚持“以青年学生为本”。
(一)养成深入青年的习惯。深入青年,了解青年的所思所想,准确把握青年的特点需求,是当前高校共青团工作得以创新发展的基本前提。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青年学生群体呈现出了新的时代特征,集中表现为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发展意识不断增强,个体差异明显增大,成长需求日趋务实、多元。在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青年学生既是接受教育的主体,也是探求知识的主体;既是接受管理的主体,也是参与管理的主体;既是教育消费的主体,也是享受教育服务的主体。团的各项工作都要以此作为基本的出发点。
(二)提高服务青年的能力。团组织和团干部要从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出发,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手段,增强服务能力,在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质量上做深入的探索和积极的实践,满足青年学生多方面的成长需求。要发挥好共青团的组织优势和活动优势,通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强健学生体魄,磨砺学生品质,张扬学生个性;要深化科技创新活动,特别是要加强学风建设,为学生科技创新营造氛围、奠定基础,逐步建立并完善课堂教学与课外科技活动的衔接配套机制,优化学生创新成果的遴选及其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运作机制,不断规范和推动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当前,特别要把促进青年就业创业作为服务青年的重中之重,②抓好服务青年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工作。
二、破解发展难题
发展是高校共青团事业常青的不竭动力。坚持用发展的观点审视和谋划工作,就要正确处理好“变”与“不变”的关系。从“变”的角度来讲,高校共青团工作总是随着学校的建设发展而不断地向前推进。这中间既有基于高校共青团工作本身适应时代特点和服务对象诉求而产生变化的因素,也有基于学校党政要求而推动共青团产生变化、发展的因素。不管是“主动求变”还是“被动适应”,客观上高校共青团的工作理念、工作体系、实现路径和服务手段等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产生变化,团的工作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会有不同的内涵和特征。从“不变”的角度来讲,团的组织属性和基本的职能定位是不变的,就是学校党政联系青年学生的桥梁纽带,是协助党政做好青年工作的助手,是高校“育人”的重要力量。从这个“不变”出发,我们既要看到团工作向前推进、创新发展的“变”的必然性,也要看到发展过程中难以回避的“变”的困难。
(一)团干部要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英国学者爱德华·德·波诺在他的著作《六顶思考帽》中提出了一个观点:思维的质量决定未来的质量。③有质量的思考首先来源于思考者对发展的渴望,来源于思考者直面困难,破解难题的勇气与胆略。高校共青团工作如何适应社会环境、教育体制和教育主体的变化,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如何加强组织体系创新、工作载体创新、思政引导和教育方式的创新?团工作发展到现在,如何实现从个别项目突破到整体推进、全面活跃的方向转变?这既需要团干部们在各项工作的关联性、综合性和配套性上下功夫,也需要团干部们有直面发展难题,啃硬骨头,打攻坚战的勇气和信心。可以说,团干部的精神状态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团工作的水平和层次。
(二)切实提高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研究既是团干部成长的内生需求,也是团的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团干部既要深刻了解本校团工作的历史与传统,也要高度关注兄弟高校团建工作的发展状况,既要认真学习团建理论和知识,也要系统学习其他的文化知识。当然,最重要的是要深入研究本校共青团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基础性和全局性的问题,这是切实找准共青团工作发展着力点的根本,也是实现团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当前,要深入研究在青年学生群体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多元化的背景下,如何切实增强对他们的思想引领力问题;要深入研究如何紧贴党政中心工作,增强团组织服务大局的贡献力问题;要深入研究针对青年学生诉求日益扩大与共青团工作资源有限的矛盾,如何改进和增强团组织的服务力问题;要深入研究主要是基于班集体弱化和学生自组织蓬勃发展而引起的团组织对青年学生的有效覆盖和系统联动能力问题等等。
三、建好团的组织服务体系,健全团的工作运行机制
共青团的各项工作,无论是服务青年还是服务大局,都是以团组织为基础,都有赖于团的自身建设。团组织自身如果缺乏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那么其服务能力便如无源之水,就会缺乏恒久动力。因此,用统筹的方法协调和推动共青团工作,关键在于建好组织、创新机制。在组织网络体系的构建方面,重点是要解决组织纽带的多样化和组织凝聚的有效性问题。换言之,就是要通过加强团的组织体系、支撑体系和运行体系建设,推动团组织发挥主导作用,学生组织发挥自主作用,以多层次的组织形式和多样化的联系方式实现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④
(一)建好团的组织服务体系。这里首要的问题是依托班集体建好团支部。班级是高校学生管理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高校共青团组织要通过强化支部工作目标责任,形成健全的管理体系和评估体系,通过示范团支部建设、实施团支部工作手册、开展主题团日活动等措施,逐步下移工作重心,全面激活支部,充分发挥好班级团支部作为高校团的基层组织和神经末梢的作用,使其真正成为团组织团结青年、服务青年、引导青年的有效平台,进而在组织层面解决高校团组织的全面覆盖和有效覆盖问题。在此基础上,推动团组织设置和活动层面的多种模式、多重覆盖,探索团的各项工作进公寓、进社团、进网络的途径和方法。一是探索学生社团建团。在规模较大的学生社团中设置直属团支部,由社团负责人兼任团支部书记,以共青团的组织方式和活动方式进行引导,延伸共青团工作的手臂。二是探索公寓建团。在公寓、在后勤生活区、在学生课余时间开展团建活动,主要是依托学生会、学生社团、学生社区管理委员会等学生自组织,组织开展学生活动,以学生活动影响和带动学生。其重点在于活动归属,而非组织归属。三是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⑤网络时代给共青团工作提供了新的形式和新的契机,对于日益庞大的“网民团员全体”,通过建立网上社区、网上活动支部、网上团校等阵地了解青年、服务青年、引导青年。
(二)健全团的工作运行机制。建好组织服务体系后,团的工作要取得预期的效果,还需要我们建立起一整套科学健全、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以制度来规范和导向工作。从共青团工作的实践来看,当前应着力建好团工作的民主运行机制、协作共赢机制和评价激励机制。构建尊重主体的民主运行机制,主要是要解决好维护团员青年民主权利,引导青年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推动团员遵章守纪,履行义务的有机统一问题,核心是要把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作为团内民主的重要实现途径,以此激发团组织的内在活力。构建开放互联的协作共赢机制,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共青团自身面临的资源瓶颈。目前,高校共青团工作资源的来源主要有二:一是校内资源,这类资源来源稳定,但总量较少、获取渠道较为单一,二是校外资源,这类资源总量和渠道丰富,但获取不稳定,团组织主要是通过一些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品牌项目来牵动,通过项目化的包装和运作,实现借船出海、借势发力。因此,从团工作在获取资源上的内生需求出发,打破“所有制”的界限,积极拓展与校外组织合作的渠道,对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创新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创新民主科学的评价激励机制的基本着眼点当然是青年标准,看工作规划、工作载体、实现路径、工作成效是否符合青年学生的特点需求,是否引导和服务学生得到了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注:
①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光明日报,2007-10-16(2~4).
②共青团中央.共青团工作五年纲要(2009—2013)[Z].中青发[2009]1号.
③[英]爱德华·德·波诺著.冯杨译.六顶思考帽[M].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第 1版).
④陆昊.在全团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研讨会暨全团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中国青年报,2009-03-26(第 1 版).
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
责任编辑 纪 峰
D262
A
浙江工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