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三个维度审视大学新生教育体系的构建

2011-12-24刘艳艳长安大学

当代青年研究 2011年3期
关键词:入学新生大学

◎白 华 刘艳艳 (长安大学)

从三个维度审视大学新生教育体系的构建

◎白 华 刘艳艳 (长安大学)

一、大学新生教育体系构建的价值维度

大学新生教育体系构建的价值维度有两个层级的诉求:一是高等教育整体发展层面的价值诉求;二是学生个体全面发展层面的价值诉求。

(一)高等教育整体发展层面的价值

提升高等教育质量。2003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约15%,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大众化教育下的高校教育质量问题,已经成为影响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①大学新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开端,是高校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瞄准这一关键阶段,也就抓住了质量工程的起点,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世纪70年代,美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随之而来的新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能力欠缺、校园生活难以适应等问题凸显,美国十分重视通过强化第一年教育或体验(First Year Experience,FYE)来解决这些问题,提升高等教育质量。FYE运动在美国经过近40年的发展,日益成为一个为大学一年级学生服务的综合教育计划或“一揽子工程”,②全美FYE与转型期学生资源中心(National Resource Center for The First-year Experience and Students in Transition)的成立,进一步明确了新生教育的推广价值及其对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促进意义。

推进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新生教育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社会环境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大学新生群体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新生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呈现出新的特点,高校教育管理工作面临严峻考验。而当前我国新生入学教育存在着七多七少:日常生活关心多、学业方面指导少;行为纪律要求多、学籍规定宣传少;赞扬鼓励话语多、反面典型讲的少;套话空话照搬多、学习方法交流少;具体事务布置多、理想教育安排少;学生主任忙的多、党政领导过问少;政治辅导员干的多、专业教师参与少。③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趋势以及教育对象的现实需求与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水平存在矛盾,新生教育体系的构建将零散的入学教育整合为系统的教育体系,有利于提升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成效。

(二)学生个体全面发展层面的价值

“育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新生教育体系的构建从根本上是围绕高等教育“育人”目标的。新生入学是一个特殊阶段,大学新生是一个特殊群体,新生教育体系的构建体现了“以学生为本”这一教育理念在特殊阶段和特殊群体上的贯彻。新生教育有两个主要任务:一是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解决好“过渡”问题;二是为本科学习的全过程打好扎实基础,解决好“奠基”问题,④归根结底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完成特殊阶段的过渡适应。大学教育可以划分为相对独立的三个阶段:适应起步阶段、稳定发展阶段和就业过渡阶段。⑤适应起步阶段即大学第一年是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重要转折时期和关键阶段,与基础教育相比,高等教育的学习目标、内容、方式都有很大变化,学生的社会角色及个体的生存环境也与以往不同,能否建立起与适应起步阶段相匹配的教育体系,满足新生转型和过渡的要求,将影响到学生是否能够完成角色转换,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甚至影响到学生大学生活的整个过程及其职业发展。

夯实特殊群体的发展基础。物质生活的依赖性与精神生活的独立意识存在着矛盾,日益增强的自主自立意识以及主观愿望上的自主自立与客观条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间存在着矛盾,导致大学新生在心理与环境上不统一,心理与行为上不统一,人格上具有不稳定性。⑥在进入大学的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面对许多变化,还要面临许多考验。帮助学生审视自我、直面挑战,进而支持个体实现人生发展阶段的一个重要跨越,为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是大学新生教育体系构建的重要价值。

二、大学新生教育体系构建的原则维度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目标要求实施新生教育,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呼唤在零散的新生教育开展的基础上整合资源、统揽规划,构建一个系统性、科学化、多维度的教育体系。新生教育体系的构建要按照全面规划、系统组织、重点突出、注重实效的原则全面推进,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把握三个结合。

集中教育与延伸教育相结合 新生入学是大学新生教育体系必须把握的关键环节,在这一阶段集中开展军事训练、国防教育、校风校纪教育、专业认知教育、学务指导教育等,符合新生的认知需求和心理特点。传统的新生教育往往停留在入学教育这一阶段,而新生教育体系的构建要求不仅要凸显集中教育的效果,更要结合新生心理发展和成长规律的周期,将入学集中教育延伸至大学一年级全过程的教育,将大学一年级作为一个教育期统筹规划,让新生有充足的时间融入大学生活,内化大学的文化传统和精神追求。

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 在我国,许多高校不仅将新生教育局限于入学教育,更是将其视为大学正规教育的铺垫,教育理念上的偏差导致管理体制上的忽视,造成新生教育周期短、覆盖面小、管理组织不完善、参与人员结构单一、专业人员不足、内容不规范、针对性不强、形式主义倾向、效果不佳。⑦因此,高校必须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把新生适应计划纳入到正式的本科教育体系之中,从学生4年身心发展的角度全盘考虑其组织与实施问题,⑧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完善第一课堂的教育机制,拓展第二课堂的教育载体,有机结合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

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相结合 有力的组织领导和优化的组织设置是新生教育体系构建的前提和基础,而校内外各方资源形成合力是新生教育体系构建的支持和保障。美国绝大多数学校都设置了专门的FYE中心,协调全校各个相关职能部门和教学部门,组织实施各种FYE项目;而给美国大学FYE发展提供支持与保障的机构多来自校外的民间组织,如全美FYE和转型期学生资源中心及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委员会都为促进FYE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⑨因此,新生教育体系的构建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在校内要改变以往由单一部门单块内容单独实施的模式,以学校顶层设计为引领,纵向打通,横向联合,盘活学校内部教育资源,增强新生教育的联动性;在校外,要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资源有机融合,尤其要挖掘社会教育资源,充分调动社会的积极性,为新生教育的实施搭建平台、提供机会、营造氛围。

三、大学新生教育体系构建的内容维度

大学新生教育体系的构建按照国家有关教育政策方针,结合新生思想和行为特点,创建以转型教育为起点,以学习教育和成才教育为核心,以“三观”教育为保障,通过入学与适应性教育、国防素质与养成教育、学科专业与职业认知教育、学风建设与学务指导教育、成长与发展教育、奖励与资助教育六个内容维度的分步有序实施,不断提高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专业职业技能、创新实践能力。

入学与适应性教育 入学教育是根据大学新生特点开展的教育管理活动,是大学新生进入大学后开展的第一堂课,是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开始和关键。成功的入学教育对大学生今后的生活和长远的发展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根据新生入学之初了解学校、熟悉环境的迫切愿望,通过开展校情校史教育、校规校纪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大学生活认知教育、新生心理适应教育,帮助新生尽快熟悉校园环境、知晓校规校纪,心理上、生活上实现中学生向大学生角色的转变。

国防素质与养成教育 学生军训是学校教育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通过军事技能训练与军事理论课教学,有利于培养青年一代的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是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是青年学生磨练意志、提升综合素质的现实需要。⑩军训要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把军训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与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有机结合,帮助大学新生养成自觉规范自身行为的良好风范,为日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图1 新生教育体系六大教育内容架构图

学科专业与职业认知教育 刚进入大学的新生,对于所学专业的学科特点、学科地位、培养目标、发展前景、就业形势缺乏正确的认识,开展学科专业与职业认知教育是大学新生的现实需求。其次,开展学科专业与职业认知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明确专业发展方向,巩固专业思想,规划职业发展,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奠定良好的基础。再者,通过学科专业与职业认知教育,有助于增强专业认同感,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职业意识。

学风教育与学务指导 学风教育和学务指导一方面是帮助学生熟悉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规定、学籍管理制度等,另一方面是针对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大学教育是通向终生学习的途径,与基础教育相比,学习意识上的自主性、学习方式上的独立性增强,在这一特殊的转型时期,开展有效的学务指导和学风教育,对于提升学习能力、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至关重要。

学生成长与发展教育 大学新生面临的是丰富多彩和较宽松的校园文化环境,与社会接触的机会骤然增多,学习生活的主动性增强,他们更为关注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全面发展。通过成长与发展教育,帮助新生规划自我成长与发展的路径,形成自觉参与成长与发展教育的积极导向,促进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奖励与资助教育 新生教育体系的构建过程中需要关注特殊群体和典型群体。将资助工作与感恩教育、诚信教育相结合,不仅要切实帮助经济困难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更要形成资助教育的文化导向机制,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意识。要通过典型的挖掘、树立和宣传,在校内营造人人争当先进,个个努力创优的良好氛围,培养学生追求卓越的意识品格。

注:

①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Z],2010.

②⑨屈林岩,王向红.美国大学FYE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0(11):20-24.

③侯仲.“立体导向式”新生入学教育的三年探索[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7(06):107-109.

④胡东成.试论入学考试和新生教育——高等教育质量链中的第一环节[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02):1-6.

⑤吕岩.拓展内涵 深入开展新生教育[J].高校理论战线,2007(02):59-62.

⑥⑦曹向.大学新生思想与心理特点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09):89-90.

⑧高飞.美国大学新生适应教育活动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探索,2010(10):158-159.

⑩廖文科.贯彻落实《规定》全面推进大学生军训工作[J].中国高等教育,2007(13/14):26-28.

责任编辑 纪 峰

猜你喜欢

入学新生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重获新生 庇佑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推广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提倡
大学求学的遗憾
入学面试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入学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