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高校青年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主要因素研究

2011-04-02何海燕长江师范学院

当代青年研究 2011年10期
关键词:被访者幸福感辅导员

◎何海燕(长江师范学院)

影响高校青年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主要因素研究

◎何海燕(长江师范学院)

一、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

幸福是人生追寻的终极目标,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才是快乐和美好的。而人的一生,有1/3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对所从事的职业是否具有幸福感将直接影响到生命的质量及其工作效果。教师是人类社会的重要职业,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高校青年辅导员作为教师中的特殊群体,在第一线与学生面对面接触,对学生的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学生的人生导师。教育部原副部长张保庆回忆说:“从我的经历来说,大学辅导员对我生活上、政治上的影响和关怀都很大,对引导我过好大学生活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辅导员的作用超过父母。”因此,青年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不仅关乎其自身的身心健康以及这支队伍的稳定,更关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然而,现有研究很少具体而深入地去探寻青年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及其影响他们职业幸福感的因素。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依据对重庆市高校11名专职青年辅导员所做的深度访谈资料,对影响青年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负面性因素做些具有探索意义的研究,以期引起人们及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维护青年辅导员的身心健康,促进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访谈法属于质的研究方法,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由于幸福感是一种十分具体的、个人的、感性的东西,因此采用质的研究方法,青年辅导员可以自如地敞开心扉和研究者进行交谈,提高了研究的真实性。本次访谈的对象选择了西部地区重庆市四所高校的11名青年辅导员,其中西南大学2名,重庆师范大学3名,重庆工商大学2名,长江师范学院4名;男性5名,女性6名;从事辅导员工作5年以下5名,5-10年4名,10年以上2人;已婚6名,未婚5名;初级职称6名,中级职称4名,高级职称1名;学工办主任6名,其他辅导员5名;平均年龄32岁。在访谈中,采取灵活和开放的访谈态度,通过现场做笔录、录音、QQ交流等方式,让受访者说出尽可能多的心里话,达到更好的访谈效果。对访谈资料的分析,采用质的资料分析软件N vivo72进行类属分析。

二、访谈资料分析

根据被访者的叙述,笔者发现,“对辅导员职业的兴趣”、“学生成长成才”以及“得到学生尊重和爱戴”是青年辅导员获得职业幸福感的主要积极因素。然而被访者谈及更多的是影响职业幸福感的负面因素,这些负面因素极大地消解了他们的职业幸福感。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作压力过大

几乎所有的被访者都谈到自己平时承受着很大的工作压力。经研究发现,青年辅导员的压力是双重的,一是管理压力,二是教学压力。青年辅导员的双重压力是由于辅导员的双重身份决定的(即干部身份和教师身份)。

所谓“管理压力”是由辅导员工作性质所带来的事务性压力及精神压力。①工作时间长。“去年我带毕业班的时候有两天连续在办公室加班,没有回家,这两天我是从早上6点30分就开始工作,到夜里12点的时候还没有忙完。即使是周末、寒暑假,找辅导员的学生也很多。在学生的心中,辅导员是全天候工作的人,即使是在半夜、在寒暑假的时候,学生也会找辅导员办事情。”(被访者8)②事情多而杂。“辅导员完全就是保姆式的,除开早晚自习、早操、上课出勤、班团会、文化活动、查寝室、选课、评教、心理健康教育、“奖、勤、助、贷”的评选及发放、就业、考研等常规教育、管理工作外,感觉吃喝拉撒什么的都要管,早上上班开始忙,一直都停不下来,甚至上厕所都是跑步去的。”(被访者6)③所带学生多。“我们学校的辅导员工作量都比较大,带的班级和学生很多。这样辅导员只能关注心理有问题、家庭经济条件差、纪律性较差的学生,但是所带人数较多的话,出现这些状况的学生的概率也较大,更何况我校地处经济欠发达、对教育不够重视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出现这些问题的学生也相对较多,辅导员很难做到对这些学生长期性、经常性的细致教育,更别提平时没有表现出来问题的一般学生,这些学生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辅导员的关心与帮助,但是辅导员也分身无术,较少对普通学生特别关注。学生一旦出现问题,辅导员的责任重大,压力倍增。”(被访者2)④突发事件频繁。“突发事件太多,学生突发疾病、意外伤害、甲型H1N1、钓鱼岛事件等。每天24小时开机,学生多的辅导员,像我院去年2379名、今年2645名学生,无论哪个出状况,无论凌晨1点还是中午1点,都第一时间到位,感觉每天都要紧绷着那根弦,很累很累。”(被访者6)⑤家人不理解。“我的孩子小,需要父母的关心和爱护。但是从事辅导员工作,会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工作上,对家庭的关心力不从心,家人通常不理解,造成心理压力特别大。”(被访者8)

所谓“教学压力”是指辅导员作为教师身份,承受了教学、科研、评聘职称等方面的压力。①教学、科研压力大。“辅导员在教学方面花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教学搞不好,对职称评定有影响,在职称评定中也没有针对辅导员降低门槛的政策,这就意味着自己要比专业教师花更多的精力在教学科研上,才能在职称评定中与专业教师竞争。”(被访者10)“辅导员基本没时间从事专业科研(学思政专业的稍好点)。我校的各项福利待遇与职称挂钩,没有专业论文就评不上职称,评不上职称待遇就低。”(被访者8)“我是学理工科的,很多成果都需要做实验才行。由于没时间,基本没有文章。其他老师的项目都不愿意让我参加,平时与他们的交流也少。”(被访者1)②辅导员工作与教学工作的冲突。“课上多了吧,影响工作,工作做不好,领导也不高兴。课上少了,或不上课,不搞科研吧,又影响自己的发展。”(被访者4)

对访谈资料做一步分析,笔者发现,不同性别、工龄、职称、职务的辅导员,所感受到的压力程度也不同。①工龄越短,管理工作压力越大。“与专业教师相比,对辅导员的要求更高。学生的专业发展、心理问题、就业等方面都需要引导,如果不懂,就无法给学生正确的引导,这样就会有失落感。我干辅导员工作仅一年多,每次讲话都会字斟句酌,感觉很紧张。”(被访者5)②职称越低,教学科研压力越大。“我还是初级职称,现在学校评中级职称太难。我们的科研成果比起专业教师差得太远,不知何时才能评上。”(被访者2)③已婚女辅导员,家庭压力更大。“尤其是周末,陪家人和孩子的时间微乎其微,家人有意见,为了工作的责任,几乎弄得家庭不和。”(被访者6)④学工办主任工作压力大于一般辅导员。“辅导员都还好点,学工办主任最恼火,什么事情都找学工办主任,怄死了。”(被访者6)

(二)文化环境不佳

文化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良好的文化环境能够给职工带来身心上的愉悦,从而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被访谈者普遍认为,近几年来,辅导员的文化环境特别是物质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落实上级政策不到位

“学校对上级政策落实不到位,比如辅导员配备问题。很多辅导员所带学生都超过了200人,不少人达到300人以上。”(被访者2)

2.制度设计不合理

一是责任不明。一方面,辅导员实际所做工作超出了既定职责。“学校对辅导员的职业定位、责任分工虽然明朗,但是经常会有莫名其妙的事情,只要与学生有点滴联系,无论是财务处、保卫处还是后勤集团,什么事情都让辅导员来做,稍有意见,就被威胁说,如果弄不好,就追究辅导员的责任问题。不是大家不爱这个职业,而是这个职业本身衍生出来的其他附属品,感觉很压抑。”(被访者2)另一方面,学工办主任职责太多,任务太重。“学校对学工办主任的定位不明确,目前学工办主任集学工办主任、团总支书记、学生党支部书记于一身。我现在都快40岁了,还任团总支书记。除此之外,我还带了390个学生。不堪重负。”(被访者7)

二是培训学习的机制不畅。“我们一般的辅导员很少有交流学习的机会。这样时间久了,就形成职业倦怠,感觉没有意思。”(被访者9)“培训过少或者流于形式,辅导员没有充电的机会。工作都是在凭自己的经验。实际上很多人的性格和能力是不能胜任的。”(被访者11)

三是考核考评机制不合理。“学校的考核考评没有产生激励作用,年终学生工作评估的奖励微薄;辅导员考核结果没有与个人发展挂钩。久而久之,就觉得没有意思。”(被访者4)“每年辅导员考核,优秀是少数,不称职的也是少数,除非是犯了重大错误,绝大多数都是称职。年度考评,和收入不挂钩,只要称职即可,部分人是得过且过,敷衍了事,等待转教。”(被访者8)

3.职业认同偏低

一是社会的认同度低。“我的亲戚朋友都认为辅导员是做后勤工作的,不如专业教师。硕士研究生择业时首选专业教师,做辅导员是下策,将其作为跳板。”(被访者5)

二是专业教师认同度低。“专职辅导员在系院的地位,比专职教师低。就算取得专业上的学位,辅导员也常常被排除在专业发展之外。多数的专职教师都认为,辅导员是那些教不好书的人才担任的,内心对辅导员采取的是轻视的态度。”(被访者8)

三是学生认同度低。“在有些学生心里,辅导员就是他们的保姆,没有专业性,因为辅导员没有给学生上课,学生就认为辅导员的专业水平有限,只能做一些具体的工作。”(被访者5)

4.人际关系不良

一是学生工作队伍内部的关系。“学生工作队伍没成为一个真正的团体,辅导员交流不畅,辅导员之间也有不团结的现象。”(被访者3)

二是与直接领导的关系。“我们领导的工作方法和态度也让人很郁闷。”(被访者11)

三是与学校其他部门领导、教师的关系。“学校的领导、老师经常会为学生入党、评优评先、奖助金找辅导员说情,这让辅导员的人际关系情况显得很微妙,要随时注意在各种人际关系中取得平衡。”(被访者7)

四是与学生的关系。“辅导员批评了学生,学生心存不满,也会到处散布对辅导员不利的言论,”(被访者8)

(三)个人发展情景暗淡

青年辅导员发展的路径一般有三条:一是把辅导员作为终身职业;二是升职;三是转岗。然而在与被访者的交流时发现,辅导员对个人发展前景总的来说是悲观的。“就我个人来讲,现在我当辅导员感觉还行,精力也充沛,但一想到以后怎么发展的问题,就感到困惑,觉得压力大。”(被访者9)

1.辅导员专业化发展道路不明

在被访者中,没有人愿意把辅导员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道路提了好几年了,但看不到具体的措施。使人不安心。”(被访者3)

2.升职无望

一是升职机会少。“升职是个人能力所为,不是辅导员这个岗位就能升职,只有极少数的辅导员可以走上升职的路,但是对于大多数辅导员来说,升职机会渺茫。”(被访者10)

二是升职的空间狭窄。“辅导员即使升职也是任书记或学工系统的领导,没有更大更多的发展空间。所以升职对辅导员来说应该是少数人的追求吧。”(被访者9)

三是升职前景无吸引力。“辅导员熬若干年之后当学工办?你这个学工办也没意思,责任和收获不成正比。学工办若干年之后当副书记?副书记待遇不如副教授,且不如副教授来得快!”(被访者6)

3.转岗难度大

“转岗不容易,学校设定了辅导员转岗的年限。即使到了时间,因工作需要或院系不愿意接受等因素,很难转为专职老师。等到能够转专职老师的时候,专业水平、职称等与其他老师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了。转到非教师岗位,大家都不愿意。”(被访者4)

在访谈中发现,不少辅导员对未来的发展处于两难境地。特别是辅导员的经历较长的。“转岗吧,觉得以前的辛苦白费了,不转吧,又没有其他发展前途。”(被访者7)

(四)自我认知消极磨灭了青年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

1.没有职业自豪感

“辅导员地位低、工作累、待遇差,多数辅导员对外介绍自己的时候都只说自己是老师,而不说是辅导员。一是在外界普通人的心中,辅导员就是中小学的班主任,这个工作是没有多大价值的;二是,高校教师给外界的感觉是满腹学问的,而辅导员不是专业教师,给人缺乏学问之感。”(被访者8)

2.没有成就感

一是工作难以出成就。“做辅导员工作难从科研方面出成就,在岗位上出成就也难。辅导员是做人的工作的,做人的工作很难出成就,辅导员也很难有成就感。”(被访者1)

二是学生不认可。“现在的学生很多缺乏感恩之心,辅导员为他做再多的事情也认为是理所应当的,毕业之后形同陌路,这更让辅导员缺乏成就感。”(被访者8)

三是知识能力有限。“最重要的是感觉自己像井底之蛙,没有不断补充更多知识,不能给学生传授更多有用的东西,没有得到学生的认可,没有成就感可言。”(被访者10)

3.没有激情

“工作压力大、收入有限、前途暗淡,往往让辅导员缺乏激情。做得好还是不好在年度考评上区分度不大,和收入不挂钩,往往是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只要把学生带毕业即可,带得好不好,关系不大。”(被访者9)“第一年很有激情,第二年激情淡化,再后来就只是责任了,感觉不到幸福可言。”(被访者3)

4.未被认可

“我不善交际,只会埋头做事。所以更多的认可来自于学生,而不是学校领导。”(被访者4)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因素分析,不难看出,影响青年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青年辅导员难以控制的因素,如学校的政策、领导的认可、良好的人际氛围、家庭的支持、社会的认同等;二是青年辅导员可控制的一些因素,如青年辅导员的择业动机、兴趣、职业能力、成就动机、责任感等。青年辅导员职业幸福感是青年辅导员自身特点和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应该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提高高校青年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笔者建议,着重加强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辅导员胜任力模型研究。发掘那些能真正影响辅导员工作绩效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选拔真正愿意、适合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人才,并围绕胜任力加强对辅导员的教育培训,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并促进青年辅导员个人事业成功。二是加快推进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进程,从根本上解决青年辅导员的发展问题,提高辅导员职业的吸引力和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

1.高校辅导员.累并快乐着 指引大学生美好人生http://www.xinhuanet.com/xhft/20090527/wz.htm.

2.房剑森.高等教育发展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付佳.江苏省高校辅导员工作现状调查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9).

4.冉冉.重庆市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状况及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9.

5.徐涌金,张珺.关于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0(4).

6.陈延松.高校辅导员胜任力模型构建:一项实证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0(4).

责任编辑 纪 峰

猜你喜欢

被访者幸福感辅导员
被访者驱动抽样法在中国退役运动员群体调查中的应用
人物新闻采访报道应用情感引导的策略分析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幸福感
一个保洁员的生活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