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2011-04-02武汉市虞京蕾名师工作室杨守学
■武汉市虞京蕾名师工作室 杨守学
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武汉市虞京蕾名师工作室 杨守学
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再一次提醒我们: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中必须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巧妙设疑,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一池死水,风平浪静,投去一石,碧波涟漪。可谓一石击起千层浪。教师教学就要善于设疑,巧于设疑,于无疑处设疑,去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进而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波澜。这正如古人所说:“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那么,何种疑问方式最能启迪学生的创造思维呢?教师应该经过认真筛选,找出最佳方式。其标准应是:能紧密联系实际,发人深思,给人启迪;能激发、唤醒、鼓励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助于学生分析、综合、发散、聚合、观察、想象等思维能力的提高。比如,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环境危机意识”,教师可设计这样的疑问:(1)你知道世界上最短的小说吗?(2)请欣赏美国布朗先生的科幻小说《无题》:“地球上最后一个人坐在屋子里,突然听到敲门声……”请问:a.地球上怎么只有最后一个人?其他人呢?b.这个人坐在屋子里干什么?c.谁来敲门?敲门的来意是什么?课堂上,学生的回答千奇百怪,异彩纷呈。如,“因被人类不良行为所激怒,F18星球的宇宙怪兽降临地球,使地球人类感染上了一种植物病毒全都变成了植物人,只有一位正在研制这种植物病毒的科学家因服用了植物病毒疫苗,才幸免于难,此时他正在攻克让人类复活的解毒剂,恰巧地球人的救星奥特曼敲门造访……”从这些答案不难看出,学生创造思维的敏捷性、发散性、聚合性、发现性和创新性在课堂上都得到了充分展示和训练。
二、鼓励求异,培养学生的独创精神
科学发展史表明,思维的求异往往是创造的开始。伽俐略由于对“上帝用六天时间创造世界”这一修道院老师的讲课求异,于是就有了天文望远镜的诞生。教学中教师要允许、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无中生有”、“异想天开”和“胡思乱想”,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造的独创精神。
例如,在教学《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时,我故意地强调“要学习愚公移山,敢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创造美好家园”,并把“愚公移山”说成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至理名言,想借此去挑逗起学生的“反感”。果然,就有学生马上“勇敢”地站出来,提出反对意见,且响应者越来越多,他们纷纷举例辩驳我的说法。最后,我在肯定自己观点正确性一面的同时,表示“愿意”接受同学们得出的“愚公移山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环境,没有环保意识,只为一己之私,不顾那些生长在山上的生物,是一场浩劫”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我又把全班同学分为两组进行辩论。辩题:正方“要金山银山”PK反方“要绿水青山”。在一场唇枪舌剑之后,学生们得出结论: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这样,学生对课本知识就有了更好的认识、更新的理解、更广的扩充和更深的探索,学生的求异乃至辩证思维品质自然就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求异思维不是单向思维,它是多路思维、立体思维、发散思维。教师教学通过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培养学生思维的辐射性、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因此,政治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求异,让学生懂得不唯书,不唯师,不唯上,不迷信,不盲从,不满足现成的方法和答案;要鼓励学生去怀疑,去超越,去创新,去做具有独创精神的创造型人才。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一切适当的时机,启发、诱导学生变“学习愚公精神”为“不学愚公之愚”,变“失败是成功之母”为“失败乃成功之子”,等等。这些新思维无不闪烁着求异和创造的火花。
三、注重参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著名教育家奥尼舒说:“教师要把完成活动的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独立地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独立去获取知识、补充和扩大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因此,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不在于满足学生“学会”,更在于引导学生“会学”,教是为了不教。放弃“讲授式”教学法,运用启发式教学,进而向“参与式”教学过渡,这些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客观要求。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模式使受教育者往往长于知识的接受和模仿,缺乏创造意识和能力。因而学生普遍创新意识不强,创造能力不够,思维方式趋于同化倾向严重。尽管启发式教学使学生有了较多的自主思维的空间,但还谈不上充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因此,必须创建和实施更先进的“参与式”教学。“参与式”教学是较好的适应创造教育的教学模式。其要点应该有:(1)教师要把再发现、再创造和创新确定为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2)教学要指导学法、改革学法。(3)运用先进的电教手段,如网上教学。(4)学生不是被动听讲答题,而是主动动脑、动口、动手。(5)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创设有利于张扬个性素质的教学情景。(6)教学评价与检测形式应多样化,答案要多元化,并鼓励标新立异。
如教学《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时,我设计了这样的课堂活动:请策划一则有创意的环保公益广告,参加电视台评选。学生的作品有:“‘黑’龙江”(一条乌龙在江中兴风作浪),“‘毒水’河”(一条有毒的河流缓缓东流),“小鸟的哀求”(一只小鸟哀求人们不要毁坏它的家园),“新‘女娲补天’”(一位女航天员在太空实验室修补臭氧层),“低碳一族”(一群穿“低碳”服、背“低碳”包、骑“低碳”车的阳光青年),等等标题漫画。可见,学生的联想创造能力是何等广阔和奇特。
可见,只要教师认真投入,精心策划,巧妙设计适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的“参与式”的教学方案,在形式上不拘一格,从内容上不断丰富,从思想上大胆创新,就一定会使学生在教学“参与”中经常闪现出创新的浪花和创造的涟漪。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国人越来越崇尚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创造已成为一种期盼,一种责任,一种时尚。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创造教育”春风劲吹。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当成自己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让我们的课堂“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作者单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 王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