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中学持续提升教学质量策略
2011-04-02武汉市第四十三中学刘国山
■武汉市第四十三中学 刘国山
普通中学持续提升教学质量策略
■武汉市第四十三中学 刘国山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是社会对学校最关注的问题之一。要提升教学质量,校长不能寄希望于单个的优秀教师,也不可能寄希望于单个的管理,而必须有系统的思维和管理策略。作为普通中学到底应该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呢?笔者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设定科学的质量目标体系
学校对教育教学质量必须有合理的科学的规划,构建一个质量目标体系,以此来指导整个教学工作。质量目标体系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学校的总体目标,比如把学校建成队伍精干、管理高效、课程结构完善、教育过程优化、具有自主发展功能,培养高素质多规格人才的现代化学校。二是学生的发展目标,比如以思想品德为核心,以提高综合素质为宗旨,力求将学生培养成有规范的行为、良好的习惯、健康的身心、合格的品学、广泛的兴趣及有相当的创新意识的一代新人。三是在目前应试教育尚不容忽略情况下提升学校的升学目标。
这些目标还需要具体化,成体系,目标明确了,就可以对相关人员提出切实的管理目标。比如教学校长、教导主任、年级主任、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等,让他们对目标的实现有自己明确的职责。此外,学校有必要提出各个学科质量管理的目标。有了这个目标,各个团队的教师就可以齐心协力,围绕这个目标共同努力。学校也应该对教师提出一些更具体的建议,比如要求科任教师在培优补差上加大力度,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要求政教工作人员及教辅工作人员,积极做好学生的宣传教育及教学辅助工作。
二、加强常规建设与管理
教学常规是否落实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一个学校是否拥有正常、稳定的教学秩序;教师是否遵循备课、上课、考试、教研、科研一整套严格的制度;学生是否经过预习、听课、复习、作业、考试、课外活动等严格的训练,都会直接影响和制约教学质量。加强常规建设与管理要体现“实、恒、柔”三个原则。
第一,抓教学常规,坚持一个“实”字。首先是符合实情,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确立在教学常规管理中的教和学两个方面的要求。其次是便于实际操作,教学常规管理不宜过于繁琐,必须简要易行,方便操作,那种动辄划分出三五十个要素进行的分析的方法,更适合专家而不是一线教学人员。再次就是做实实在在的工作,端正考风、教风和学风。
第二,抓教学常规,坚持一个“恒”字。不管有什么样的困难,都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为了使教学常规管理能持之以恒,学校要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采取适当的措施,做到脚踏实地,常抓不懈。
第三,抓教学常规,坚持一个“柔”字。教学的主体是教师,教师作为特殊的群体,他们不仅有知识,更有责任感和事业心,只要稍加引导,完全能够自觉投入教育质量的管理体系中来。对于校长来说,最重要的管理理念就是“要相信并依靠教师”。
当然,对教师进行经常的常规宣讲、教育和督促也是必须的,因为教育教学工作对所有人来说都有一个易于封闭、易于倦怠的问题,教师也需要随时鞭策和督促。
三、教学工作要求规范操作,全程控制
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要根据各年级、各学科学生的基础和不同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措施,“向45分钟要质量”,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第一,把功夫下在课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仔细备课,必要时可以采取集体讨论的方式,针对具体学生备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法学法、板书设计,制订评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工作当然也是这样。在备课中更要考虑绝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的同时兼顾“两头”学生的接受能力。
第二,把力量放在课内。教师每堂课尽可能做到优质高效,必须遵守几点原则:(1)明确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必须以绝大多数学生听懂、学会为衡量教学效果的标准;(2)必须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3)必须当堂检查、反馈和巩固,把握好常规课堂的四个环节:预习反馈、新课展示、练习过关和指导预习。
第三,把补困加在课后。一般情况下,在教师强调同步的教学过程中,总会有几个学生在学习上有困难,跟不上老师和其他同学。教师绝不能放弃任何一位学生,因此有必要另外采取一些措施:建立后进生成长档案;对后进学生因材施教;经常与他们谈心,激励他们上进,更多地予以指导和辅导,力争让每个学生学有所获。
四、建立公正、民主的评价体系
教学质量评价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校要制订公正的评价制度,这非常重要。
首先,学校管理层要重视评价。校长要不定期地组织有关部门对各教学部门或教学岗位进行抽检和评价。教导处负责安排和组织对各教学部门或岗位的日检、周检、月检和考核工作。
其次,教学质量的评价既要加强内部评价又要进行外部评价。在内部评价上,要不断加强各阶段的检查。教学质量的外部评价,目前重视者不多,学校应该积极采纳。比如通过对学生和学生家长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召开“师生、亲子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受教育者对教学质量的改进要求。
最后,学校必须坚决贯彻国家的有关工资政策,绝不能利用绩效工资,压制、打击教学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五、勇于创新,寻求科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新思维
1.以人为本,构建学校良好的教学教研氛围
学校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必须重视人的因素。在教育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要靠教职员工去实施,许多环节甚至还需要发挥学生能动作用。因此,教育服务过程比其它任何行业的生产服务过程都更加强调人的作用,人是教育质量形成的最根本的影响因素。因此学校中的每一位干部都要有服务意识,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服务,坚持以人为本。
2.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教研制度
校本教研旗帜鲜明地强调三个基本理念:
(1)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学校内部的教学研究要立足于学校自身的真实教学问题,充分地倾听和反映学生、教师和校长的教学要求和教学问题。教学研究除了研究教材、教参和教法之外,还要重视研究学生、研究课堂、研究学校、研究课程。如果只是向教师传达指示和分派任务,那么教研的作用肯定是有限的。
(2)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教学研究不能只是少数专职人员的专利,而应该是所有教师的权力和责任。只有当越来越多的教师以研究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教学工作,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时候,学校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才有真正的可能。
(3)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主要而直接的目的。每个学校都必须联系自身的实际,开展校本教研,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准。
3.加强教学反思管理,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1)对课堂教学实行个性化评价,促教学反思。对课堂教学既要规范化管理,也要实施个性化评价,尊重每个教师的个性,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积极性。评课要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来进行,课程的性质不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不同,评课的标准、侧重点乃至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2)干部与教师建立专业合作关系,营造和谐、浓厚的管理氛围。教学干部不能盛气凌人,而应该能够以丰富的实践经验指导教师的课堂实践;能够与教师进行平等、民主的沟通和交流:抱着研究的态度听课,听课后给教师评足优点,指明努力方向;帮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成果的总结和推广,指导修改教学反思案例、论文等。只有这样,才可以为学校营造出和谐、宽松的反思、研究氛围。
(3)为教师提供反思交流的机会,加强教师间合作。学校应该为同教师安排教研和探讨的时间,为他们创造合作机会;为了提高教研组活动的实效性,活动中要求每位教师都要发表意见,敢于亮出自己的观点。除了加强校内教师间的交流之外,还应该创造条件让更多的教师走出去,开阔视野,学习、吸收更先进的教学理念。
教学管理中,实施反思管理策略,有利于教师对教学全程进行反思,提高教师对教学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责任编辑 王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