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层把关 严密设防—— 谈《汉语大字典》第二版审稿
2011-04-02冷玉龙
冷玉龙
图书三审制是我国图书编辑出版工作的一项重要制度,严格执行图书三审制,对保证图书内容质量和编校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大型汉语工具书,《汉语大字典》(以下简称《大字典》)第二版修订工作始终坚持三审制,但又与一般图书三审制不同。大型辞书修订是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面广,涉及问题多,要确保内容质量和编校质量,就要根据图书具体情况,在审稿机制和工作方式上创新。《大字典》古今兼收,源流并重,它对收录入典的全部汉字要尽可能地从形、音、义、例诸方面反映其历史面貌,若按一般图书审稿,质量将难以得到保证。《大字典》第二版从实际情况出发,在审稿中采取了一些特殊的措施和做法,在大型辞书修订审读工作机制创新上迈出了尝试性的步伐。
一、系统检查,专项处理
在审读过程中要发现书稿存在的不足,有时笼统进行通读,不易发现症结所在,但若把需要解决的问题做条目化系统检查,则问题就会暴露无遗。如当我们在通读书稿“徊……〔徘徊〕见‘徘’”时,“徘”下是否列了联绵词“〔徘徊〕”,“〔徘徊〕”这一条目是否会出现“脱见”(冷玉龙1987)的情况,在不查“徘”字条目内容的情况下是无从得知的。但若就全书联绵词“脱见”问题做专项检查,问题就会完全暴露。这种以所需解决问题为对象、对可能存在的疏漏做条目化系统检查的专项处理方式就是发现辞书错误和不足的一种有效工作方式。用这种方式检查错误,实际是对错误的一种过滤,书稿中存在的错误经过这一过程会大大减少。《大字典》第二版审稿广泛采用这一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字头后附简化字的问题,经过若干次通读,其疏漏依然存在,错附漏附的情况时有发生。于是,我们就此进行专项处理,以《简化字总表》为依据,对其中涉及的条目逐一核查,使这一问题得到了比较圆满的解决。有时专项处理还能发现一些体例设计上的不足,为完善修订工作锦上添花。如:
蘋〔苹〕
(一)pín《广韵》符真切(《集韵》毗宾切),去暮帮。平真并。真部。大萍。今称“四叶菜”、“田字草”。蕨类植物……
(二)pínɡ
〔蘋果〕蔷薇科,落叶小木。果实可食。……
“蘋”与“苹”不是全同关系,“蘋”简化为“苹”只适用于音(二)“苹果”义,而不适用于音(一)“大萍”义。照第一版体例处理,容易让人产生误解。这是体例设计上的不足,现第二版改为:
蘋〔苹(二)〕
(一)pín《广韵》符真切(《集韵》毗宾切),去暮帮。平真并。真部。大萍。今称“四叶菜”、“田字草”。蕨类植物……
(二)pínɡ
〔蘋果〕蔷薇科,落叶小木。果实可食。……
虽然仅在字头上加标了一个音项序号“(二)”,但其准确性却大为增强。
在专项处理中,根据工作实际需要,我们分设了字头、繁简字对照、古文字字形及其解说、注音、联绵词、名物字、相关照应、缺音缺义字、引书格式、科技术语、外文字母、专名号、人名、地名、插图等专项。每个专项由专人负责,对所属条目中的疏漏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有时还在一个大项中进一步细分小项,如在统一引书格式大项中又分设了800多个小项。何以要分如此多项目?在回答此问题前请先看下例:
(1)《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然后灏溔潢漾,安翔徐回。”李善注引郭璞曰:“(灏溔潢漾)皆水无涯际貌也。”
(2)《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然后灏溔潢漾,安翔徐回。”李善注:“(灏溔潢漾)皆水无涯际貌也。”
(3)《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然后灏溔潢漾,安翔徐回。”郭璞注:“(灏溔潢漾)皆水无涯际貌也。”
相同的一条《文选》用例,在引用旧注的情况下出现了三种不同的引用格式。第一种是标准格式,第二、三种都不合《大字典》编写体例,需要统一为第一种。在这里,将二、三种格式统一为第一种格式就需要分设两个专项,也就是说统一《文选》一种书的引用格式,连类而及的会出现若干子项,每个子项就是一个小的专项,所以上述众多的专项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每个专项涉及需要查询的条目成千上万,全书类似的情况有若干个成千上万,其工作的浩繁程度可想而知!
二、动红复查,相互制约
在修订工作中,修订人员实际肩负着双重责任,一方面他要负责订正原书错误,另一方面又要避免在工作过程中增加新的错误。如何才能避免增加新的错误,将出错率降到最低?能否在改进和完善工作机制上寻求帮助?《大字典》第二版审稿在这方面做了尝试。第二版审稿中我们建立了动红复核机制。这一机制的具体运作方式是:书稿在经过一审、二审之后,到第三审时,由终审者对书稿所有动红的地方进行三审,即动红复核。其具体工作流程是:
动红一审(改稿)-→动红二审(改稿)-→动红三审(提出疑问,不改稿)-→返动红二审(改定)
这是一个循环往复而相互制约的审稿模式。在这一模式中,每个环节都处于被监督和受制约的状态:若一审改稿出现疏漏,二审会发现;二审有疏漏三审会发现;三审提出的意见不正确,二审最后定稿时可不采纳。如此循环往复,每审出现的疏漏在出书前都能及时被发现并得到纠正。
动红复核制的实施实际是增加了一道封堵审稿者出错的防线,修订中出现的错漏经过这道防线后会大大减少。最初在是否设此防线的问题上我们曾有过犹豫,但后来事实证明,此道防线的设置对于保证修订质量至关重要。下面仅就这方面发现的问题部分举例,其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1.笔误。这是最常见的错误,几乎每个审稿者都不可避免,但它对书稿质量的影响却非同小可。如将唐代《刊谬补缺切韵》的作者“王仁昫”错为“王仁”;将切语“直良反”潦草书写为“直良仅”;“《王渔洋遗书》”错为“《五渔洋遗书》”;“《孔子家语》”错为“《孙子家语》”;有的抄录例句时出现字句错漏,甚至一个例句出现多处错漏。
2.脱漏。这也是一种常见错误。此类错误,往往在审稿者对个别条目做较大改动时最易出现。如在修改“鸿”、“颮”、“僆”、“陮”等字时,由于改动幅度较大,稿中分别出现了脱漏注音和释义的情况。
5.义项误。
(1)新建义项不当。如“猜”字下设两个义项,而引用的《说文解字》的例句完全一样,造成了一例二义的错误。又如“奸”字,审稿者在其下增加了一个“‘姦’的简化字”义项,而“姦”是“奸”的异体字,并非简化字;“异”、“弃”二字也分别释为“‘異’的简化字”和“‘棄’的简化字”,错误情况同前。
(3)释义欠妥。如“纸”字,第一版第三义据“烧纸”例释义为“冥钱,旧时迷信用品”。审稿者将释义改为“旧时迷信的人烧给死人的假钞票”。显然此释义是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冥钞”[2]条而来,而此释义有欠妥之处。一是给死者烧纸钱不是旧时的事,此习俗在农村一直存在,言“旧时”不确;二是烧纸钱是生者对死者的一种虔诚行为,虽说是“纸钱”,却与“假钞”无关。后来,终审将释义改为:“冥钱,迷信的人烧给死人的纸钱。”
6.引例误。
(1)作者、书名误。如稿中多处将“元·王祯《农书》”改为“元·王禛《农书》”(可能是受体例改“王士祯”为“王士禛”的影响致误吧);又将“《说文校议议》”改为“《说文校议》”(二书作者不同,前书作者是清严章福,后书作者是清姚文田、严可均)。
(2)时代先后误。如在引用书证时,将成书于明代的朝鲜本《龙龛手鉴》置于成书辽代的《龙龛手鉴》之前;也有的将成书于明代的《古俗字略》置于成书金代的《改併四声篇海》之前。又如“阛”字,其下引例为“《文选·左思〈蜀都赋〉》:‘阛阓之里,伎巧之家。’李善注引刘逵曰:‘阛,市巷也。’”审稿者将“李善注引刘逵曰”改为“刘逵注”,稿中多处如此。左思是西晋人,刘逵(刘渊林)与左思同时代,受邀为《蜀都赋》作注。《文选》是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时的作品,刘逵死后二百多年《文选》才出现,不可能为《文选》作注。审稿者将李善注《文选》改为刘逵注《文选》,出现了前人为后人作注的情况。
(3)引例无字头。如审稿者在“晞”字“晓,天刚亮”义项下增添例词“拂晓”,而“拂”和“晓”都与字头“晞”字无关(可能是受释义“晓,天刚亮”的影响致误吧)。又如“”字,其下引用《类篇》作书证,但引例中竟没有字头字。
(4)义例不合。如将“晋·崔豹《古今注·鱼虫》:‘萤火,一名燐’”这一例句置于“燐”字“磷火,俗称鬼火”义项下。但据《诗》毛传和孔颖达疏,此“萤火”当即“萤火虫”,崔豹《古今注》将其置“鱼虫”类本身也说明了这一点。将“萤火虫”例置于“磷火,俗称鬼火”义下,显然不妥。
三、检查督促,宏观把控
大型辞书修订,如果不建立相应的宏观把控机制,要充分保证图书质量是难以想象的。为了充分保证修订质量,《大字典》第二版审稿除了采取上述措施外,还建立了宏观把控机制。其具体运作方式是,由终审者负责,从宏观层面对书稿质量做整体把控。
首先,终审者可通过动红复核的方式对书稿质量进行宏观把控,从个性化问题中发现带共性的质量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此外,终审者还可通过随机抽审对书稿质量进行宏观把控。如在出胶片前抽审书稿时,终审者发现了联绵词和繁简字对照专项中存在着疏漏,于是安排人员对这两个专项重新进行处理。又如注音,就此曾做过专项处理,但终审者在最后检查书稿时仍发现有的异读词注音与《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的审定音不一致,如“自作自受”和“作弄”的“作”仍按旧读注为“zuō”,于是立即采取措施,及时处理了有关问题。
如何在审读环节确保大型辞书修订质量,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以上笔者结合《大字典》修订审稿谈了一些个人肤浅的感受,既是一种回顾,也是一个小结,若其中有点滴能供同行借鉴,尤其是对将来具有同样经历的同人有所裨益,也就不枉费笔墨了。
附 注
[1]此字《康熙字典》收在“高”部,《大字典》第一版也收入“高”部。
[2]参见: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958。“冥钞”条释义:“迷信的人给死人烧的假钞票。”
1.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缩印本).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1993.
2.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第二版)(珍藏本).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四川辞书出版社,武汉:湖北长江出版集团·崇文书局,2010.
3.冷玉龙.辞书相关平衡照应问题.辞书研究,19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