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型“2+1”人才培养模式下《金工实习》的教学改革初探

2011-04-02王文超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金工工艺工程

王文超,陈 琳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武汉 430212)

1 前 言

金工实习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已成为工科院校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工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能使工科类大学生了解常用金属材料的性能,了解基本的机械加工工艺和先进制造的加工工艺,能开拓思维、丰富感性知识,为其学习后续课程、进行毕业设计以及从事机械设计和制造方向的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1]。我院机械系根据模具专班与机电专班订单式培养的实际情况,大胆提出新型“2+1”人才培养模式,即:前两年在校完成理论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第三年到企业顶岗实习,进行综合技能训练和综合能力锻炼。通过学校与企业两个育人主体、两个育人环境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努力做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对接,实现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目标。如何在压缩课时量的前提下保证金工实习的质量,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增强学生的适岗性,如何更好的体现高职办学与用人市场“无缝接轨”的独特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基于此,我们针对新型“2+1”人才培养模式下金工实习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考核和管理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探索和改革。

2 金工实习存在问题的分析

传统金工实习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新型“2+1”人才培养模式下,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金工实习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实践基础课,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而金工实习一般是安排学生在大学一年级上学期或下学期进行,此时,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还很缺乏,专业知识可以说是没有。理论课老师在讲授理论知识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时,往往发现学生响应缓慢。

(2)金工实习理论课时的调整和压缩,使得传统教学方式要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存在一定的负担和压力。在有限的学时里,教师要把铸、锻、焊、铣、刨、磨、车、钳、数控加工等工种一一陈述、罗列[2],只能泛泛而谈,课堂教学内容不够深入,学生只能作初步的了解和掌握,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及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没有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3)金工实习过程中,学生听、看、动、写、说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其中“听”指实习指导教师的讲解;“看”指看实物、加工演示及录像片;“动”指自己动手、实际操作;“写”指写实习报告、心得体会等;“说”指说出实习中的问题及建议,在理论教学中,特别要重点关注“说”,启发创新思维。由于课堂教学的主题特殊性、形式单一性,经常导致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产生一定的脱节。学生很少与老师进行实时的沟通,使得老师较难了解和把握学生在金工实习掌握方面的薄弱环节。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提高金工实习教学效果和质量,在新型“2+1”人才培养模式下,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联系,进一步进行改革显得尤为必要。

3 金工实习教学改革初探

金工实习是一种教学实习,应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工程意识和工程训练的培养体系,着重培养学生了解和认识现代工业生产方式和工艺过程,熟悉和掌握一定的工程基础技能和实践知识,初步建立起市场信息、质量、成本、效益、安全、环保等大工程意识,并促使学生从课目分科学习向工程实际综合,从知识积累向能力培养的转化。

笔者认为我院金工实习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安排:

(1)基础训练 。这一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基本操作技能,并进行适当的现代制造技术训练,使学生了解和认识现代工业生产方式和工艺过程,熟悉和掌握一定的工程基础技能和实践知识。要注意传统工艺技术和现代制造技术实习内容的比例分配。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实力和发展现状看,常规技术在我国的应用仍然要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不会因为先进技术的引入而很快被淘汰。作为基础训练阶段,常规设备仍然是技术培训的重要设备。常规技术在现代制造业中仍发挥着相当重大的作用。因此,在实践教学中,仍应以传统工艺技术实习为主。但在传统工艺技术实习中,一定要改变传统的实习方式,要从以往单一制造工艺的分离实习转变到注重零件制造工艺流程的整体实习。借助有关CAI课件,使学生不仅对零件制造工艺流程某一个工序,而且对整个工艺过程都有较完整的认识,对工艺设计和优化有初步的了解。但这并不意味着现代制造技术实习可有可无,在完成传统工艺技术实习的基础上还必须加强现代制造技术的训练,实习内容应达到20%~40%,以培养学生现代工程意识。

(2)专题讨论 。在完成基础训练的基础上,指导教师应在适当时候组织学生就实习零件的某些典型工艺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专题讨论,加深学生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同时,通过教师对学生已经实习过的工艺技术进行归纳整理,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将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综合创新。经过基础训练和专题讨论之后,学生对一般材料选择、加工工艺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掌握。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对实习过程中碰到的某个问题(技术的和非技术的)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并运用实习中学到的知识予以解决。对创新意识较强的学生还可要求设计一个具有一定意义的实习作品(如:鸭嘴锤子、简单的模具或夹具的加工),让部分有条件的学生自主设计、自编工艺,并允许学生在金工实习车间自选设备、自行加工,最终完成其实习作品的加工,使学生亲身经历创新的过程,获得创新的体验,增强创新的意识。这样,既可充分调动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也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当然,创新需要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为了顺利完成创新实习,应该提前向学生宣布这一实习要求,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注意观察、思考和构建。

在做好以上各环节的同时,具体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将理论课课堂设置在工程训练中心内。建议学院在工程训练中心设立专门的理论课堂,在教室设置各工种的常用设备、配件、附件的陈列框,并配之以教学挂图,教师在讲授一些实践性较强的内容时,就可以辅之以实物,配之以挂图,也可以带学生到实习车间进行现场教学。这样,教师讲起来形象生动,学生接受理解也直观,能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投入专项经费,购置多媒体设备和课件,或自制课件。为了在有限的学时里,尽量多的向学生提供信息量,增加金工实习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利用Flash、Photoshop、PowerPoint等计算机软件制作金工实习图片、动画等,充实金工实习的内容,增加金工实习理论教学的形式,增强教学的效果。

再次,教师要转变观念,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学,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在实习中要和学生进行互动教学,而不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做什么。只有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才能提高教学效果。要做到这一点,教师的引导与启发作用不容忽视。所以在实习过程中,教师的讲解是关键。教师讲什么?怎么讲?这就要求实习教师积极地动脑筋、想办法,通过集体讨论、交流,研究教学内容及制订方案,而不是信口开河,想到哪讲到哪。在教师的启发下,我们要求学生也要讲。所谓学生讲就是学生把实习中遇到的问题讲出来,把他的创新点子或者是他的疑惑讲出来。在学生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回答及补充。即使是学生不成熟的创新点子,也往往可以反过来促进教师的创造力。至于讲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例如讨论、讲座都可以。积极鼓励有创新意识的学生,以点带面,调动整体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必要时,可以为创新活动提供一定的资金,工程训练中心应为大学生的创新提供必要的服务,做出应有的贡献。

4 总 结

金工实习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为了在根本上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我们做了许多有益的教学研究和改革工作,使得我院金工实习方面的面貌有了很大改观,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继续深化金工实习的改革和研究,将是保持我们对金工实习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不断生命力[4]。当然,里面所涉及到的一些改革方案和措施需要各方面的共同支持和努力,这样才能继续改善和提高我院金工实习的教学水平和质量,适应新型“2+1”人才培养模式下对金工实习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要求。

[1]宋成亮.金工实习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6).

[2]洪小东.高职院校金工实习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

[3]游震洲.高职机制专业金工实习改革实践与探讨[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6).

[4]李元强,那明君,杨晓丽.深入教学改革,提高金工实习课实践质量[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猜你喜欢

金工工艺工程
石家庄学院金工实训中心
转炉高效复合吹炼工艺的开发与应用
5-氯-1-茚酮合成工艺改进
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模拟工厂模式的金工实训研究
精湛的唐卡与金工技艺
高校金工实习的改革与探讨
子午工程
一段锌氧压浸出与焙烧浸出工艺的比较
FINEX工艺与高炉工艺的比较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