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时期的一部号码检字法

2011-04-02

辞书研究 2011年4期
关键词:王云五号码字典

刘 霆

(南京大学历史系 江苏 210000)

五四运动后,中国的语文也开始了改革之路,一时间新型辞典的编纂蔚然成风。但此时的新编辞典仍不同程度地沿袭了《康熙字典》的检字方法,艰涉难检,实不利于初学者使用。为了满足民众求知释疑的愿望,编排一种科学、便捷的检字方法就成为时代的迫切需求。20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现了很多使用新型检字法的字典,如万国鼎以“母笔检字法”编排的《新桥字典》、陈德芸按七种笔形顺序编排的《德芸字典》、陈立夫按“五笔检字法”编排的《五笔检字学生字典》、梁麟阁按“横X计数法”编排的《梁氏小字典》、周策勋按“永字八法”编排的《永字八法号码检字国音字典》、赵震按笔形分部依次编排的《起笔字典》、林汉达按首笔笔形排列的《一笔速查字典》(雍和明2006:414)。这些新编的字典针对不同的对象,检字方法各有特色,但只有王云五先生以“四角号码”检字法编排的字典得到了普及,直到现在还有人使用。笔者近日在南京旧书坊购得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周策勋所编,南京京城印书馆出版的《永字八法号码检字国音字典》一部,仔细研究其检字方法,觉得比“四角号码”检字法要简单、易行。由于该字典发行量小,又未普及,所存极少,故笔者著文介绍,并分析其不能流传于世的原因,以求教大方。

1.编者其人及研究经过

“永字八法”号码检字法的发明者周策勋乃湖南安乡人,笔者遍查湖南《安乡县志》,并无其相关事迹的记载,故本文对于编者其人及编制经过的介绍只能以1937年南京京城印书馆出版的《永字八法号码检字国音字典》编者周策勋所作的《发明永字八法号码检字国音字典之起源与编制之经过》为准。据周策勋称,其师范毕业后,负责教界,感到《康熙字典》的检字法十分不便,便想仿照电码之法编排新的检字法,但毫无所获。1921年夏,周先生辞卸教育局长职务,归田休养,偶以“永字八法”写字训子,遂引起以号码改编字典检字的念头。当得知商务印书馆已出王云五以“四角号码”检字法编排的字典后,便舍弃此研究而从事于云谷式安全自行车的发明,经年制成,于1934年赴京呈案,偶于书肆购得“四角号码”字典一部,觉得与自己原先的编法大异,乃继续“永字八法”检字法的编制,至1936年编成,并于1937年8月在南京京城印书馆出版。

从周策勋对编制永字八法号码检字法经过的论述可以看出:其一,周先生实为发明创造的爱好者,除此检字法外,尚有其他发明,可惜也未能流传于世;其二,所谓的“负责教界”,乃指其担任湖南省安乡县教育局长一职。1994年新华出版社出版的《安乡县志》仅列出了民国的各任县长,故周策勋其人其事已经难以细考;其三,“永字八法”检字法从思考电码之法入手,其研究经过与王云五编“四角号码”检字法十分类似,王云五(1929)论及此曾说:“我的研究出发点就是一本电码书。”“永字八法”与“四角号码”检字法都属于笔形代码法,这种方法规定了一套笔形和号码转换规则,按照规则把笔形转换成数字,然后再把数字组成代码,把代码由小到大排成了系列,和代码相应的汉字也就排成了序列。这种笔形代码法的发明,王云五确有开先河之功,正如吴稚晖所说:“可喻寻得新大陆 ,皆所谓既得之,固人皆能之,但未得之先,直没有人想到的。”(王云五 1929)由于“四角号码”检字法普及多年,现还有不少人使用,故不再赘述,下文重点介绍“永字八法”检字方法。

2.“永字八法”的检字方法

所谓的“永字八法”,原指汉字所包含的笔画。众所周知,古文字没有笔画的概念。篆书笔形圆转、浑然一体,很难分出落笔和起笔的位置,从隶书开始才逐渐形成了平直的笔画,但有些字或偏旁究竟写成几笔,并没有定规,直到楷书逐渐确立了汉字的笔画系统,把汉字笔画分为点、横、竖、撇、捺、挑、折 、勾八画,才形成了著名的“永字八法”。而“永字八法”检字法即以“永”字所包含的笔画次序为字典检字之号码,并以“永”字八笔之次序,配以1-8各数字,第一笔一点为(1)数,第二笔一横为(2)数,第三笔一直为(3)数,第四笔一勾为(4)数,第五笔一笔为(5)数,第六笔一长撇为(6)数,第七笔一短撇为(7)数,第八笔一捺为(8)数。凡点无论在上下左右或长短均作(1)数,横无论在上下左右或长短均作(2)数,直无论在左右或长短均作(3)数,勾无论左右俯仰均作(4)数,挑无论长短均作(5)数,长撇为(6)数,短撇为(7)数,捺为(8)数。依照永字笔画之数字以记字之号码,复配以个十百千四位,凡字取其首二笔与末尾二笔为号码,以第一笔为千位,第二笔为百位,倒数第二笔为十位,末笔为个位,如此组成四位数用以检字。如“主”字,第一笔是“丶”,为(1)数,作千位;第二笔是“—”,为(2)数,作百位;末笔之前一笔是“丨”,为(3)数,作十位;末笔是“—”,为(2)数,作个位,组成1232,以此检字。若不足四笔的字,以零补之,如一画之“一”字,号码为2000;二画之“二”字,号码为2200;三画之“大”字,号码为2680;四画之“夫”字,号码为2268。又如五画以上的“豪”字,号码为1278。如此编列,渐趋精详,使旧字典214个部首所统之字咸归于八数之中,类别详明,检阅迅速,可减去初学者检字费时的种种困难,即便与“四角号码”相比,也是简捷过之的,“四角号码”检字法将字按左上、右上、左下、右下四角的顺序,将笔形分为十种,用0到9十个阿拉伯数字来代表,为了减少同码字,又规定增加第五个角,即取右下角上方的笔形为“附号”。

“永字八法”检字法选列字数共8000余,凡生僻字概不列入,以适合一般求学者之需要。且编者考虑到近代印书之字,有正楷与宋体的区别,而当时全国官方行文,学生习字,均用正楷,是以此书检字号码,均依据正楷之笔画编列,对于首尾笔画有不同的字,或各地写法笔画有先后不同之字,均列表于后,以免检阅混复。

3.昙花一现的原因

民国时期仅王云五的“四角号码”检字法得以普及,除其方法确有独到之处外,尚有许多时代及社会的因素。而恰恰是这些超出检字法本身价值之外的社会因素导致了“永字八法”不能流传于世,笔者试将“四角号码”与“永字八法”二检字法从以下四方面进行比较,以此说明“永字八法”检字法昙花一现的原因:

第一,“四角号码”检字法出版时,正值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百废待兴,中国教育处于大发展时期,这为该检字法的推广普及提供了一个较好的社会及教育环境。而“永字八法”出版时间为民国二十六年八月,即1937年8月,此时抗战已经全面爆发,淞沪战役正在进行,国家和民族的中心任务是救亡图存,教育界面临的最为紧迫的问题是学校的内迁。“永字八法”已经失去了大规模推广的时代条件和社会背景。

第二,“四角号码”检字法的编者王云五早在民国初期,即被孙中山聘为大总统府秘书,后为蔡元培所邀任职于教育部,1916年又任过苏、粤、赣三省禁烟特派员。王云五与胡适尚有师生关系,且正执掌商务印书馆。以如此的经历及社会地位,其所能利用的社会及教育资源是可想而知的。1926年9月,王云五《四角号码检字法》单行本出版,书前就有蔡元培、胡适等人为之作序;1929年《第二次改订四角号码检字法》出版,由吴稚晖作序,书前所列感谢名单有张元济、胡适、吴稚晖、蔡元培、段抚群、唐擘黄、盛同孙、朱经农等;1934年1月,《四角号码检字法》(附检字表)再版,蔡元培、胡适、高梦旦、吴稚晖等人均为之作序。这些作序之人无一不是近代学术界的知名人物,特别是吴稚晖与蔡元培二人更是具备官、学的双重身份。吴稚晖时任中央监察委员,蔡元培的兼职更多,除在国民党中央及国民政府任要职外,还兼任大学院院长,国立中央研究院院长,交通大学、中法大学、国立西湖艺术院(后改为杭州艺专)等多所高等学校校长、院长以及故宫博物院理事长,北平图书馆馆长等职。故“四角号码”检字法经“全国教育会议通过,请大学院通行全国图书馆尽量采用”就不足为怪了,而且至1929年改订版出版时,“各党政机关采用`四角号码'检字法的就有国民党中央党部组织部,国民政府农矿部,南京特别市政府社会处,上海特别市政府教育局、社会局等三四十处;图书馆方面有浙江、湖北各省立图书馆及东方图书馆等;交通界方面有四洮铁路等;实业界方面有商务印书馆各部分”(王云五1929)。与之相比,“永字八法”检字法的出版团队就相形见绌了,著者周策勋其人前文已有介绍,其他如作序者金正愚,校阅者张炯、周业钜、侯文化、史范宇等,以笔者的学识及专业方向大都难以考证。只史范宇一人,乃黄埔军校五期生,获陆军少将军衔,并担任湖南旅京会馆理事长。笔者推测,“永字八法”的出版团队是以旅京的湖南籍或仅为湖南常德籍的文人墨客组成。这样的团队对政府特别是教育界的影响甚微。

第三,以“四角号码”为检字法的相关工具书,商务印书馆出了很多系列,推动了该检字法的推广,除《国音学生字典外》,还有《万有文库目片》《国民政府现行法规索引》《王云五大词典》《王云五小词典》《王云五英汉大词典》《辞源》《中国人名大词典》《百科名汇》《二十四史人名索引》《三民主义索引》《电报新编》《算学大词典》《法律大词典》等。而以“永字八法”检字法编排的工具书仅《国音字典》一项,使用者掌握该检字法后却不能使用其他用该检字法编排的工具书,其使用面太狭小,影响其进一步推广。

最后,商务印书馆为推广“四角号码”检字法做了相当的准备和实验。如在上海规模最大的中小学进行实地测验,在东方图书馆暑假实习所中,以80个机关派来的实习员146人,举行部首法、笔数法和四角号码检字法三种竞赛实验。这些实验活动除为了证实“四角号码”检字法的快捷、科学外,其所取得的社会广告效应也是不能忽视的。前文已叙述了“永字八法”出版的时代背景,多事之秋,国难当头,无论如何都不具备在学校、研究机构进行这种实验的社会环境了。

综上,虽然《永字八法号码检字国音字典》不啻为一部优秀的字典,但近代社会的动荡不安,整个出版团队的实力薄弱,导致其所拥有或可支配的社会及教育资源严重不足,使该检字法夭折的命运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历史的必然。

1.王云五.第二次改订四角号码检字法.上海:商务印书馆,1929.

2.雍和明.中国辞典史论.北京:中华书局,2006.

猜你喜欢

王云五号码字典
开心字典
开心字典
说号码 知颜色
一个号码,一个故事
猜出新号码
王云五的政商抉择
王云五如何学英语
王云五研究四十年:回顾与述评
我是小字典
正版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