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压疮的预防及护理进展
2011-04-02潘惠兰杨文洁陈英娜郭静华
潘惠兰 杨文洁 陈英娜 郭静华
目前我们逐渐步入了老龄化社会,部分老年患者由于疾病原因而长期卧床,加之老年人的运动及神经活力较低,其机体控制力及感觉功能衰退,保护性反射迟钝,老化的皮肤软组织新陈代谢率低[1],这些都使得老年人成为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郑碧霞等人研究发现压疮发生的平均年龄64.21岁,61岁以上占70.43%[2]。
1 压疮形成的原因
1.1 力学因素
1.1.1 压力 压疮形成的主要原因,有研究表明,长达4小时的4.67kpa以下的压力或不断变化体位,即使25.3kpa大小的压力1小时也不至于出现组织改变,但是如果9.33kpa以下的压力2小时就会引起不可逆的细胞变化[3]。
1.1.2 剪切力 是指不同层次或部位的组织间发生不同方向运动时产生的一种力或是一种对于骨突所产生的平行力[4]。它作用于人体皮肤深层。剪切力对组织的损害作用在缺血性损伤学说中最为明显,可引起组织相对移位,能切断较大区域的血液供应,导致组织氧张力下降,同时组织间的带孔血管被拉伸、扭曲和撕拉,可引发深部坏死[5],剪切力持续30min以上,即可造成深部组织的不可逆的损害[6],所以剪切力的危害比压力更为严重。
1.1.3 摩擦力 是指人体处于不稳定的体位有持续倾滑的趋势时,其支撑面就受到支持面对其的摩擦力[7]。所以,床单位要保持平整、移动患者时应避免拖、拉、拽等,这样可以有利于减少摩擦力的产生。
1.2 自身因素[3-6]
1.2.1 潮湿 老年患者大小便失禁是最主要的原因,其他因素有过度出汗、各种伤口的渗出液等,造成局部组织的过度潮湿。再由于老年人皮肤的抵抗力下降,导致皮肤更容易浸湿、松软、皮肤弹性和抵抗力减退,大小便中的细菌和毒素更易侵入皮肤而造成皮肤的破溃和感染。
1.2.2 营养 营养不良也是压疮发生和难以愈合的重要因素之一。老年患者由于各种器官功能的减退,营养的摄入不足,致使营养差,出现蛋白质合成减少,血红蛋白<100g/L,白蛋白<25g/L,皮下脂肪减少,肌肉萎缩,受压后骨隆突处缺乏脂肪保护,引起血液循环障碍[8]。陈莉等[9]人的调查结果显示:压疮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达55.87%。张荣等[10]人在治疗20例压疮患者的过程中体会到,压疮的愈合时间与压疮发生的时间、面积、程度及病人的营养成正比。
2 压疮的发生部位
95%以上的压疮发生于下半身的骨隆突处,67%的压疮发生于髋及臀部周围,29%发生于下肢。比较典型的压疮发生部位为骶骨、股骨大转子、坐骨隆突、足跟和外踝。
3 压疮的评估
认真准确的评估患者的情况是预防压疮发生的关键,国内外对压疮的评估方法有Braden评估表(见表1)、Norton评估表、Andersen危险指标记分法、Waterlow压疮危险度评估卡、营养评估表等,其中Braden量表的评分内容比较符合老年患者压疮形成的因素[11]。Braden量表由6个被认为是压疮发生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组成,即从患者的感觉、移动、活动能力和影响皮肤的耐受力的3个因素(皮肤潮湿、营养状况、摩擦力和剪切力)共6个方面来进行评估,这6个方面除了“摩擦力和剪切力”一项外,各项得分均1~4分。总分6~23分,得分越低,发生压疮的危险性越高[12]。对老年患者进行准确的压疮评估,才能做到有效的预防压疮的发生。
4 压疮的预防
4.1 减轻组织受压 每1~2小时翻身一次,必要时30分钟~1小时翻身一次。至于翻身方法,根据生物力学原理,有人提出“单人分位三步翻身法”,即将患者翻身的全过程划分成上半身、双下肢、腹臀部三大部分,分步进行翻身,避免床单表面“逆行阻力”与操作者的“强行拉力”递增造成皮肤擦伤[13]。
4.2 减少摩擦力与剪切力 摩擦力与剪切力是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床头抬高30°就会发生剪切力,因此对采取半卧位的患者床头摇高应低于30°[14],屈髋30°,窝下垫枕或倾斜侧卧,侧面垫软枕,以减少身体下滑,造成骶尾部的剪切力。
4.3 减少局部皮肤刺激 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对于卧床出汗较多的患者及时更换汗湿的床单和衣裤或用棉质的衬垫,并经常擦洗全身。郭颖将卧床老年患者共28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162例)和对照组(120例),治疗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压疮易发部位,根据受压面积,选取大小合适的3M透明敷贴预防治疗,对照组除治疗原发病外,只进行传统的常规皮肤护理,勤翻身,并保持床铺干燥、平整、无碎屑等,结果发现对照组皮肤损伤率为1.5%,显著高于治疗组的0.7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2,P<0.01)[15]。
5 压疮的护理
5.1 淤血红润期 此期是压疮早期,表皮的完整性未被破坏,积极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能有效阻止压疮的进展。此期除应加强基础护理外,还应着重加强翻身,减轻局部皮肤受压,并保持皮肤的清洁、完整,以提高皮肤的抵抗力。注重受压发红部位皮肤的护理:若皮肤完整、皮温正常,受压发红部位皮肤变换体位后30min内颜色恢复正常,与周围皮肤无明显界限[16]。对于水肿和肥胖者,气圈使局部血液循环受阻,造成静脉充血与水肿,同时妨碍汗液蒸发而刺激皮肤;避免涂抹凡士林、氧化锌膏等油性剂,其无透气性和无呼吸功能,水分蒸发量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上,远低于正常皮肤的水分蒸发量,会导致皮肤浸渍[17]。
5.2 炎性浸润期 此期是压疮的中期,表皮可出现水泡和破损,此期的护理应注意保护创面和预防感染,目前在我院若局部皮肤出现未破的小水泡时,无需特殊处理,应避免受压、摩擦,防止水泡的破裂,让其自行吸收;当水泡已自行擦破时,可用生理盐水清洁创面,用皮肤消毒剂消毒周围皮肤后,可贴上康惠尔增强型溃疡贴,康惠尔增强型溃疡贴能通过皮肤氧分压的改变,改善局部供血供氧,减少摩擦力,减少受压部位的剪力,吸收皮肤分泌物,保持皮肤的pH值,维持适宜的温度,从而阻止压疮的发展及促进压疮的愈合[18]。
5.3 溃疡期 此期是压疮的晚期,又可分为浅度溃疡期和坏死溃疡期,局部皮肤出现了溃疡和坏死组织,严重者坏死组织可侵入肌肉层,甚至到达骨膜,此期的护理应及时清除坏死组织,清洁创面,预防感染,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促进压疮的愈合。在创面为新鲜肉芽组织时可用溃疡糊填塞,因其吸收渗液,保持伤口湿润,促进肉芽组织生长,有利于伤口愈合,湿性愈合能使伤口达到无痂愈合。
[1]美红.老年病人压疮形成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护对策[J].全科护理,2008,6(10):2559-2560.
[2]郑碧霞,彭雅君,任宇俊.院外带入压疮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12):1427-1429.
[3]史松梅.压疮研究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08,6(5):26-28.
[4]刘俊玲.预防压疮的护理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2008(11):6-8.
[5]卢文艳,赵玲丽,高海英.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性护理[J].吉林医学,2008,29(22):2075-2076.
[6]祁俊娟.压疮的护理进展[J].中华全科医学,2008,6(10):1076-1077.
[7]曹顺华,余小萍.老年人压疮的形成因素与防治措施的进展[J].上海护理,2008,5(4):51-54.
[8]赵拥军.压疮的预防与护理[J].家庭护士,2008,6(5):1369-1370.
[9]陈莉,董申琴,耿荣娟,等.营养对患者压疮发生和伤口愈合的影响[J].华北煤炭医学学报,2007,10(4):460-462.
[10]张荣,徐琳,于素贞.院前形成压疮的护理及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10):151-152.
[11]曹顺华,余小萍.多种压疮评估工具对老年患者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8):42-43.
[12]王晓红,肖岷,孙亚萍.压疮护理研究新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7):11-13.
[13]李爱菊,刘炜.老年住院患者压疮预防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24):69-70.
[14]陈玉琴,梁笑华,曾巧环.65例难免压疮病人的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09年,15(10):124-125.
[15]郭颖.3M透明敷贴在卧床老年患者皮肤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8,11(8):1281.
[16]培双,胡宝芹,金彩霞.改变侧卧度数预防早期压疮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8,23(7):20-21.
[17]路伟,靳雁,宋汉歌,等.依据Waterlow评分进行分级护理在降低急危重症患者压疮发生率中的作用[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2A):2161-2163.
[18]万莉.截瘫病人压疮预防及护理方法的改进[J].医学新知杂志,2008,18(3):18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