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维吾尔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资源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
——基于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思考

2011-04-02吴艳华

昌吉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维吾尔族理论课少数民族

吴艳华 司 律

(1,2.喀什师范学院 新疆 喀什 844000)

融维吾尔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资源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
——基于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思考

吴艳华1司 律2

(1,2.喀什师范学院 新疆 喀什 844000)

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以及新疆自身的地理、历史以及人文等环境决定了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重视维吾尔族传统文化中优秀资源的挖掘与运用。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将维吾尔族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团结互助、崇尚知识与善德、宗教理性等思想融入教学之中,完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维吾尔族;优秀资源;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维吾尔族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丰富的优秀资源,如爱国主义情结、团结互助的品质;对于知识的崇尚与孜孜以求;宗教理性、推崇人权的思想等等。对于这些思想进行挖掘并将其运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有利于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特殊的心理素质、价值观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切实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本研究的理论依据在于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这一理论揭示了这样的道理:我国各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但在其相互交流之中,其文化又不可避免地具有共同性,尤其是体现在各民族谚语、诗歌、民间故事中,正是各民族自古以来对中华民族的自我认同以及自觉维护祖国统一与民族团结、抵制外来侵略的优良传统。这些文化上的共性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体性,造就了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上的凝聚力。大力挖掘各民族文化共同性,尤其是其中爱国主义、团结互助等思想,并将其应用于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无疑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向心力、亲和力,不断增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这也正是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达到的重要目的。

此外,新疆在地理、人文、历史等方面所处的特殊环境,为挖掘与运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尤其是维吾尔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资源提出了现实要求。

首先,新疆偏于西北一隅,地理上远离中华文化中心。丝绸之路的衰败愈发疏远了新疆与内地文化间的交流。相离甚远的小块绿洲与牧场加之长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限制了人们的对外往来,使新疆各少数民族长期生活在封闭半封闭的社会环境之中,人们只是一代代言传身教,承袭着本民族的传统生活方式。这些因素均促成了新疆地区文化的固守性,民族传统文化在新疆各少数民族价值观念、民族心理的形成与发展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在新疆南疆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尽管近几十年来,交通的改善密切了新疆内部以及其与内地的联系,但文化的固守性并未得到彻底的改变。

其次,“三股势力”为了达到分裂祖国的目的,大打文化牌,大肆鼓吹“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虚构所谓的“突厥民族共同体论”,夸大新疆少数民族,尤其是维吾尔族文化中的伊斯兰成分、“突厥”成分,企图利用文化认同来疏离国家认同,否认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华大家庭的一员,否认维吾尔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企图割裂维吾尔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紧密联系,消解新疆维吾尔族群众的中华民族整体意识,所有这些都直接威胁到国家和中华民族的核心利益。

上述两方面因素的存在对于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尤其是占多数的维吾尔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一方面,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对本民族文化有着较高的认同度,使得其在接触本民族以外的文化会出现一定的文化不适应心理。另一方面,“三股势力”打着宗教、民族的旗号向教育领域的渗透,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部分学生认识的模糊、思想的动摇。因而,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应重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挖掘与运用。这既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又有利于彻底戳穿“三股势力”的反动言论。但是,长期以来,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着民汉“无差别”教育,即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以中国汉文化为背景进行内容的设计、讲解,缺少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心理特点、文化素质以及认识方式与汉族学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的重视。因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实际,难以引起深层次的感情、思想上的共鸣,制约了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发挥。

因此,无论是理论高度亦或实践角度,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重视少数民族,尤其是维吾尔族传统文化中优秀资源的挖掘与运用是必要的,其意义深远。

新疆各少数民族,尤其是维吾尔族在自身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灿烂的民族传统文化,其内容浩瀚博大,形式丰富多彩,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维吾尔族经典著作、谚语、民间故事、十二木卡姆之中均蕴含着丰富的优秀资源。当然,由于其内容众多,本文不可能一一列举,只能“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第一,爱国主义

维吾尔族作为地处西北边疆的少数民族,其在维护祖国统一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爱国主义的思想在维吾尔族谚语、诗歌等作品中均有所体现。维吾尔族谚语[1]提到“祖国——金子的摇篮,人民——智慧的源泉”、“只有国家团结安定,才有人民笑容满面。”“只有祖国昌盛团结,才有人民安居乐业。”因而,“为了神圣的祖国,壮士不惜流血。”“吃祖国的饭,忧祖国的事。”“献身祖国的誉满天下,叛离祖国的人世人咒骂。”维吾尔族著名的诗人纳瓦依在其爱情长诗《帕尔哈德与希琳》中借帕尔哈德之口表达了远离家乡,但仍深深眷恋着祖国的情感。他写道:帕尔哈德对吹拂着他的轻风说:“喂,黎明之风!看在真主的面上,请你停一停,停一停,你吹到中国去,替我亲吻一下那里的土地![2]在近代,当中国面临日本侵略,国家处于危难之际,穆塔里甫以一首《中国》,激励着新疆各族人民为拯救祖国而英勇斗争。“中国!中国!你就是我的故乡!因为我们成千上万的人民,生长在你那温暖的,纯洁的怀抱里。从你那里,我们找到了正义,认识了自己,明白了真理。因此呵,在我们肩上,负有你无穷无尽的债务,这个债务是我们一定要清偿,哪怕付出我们的头颅。”[3]

第二,团结互助

维吾尔族是一个崇尚团结互助的民族。维吾尔族谚语中有着很多关于团结友爱的伦理思想。如“没有团结就没有力量,没有团结就无法生存”、“团结起来一条心,沙土里面出黄金。”“大伙一条心,万事能办好。”“积沙成山,聚众成仙。”“麻雀齐心协力,也能打翻骆驼。”“篝火能驱散严寒,团结能战胜困难。”“力量靠一致,事情靠齐心”“众人点火能冲天”、“不吃苦享不到福,不和睦就没有幸福”、“百姓要都点起油灯,可以烧掉国王胡须”等。如果不能团结,则会事与愿违。如维吾尔族谚语所言,“投身民众如虎添翼,脱离民众一事无成。”“离开人民的人,如象落叶飘零。”“一匹马扬不起尘土,一个人成不了英雄。”

第三,崇尚知识

关于知识的重要性,维吾尔族诗人、思想家尤素甫·哈斯·哈吉甫在其名著《福乐智慧》中就曾一语中的地说“泱泱寰宇,知识至尊”,将知识摆在最为崇高的地位“世上再无比知识贵重之物”(1843行),甚至知识是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的重要特质。“知识使人区别于牲畜,人类借知识而占据优势。”(1845行)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尤素甫·哈斯·哈吉甫在书中又多次重申知识的尊贵以及追求知识的美好。如,“世人在年少时勤奋学习,长大后自能功到事成。”(1823行)“人非生而英明,是学而后成,……人们经过学习方能成为学者,学会了知识,事业才会昌盛。”(4021行)

此外,尤素甫·哈斯·哈吉甫将知识的追求与人的道德品质进行了有机统一,指出知识与智慧是幸福和快乐之源,是一切善与美之本。“运用智慧与知识,就会获得幸福。”(2626行)“幸福与智者相配”(1707行)“谁若有了智慧,谁就受到尊崇,谁若有了知识,就能获得高位。有智者理解一切,有知者洞悉一切,有智有知的人,事事心愿可遂。”(154一 155行)“智慧和知识是才德的表征”(226行)“智慧乃是一切美德的根本”(1830行),“美德之所以受到百般赞美,就因为它以智慧为根本。”(304行)“人的高贵全在于知识”(209行)。古代维吾尔族民众中也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去学知识成为有识之人,愿知识和学问与你为伴。如果有人获得了知识,幸福终究会降临其身。[4]

第四,推崇善德

维吾尔族自古以来就非常注重良好伦理道德观念的树立。善德在维吾尔族传统文化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何为善德,尤素甫·哈斯·哈吉甫说到:“若问善德的秉性,它不顾自己,专利他人。它专为所有的人行善,却从不居功,要别人感恩。它不求利己,只为他人造福,造福于他人,而不求回赠。”(856一 858行)善德对于人至关重要,因为“所谓人性,即是善德,善德好比衣食,缺了不行。”(1636行)“人无须有财,而须有善行,有善行者自能得财富金银。”(1307行) (5923行)那么应该如何获得善德?尤素甫·哈斯哈吉夫说到“要抑制欲念,多积善功。”(1315行)若要行善,要首善自身。“如今你若企求万事皆善,人君啊,你先该首善自身。”(5200行)既然善德对于人如此重要,人就应该从多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依据善德而行事。如维吾尔族谚语“趾高气昂无旁人,最终掉进深陷阱。”“果实累累的树枝,总是低俯着身子。”要求人应谦虚谨慎,而不是盲目自大。“给你敬奶茶的人,你要献给他生命。”要求人要懂得感恩,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他不给你水喝,你给他牛奶喝。”则要求人以德报怨,而不是以牙还牙。

第五,宗教理性

启蒙运动思想家梅叶的一句“宗教不过是骗子遇见傻子”,一针见血地揭露出宗教不过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进行压迫的工具罢了。所谓神灵也只是统治阶级的谎言。无独有偶,维吾尔族众多诗人、学者同样表达了对于宗教信徒伪善性、神灵虚幻性的批判。

维吾尔族著名诗人纳瓦依在其诗集中对于当时被奉为清高圣洁之地的宫廷寺院和清教徒的宗教信念给予了极度地藐视,对他们进行毫不留情地贬斥。他说道,“与其在清真寺里和伪善者待在一起,不如到酒肆加入到那里饮酒人中间。”[5]“与其加入伪善者苏非行列,还不如放弃一切到酒肆的聚会中间,”

巴巴拉赫木·麦西来甫则自我表白道:“我因爱的缘故抛弃了乃麻子,变成了流浪的麦西来甫。”同时,他还毫不客气并旗帜鲜明地抨击了神职人员的假面孔。“扎依提!你把这世界上的每一杯酒都交给我,让我把它喝掉,你去从事你的乃麻子吧”;“哎!扎依提!你今天在礼拜寺里讲了那么多的好话,但我在这个天下还没有看到比你再脏、再罪恶的人。”[6]

阿不都·哈立克·维古尔作为近代维吾尔族民主思想的主要代表之一,更为旗帜鲜明地反对无知和社会黑暗,主张理性世界,并提出对宗教教育进行改革,反对宗教宿命论。他不无悲观而又清醒地看到:“我的民族在无知和黑暗中,然而又把它吹得那么神”;“整个社会生活和人们的心理都是一种病态,可还在那里粉饰它。”“那里有乃麻子,那里有婚礼,那里有好吃的,那些地方,我们天天都到。没有用的,没有价值的各种宗教事业,我们拼命去献身,而对科学事业我们却毫不关心。”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特殊的政治与文化环境,在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尤其应重点突出爱国主义、民族团结以及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维吾尔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优秀资源则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有着众多一致之处。对于这些思想的挖掘与运用,有利于针对新疆地区特殊实际,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帮助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使其自觉抵制“三股势力”的渗透。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吸收维吾尔族传统文化优秀资源,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原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寓于民族传统文化之中,以增强教学针对性与实效性。而要切实融维吾尔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资源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树立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挖掘与运用维吾尔族传统文化中优秀资源的自觉性。长期以来,无论是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有所认识的少数民族教师,亦或对民族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的汉族教师,既缺少对于民族传统文化中优秀资源的全面了解,也缺乏对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正确认知。部分教师简单地将传统等同于保守、落后。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其对于传统文化中优秀资源的挖掘与运用,因而,课堂上更多地是单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而不能充分有效地使用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资源,这使得教师缺乏同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更不用说产生思想的共鸣。这也是造成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要解决上述问题,重要的举措就是大力培养,提高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于民族传统文化,尤其是其中优秀资源的认识,消除其对于传统文化的偏颇认识,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挖掘、运用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觉性。

第二,将维吾尔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资源充实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之中。目前,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由国家统一教材与地方教材,即《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组成。根据这些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可以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将维吾尔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资源编排于章节教学之中。尤其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与《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两门课程,各章节内容,基本上均可以配合维吾尔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资源对学生进行讲解。而理论性较强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讲授辩证法以及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时,均可以吸纳维吾尔族传统文化,尤其是维吾尔族谚语中的部分内容。《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样如此,将传统文化中的优秀资源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之中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新疆高校也可以通过开设校本课程的方式达到这一教学目的。

第三,改革教学方式,创设有利于融传统文化于教学之中的教学情境。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般采取“填鸭式”教学方法,以满堂灌为主,这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思想政治教育重养成轻教条的原则,阻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因而,融传统文化于教学之中,就必须改革现有教学方式,创设有利于发挥传统文化中优秀资源作用的教学情境。首先,发挥少数民族大学生主体作用。借鉴寓教于故事、寓言、歌舞之中的方法,结合教学内容,可以由少数民族大学生讲解与之相关的民族故事、谚语,或者编排歌舞,这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其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其次,开设专题讲座,邀请老艺人、老红军等专门为学生开设有关爱国主义等方面讲座。再次,大力开展实践教学,如参观博物馆、参观爱国主义基地等等。最后,加强多媒体教学,将与课程内容联系紧密的民族文化通过音频、视频播放的形式展示给学生,通过声音、画面的直接感触,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总之,采取一切积极有效的措施,融传统文化于教学之中。

[1]文中谚语均出自:黄祥荣编译.维吾尔族谚语[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

[2]论伟大的诗人纳瓦依[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1:57.

[3]《维吾尔族简史》编写组.维吾尔族简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387-388.

[4]耿世民译.古代维吾尔诗歌选[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2:41.

[5]艾里希尔·纳瓦依著,张宏超翻译.纳瓦依格则勒诗选集[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1:211.

[6]阿不都秀库尔等.中国少数民族哲学思想史[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2:967.

G641

A

1671-6469(2011)01-0089-05

2010-12-1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08SZJY025)阶段性成果

吴艳华 (1981-),女,喀什师范学院法政系,讲师,研究方向:西北地区民族文化与宗教问题。

(责任编辑:陆遐)

猜你喜欢

维吾尔族理论课少数民族
维吾尔族手艺人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Ad36感染对维吾尔族肥胖患者progranulin表达的调节作用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一位维吾尔族老人的关爱情愫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