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维吾尔族文化中民间绰号的探究

2011-04-02

昌吉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祖传绰号维吾尔族

李 纯

(昌吉学院中语系 新疆 昌吉 831100)

1 引言

绰号,也称外号、诨名、混号、诨号。大多为他人所取,然后得到公认,使用性不太取决于名主本人的意愿。历史上许多名人都有一个有趣的绰号,而绰号也使历史名人更富个性化特征。绰号的命名通常具备主体特征、绰号载体及命名方式三要素。主体特征指名主的外貌、性格、能力、嗜好及职业等特点,绰号载体指与名主特点发生联系的相关因素;命名方式主要指形成绰号时采用的方式,尤其是修辞手法。

绰号可以说是世界性的言语交际现象,但绰号如何起,如何叫,则因民族文化背景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在各民族文化交往中,相互了解外号的语用规则是十分必要。

2 维吾尔族人的绰号

“绰号”,现代维吾尔语中叫“Iεqεm”,这是一个阿拉伯语借词,在《突厥语大辞典》中叫做“aja”,该书中记载:“让我任意,让我当个英雄,于是英雄成为我的绰号,让我去打仗,给我一匹马。”维吾尔族人使用绰号的习俗由此可管窥一斑。

维吾尔族民间起绰号的习俗在各历史阶段的生活、生产和社会关系中都有其特有的表现形式,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在维吾尔族民间有这样的谚语:“没有绰号的男人,就如无顶针儿的女人”、“谁起外号?是赫孜尔”等,由此可以看出绰号曾经在维吾尔族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维吾尔族人自古以来就有取绰号的习惯和传统。维吾尔民间绰号大多由他人所起,绰号一旦叫开,就固定下来。绰号可以单独称呼,也可与名字连在一起称呼。较普遍的是缀在被称呼人的名字后跟名字一起称呼。如:司马义木兹杜孜,“simajil”是本名,“muzduz”是绰号,意为“鞋匠”;买提亚热瓦甫,“mεtija”是本名,“rεvap”是绰号,意为“热瓦甫琴”。前者说明此人的职业是制鞋,后者说明此人擅长或喜欢弹奏热瓦甫琴。[1]

3 维吾尔族人绰号的产生与演变

维吾尔族皈依伊斯兰教后像阿不都拉、阿不都瓦依提等以圣人之名或赞美安拉的词为主要内容的阿拉伯人名渗入到维吾尔族人聚居的地区。为了将同名的人区别称呼成为了一种必然,于是便逐步出现了以家族或宗教起绰号情况。维吾尔族人在历史上曾以图腾名、种族名、民族名、伟人名、官衔名为自己姓的习惯以外,还有产生起绰号的习惯。绰号后来通过流传给后代,成为了代代相传的能起到姓的作用的特殊名称。维吾尔族人中起绰号的范围较广泛,其群众基础也较为扎实。维吾尔族人中继承自己先辈绰号的人比较多,从该意义上讲,有些绰号被称为“民间流传的姓”。

在维吾尔族人的生活中,他们有相互起绰号的习俗,以丰富他们的生活。古往今来维吾尔族男子大多都有绰号,在南疆起绰号的现象更加普遍。

3.1 维吾尔族人起绰号的传统习俗

自古维吾尔族人就生息繁衍在新疆这片热土上,创造了独特而绚丽多彩的维吾尔文化。新疆地处古丝绸之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了驼队、商旅、路人和其它周边接壤的区域的影响,使维吾尔族人的部分文化特征逐渐改变或消失,但起绰号、问绰号的习惯被保留下来,并流传至今。[2]

维吾尔族所起的绰号范围较广泛,题材也很丰富,多借用动植物、生活用品以及各种设施名称来起绰号,所以有些绰号就十分形象逼真。

维吾尔族人称呼绰号是有所讲究的。人们称呼绰号是在一定的场合、范围,并多在同辈中互称绰号。晚辈不能呼喊长辈的绰号,长辈也不叫晚辈的绰号。彼此间关系密切,比较熟悉的人才互相用绰号来称呼,而对不熟悉或陌生人就不能称呼绰号。[3]

3.2 维吾尔族人绰号的形式和构成特点

一般维吾尔族人的绰号有个人绰号和祖传绰号两种形式。通常个人绰号比祖传绰号多。为了表示对妇女的尊重,一般不给女性起绰号,但是男女老少通用祖传绰号,成为维吾尔族的传统习俗。

3.2.1 维吾尔族人个人绰号

根据起绰号的人不同,个人绰号分为本人所起绰号和他人所起绰号两大类型。一般而言,本人所起的绰号蕴含丰富、含蓄;他人所起的绰号诙谐、幽默。

3.2.1.1 绰号是维吾尔族除本名和父名以外的名字,是自己或父母命名的或由别人赋予的。不管是上层人物,还是普通百姓都有可能被起绰号,起绰号有一定的理据。其理据如下:

一是根据相貌特征所起的绰号。由于这种绰号是按照貌像特征、言行举止而起,所以,有这种绰号的人,不见其人就可以想象到他是什么样的人。维吾尔族人当中有这样一句谚语:“你的绰号从哪里来,是从父亲那儿来。”按习俗,有些孩子的父母因爱自己的孩子,就以长相特点给自己的孩子(男孩)起绰号。有些绰号起得非常巧妙、有趣。如:依瓦力萨力(sal萨力,拿来)、赛麦提窝噶克(oaq,意为赛麦提‘镰刀’)等。此外以zaraηza baʃlar(头发粗)、tiηqolaq(竖耳朵)、tokur(瘸子)、paη(聋子)、taz(秃子)等都可作为绰号。

二是根据人的脾气、性格、心理特征所起的绰号。如:司马依谢派郎(ʃεpεrεη,意为司马依‘蝙蝠’)、卡斯木吐里开(tylkε,意为卡斯木‘狐狸’)等。bounaq(容易生气的)、qoj(老实)、bexil(小气)、aqsaqal(爱管闲事的)等也用于起绰号。

三是根据职业和手艺所起的绰号。如:zεkεr(黄金加工者)、boztʃi(织布匠)、bojaqtʃi(印染业)、polotʃi(专门做抓饭的)、tøgεtʃi(牵骆驼的)、paditʃi(牧羊人)等,享用以上绰号的家族的祖先多从事过该行业。迄今有些人仍从事祖先传下来的传统的手工艺。

四是根据人的出生地而起的绰号,这种绰号加在本名之前,也有加在本名的后面。如喀什卡尔德、阿克苏阿力木等。

五是根据某一行为或特殊事件所起的绰号。由于这种绰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只有了解当时历史情况才能了解其含义。如:阿西木扎保依(意为阿西木‘japaj酒鬼’)、毛来沙乌玛奇(毛来沙‘umatʃ面糊’)、艾麦尔多克木西(意为艾麦尔‘doqmuʃ拐角’)等。

六是根据着装特征命名的绰号,如:白衣、长帽子、花帽、长筒皮袜、长袍子等。

此外,维吾尔族人当中还常常以飞禽走兽名称命名的绰号,如雄鹰、黄鼠狼、狐狸等;汉语绰号和以地名或某一区域命名的祖传绰号等。[4]

3.2.1.2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维吾尔族人的民间绰号进行分类

认知语言学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即隐喻与转喻。隐喻和转喻被认为是人类认识事物的重要方式,隐喻的特点是通过某一类事物来理解另一类事物,而转喻则是通过食物的某一特征或与其他事物的特殊关系来认识该事物。维吾尔族人的绰号主要有隐喻、转喻和转隐喻构成的。[5]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维吾尔族人绰号的分类如下:

一是由隐喻而起的维吾尔族人绰号。隐喻的喻体主要集中在动物、事物、自然现象、古代英雄方面。

常见动物类隐喻:bølε狼、tylkε狐狸、qotʃqa公羊、madda草驴、qaniq母狗、mojaj牛犊、ʃεpεrεη蝙蝠、tʃajan蝎子、tøgε骆驼、qotaz牦牛、tuηguz野猪、tʃaʃqan老鼠、topaq(公牛)、tʃyε小鸡等。

日常自然现象类:ʃamal风,比喻动作敏捷。

常见植物类:pidigεn茄子、tawuz(西瓜,指两面派、圆滑)等。

二是由转喻而起的维吾尔族人绰号。转喻的依据主要集中在身份、擅长使用的工具、长相、性格特点等方面。

人名类:axun阿訇、tutu提督、halipa哈里法、ajqiz(阿依克孜)、xizir(赫孜尔)、bota(博特)、aqbaʃ(阿克巴克)、arzu(阿尔祖)等。

长相类:diηqulaq(竖耳朵)、tokur(瘸子)、køk køz(蓝眼睛)、burut(胡子)等。

穿戴类:aqtumaq(白皮帽子)、aqtʃapan(白上衣)、pajpaq(袜子)、konatʃapan(旧皮大衣)等。

性格特点类:亚生希迪克,iʃtik(快),特指亚生说话语语速急、快。jusup tʃoη,玉素普群。tʃoη,(群),直译为大,指玉素普平时说话口气大。

职业类:根据当事人所从事的职业或手艺命名的绰号:aʃpεz(厨师)、jaatʃi(木匠)、tomirtʃi(铁匠)、kigiztʃi(做毡子的人)、boztʃi(织布匠)、bojaqtʃi(印染业)、tøgitʃi(牵骆驼的)、tʃyjyn(冶炼者)、paditʃi(牧羊人)、satiratʃi(理发师)等。

专长类:mmεttʃaη买买提强,tʃaη(强)指扬琴,买买提因为杨琴弹奏得出色,因此得名。

由以上分类可知,维吾尔族人的绰号一般以隐喻或转喻的方式构成,隐喻多以人们熟悉、敬畏、崇拜的事物为喻体,如鬼神、历史人物、狼蛇等来凸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同时这些隐喻又与本体本身具有的一些特征结合起来,从而形成“转隐喻”,更加形象、生动地反映本体的特征而转喻直接以人的长相、穿戴、身份、行为特征等为依据,起到突出人物面貌特征的作用。所以,绰号直接反映人们认知各类事物,尤其是人物特征认知规律和特点。[6]

3.2.2 维吾尔族家庭或祖传绰号

地域绰号或家庭绰号指的某一地区或乡村所特有的、能够反映该地区或该地区人们某些共同特征的绰号。如:qarapxata黑口袋,意为敲诈者。

家族绰号是维吾尔族特有的称呼现象,有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经济方式。祖传绰号开始只是一个人的绰号,后来其子孙就沿用这个绰号,通常祖传绰号由名字加复数附加成分Iar或Iεr构成。

以官职命名家族绰号。古代新疆哈密地区从17~20世纪初在维吾尔王的管理之下,当时王宫设置有很多官职,官员们的官职后来就成了绰号,如:axun(阿訇,负责宫殿的政治事宜的官员)、paʃiʃap(警官,负责夜间治安巡逻队的官员)等。以上都是哈密王时期的官职,最初是官员们个人的绰号,久而久之便成了他们家族的绰号。祖传绰号在新疆哈密地区维吾尔族人当中像汉民族的姓氏一样代代相传,具有绰号、姓氏双重作用。

以人名命名的祖传家族绰号。主要有:panaq(帕那)、xizil(赫孜尔)等。这些绰号原本都是人名,后来世代沿用同一绰号,该绰号就成为其家族的祖传绰号。[7]

4 研究维吾尔族人的绰号必将丰富和促进维吾尔族文化底蕴

绰号是一种特定的、凝练的社会现象。绰号也是一种标志,是人类语言使用中一种特殊的现象,存在于社会各个层面。对绰号的研究有助于人们了解和认识不同民族的社会文化之间的异同,使不同文化的交流更为有效。

4.1 维吾尔族个人绰号的语用功能

维吾尔族绰号在刻画人物形象、描绘感情态度、表现美学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绰号作为一种特殊的称呼语,除了具有一般称呼语所具有的指示信息功能外,还具有区别于一般称呼语的语用信息功能。其功能如下:

4.1.1 刻画、描绘人物形象的功能

认知语言学的“图形一背景理论”基本原理是通过背景的衬托来突显图形。绰号具有“突显”人物形象的功能。对于绰号来说,一方面,绰号人物通过非绰号人物的衬托而突显出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强调作者或说话人的意旨对象;另一方面,绰号所负载的人物特征通过绰号人物这个整体背景突显出来。如mεdεk(玉米芯),作为绰号在维吾尔文学作品中常出现。玉米芯小而不起眼,没有太多的价值,以此为绰号,使我们联想到绰号人物在小说中形象:没有较高的地位,不被人们重视的小人物。祖传绰号具有吸引读者或听者注意力的作用。这些绰号在维吾尔文学作品中使用,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激发读者的读书欲望。

4.1.2 描绘情感态度的功能

按照语用学中的礼貌原理,称呼语不仅能反映出交际双方在交际中的角色、身份、社会地位和亲疏程度,而且能折射出说话人与听话人的思想感情,如亲呢、喜爱、威胁、警告、讽刺、戏谑等含义。绰号作为一种称呼语,蕴含着作者或说话人的感情态度,够折射出作者或说话人对绰号人物的感情态度。

4.1.3 维吾尔族个人绰号的美学功能

绰号的美学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给读者或听话人以美的感受,另一方面,给读者或听话人以审美教育。绰号是通过修辞手段加工而成的一种间接言语行为。

4.1.4 维吾尔族人绰号的修辞功能

维吾尔族人祖传绰号常运用到文学作品与口头语言中,使言语形象化并提高其影响力。因为有些祖传绰号是由夸张、比喻、对比等修辞方式构成的。

总之,绰号修辞是一种应用语言的艺术。绰号使我们潜意识中受到熏陶,是一种有效的言语行为手段。

4.2 维吾尔族人绰号的社会功能

4.2.1 个人绰号的社会功能

人们起绰号本意是为了逗乐,并无恶意,但也有含讽刺、挖苦之意。如某人贪小便宜,被别人起了个“xalta口袋”的绰号。有些绰号可达到丑化人物形象的作用,起到讽刺、鞭打社会不良现象。如把在做生意时不认账或耍赖皮的人称为“kεik砍纠客”(母狗)。

4.2.2 维吾尔族人祖传绰号的社会功能

维吾尔族祖传绰号最初起着区别重名的作用,用于管理人口、耕地、土地等方面。祖传绰号在维吾尔民俗中也独具作用。家族绰号具有沟通作用,对于当前我们构建和谐社会,进行和谐文化建设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在同一绰号的家族中,禁止第二代或第三代人结婚,保证后代优生与健康,也可防止近亲结婚,利于优生优育,利于提高人口素质。[8]诚然,绰号也有其局限性与缺陷。有的绰号低级趣味,如讪笑他人生理缺陷或嘲笑平庸者或生活低下者等。如taqtaq(跛子)、taz(秃子)等。但从文化视角看,绰号能发掘维吾尔族人名文化潜力。

综上所述,研究维吾尔族人的绰号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维吾尔族人的生活习惯、历史、生产方式和种族成分等。所以从民俗学、人类学、民族志学、社会学和认知语言学等学科出发研究维吾尔族人绰号具有重要历史与现实意义。我们期望在未来探究其他少数民族文化民俗过程中也将提供实证方法论的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1]海峰.古代维吾尔族人名特点[J].新疆社会科学,2000,(3):95-98.

[2]楼望皓.新疆民俗[M].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2003:75-76.

[3][8]依斯买提.卡斯木.新疆哈密地区维吾尔族祖传绰号与社会功能[J].新疆社会科学,2008,(4):91-95.

[4]赵世杰.维吾尔族人的绰号[J].新丝路文化频道,2002,(2):32-33.

[5][6]束定芳.绰号的认知语言学分析[J].外语学刊,2009,(2):29-32.

[7]陈俊芳.绰号修辞的语用功能[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6-72.

猜你喜欢

祖传绰号维吾尔族
与绰号握手言和
维吾尔族手艺人
给别人起令人不快的绰号也算欺凌!
名字在左,绰号在右
百年祖传
祖传“口粮”
祖传奥运才(壹)
祖传膏药批发
Ad36感染对维吾尔族肥胖患者progranulin表达的调节作用
一位维吾尔族老人的关爱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