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战略性物流业的对策研究
——以安徽铜陵市为例

2011-04-02吴晓兵

池州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铜陵市铜陵物流业

吴晓兵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系,安徽 铜陵 244000)

发展战略性物流业的对策研究
——以安徽铜陵市为例

吴晓兵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系,安徽 铜陵 244000)

物流的发展与当地经济快速增长密切相关。物流战略性规划,是区域物流发展的首要任务。铜陵市物流业的SWOT分析显示,区域物流的战略定位及物流能力的研究,是帮助解决地区物流发展重要策略。

物流战略;SWOT;物流能力

现代物流的概念,早已从PD(实物配送)的概念,到了Logistics阶段。 Logistics这一词从出生的那一天起,由二战时军事后勤保障学演化为现代物流学,它的核心点在战略性(strategy)。因此,詹姆士·R·斯托克和道格拉斯·M·兰伯特直接把它称为“战略物流管理”。上世纪80年代,从日本将Logistics译成“物流”后,我们有时可能迷失在其功能中,失去了对其战略性的研究,不管是企业战略,还是区域发展战略,抑或国家战略。

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物流经济实体从横向构成了物流产业,通过对有形的生产活动进行重新安排以提高运行效率,节省企业支出。现代物流业连接着生产与消费,是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对于加快经济循环、合理配置资源、节约成本,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物流业也被人称为“第三利润”。加强物流战略性研究,无疑对铜陵市的经济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

1 物流战略规划与铜陵市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把物流规划放在战略地位考虑,是因为物流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物流将区域经济社会各组成部分有机结合在一起,具有强大的经济渗透能力和带动效应。从理论上说,物流战略规划和经济发展的关联主要有以下四种代表观点。

(1)梯度理论。梯度理论是把美国经济学家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阶段论运用到区域经济发展,该理论认为区域间存在一种经济性梯度,通过利润最大化原则按梯度由高向低推进,梯度推进过程有极化效应、扩散效应和回程效应三种效应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强调不同区域存在差距,应按综合经济实力选择适合的产业,不同区域之间通过分工与合作,促进区域共同发展。(2)非均衡发展理论。以艾伯特·赫希曼等为代表的非均衡发展理论认为,经济增长过程实质上是不平衡的(如产业间不平衡、部门间不平衡等),理论上的平衡增长是不可能的,主张在资源与资本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发展有“关联效应”的产业部门来实现经济增长。(3)增长极理论。增长极概念是基于非均衡理论产生的,最早由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提出。增长极理论认为,一个区域要实现平衡发展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经济增长通常是从一个或者数个“增长中心”逐渐向其他部门或者地区传导。而这种传导是基于物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等来实现的。(4)可持续发展理论。在联合国布伦特兰委员会发表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并作了详尽阐述。可持续发展不单指经济持续不断地增长与发展,而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

铜陵市经济增长需要市内和周边的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没有高效的物资流动,就不会有增长的极化和扩散效应,梯度推移也就不会实现;没有物资的合理流动,就不能促进铜陵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区域经济理论可以应用于铜陵市物流产业的定位分析,指导区域物流发展。例如,将增长极理论应用到区域物流规划,可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应注重“资源增长极”“、产业增长极”和“城市增长极”有机结合,避免重复建设;物流园区的建设,应注重增长极的诱发效应、极化效应、渗透效应和扩散效应;重点物流园区的建设,应注重“增长极核效应”。 坚持可持续发展观,能够使铜陵市正确对待资源型城市的特点,做好物流基础资源规划,实现环境友好的绿色物流观。

加强战略物流的研究,就是通过发展物流这一新兴产业,实现铜陵市经济发展。

2 铜陵市现代物流业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美国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一种战略分析法,其实质是通过分析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所面临的外部机遇和威胁,来提出相应的战略方案。

2.1 优势(Strengths)分析

(1)明显的区位优势。铜陵位于上海和武汉、南京与九江的正中心,地处我国长江经济带、安徽省皖江城市带和安徽省南北中心发展轴线上,具有承东启西的优势区位。对外交通已形成了铁、公、水并举的运输格局,铜陵作为皖中南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之一的格局正在形成。

(2)物流需求量正在增大。据铜陵市交通运输局2010年初对全市大型货源单位和货物运输单位的实地调查,该市现有50万吨以上的货源单位47家,总货物运输量5857万吨,其中公路货物运输量3611万吨,水路货物运输量2246万吨。全市货运车辆3028台,吨位16324吨;水上运输船舶501艘,吨位371279吨。去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4.98亿元,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4.8%。经济发展是物流需求产生的源泉,其发展规模在一定条件下反映了物流需求的规模。经济的快速发展,制造业、服务业以及国内国际贸易的长足持续发展,使对物流服务的需求持续增长。

(3)政府的支持。铜陵市政府出台《关于大力支持物流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升物流业发展水平,支持物流企业做大做强,促进铜陵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意见》规定,经地税部门认定符合规定的物流企业,可办理自开发票业务。在物流资源整合过程中,对整体转让企业资产、债权、债务和劳动力等,可享受营业税优惠政策;对物流企业新增的地方税收,由同级财政部门在5年内按地方新增可用财力的40%给予补助,扶持本地物流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大中型企业进行物流资源整合,政府提供专业金融协调服务。《意见》鼓励企业服务物流外包。物流外包企业委托本市企业从事物流服务的,年新增上缴物流业地方税50万元以上的,对物流外包企业实行超额累进奖励,主要奖励企业领导班子和经办人员。

2.2 劣势(Weaknesses)分析

(1)管理体制分割,资源整合不足,缺乏统筹。铜陵市政府目前尚无建立物流信息化服务平台,对予通过建立系统规划来整合物流的方式认识不足。

(2)物流服务功能单一,专业化程度低,缺乏规模优势。铜陵多数物流公司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和仓储等单项或分段的物流服务,而不能提供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和物流方案设计等物流增值服务以及完整的物流解决方案。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过小、设备和技术落后、综合服务能力差,缺乏竞争力。

(3)物流人才匮乏,物流技术水平落后。现有物流人员素质普遍低下,物流经营管理人才的匮乏将成为今后我市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瓶颈。物流技术,特别是物流信息技术在各类企业中的运用还非常有限,多数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LMS)、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和供应链管理系统(SCMS)。

2.3 机会(Opportunities)分析

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和皖江示范区的建立,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铜陵处在资源性城市的转型期和承接国家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区,导致区域物流需求市场迅猛扩张。加快物流产业合作,尽快实现物流业的现代化和网络化,使之与生产性产业发展相配套就成为热点问题。

2.4 威胁(Threats)分析

(1)客户对物流服务的定制化高。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客户对物流服务在深度和广度上的要求将更为严格。简单货物的空间位移和仓储服务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客户要求物流企业能参与客户物流资源的内外统筹配置,提供个性化的物流服务。

(2)竞争日趋激烈。跨国物流企业及发达省份物流企业的进入,以及本市物流服务低端的同质化服务,使市场竞争加剧。

3 铜陵市物流业发展总体规划不足

根据经济和综合交通网络发展布局,铜陵市现代物流发展总体系是:建设四个物流园区、三个物流中心、两个配送网络、一个物流信息平台,即“4321”系统。

但是在铜陵的物流发展的总体系中,较为典型的反映出城市物流的一些问题。虽然,物流节点规划的较为详细,对现代物流有一定的认识,也把物流信息化提上日程,却缺乏对区域的经济空间有明确认识,对本地区和周边区域的物流需求定性研究匮乏,战略规划缺乏实施步骤,没有抓手。因此,规划的不完善之处,体现在三个方面:(1)物流战略规划不足,没有整体定位;(2)物流业的发展对促进铜陵市的经济发展机制认识不足;(3)将物流的节点规划的较为详细,但对本市物流能力研究不足,规划有无的放矢之嫌。

4 铜陵市新兴战略性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策

4.1 铜陵市现代物流业战略性定位

铜陵市的物流战略定位:建立皖中南区域型物流中心城市。

铜陵市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应把现代物流业列为战略性产业,建设现代物流中心城市应成为未来城市发展战略的基本目标。包括建立以下五种物流中心:(1)皖中南区域生产物资配送中心;(2)皖中南区域的商业批发配送中心;(3)皖中南区域的航运中心;(4)皖中南口岸物流中心;(5)皖中南物流信息中心。

在建设皖中南区域型物流中心时,要充分考虑周边区域经济空间结构。认真做好本地区的现在和将来物流需求调查,做到与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接轨,融入皖江经济一体化和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中,考虑到物流对分工和专业化的影响以及物流对产业集聚和扩散的影响。

4.2 加强区域物流能力研究,物流战略柔性设计

物流能力是指物流供给主体服务的能力,具体来说,是从接收客户需求、处理订单、分拣货物、运输到交付给客户的全过程中,响应速度、物流成本、订单完成准时性和订单交付可靠性等方面的综合反映,也可以简单地把物流能力理解为由物流系统的物质结构(如配送中心的数量和规模、运输能力,以及分拣处理的设备能力等)所形成的客观能力,以及管理者对物流运作过程的组织与管理能力的综合反映。物流能力是一个整体的概念,而不仅仅是某几个组成部分的简单相加,强调了一种系统的观点。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物流规划实际上应该是物流能力的规划,而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物流园区规划或物流中心规划。

可以说物流的战略规划是基于以下条件的:由于未来信息的不确定性,或者由于物流系统本身的复杂性,使得决策者往往不能充分掌握信息,因此,称决策者是有限理性的,再加上决策者的愿望和偏好,决策问题的约束条件和决策目标是不同的。所以,物流的战略规划规为柔性规划。柔性规划是指某一对象为达到未来发展目标而进行的一种有条理有系统的打算或设计,狭义的规划是指在一个确定的目标下选择实现该目标的手段。

铜陵市物流能力规划的根本目的是要做到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情况下,使铜陵物流系统更好地服务于未来不断增长的物流需求,更好地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需要,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铜陵市物流能力规划问题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物流能力规划是一个多目标决策问题。(2)由于所规划的问题在不可预见的将来具有不确定性,未来的物流需求量也是不确定的,决策者往往不能准确地判断规划所要达到的目标,而只能提供一个满意范围,认为达到这个范围的可行方案都是可以接受的,因此,决策目标是柔性的;(3)在物流能力规划过程中,必然受到一些现实条件的约束,比如资金的约束,土地的约束,环境的约束,现有物流网络的约束,以及政策的约束。这些约束条件的资源数量在合理范围内都是可以调整的,因此,决策的约束条件是柔性的。

4.3 厘清物流促进铜陵市的经济发展机制,明确抓手

4.3.1 物流促进铜陵市的经济发展机制阐释 铜陵市的经济发展是一种聚集经济,是人流、商流、资本流等各种生产要素聚集在一起的规模化生产,以生产的批量化和连续性为特征。但是,聚集不是目的,要素的聚集是为了商品的扩散,如果没有发达的商业贸易做保障,生产的大量产品就会堆积在狭小的空间里,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都难以实现,区域经济的基本运转就会中断。因此,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进程中,合理的物流系统起着基础性的作用。物流首先加速先进技术的引进、扩散与溢出。随着物流的蓬勃发展,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将逐渐完善。这包括区域运输网络的完善、交通运输方式的多样化和传输方式间的良好协作配套性等,这些改善将有效地降低区域与外界交往的传输费用,改善区域与其他区域质点间的经济通道状况,从而增强区域与其他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经济联系将成为域外先进技术的引进、扩散的重要载体。由此可见,物流业的发展将有利于区域引进先进的技术、享有域外先进技术的扩散与溢出效应。此外,区域发展物流业改善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服务水平,将有效增强其对跨国公司的吸引力,对其进行投资的跨国公司数量也随之增多。跨国公司在为区域经济增长带来资本的同时,也为区域带来了国际领先的先进技术。从另一个角度讲,区域通过吸引跨国公司而引进了更多的域外先进技术。因此,随着更多的跨国公司进入区域,更多的先进技术将被引进区域。具体来说有这样的机制:

(1)促进区域内企业管理技术进步机制。现代企业的竞争已不是单个企业的竞争,而是供应链的竞争。物流管理也可被视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技术,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重要的物流管理技术,是把供应商、生产厂家、分销商、零售商等在一条链上的所有环节都联系起来进行优化,使生产资料以最快的速度,通过生产、分销环节变成增值的产品,到达有消费需求的消费者手中。这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对于降低企业成本、减少社会库存、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要作用。

(2)物流产业集群的知识外部性机制——技术创新源。产业集群的创新来自整个区域的竞争与合作,所有企业皆表现出强烈的创新欲望和主动性,从这种意义上说,集群内企业的创新体现出了更强的“内生”特性或自发性。作为产业集群空间组织的形式之一,物流园区在知识外部性机制的作用下,将会促成技术自发、持续、快速的创新。

4.3.2 铜陵战略物流发展的抓手 物流对铜陵的经济发展的基础作用是确定的,但铜陵物流的发展战略需逐步和有层次地去做,最有力的抓手是物流信息化建设和第三方物流和供应链物流的发展。

(1)物流信息化建设。现代物流的主要特征就是信息化,如果没有现代信息,就没有现代物流。铜陵发展物流战略的首要抓手就是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的建立。满足平台用户对共用物流信息的需求,实现物流信息的采集、处理、组织、存储、发布和共享,以达到整合整体物流信息资源、降低整体物流成本和提高整体物流效率的目标。铜陵的物流信息化平台应用三个层次:第一、铜陵城市公用信息平台;第二、专项物流服务平台;第三、各物流中心和企业物流运作平台。铜陵应研究本市的特点,通过技术招标,建立铜陵特色的物流信息平台。

(2)促进第三方物流和供应链企业的建立。第三方物流是指物流经营者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在约定的时间、空间和约定的价格向物流消费者提供约定的个性化、专业化、系列化物流服务。第三物流的产生是生产经营企业为了集中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以合同的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服务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的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经营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是一种优势互补的战略联盟关系,第三方物流利用其规模优势和专业优势对物流系统进行整合,以达到整体最优和物流成本低。生产经营企业一方面减小了物流成本,另一方面由于物流外包,因而可以集中资金、人力和物力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投入上。铜陵通过加大第三方物流公司和供应链企业的发展,从战略上看是通过第三方物流的运作将现代物流理念传播出去,特别是供应链管理方法的运用,将企业的竞争放在供应链上竞争,具有联动效应。从企业内部来看,资源的到合理配置,可以实现专业化经营和规模化发展。为此,铜陵应大力发展本地区第三方物流和供应链企业发展,整合中小物流企业,支持铜冠物流等大型物流企业的股份制改制和信息化建设。重点扶持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和供应链服务企业。同时,注意引进国际、国内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为承接跨国、跨地区供应链服务转移做好准备,利用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促进铜陵本地的物流发展,特别利用技术和管理的外溢效应,加快铜陵经济发展。

[1]陈秀山,张可云.区域经济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2][美]唐纳德.物流管理一供应链管理一体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3]刘秉镰,王燕.区域经济发展与物流系统规划[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4]王岳峰,刘伟.区域物流能力柔性规划的内涵、特点与概念模型[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9,31(1):165-168.

[5]铜陵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支持物流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DB/OL].(2010-12-28).http://www.tl.gov.cn/dt2111111266.asp?DocID=2111176143.

[6]铜陵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实施方案 [DB/OL].(2010-07-01).www.tl.gov.cn/dt2111111815.asp?docid=2111137979.

F207

A

1674-1102(2011)04-0076-04

2011-02-22

吴晓兵(1966—),男,河南孟津人,安徽铜陵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讲师,金融经济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物流、金融。

[责任编辑:李荣富]

猜你喜欢

铜陵市铜陵物流业
亲亲的鸟
铜陵市大通古镇防洪墙设计
其实冬天不可怕
物 流 业
铜陵市公务人员体育消费调查研究
我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互联网+时代下大众阅览点对青年之影响——以安徽省铜陵市全民阅览点为例
铜陵市油用凤丹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