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流中辨证施护提高护理质量
2011-04-01,
,
(白山市中医院,吉林 白山 134300)
护士与患者和患者家属之间的交流,有助于了解患者的身心状态,同时也提供患者需要的就诊信息[1]。良好的交流可以使护士了解到病人的自然状况、心理状态、思想顾虑,从而为患者制定有效的护理方案,甚至有经验的护士可以通过与患者的细心交流探查到患者发病的根本原因,为医生实现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缩短患者康复的进程,提高护理质量。
1 交流的目的
1.1 实现护理评判 通过与患者初步交流,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为初步护理方案的建立提供依据。
1.2 建立和谐护患关系 和蔼的态度,经常的沟通,增进双方了解,建立信任的基础,实现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和治疗的配合。
1.3 寻找护理和治疗依据 与患者进行深入的交流,在话语中发现有价值的护理和治疗依据,对症护理和治疗,实现康复。
1.4 增进团队合作精神 及时将患者情况反馈给医生,提供新的信息,可以密切医护关系,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提高工作效率。
2 交流的技巧与辨证施护的运用
2.1 语言交流 是交流的基本形式也是交流的主体,护士在与患者及家属进行谈话时,要注意说话的方式、语气、速度、音调、节律等变化,要使交流对象能够接受。不当的语言交流是刺激医患关系恶化,发生医患纠纷的直接导火索。
2.2 面部表情 在与患者进行交流时,护士要保持微笑是对患者的礼貌和尊重,要注意观察患者面部表情的变化,要注意患者的细微表情,防止延误病情或言语不当引起患者内心反感,导致刚刚建立的护患关系出现裂痕。
2.3 注意倾听 护理人员应该是积极的倾听者,要善于在倾听中发现患者的情绪和心理变化,从而为护理和治疗找到依据。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与患者交流时做到:1)注意力集中;2)听清并明确患者反映的真实意图;3)不要随意打断患者的语言;4)专心分析患者反馈的信息;5)用合适的方式鼓励患者继续交流。
2.4 角色转换 在与患者交流中要适时站在患者的立场进行思考,有助于护患沟通。
3 交流中辨证施护要注意的问题
临床医患沟通与交流技巧是医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行为学等多种知识的综合应用[2]。因此,护理人员在平时应加强学习培训,提高自身修养与知识储备,增强交流技巧。此外,与患者进行交流过程中,要注意保持一个“度”,要学会尊重病人,做到不该问的不问,在听到病人隐私后要选择与病情有关的问题向医生反映,保护患者的隐私是护理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在对病人进行中医辨证施护时要先征求主治医生和上级护士的意见,避免出现问题,延误病情或出现医疗事故。
[1]蔡举红.浅谈分诊护士的沟通技巧[J].吉林医学,2010,31(26):4582.
[2]魏来临,张岩.临床医患沟通与交流技巧[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