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例肝硬化患者胃镜检查分析
2011-04-01孙杰
孙杰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病症。它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都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影响,其许多并发症危及患者的生命,譬如上消化道出血等。胃镜是肝硬化患者必须的检查方法之一。而肝硬化患者的上消化道内镜下表现也正被众多医学同仁们探索总结。现将我院2006~2009年受检的73例肝硬化患者胃镜检查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3例肝硬化患者均为2006~2009年住院病人。其中男性44例,女性29例;年龄27~81岁;其中27~35岁12人,36~56岁42人,57~81岁18人。
1.2 方法 73例患者均为住院确诊患者。使用上海奥华光电内窥镜有限公司生产的VME-98型电子胃镜进行检查。术前准备同一般胃镜检查,咽部表面麻醉使用陕西利君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盐酸地卡因胶浆,麻醉满意后按食管、胃体、胃窦、十二指肠球部及降部、胃角、胃底、再到食管的顺序依次观察,重点观察粘膜表面色泽变化、出血、糜烂、溃疡、肿胀情况,静脉曲张及显露变化等,并行HP检查。HP检测使用珠海市克迪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幽门螺杆菌检测试纸。
2 结果
2.1 年龄 27~35岁12人,占16.44%(12/73),36~56岁42人,占57.54%(42/73),57~81岁18人,占24.66%(18/73)。
2.2 病因 肝炎后肝硬化62例,占84.93%(62/73),心源性肝硬化6例,占8.22%(6/73),混合性肝硬化3例,占4.11%,病因不明的2例,占2.74%。
2.3 病变与部位
2.3.1 出血 本组中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7例,占总数的23.29%(11/73)。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共9例,占出血病例的52.94%(9/17).均为重度曲张,呈结节状及串珠状。溃疡合并出血者6例,占总数的8.22%(6/73),占出血病例的35.29%(6/17)。另有粘膜糜烂及粘膜充血肿胀等病变,详见下述。
2.3.2 食管静脉曲张 依照曲张静脉的形态分:曲张静脉呈线状,血管平直的11例,占15.07%(11/73),呈蛇形的,13例,占17.81%(13/73),呈结节状,尚在食管下1/3的16例,占21.92%(16/73),呈结节状,累及食管中下段的的23例,占31.54%(23/73),全段曲张,食管腔狭窄的9例,占12.33%(9/73);色泽:红色征(+)的31例,占42.47%,红色征(-)的42例,占57.53%。
2.3.3 消化性溃疡共14例,溃疡合并出血者6例已如上述,其中胃溃疡9例,占总数的12.33%(9/73),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例,占5.48%(4/73),复合型溃疡1例,占1.37%(1/73);胃溃疡中胃体部溃疡3例,占33.33%,胃窦部溃疡6例,占66.67%;溃疡的形态:圆形、椭圆形7例,约占77.78%,线状1例,占11.11%,不规则形1例,占11.11%;
溃疡的大小:直径在5~10mm 7例,约占80%,10~20mm 2例,占20%。其中以胃溃疡多见,胃溃疡中,单发的3例,占22.22%,多发的7例,占77.78%;
2.3.4 糜烂 发生在食管的糜烂31例,占42.47%(31/73),呈点状、片状或条状,范围均在食管下段;胃的糜烂灶:胃底部8例,占10.96%(8/73),胃体部21例,占28.77%(21/73),胃窦部31例,占42.47%(31/73)。十二指肠球部粘膜糜烂的17例,占23.29%(17/73),降部糜烂的7例,占9.59%(7/73);形态呈点片状占绝大多数。
2.3.5 粘膜肿胀 本表现均出现在胃及十二指肠粘膜中,食管粘膜水肿均是静脉曲张的伴发症。受检的72例患者中,出现胃粘膜水肿的69例,胃及十二指肠粘膜水肿的71例,单纯十二指肠粘膜水肿的几乎没有。
2.4 HP检查结果 72例患者中,HP(+)者33例,占45.21%(33/73),HP(-)者40例,占54.79%(40/73)。
3 讨论
肝硬化是各种肝病逐渐发展必须经过的病理阶段。引起肝硬化的病因较为复杂,目前已知的有十余种。肝硬化失代偿其(晚期)以肝功能减退和门脉高压两大主证为主要表现,易出现多种并发症。肝硬化患者有许多检查手段,而胃镜检查在诸多检查中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通过本组病例,可以总结出肝硬化胃镜检查结果及相关结果的特点:
3.1 病因复杂,病毒性肝炎最常见 肝硬化目前最常见的病因是病毒性肝炎,约占60%~80%,其中主要为乙型、丙型和丁型[1]。本组73例患者中,乙肝后肝硬化62人,占84.93%,与资料统计数值相比略有增加,可能与我院病源量众多,但因技术和条件的原因,许多自身免疫性肝炎、遗传与代谢性肝炎无法确诊,或病毒性肝炎与以上几种肝炎重叠存在等因素有关。
3.2 患病年龄趋于年轻化 肝炎发展成为肝硬化的时间长短比一,与病变发展状态,机体的免疫功能等有关。但至少需要4年,特别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肝炎病毒同时侵袭时,更易发展为肝硬化。多家文献及资料中提到的高发年龄在35~50岁[2]。而本组资料中,36~56岁42人,占57.54%,最多,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其次为57~81岁组18人,占24.66%(18/73)。最小年龄27岁。27~35岁年龄段人数12人,占比为16.44%。杨永强[3]报道6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中,最小年龄29岁。肝硬化是一种慢性的、不可逆的病理结果,在漫长的治疗过程中,对人力、财力的消耗是不可小视的。肝硬化患者年轻化的趋势将对家庭、社会及一个民族产生的深远的、灾难性的后果。对于目前众多体检中取消乙肝检查的做法,除了能使患者减少某种歧视外,与患者接触的广大社会各界人士得到了甚么利益?故而早期确诊正规治疗病毒性肝炎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本病传染性的控制及再认识也应提高到一个足够的层面。
3.3 上消化道出血为肝硬化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但不全是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导致[4]肝硬化患者由于门脉压增高,侧支循环重建、开放,特别是中晚期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在所难免,重度静脉曲张者,因吞生硬食物、情绪激动、重体力活动、便秘、咳嗽等诱因易发生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甚至可危及生命。但这不是出血的唯一原因。本组资料中,并静脉曲张出血9例,占64.29%,而消化性溃疡并出血6例,占35.29%,位居第二。本病发生溃疡的部位、形态及大小与一般的消化性溃疡无特殊区别。尤其应注意的是胃溃疡中多发者占比与单发者相差较大,可能是由于胃粘膜广泛充血水肿,微循环状态持续不良、代谢产物积聚、毒性物质排出不畅反复刺激等有关、肝功能减退对促进胃酸分泌的各种激素灭活减少等因素有关。其次是粘膜的长期充血水肿及糜烂均是出血的原因、诱因。许多患者及医务工作者因此对胃镜检查心存恐惧,应该强调,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积极而稳妥的胃镜检查能明确出血的主要原因。
3.4 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肝硬化患者中绝大多数处在失代偿期。门脉高压症状极为显著,故而静脉曲张也较明显。镜下所见曲张静脉的形态由直线状,逐渐向蚯蚓状、结节状发展,严重者占据食管腔,色泽由灰蓝转而成红色。本组资料中,呈结节状,累及食管中下段的23例,占31.94%(23/72),位居第一;呈结节状,尚在食管下1/3的16例,占22.22%(16/72),占比最少但最严重的是全段曲张,食管腔狭窄的9例,占12.50%(9/72)。而出血后的曲张静脉内压力有所减轻,其红色征不再是阳性。但常有部分肝功损害严重的患者,其静脉曲张的程度并不很严重可能与长期服用降门脉压的药物有关。
3.5 门脉高压性胃病几乎普遍存在 肝硬化患者因门脉压增高引发门脉系以下血管扩张,血液回流受阻,故胃肠道均呈瘀血状态,因此患者主观上腹胀、恶心、食欲减退,客观上胃镜所见胃粘膜充血水肿,反光增强,呈马赛克样改变,称之为门脉高压性胃病。门脉高压不除,此种现象就会持续存在,要深刻认识到长期持续的降门脉压的重要性。此类患者胃镜操作应轻柔,活检时不宜夹取太多太深,以防因组织松软及凝血不佳等诱因而出现大出血。
3.6 HP感染率 肝硬化患者因门脉压增高,胃肠道淤血、缺氧、胃动力低下,排空延缓,食物潴留增加;肝功能不良,抗感染能力降低等原因,更易招致HP感染并发生消化性溃疡。本组病例中HP(+)患者33例,占总数的45.83%,冯红军、牛省利[5]等对肝硬化患者进行HP感染的相关性研究中指出,肝功能分组属childpush分组c级患者中HP(+)组AFP水平和血氨水平明显高于HP(-)组。提示肝功能愈差,愈易诱发HP感染,且可能促使肝癌和肝昏迷的发生。对HP的检测及清除对肝硬化患者有积极的治疗意义。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46.
[2]刘飞.肝硬化78例胃镜表现对比分析[J].中国社区医学,2009,11(211):113.
[3]杨永强6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9):171.
[4]张建成,沈艳萍.48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诊治分析探讨[J].当代医学,2011,17(6):58-59.
[5]冯红军,牛省利,光彩锋,等.HP感染与肝硬化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