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78例翼状胬肉逆行切除术的疗效观察

2011-04-01郭建军

当代医学 2011年20期
关键词:翼状胬肉巩膜

郭建军

翼状胬肉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眼科疾病,是由于肥厚结膜和结膜下的组织内球结膜向眼部角膜表面侵袭所引发的疾病[1]。其发病原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与生活环境,如粉尘、烟雾、长期强光刺激等有关[2]。临床治疗过程中,药物和单纯的物理治疗均无效,因此需要采用手术治疗。逆行切除手术治疗翼状胬肉是临床治愈率较高、复发率较低的一种手术方法,应用较广。我院为分析此手术的疗效,现对我院2009年9月 ~2010年9月收治的翼状胬肉行逆行切除术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8例患者为我院2009年9月~2010年9月眼科收治的患者,其中男性42例,女性36例,患者年龄在26~66岁之间,平均(38.12±10.46)岁。经检查,患者均为单眼发病,且所有胬肉均已经侵入角膜并到达瞳孔缘以上。患者均无其他眼部疾病。78例患者中,2例为工人,76例为农民,均为原发病例。

1.2 手术方法

手术前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如果有结膜的明显充血,则现使用抗生素滴眼液联合皮质类固醇滴眼液进行治疗,时间为3~7d,待充血情况消失或有明显减轻后,再进行手术。如果患者无充血情况,则可单纯使用抗生素滴眼液治疗,时间为3d。

手术在显微镜下完成。术前进行常规的结膜囊冲洗,并对眼睑及其附近的皮肤进行消毒。患者取平卧位,使用麻醉药物对患者眼部进行表面麻醉,并用开睑器将眼睑打开,再使用利多卡因进行局部的浸润麻醉。麻醉完全后,在胬肉的表面鼻侧的球结膜处,距离角膜约5mm处,向角膜缘切开一“[”形切口。沿着切口的三条线,贴紧球结膜,向上方、下发和鼻侧方分别将翼状胬肉与结膜组织分离,直至泪阜处。同时进行烧灼止血。在分离时,一定要分离彻底,使分离出的结膜上皮内不包含任何结膜下组织纤维。随后,将胬肉组织与巩膜进行钝性分离,将虹膜恢复器贴紧巩膜面穿过。固定胬肉体,沿着胬肉生长方向与角膜面进行钝性剥离。直至将翼状胬肉与角膜上皮完全剥离后,使角膜呈现一个光滑透明的平面。胬肉组织再与泪阜部分离,将胬肉和胬肉下方的增生变性组织共同切除,并保证角膜、巩膜均光滑,无毛躁感。对结膜进行修剪,将结膜游离缘与浅层巩膜间断缝合固定。在角膜缘近侧保留2~3mm。

术后常规在结膜下方注射地塞米松,并在结膜囊处放置泰利必妥眼膏,将手术眼包扎完好。术后每日为患者换药。根据患者情况,于5~7d拆线,术后使用局部抗生素滴眼液与皮质类固醇滴眼液治疗2~3周。直至患者充血情况完全消失。

1.3 疗效判断标准

痊愈:患者手术后检查,术区光滑,眼部结膜平整,未发生水肿和充血情况,角膜上皮光滑,未出现新生的血管和胬肉组织。复发:患者经过治疗后,再次出现结膜的明显肥厚和充血,并在角膜的创面出现新生血管和结缔组织。

2 结果

患者手术后早期有轻度的异物感、流泪和畏光等症状,拆线后症状消失。角膜上皮在术后3~5d愈合,2~3周后结膜充血消失。术后对患者进行半年的随访,有73例患者痊愈,痊愈率为93.15%;5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6.85%。患者均未出现眼睑与眼球部的粘连,眼部活动较好,瘢痕小。

3 讨论

翼状胬肉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眼科疾病,尚无相关发病机制的准确研究,多认为是来自于外界的长期刺激,产生慢性炎症病变。可能由于外界刺激导致睑裂处的鼻侧和颞侧的角膜缘干细胞损伤,随后使细胞的屏障功能减退[3],造成细胞下的纤维组织增生。而且,细胞损伤后,还能够释放出血管增生因子,促进胬肉的加速形成。患者可在单眼或者双眼发病。需要强调的是,对于翼状胬肉,一旦复发,其胬肉的生长较以往更快[4],病变的范围也更大,因此,采用各种方式降低翼状胬肉的复发是治疗的关键。翼状胬肉的手术治疗,是效果较好的治疗此病的方法,其手术操作简单,容易实施。

逆行切除术是近几年治疗此病发展较快的手术方法,患者能得到较好的治愈效果,复发率较低。我院通过对79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首先,在手术中将角膜表面的胬肉组织进行分离切开时,一定要切除的彻底,使角膜在切除后平整干净,并不留任何的血管和增生的组织,不能出现小的凹凸面。这样能很好地预防患者复发。

其次,在手术中将角膜进行清除时,一定要控制在角膜的表面和角膜极浅表层,不可随意地进入到角膜的深部,更不能将角膜穿透,以减少对角膜的损害,防止日后患者出现散光等情况。还要注意减少对角膜实质层的保护,防止因为角膜瘢痕导致角膜变形。如果在手术中有房水流出,证明已经有角膜被穿透,需要立即停止手术,检查患者的眼部创伤情况,并在显微镜下进行严密的缝合处理。

再者,要对巩膜表面进行彻底的止血,以保持巩膜表面干燥,无渗血请情况。药物治疗在手术后也是必须的,药物使用不但能抗炎,抗感染,还能减轻患者的充血情况,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防止炎症性的细胞移动,抑制肉芽组织生长[4]。

最后,防止患者复发,可在以下几方面进行加强:(1)在手术中对角膜和结膜周围的组织进行彻底的清除。(2)术中操作规范熟练,动作轻柔,以减少对眼部正常组织的损失。(3)对非胬肉增长的眼球组织区域,要防止刺激,避免刺激造成炎症反应。

采用显微镜下翼状胬肉逆行切除手术,不但能使手术视野更为清晰,对组织解剖结构进行良好的判断[5],还有利于医生对胬肉组织分离,避免损伤其他眼部组织。而逆行切除,尤其针对了胬肉的生长方式,将连接的最紧密的区域进行最后撕除,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整个手术操作简单,患者手术时间短,术后愈合好,手术后复发率较低。我院对78例患者进行了随访,仅5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6.85%。其余93.15%的患者均痊愈,证实此手术方法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1]张崇义,赵小红.翼状胬肉逆行切除术的疗效观察[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0,14(8):735-736.

[2]袁俊耀.翼状胬肉105例112眼逆行切除术的治疗体会[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版),2009,38(21):1015-1016.

[3]孙敬雯,田艳明.逆行翼状胬肉切除法与顺行切除法对比分析[J].临床眼科杂志,2004,12(2):247-248.

[4]陈楚贤,林浩.翼状胬肉逆行切除术联合地塞米松注射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2003,24(4):112-113.

[5]王云娥,唐世云.显微镜下翼状胬肉逆行切除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1):581-582.

猜你喜欢

翼状胬肉巩膜
巩膜炎的超声诊断价值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翼状胬肉逆行撕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应用
探究翼状胬肉的中医治疗方法
原发性与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指标及实验室指标差异
巩膜外环扎术治疗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巩膜镜的临床应用
眼睛长胬肉要不要治
老年表层巩膜炎和巩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
翼状胬肉自体干细胞移植术后口服中药治疗6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