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城市滨水空间设计的探讨

2011-04-01纪向南

地下水 2011年4期
关键词:水区滨水水体

纪向南,杨 平

(西北大学 城市与环境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

城市滨水空间是构成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部分,是信息交流、情感交流及娱乐休闲的场所,是大众活动的舞台。而城市滨水区自身的开放性和吸引力等特色,使之成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极富特色的一部分[1]。滨水区是水域和陆地交界的地带,是人工景观和自然地景融合的区域,所以也是城市中最具生态价值的一部分。滨水区的自然因素能够使人与环境达到和谐、平衡的发展,往往因其在城市中具有的开阔的水面空间成为旅游者和当地民众喜欢的休闲区域。与此同时,滨水区的边缘性、开放性等特征也增强了城市的可识别性。城市滨水区往往是城市历史与文化积淀最深的地方,是最能展示城市风貌的地段。如何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打造出宜人宜居的滨水空间是规划师努力地重点。

1 滨水空间的界定

滨水空间来自英文“Waterfront”,其概念是城市中陆域与水域相连的一定区域,它一般由水域、水际线、陆域三部分组成。空间范围包括200~300 m水域空间及与之相邻的城市陆域空间,及至距离为1~2 km,相当于步行15~20分钟的路程。

城市滨水空间是自然要素与人工景观要素相互平衡、有机结合的结晶,前者主包括江、河、湖、海等水系及与之相互依存的硬质要素如自然植被、山岳、岛屿、丘陵地、坡地等自然地形地貌,后者由一系列的公共开放空间、滨水公共建筑形态等组成,滨水区正是在同一时空中表现出了这种自然景观的伟岸及人工景物的壮丽,使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相互依存、相互创造的关系的生动写照[2]。滨水区既是陆地的边缘,又是水体的边缘,包括一定的水域空间和与水体相邻近的城市陆地空间,是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建设系统相互交融的城市公共开敞空间。

2 滨水空间的分类与特点

滨水空间按照水体的形态不同,可分为:带状水体、网状水体及面状水体,基于不同形态水体的滨水区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按照滨水区所毗邻的水体的性质不同,可分为:滨河区、滨湖区、滨海区、滨江区;按照滨水地区土地使用的不同,可分为:滨水工业区、滨水居住区、滨水文化娱乐休闲区、滨水湿地、滨水商业区、滨水史迹保护区、滨水自然风景区、港口区等[3]。

滨水空间特征主要表现为开放性、多样性、可达性、识别性和效益性等特征。

开放性作为城市的开敞界面,城市滨水区综合了原有的建筑和城市空间,保持与城市中心景观在视觉上的通透与开敞,使其成为城市生活景观的延续及城市公共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城市融为一体。

多样性在城市滨水区进行综合性社区建设,形成多样的用地平衡,多样化的功能娱乐、休憩、赏景、贸易、码头等,准确地提供公众丰富的连续印象和宜人的体验,增强滨水区的吸引力。

可达性:在自然形象中很少像水体这样具有莫大的吸引力,通过设计提供通至滨水区或邻水路的游憩步行系统,让市民真正享受到清新宜人的景观和从水面掠过的乐趣。

亲水性:以体现出滨水空间与其它城市空间的差别,充分满足游人的心理和行为需要。

识别性:作为城市边缘地段的滨水空间被认为是塑造城市形象的特殊场所,使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得以延续和拓展,从而增强了城市的可识别性,成为城市的“窗口”和“门户”的象征。

效益性:滨水岸边恰当的土地利用规划和道路规划也能增加对资源的享用,从而提高地产价值和增强当地政府的财力,并带给城市更多的投资。

3 滨水空间的使用者心理需求

城市滨水区公共空间虽然地处城市水陆交界处,从位置上定位是两侧空间的过渡空间,功能上与水、陆两空间功能也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已不再是两侧功能直接的延伸,而是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从性质上可以把人们在滨水区公共空间所进行的活动分为体育活动、娱乐活动、休闲活动、文化活动、消费活动等几种类型[4]。

由于城市公共空间的高使用率,因此人们对城市公共空间环境有着比城市其他空间更高的心理要求:公共性与私密性、多样性与选择性、生活性与生动性、舒适性与易识别性,这些都要在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中予以体现,以及人在滨水公共空间环境中重要的心理特征就是亲水性[5]。

滨水区公共空间因其特殊空间形态的特征,使得环境中发生的行为心理主要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活动的亲自然性,滨水公共空间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的场所;二是交流行为的非匿名性,滨水公共空间为附近的市民提供了一个公共交流的场所。

4 城市滨水区公共空间的设计原则

城市滨水区公共空间的设计目的是在于塑造城市形象,培养居民的自豪感,增强城市生活的凝聚力,带来整个区域的复兴和发展。设计上应重视城市公共空间的美学价值,建立符合地区发展定位的城市标志性景观系列。重视和保护城市特有的水文化,充分挖掘和延续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质,为城市发展积淀深厚的人文底蕴。根据不同因素对城市滨水区公共空间的影响,可以将城市滨水区公共空间的设计原则归纳为以下几点:防洪性、共享性、可达性、亲水性、生态性、功能性、艺术性、观赏性和文化性。[6]

4.1 防洪性

城市安全永远是第一位,在滨水空间设计中除了要满足休闲、娱乐等功能外,它还必须具备一项特殊的功能,就是防洪性。它在满足市民的文化需求,城市景观的优化发展的同时还必须具备防洪的功能。

4.2 共享性

滨水区往往是一个城市景色最优美,最能反映出城市特色的地区,在规划时应确保滨水区公共空间的共享性,这不仅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而且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为公共空间所配套的项目如游乐、商业、休憩等应为大众开放。[7]

4.3 可达性

滨水区的交通组织十分复杂,应在城市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的框架下进行有序组织,应注意处理好该地区的水陆换乘,过境交通和滨水区的内部交通以及步行系统和车行系统的关系。为简化交通,应采用过境交通与滨水地区的内部交通分开布置的方法。

4.4 亲水性

“水为万物之源”。无论从物质生理需求还是文化心理因索上分析,水都对人有着原始的吸引力,这是“亲水性”原则的基础。尤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对水的亲和与关注,使水与社会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形成了独特的“水文化”。孔圣人曾说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他又曾对奔流不息的河水发出感叹:“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重视“亲水性”的原则需要理解“水”作为独特的要素给人带来的亲近感,尽可能创造使人们更方便地通过各种感观感受水体的机会,达到不论四季水面如何涨落,人们都可触水、戏水、玩水。把城市滨水区建设成为具有良好生态效益的优美景观带,成为人们亲近自然、享受绿色、阳光和新鲜空气的最佳场所。[8]

4.5 生态性

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模拟自然江河湖海岸线,以绿为主,运用天然材料,创造自然生趣,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加景观异质性,强调景观个性,促进自然循环,构架城市生态走廊,实现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4.6 功能性

城市功能性的需求是一个好的城市设计中所必须具备的要素。任何城市设计都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求,这种需求有生理上的也有心里上的。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人文会造就人们不同的需求。功能性的设计不是千篇一律的,它应该以人的不同需求做不同的设计。

4.7 艺术性

每一个设计作品,不论是建筑、景观、室内或者平面,在满足其功能的最基本要求之外,对其艺术性的追求是设计者最花心思的部分。艺术性的追求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而越发被人们重视的。它是人们对精神需求的一种体现,也是当代人们展现其自我特色的一种表现。艺术性的概念属于美学的范畴,它的概念比较的空泛。滨水空间因为其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它的设计的艺术性表达也应别具特色。结合水来做设计也应该是其艺术体现的一种手段。水的艺术性的设计是多种多样的,在广阔的室外空间,它的艺术空间更大。

4.8 观赏性

滨水区公共空间是形成城市景观特色最重要的地段,滨水空间环境的建设的目的,是在于打破城市发展、市民生活与水没有关联或关联很少的状态,让市民在单一城市景观的感觉之外体会到多姿多彩的滨水景观,为市民提供一个美好的自然生态景观环境、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和优质的工作生活环境。在规划时,应借助城市设计处理好滨水区公共空间整体性和特色的平衡,处理好点、线、面的结合关系,以创造优美的滨水城市轮廓线,独具特色的滨水节点,连续的开放空间及开阔的视线走廊等。

4.9 文化性

滨水公共空间的文脉物化于实体界面层面,主要体现在这一区域城市肌理的组织以及历史建筑、传统符号、民俗民风等主题元素上。这些肌理组织与主题元素都经过长时间城市生活作用的沉淀,蕴含了一种经时间检验的科学性与大众心理的习惯性。任何贸然改变都有可能造成一种文化意义上的断层与失落。对历史文脉的尊重,不仅仅是对过去的感怀,更是对历史的继承、对未来的负责。

5 小结

城市滨水空间的发展己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但理论上至今仍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片面模仿其他城市滨水公共空间的开发经验,必然会导致开发失去理性,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因此,系统的理论支持,构建其规划设计理论体系,坚持规划原则,可持续发展就成为下一步亟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1]王建国.城市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2]侯仁之.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学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

[3]李蕾,李红.城市滨水区开发的转型机制研究.华中建筑,2006,24(3):119-122

[4]王晓东.滨水区城市设计的多维度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6.

[5]刘艳红.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研究[D].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6]景伟娟.城市滨水景观生态规划研究[D].新疆:新疆农业大学,2007.

[7]郭红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研究.华中建筑,1998,23(3).

[8]刘莹.城市滨水区空间形态分析.硕士学位毕业论文.天津大学,2004,36.

猜你喜欢

水区滨水水体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浅探
多源污染水体水环境质量提升技术应用
生态修复理念在河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瓶瓶罐罐大世界之沙水区玩具
英国城市更新研究——以克莱德滨水区为例
基于生态恢复性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探析
滨水景观带的设计分析
后申遗时代杭州段运河滨水区可持续保护利用思路探讨
广元:治理黑臭水体 再还水清岸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