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惠渠灌区排水系统浅析
2011-04-01贾志胜杨彩莲魏永强
贾志胜,杨彩莲,魏永强
(陕西省渭南市洛惠渠管理局,陕西 大荔 715100)
洛惠渠灌区排水系统浅析
贾志胜,杨彩莲,魏永强
(陕西省渭南市洛惠渠管理局,陕西 大荔 715100)
洛惠渠灌区建成后因灌溉影响,地下水位普遍上升导致次生盐碱化面积不断扩大,整个灌区盐碱化问题显得特别突出,为了抑制盐碱化的发展,灌区修建了完备的排水系统,但经过多年运行灌区排水系统出现老化失修,排水不畅等问题。通过深入分析排水系统的作用及存在问题,引入生态治理的理念,提出利用工程、农业、生物、管理等多种措施解决灌区排水系统问题,对于北方类似灌区排水系统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洛惠灌区;次生盐碱化;排水系统;改造对策
洛惠渠灌区地处陕西关中平原东部、北洛河下游。1934年自洛河状头筑坝引水,1950年开灌受益,灌溉大荔、蒲城、澄城三县74.3万亩农田。洛河将灌区分为洛东、洛西两部分。开灌初期由于采用大水漫灌等粗放式管理办法,加之渠道未采取防渗措施,渗漏严重,造成灌区地下水位持续上升,次生盐碱化面积发展迅速。为了抑制灌区盐碱地面积的扩大,上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灌区建成了洛西和洛东较为完备的灌溉排水系统。其中:洛西灌区排水系统集水面积991 km2,共布设排水干沟4条,全长48 km;支沟10条,全长96.8 km;分毛沟200条,全长315 km。洛东排水系统地面径流控制面积593 km2,包括西干、中干、盐干、洛河分散系统四大排水系统共计干沟6条,全长64.3 km;支沟45条,全长102 km;分毛沟428条,全长644 km。
灌区排水工程的建成运行,有效地控制了盐碱化面积的发展,改善了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农业产量成倍提高。如大荔县许庄镇,曾经是洛灌区次生盐碱化最严重的地区,自修建了排水中干沟后,盐碱地变成高产田,粮食产量超千斤。但上世纪80年代后期,由于灌排管理的分离,部分工程年久失修,加之群众向排水渠倾倒垃圾、禾秆,填渠筑田,毁渠建房,造成排水渠严重淤积堵塞,排水不畅。导致灌区地下水位又有所上升,耕地返盐碱趋势严重,到2009年底,盐碱地面积由过去20万亩增加到35万亩,严重地影响了群众的农业生产和正常生活,阻碍当地经济发展。
1 灌区排水系统的作用分析
1.1 灌区排水系统可有效维持地下水位的动态平衡
控制灌区地下水位,防止次生盐碱化、土地荒漠化的发生。
1.2 灌区排水系统可消除洪涝灾害的发生
排水系统的建成提高了灌区抵御特大暴雨的能力,保证了灌溉渠道暴雨、塬洪发生时的运行安全;同时排水系统肩负大荔、蒲城县城及灌区内村庄的排水任务,还具有排泄卤泊河、龙泉河、漫泉河流域的部分地表径流的作用。
可消除农田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排水沟与渠道一样是农田的“生物廊道”,其自然的沟底与内壁多孔的土壤具有吸附和过滤作用,沟内生长的水生植物及沟边的杂草对田间流失的大量氮、磷具有较好的吸收作用,是非常好的“人工湿地”,它具有独特的动植物生态环境。排水沟道与小型河湖结合可以将非点源污染源控制在产生区,并利用传输廊道对污染进行截留、转化、降低输出量,减少收纳水体的治理。排水顺畅可以避免孳生污染源与病虫害;排水沟土堤草沟有利于多样化植物及微生物的栖息与生长繁衍,并可利用水源涵养与地下水补给。
2 存在的问题
2.1 排水系统设计标准偏低,存在设计缺陷
排水系统设计过程中只注重排水问题而未重视排、蓄、用的有机结合及排水的再利用,致使雨季高强度降雨携带大量土壤养分及污染物直接排入洛河、渭河下游,造成下游河道污染及丰水年的雨季内涝灾害。如2003年,年降雨量达843.5 mm,是平均年份的1.84倍,导致灌区受灾面积达40万亩,10万亩农田出现明水,蒲城县的富家、董楼、高密、思补等7个村庄被淹,直接经济损失达5 000多万元,给当地农民带来极大的损失。
2.2 排水沟渠严重淤积,排水不畅
由于在管理上的灌排分家,造成排碱清淤经费难以落实,加之农村群众劳动积累工的取消,清淤整治工作难以开展,淤积堵塞严重,排水不畅。截止目前,灌区80%以上排水干、支沟严重淤积,排水不畅;分、毛沟杂草丛生,更有回填种田、建房的现象,已起不到排水作用。灌区多年来只灌不排破坏了地下水的动态平衡,引起渠灌区地下水位上升,致使灌区耕地土壤盐渍化及井灌区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致使部分土地荒漠化。据灌区20世纪90年代至今观测,井灌区地下水位年下降0.5~0.8 m;渠灌区地下水位回升,且富营养化,不适宜人、畜饮用;土地返碱面积扩大,据2002年统计资料灌区共有盐碱面积达72 560亩。影响自然生态平衡,致使部分动植物物种频于灭绝,据《蒲城县志》记载,仅蒲城县内原有野生动物200多种,野生植物300多种,现在许多大型食肉动物及猛禽几近绝迹;野生植物种类也有所减少。大田作物病虫害蔓延:如蒲城酥梨黑星病、大棚瓜的腐烂病已成蔓延趋势。
2.3 由于管理体制问题,导致排水系统管护政策不到位
由于近年来,排水系统维修资金不足,严重制约了排水系统的建设与维护。已建排水工程自农村联产承包后也没有再组织群众进行维修养护。同时由于灌排分离,导致灌区不能比较详细了解排水工程状况,各县的排碱指挥部也不能了解灌溉渠道情况,管理协调难度大。
3 改造对策
排水系统改造在采用工程改造措施的同时,引入水利生态理念,加强生态治理力度,结合流域治理,变渠道、排水沟道绿化为美化,建立节水型生态农业社会,建设生态园林型的现代灌区。
3.1 工程措施
1)加大投资力度,全面彻底改造排水系统。
灌区排水工程是社会公益性工程,离不开全社会和各级政府的支持和重视,政府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加大更新改造的力度,恢复设计断面,改善当地恶劣的生产生活环境状况,使工程恢复新的生机。
2)建立灌区水盐动态观测网
灌区地处西北地区,降雨稀少,蒸发强烈,土地经常受到荒漠化和盐渍化的威胁,生态环境脆弱。由于环境与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密切相关,而生态环境的变化又是一个十分缓慢的过程,为了及时了解影响环境变化的趋势,防止环境恶化,必须加强观测,建立水盐动态观测网。
3.2 农业措施
1)加强园田土壤管理
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脱盐率,充分利用降雨资源,通过这些措施的运用有效保持土壤水分,促进农田四水转换,减少渗漏,降低排水沟道的压力。
2)种植绿肥
采用覆草法、生草覆草法、覆膜法、果树集雨肥水穴灌等农业措施把有效降水最大限度的利用起来,实现降雨在集雨单元内的优化配置。
3.3 生物措施
1)建立排水沟道的生物防护体系
在排水沟道内坡种植耐盐碱的植物及水生植物形成草皮护坡,提高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同时起到净化水质消除点源污染的作用,也为多样化动、植物及微生物提供栖息与生长繁衍的栖息地。
2)建立田间林网
农田防护林改善农田小气候,降低风速,减少蒸腾量,增加空气和土壤的温度与湿度,提高土壤含水量和肥力等,从而形成一个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的良好生态环境,田间林网对环境生态影响作用不容忽视,建立节水型社会和节水型农业,建立“窄林带、小林网”,“乔、灌、草”结合的防护体系。
3)推广草田轮间作与林(果)草混间作的农、林、草复合系统
采用可持续的农业技术措施,如间作、轮作,使用绿肥或培土作物,地被作物,乡土树种,复合农林业,少耕或免耕,生物控制,综合病虫害防治,轮牧等。保持生物食物链的连续性,动植物种属的多样化。
3.4 管理措施
加强灌排结合,理顺管理体制。目前,洛灌区灌溉由渭南市洛惠渠管理局管理,排水则由两县排水工作站负责,按照“谁建设、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应加快管理体制的改革,建立责、权、利的统一,实行灌排的有机结合,保证排水工程维修资金,强化工程管理,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
加强灌区科技管理。大力推广沟灌、小畦灌、膜下灌等技术难度不大、易掌握、好管理的地面节水灌溉技术,同时控制灌水定额,以减少灌溉的渗漏损失。
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对灌区群众进行《水法》、《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防洪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灌区群众的整体素质,增强群众节水意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及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4 结语
洛惠渠灌区排水系统的建成运行为解决灌区次生盐碱化起到了巨大作用,但经过多年运行,淤积严重,排水不畅,功能丧失。通过引入生态治理理念,对排水系统的综合治理,达到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配置、节约和保护,在灌区建立高产、多功能和可持续的生态园林型的现代灌区。
[1]沈荣开,冯广志,杨晴.灌区节水改造规划[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4.
[2]水利部农村水利水土保持司.除涝治碱 以水兴农,1990.
[3]节水灌溉编辑部.节水灌溉[J].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4.
[4]洛惠渠志编纂委员会.洛惠渠志[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
[5]大荔县志编纂委员会.大荔县志[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6.
[6]蒲城县志编纂委员会.蒲城县志[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3.
[7]渭南土壤编写组.渭南土壤[M].陕西:天则出版社,1990.
[8]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水土专业委员会.农业高效用水与水土环境保护[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0.
[9]灌溉排水学报编辑部.灌溉排水学报[J].河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10.
[10]王儒述.西部水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J].河南:中国水利科技网.2003.
[11]康邵忠.农业节水科技发展态势与重点研究领域[J].中国水利科技网.2003.
[12]任三成.陕西灌区管理[M].陕西: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2.
[13]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西部大开发与水资源文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0.6.
P641.6
B
1004-1184(2011)04-0069-02
2011-04-15
贾志胜(1974-),男,陕西合阳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工程设计及项目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