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草地股份制合作经营模式探索
——以甘肃玛曲县为例

2011-04-01杨春雷

草业科学 2011年2期
关键词:联户股份制牲畜

杨春雷

(甘肃省玛曲县西科河欧拉羊种公畜养殖场,甘肃 玛曲 747300)

青藏高原草地资源丰富,植被类型多样,不仅是我国主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也是长江、黄河等河流的发源地。境内优质的天然草地具有涵养水源、控制水土流失、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维护草地生态平衡等作用,对青藏高原区域及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近年来,草在退化[1]、草地生态环境加剧恶化,草地家庭承包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为此,遵循草地生态建设整体特性要求[2],在草地家庭承包的基础上,参考玛曲县部分牧村草地承包后按股份合股组成联户或集体合作经营,牲畜按入股草地股份投放、家庭经营的方式,提出完善青藏高原地区草地家庭承包股份制合作经营模式——冬春草地股份制联户、夏秋草地股份制集体(自然村)合作经营管理双重机制模式,供青藏高原地区草地生态保护、畜牧科研工作者借鉴和参考。

1 研究区概况

1.1玛曲县基本情况 玛曲县隶属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甘肃省西南部,青藏高原东端,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地。黄河在玛曲县境内流程433.3 km,补充水量45%左右。全县辖2镇6乡3场,2009 年底,总人口4.6万人,其中牧业人口3.63万,是一个以藏族聚居为主的纯牧业县。全县总土地面积96.05万hm2,其中天然草地面积85.9万hm2,占总土地面积的89.4%。境内海拔3 300~4 805 m,气候类型属高寒阴湿类。年均气温 1.1 ℃,年均降水量为615 mm,年蒸发量为1 352.4 mm,无绝对无霜期。玛曲县的草地属川西、藏东高原灌丛草甸区,草地类型多样,以亚高山草甸草地为主。牧草生长期为180~210 d。畜种有河曲马、牦牛、欧拉羊。2009年牧民人均纯收入3 099元。

1.2玛曲县草地家庭承包情况 玛曲县于1996年开始草地承包,历经10年,至2005年底才基本完成全县冬春草地划包到户,夏秋草地划包到小联户、大联户或自然村。前期承包的约60%乡村基本设有乡界、村界,有的设有组界。随着承包的递进和完善及退牧还草项目中围栏建设的实施,草地划包的成果进一步得到巩固。多数村组都以不同大小的联户形式拉上了围栏,少部分有定居条件的牧户建设了自家草地围栏和简易房子,真正开始家庭牧场生活;夏秋草地设有村界或联户界。

1.3草地家庭承包取得的成果 草地家庭承包落实了草地经营权,为个体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牧民加大了畜牧生产、围栏建设和住房建设的投资力度,改变了游牧生活,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草地吃大锅饭的局面,部分无畜户和少畜户在出租草地时获得了相应的补偿。通过承包,基本解决了许多历史遗留的边界纠纷和冲突问题,促进了社会的稳定。草畜双承包降低了放牧的劳动强度,使部分劳动力或家庭转行从事其他产业,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入学率,某种程度上提高了牧民科学养畜和非生产畜的出栏意识,形成并发展了草地租赁或流转的市场。

2 草地家庭承包存在的问题

2.1客观条件制约草地家庭承包 玛曲县的草地总面积为85.9万hm2,按1996年的牧民人口3.2万人分,人均约27 hm2,各乡因人口密度而异。草地按使用季节分冬春草地和夏秋草地,每户草地承包后既有冬春草地,又有夏秋草地。夏秋草地因海拔高,相对寒冷,冬季被雪覆盖消融慢,无法正常利用,不具备牧民建房定居的条件,牧民定居在冬春草地上进行。一个中等人口的家庭按5人算,冬春草地约有70 hm2。

建立家庭牧场必须具备3个条件:水源(包括人、畜饮水)、向阳、干燥、具有一定面积的居住地和冬春季牲畜需要正常利用的草地。玛曲县65%以上的冬春草地在承包面积的限制下不具备建立家庭牧场生产、生活的3个条件,没有居住点的约占承包户的31%,缺少水源的占62%,山地草地冬季被雪覆盖无法正常利用的占22%。大多数村组在承包时酝酿不出好的方案,只能用原始抓阄的方法,有的自然村为了饮水问题,平地草地只能划包成宽几十米至上百米,而长为5~10 km不等的长条状,牲畜每天来回食草践踏。有的山地草地只能从沟口至沟脑按顺序划包,沟脑的草地冬季被雪覆盖不能正常利用。抓阄划分有利于少部分牧户。冬春草地建家庭牧场,夏秋草地联户使用的,只占全县草地承包户的13%左右;建立四季草地家庭牧场的占12%;仍以自然村形式吃大锅饭的占6%左右;整村打乱原承包界,内部重新商议划包的占1.5%;无畜户和卖掉牲畜的少畜户、专一出租草地的占6.5%;以不同大小联户形式居住和利用草地的占61%。在联户或集体形式内又有2种不同利用草地的方式:1)内部无条件、契约,仍大户吃小户、吃大锅饭,占联户和集体形式的约3/5;2)内部以承包草地合股,牲畜按草地股份投放、自主经营的占2/5。因条件限制,在夏秋草地的利用上只能划分到大小不等的联户或集体。草地承包后,除了股份制联户或股份制集体利用夏秋草地时较公平外,其余的各种组合形式在夏秋草地的利用上很少公平放牧,吃大锅饭的问题比冬春草地严重。

2.2草地家庭承包在草地生态保护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2.1对草地生态功能重要性的认识和建设保护 草地的生态功能属性是公益性的,它的生态效益不仅使功能区和江河下游地区受益,乃至对全国、全球的气候影响是巨大的。它的这种生态功能的公益性和脆弱性需要国家建立维护草地生态系统的规划建设、加强保护、参与管理和干预的机制[3-4]。

草地单位面积产草量=保护植被根系的地上部分生态草量(常数)+畜牧生产草量+损失。从式中不难看出,生态草量是政府管理和保护的对象。草地承包明确了牧户利用草地的“责、权、利”[5],但对于地理位置偏远、畜牧业发展速度慢、经济落后、生产收入单一等特点的牧区,牧民能否自觉保留生态草量仍是个问题。而草地家庭承包的体制模式内没有政府参与管理的机制和实质的协调补偿机制,使草地越分越散,生态单元草地面积缩小,生态单元居民分散,草地管理无从着手,牧民居住建设无序,达不到草地生态遵循整体连片、统一规划建设、统一管理的标准要求。相反,这种分散利用、无序居住的方式,增加了牧道、便道、定居点、饮水点等建设的投入和对草地生态的破坏。

2.2.2草地超载过牧与生态的问题 早在1982年牲畜家庭承包后就开始了牲畜超载和不平衡发展问题,其根本原因是牲畜自主经营,草地集体所有,追求经济利益[6]。1996年开始的草地家庭承包,使放牧方式更加多样。调查显示,全县22%的村组草地仍吃大锅饭集体利用,牲畜仍然自由发展;53%的村组在草地的利用上大畜户给少畜户和无畜户一定的补偿,虽减少了部分非生产畜数量,但增加了生产用畜数量,牲畜总体上还是增加。而只占25%的家庭牧场利用的草地与其他方式相比,无大的区别。相反草地承包后一部分被出租的草地(承包后出现的新形势)退化更为严重。全县约占16%以上的大畜户以租赁草地或补放牲畜的方式来解决草畜矛盾发展牲畜。草地租赁看似合理,但存在保护和管理的问题。随着牲畜发展,草地紧缺,草地租赁的价格提升,由前10年的每公顷30~60元,涨到现在的180~270元,最好的草地300多元。而被高价租赁的草地没有限制放牧时间和牲畜数量,退化明显,短期租赁的草地尤其严重。连续出租3年以上的草地恢复需3~5年的禁牧才可能自然恢复,严重的需5~7年的恢复治理。上述几种超载现象是草地使用上的分散混乱和管理上的失控造成的。虽然业务部门每年对严重退化的草地进行治理,但这种小面积的治理在草地大面积退化的趋势下,无疑是杯水车薪,力不从心。

2.3草地家庭承包制约草地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 第一,草地承包没有建立草畜平衡的保障机制或找到可行的管理途径,牧户任意发展牲畜,政府管理无从着手,使牲畜严重超载,草畜矛盾失衡。第二,草地承包使22%牧户的冬春草地在冬季下雪时无法正常利用,小小雪灾会导致牲畜大片死亡。第三,在牲畜个体性能方面,随着草地的退化和传统分散的经营方式,牲畜个体变小,地方优良品种退化、杂化,形成了草畜两败俱伤的困境。第四,这种分散使牲畜的疫病防治很难达到全面彻底。以上几种情况再加上青藏高原一年冷季长达7个多月,冬春季牲畜缺草,极度瘦弱,处于饥寒交迫状态,稍遇自然灾害,便造成牲畜大量死亡,导致靠天养畜的畜牧业极不稳定地、没有保障地发展。而且这种分散养殖,使畜牧业的发展形不成规模,无法走专业化、地方特色化的现代草地畜牧业发展之路。

2.4草地家庭承包制约牧村建设 体制改革的目的是推进新牧村建设,使牧民过上现代化生活。而草地承包使原本居住偏远的牧村更加分散,生产互助合作功能减弱,失去了人性聚居生活的理念;对牧村长远发展的道路、水电、信息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条件分散,达不到统一规划、集中建设的要求;牧民日常出行不便,安全防范强度降低;政府施政难度增大;草地治理、鼠虫害的灭治等无法统一连片,达不到整体效益;畜种改良无法扩大规模,对牲畜疫病防治、畜牧科技的推广服务等增加了难度。

2.5草地承包时按人畜比例划包草地的问题 很多地区在搞承包时考虑到草地承包是在1982年的牲畜承包和1992年草地联户承包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特规定了按人畜比例划分草地,如在1982年承包中人占7份,畜占3份。按人畜比分草地,在当时好象是正确的,考虑到牲畜的发展问题,但现在看来有失以人为本的原则,毕竟牲畜只是一种生产资料。

3 探索建立完善草地家庭承包、草地股份制合作经营管理模式

草地的多重功能属性决定草地家庭承包兼顾不了草地生态保护、牧民生产、生活三者统一协调的问题,但是像农村土地家庭承包一样,草地家庭承包取得的成果是产权的落实和生产力的解放[7],这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发展个体经济、私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基础,是完善草地家庭承包必须要继承的。

草地家庭承包既要落实产权,又要有建立家庭牧场的条件,还要兼顾草地生态保护、牧民生产、生活三者统一协调,因此,完善草地家庭承包面临的问题是:整合资源,建立草地公平合理利用、统一管理和合作经营的模式。

3.1完善草地家庭承包,建立草地合作经营模式的原则 不管探寻建立哪种合作模式,完善草地家庭承包,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要因地制宜,遵循客观条件,切合牧民的生产、生活实际。2)在草地上从事的一切行为,包括体制的改革都要遵循草地生态第一的理念,服从和服务于草地生态。草地生态的保护和建设要根据单元草地容量来规划。3)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继承草地承包取得的成果,发展个体经济和市场经济,不能影响牧民公平享受承包成果和转行从事其他产业的自由。4)要达到生态、生产、生活和谐统一的目的,建立追求草地赋予人类多重功能价值综合最高效益的理想模式。

3.2草地家庭承包股份制合作经营的模式雏形 玛曲县草地承包后部分牧村群众创新和运用草地股份制合作经营的模式相对典型,具有一定的探讨和引用价值。以阿万仓乡和曼日玛乡为例。

阿万仓乡袄特村六队承包草地的时间为2000年,当时有24户,119人,承包时按全乡的方案人畜比例7∶3划分,每人约18.6 hm2,每羊单位约0.13 hm2。六队总分得草地3 250 hm2,其中冬春草地1 950 hm2,夏秋草地1 300 hm2。分得的冬春草地如按24户家庭划包的条件看,约8户没有居住点,16户没有水源,6、7户的草地冬季下大雪时无法正常利用。于是大家反复商议,在全村现有条件下,以搭配资源、公平利用草地的思路,组成了6个草地合股的联户。这样分组后2个组仍没有水源,需要引水,居住地和冬春草地能满足定居条件(夏秋季天气暖,夏秋草地上牧民放牧用的是帐篷,不涉及定居条件的限制)。所以当时全村暂时统一管理,按草地股份放牲畜,由于各组的冬春和夏秋草地已分好,一旦解决2组的水源问题即可彻底分开。股份规定每股草地放15头牛、20只羊(折合4头牛)、1匹马(折合1头牛),共折合20头牛。在合股时每股按20头牛算,全部草地总计划放1 824头牛,结果多畜户多出631头,少畜户和无畜户的草地待补329头,多余的302头不得不当年出售。村内规定多畜户多补放1头牛给少畜户或无畜户补50元。2005年第2次调查时,规定的总投放数少了13头,即2005年投放的总数是1 811头,多畜户的多出283头,少畜户的补放296头。队长表示:“这样的组合基本解决了安居,消除了内部利用草地上的矛盾,无畜户和少畜户的草地内部消化补放管理,利于贫困户和少畜户。每年不需要买草山,牛羊没有因缺草饿死,适龄学童全部上学。只是随牛羊价的上涨,现在一头牛补50元不合算”。

曼日玛乡红卫村的三队,1997年开始实行草地承包,共18户,冬春草地在黄河边,除黄河水外严重缺水,无法按承包界建家庭牧场。于是按1人的草地约18.7 hm2放30个牛单位计算,草地全村合股利用。经过2年的运转,冬季牲畜缺草,每股投放的牲畜下调5个牛单位。调整后几年来无缺草现象,但鼠害严重。当时每补放1头牛30元,后逐年长价。三队按冬春、秋季、夏季3片草地利用,草地的围栏全部是按草地股份筹资建设;对饲草地的建植方案同样也是按股份制定;建房、修圈内部规定统一定点,相对集中而较规范。相比,与三队运行机制相同的九队,坚持不到几年,因内部矛盾分成了2个相同机制的联户。不管联户的大小,在红卫村,只要是股份制的联户,因承包草地的人均面积数一样,每股投放的牲畜数上下浮动不大,补偿牛单位的补偿价也基本相同。近2年每补放1头牛补偿价涨至80~100元。还有这种股份制管理中有更严格详细的股份内折算犊牛、羔羊的方法。这种股份制合作形式,所占的比例约是全县各种联户和集体的2/5。

3.3探索建立草地股份制合作经营统一管理双重机制模式 从阿万仓乡和曼日玛乡的情况看,每股份内投放的牲畜数仍是超载,联户内户数大小不一,没有统一的标准可循。这是因为群众创新应对的是在本村组的客观条件制约下,怎样配置资源安居,怎样内部公平利用草地的问题。这是创新者的初衷,是大多数牧民的共同意愿,也是探索完善草地家庭承包的核心内容之一,本研究根据完善草地家庭承包遵循的原则要求,探讨选择并规范这种草地股份制利用模式,在建立标准模式的基础上,阐述完善草地家庭承包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合作组建草地股份制经营模式的选择有股份制联户和股份制集体。牧民的选择是根据定居条件和意愿;而完善草地承包的选择要在牧民选择的基础上还要因地制宜,遵循草地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原则。如果冬春草地选择股份制集体,必须分组居住,若不分组,牲畜多,居住点太集中,对居住点、牧道等地践踏程度高,而且冬季牲畜活动的半径大,消耗的能量多,不利于越冬渡春乏关;若分组,居住点和草地有优劣,定居建房后不能轮换,产生内部矛盾和意见;且冬春草地股份制集体经营,制约部分牧户科技兴牧的积极性。所以冬春草地不适合股份制集体模式组建,至少目前不具备股份制集体利用的条件和管理能力,但这也不防碍将来通过草地流转扩大规模走专业化或合作社养殖的道路。相比,夏秋季天气暖和,在夏秋草地上牧民放牧时居住的是帐篷,便于搬迁。在草地的使用上可以轮换扎帐篷放牧,无论户数多少,不牵扯居住条件的限制和约束,只要以一联户或二联户为单位拉围栏分隔、集体股份制公平利用,内部不可能出现意见和分歧;并且夏秋草地集体统一利用是客观条件限制划包的又一选择,也是保护山大沟深、阴冷潮湿的夏秋草地蕴水、蓄水的生态功能需求,生态单元面积增大,便于保护和管理。所以冬春草地适合股份制联户组建,夏秋草地适合股份制集体合作经营管理。这样根据草地的不同条件、牧民利用草地的方式[8]和遵循生态保护的原则,联系客观实际选择2种既不同大小又有内部联系的草地股份制合作经营模式,即冬春草地股份制联户合作经营,夏秋草地股份制集体(自然村)统一经营管理的双重机制模式。

夏秋草地股份制集体连片经营,而冬春草地的联户必须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模式来参考。联户的大小标准没有现成的,要按照各村的客观条件因地制宜而定。根据整村适合几个联户定居的3个条件,按草地面积大小和牲畜的正常活动半径不大于3 km[9]。充分参考群众的建议,遵循生态规划建设的要求,在群众和政府及技术人员的参与下,科学地、整体(自然村)地统筹规划。一般参考的户数4~6户较适宜。总之,联户的大小要联系实际情况,结合生态建设需求,联户8户以上内部矛盾多,牲畜太集中,居住地、饮水点、牧道等牲畜反复来回践踏程度高,而联户2~3户又像家庭牧场一样分散、随意,行政管理难度大,也不符合草地生态建设整体连片的要求。

4 草地股份制合作经营双重机制模式具备完善青藏高原地区草地家庭承包的可行性多层机制需求

股份制经营是通过整合资源来发展经济的合作组织形式,它的最大优点是按股份公平受益、承担风险和管理。引用股份制探索建立草地股份制合作经营模式的目的,是整合家庭承包的草地资源进一步完善草地家庭承包,解决草地生态保护和牧民生产生活和谐统筹发展的问题。

4.1草地股份制合作经营模式整合个体草地资源,解决牧民安居、生产生活和新型牧村建设的客观条件制约问题,符合以人为本的理念 冬春草地股份制联户利用模式,使4~6户自愿组建、共同搭配利用优势资源,除部分无水源的联户需引水外,居住地和冬春草地基本满足建立家园的条件需求。而且这种组建模式在承包初期,使群众改被动为主动,结合生产生活需求,尽最大可能地配置资源,整村统一规划,并组建自己的联户单元,为将来通电、通路、通信息等现代新牧村建设打下了基础;从阿万仓乡和曼日玛乡的实例中看到,草地按股份放畜、多放补偿的公平管理机制符合大多数群众的意愿,从根本上解决了吃大锅饭、不公平利用草地而产生的矛盾,无畜户和少畜户能够得到承包草地应有的补偿,还能缩减一半以上家庭牧场建设所需的户界、牧道、便道、饮水道等围栏投资,而且比家庭牧场更大地缩减了放牧劳力,使更多劳动力从事其他行业;学龄儿童上学变被动为主动,为将来科技兴牧、全面提高人口素质打下了基础。

4.2草地股份制合作经营统一管理双重机制模式具备草地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可行性操作机制 夏秋草地股份制集体合作经营统一管理(自然村级管理)模式的机制是政府对草地生态保护的可操作统一管理协调机制。随着草地承包落实,个体的牲畜发展迅速,但机制的不完善无法制约或控制牲畜超载,使草地超负荷承载,导致草地生态与生产的失衡。建立夏秋草地股份制集体模式可以实现草地资源产生综合最高效益,达到草地生态和生产平衡协调统一的关键机制。一方面草地承包后草地按股份放牧,消除了吃大锅饭、不公平利用草地发展牲畜的弊病,提高了大畜户有计划发展牲畜的意识,调整畜群结构,加大出栏,减少非生产用畜的租赁草地费用,消除了用牲畜数量摆富显富的思想。另一方面,在股份制机制的制约下,少畜户和无畜户的草地在当前超载过牧的情况下,基本上联户内部“消化”,即使租给其他牧户,牲畜统一的股份制管理,制约草地租赁或草地流转双方的单线交易,从而避免因租草地引起的草地超载滥牧现象。

如何解决每一股份草地内多投放牲畜而引起的总体超载问题。由于历史原因,各乡草地的面积大小不同,但在同一乡或同一村或自然村内人均承包草地的面积相同,这样在同一自然村的各联户内每股投放的牲畜数基本一样。全村所有的牲畜,包括被出租或流转草地上所投放的都统一管理在夏秋草地股份制集体簿帐上,把原来一个自然村内每户的牲畜梳理到以自然村为单位的管理上来就容易掌握和控制了。如果不按核定载畜量投放,草地出现超载过牧、植被退化等问题,只要启动政府健全完善的民主监督基层组织和草原执法队伍,在牲畜统一入夏秋草地前清点任何一联户的牲畜数,即可清楚整个自然村的牲畜超载情况及数量。这是提出夏秋草地集体股份制统一管理机制的初衷,也是政府的参与性管理融入到牧民利用草地的股份机制内的核心价值所在。

4.3草地股份制合作经营中的有关说明 股份制合作经营中关于承担风险的问题,在草地股份制合作经营还没有提升到牲畜的合作股份制经营上,所以不受任何关于市场或金融方面的风险影响,相反关于草地退化的人为因素影响可以由统一的股份制管理机制梳理和政府的干预管理制度加以避免。另外,草地股份制经营模式的组建是在草地承包的过程中规划协调组建的,虽没有具体明确的个体草地界限,但个体草地的产权或股份是存在的、合法的[10-11],由自然村统一保护和管理。草地股份的流转或少畜户草地上的补放不因没有界限而受限制,更不影响发展个体经济和市场经济。至于草地股份的流转价或补放价则由畜产品的市场影响来决定。

4.4草地股份制双重机制管理模式推动传统草地畜牧业向现代生态草地畜牧业转变 夏秋草地股份制集体经营管理机制把政府保护草地生态的机制及整个自然村内牧户的草地和牲畜归纳到集体统一管理的范畴之内,为政府科学地、有计划地统筹协调保护草地生态和保障牧民生产、生活、发展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透明可靠的数据和可行的操作途径,为草与畜的平衡稳定奠定了基础;股份制联户搭配利用冬春草地有效避免了部分草地在家庭利用下冬春季因下雪缺草而导致的牲畜死亡现象,加强了病、弱、幼畜的御寒设施,是在完善草地承包后解决牧民定居的基础上关注建设的永久保障。草地股份制连片利用为牲畜集中、连片、统一的防疫体系建设和科技兴牧的硬软件设施创建了条件,如通电、通路、通信、畜种改良、草地集中连片治理等。

草地股份制机制不但引导大畜户通过合法、正规的草地有偿流转渠道走扩大生产的专业化之路,也为推进联户或整村走合作化养殖之路打好了基础,从而为传统草地畜牧业走向现代畜牧业、生态畜牧业奠定了基础。

[1] 张自和.草原退化的后果及深层原因探讨[J]. 草业科学,1995,12(6):1-5.

[2] 李博,杨持,林鹏.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31-397.

[3] 曹晔,杨玉东.论中国草地资源的现状、原因与持续利用对策[J].草业科学,1999,16(4):1-6.

[4] 钞振华,陈全国.赤峰市草地现状及生态治理对策[J].草业科学,2005,22(2):13-16.

[5] 李毓堂.草产业和牧区畜牧业改革发展30年[J].草业科学,2009,26(1):3-7.

[6] 丁恒杰.关于草地制度改革的思考[J].草业科学,2002,19(5):46-48.

[7] 王建林,邓小军.西藏山南地区草地资源及其合理利用[J].草业科学,1994,11(2):28-30.

[8] 杜富林.浑善达克沙地草地放牧制度和特殊经营管理行为的研究[J].中国草地学报,2008,30(6):106-109,112.

[9] 杨树春,于波,徐万库,等.松嫩草原退化原因及其防治对策[J].草业科学,1995,12(4):5-7.

[10] 敖仁其,邢丽萍.试论草地经营的股份化[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1998(1):9-11.

[11] 殷秀琴,张少华.草地股份制管理形式新探[J].吉林畜牧兽医,1998(2):29.

猜你喜欢

联户股份制牲畜
交换牲畜
芒康县关于联户党建引领联户治理途径的探索
巴林右旗
高等职业教育股份制办学可持续模式探索
员工持股计划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提质增效求发展 联村联户见实效——成县2015年核桃产业发展纪实
建立财务治理机制 推进地方中小型国企股份制改革
农药毒死牲畜 为何诸多说法
股份制企业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人造炎症”治疗牲畜阉割大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