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妇科慢性盆腔痛的中西医研究

2011-04-01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妇科盆腔腹腔镜

(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46;2.常州市中医医院,江苏 常州 213000)

目前关于慢性盆腔痛(Chronic Pelvic Pain,CPP)尚无统一确切的定义,公认为慢性盆腔痛是指发生在女性盆腔、腹部、腰骶部或臀部的非周期性疼痛,持续6个月以上,常引起功能障碍或需要药物或手术治疗的一组疾病[1]。引起慢性盆腔痛的原因非常多,涉及生殖、胃肠、泌尿、神经—肌肉—骨骼系统等,此外还有精神心理因素的影响。慢性盆腔痛是妇科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现总结如下。

1 中医研究

1.1 病因病机 中医妇科古籍中虽无“慢性盆腔痛”这一病名,但根据其症状可散见于“妇人腹痛”“ 瘕”“不孕”“痛经”等疾病中。病因不外乎外邪侵袭、情志失调、饮食失节、劳倦内伤、手术创伤所致。妇科慢性盆腔痛归属于痛证范畴,《素问·举痛论篇》曰:“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提出疼痛的病机有“血少”和“不通”,即为后世所熟知的“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冲任虚衰,胞脉失养”与“冲任阻滞,胞脉失畅”从虚实两方面阐释了其机理。还有学者[2]认为慢性盆腔痛反复发作、病程较长,以虚证居多,常以气虚、阳虚,血行迟滞而痛或虚中夹瘀为主要病机。

1.2 辨证与治疗 中医通过辨证施治、多途径并用对于本病的治疗具有明显优势。妇科知名专家许润三[2]教授将虚型慢性盆腔痛分为中气下陷型、阳虚型、气虚兼瘀滞型、阳虚痰湿型,代表方剂分别为补中益气汤、黄芪建中汤、补阳还五汤以及阳和汤,临证加减运用每多奏效。韦丽君等[3]把本病分为气虚血瘀证、中气下陷证、气滞血瘀证、湿热瘀结证和阳虚寒凝证,分别以黄芪建中汤、举元煎、隔下逐瘀汤、葛根芩连汤合失笑散及回阳饮加减内服,并配合针灸、中药外敷、中药直肠点滴等中医方法治疗100例,总有效率89.0%。周征[4]从瘀论治,运用当归芍药散合隔下逐瘀汤加减口服,配合活血祛瘀中药灌肠Ⅰ号方灌肠治疗30例,6周后总有效率达83.3%。

2 西医研究

2.1 病因分析 西医认为慢性盆腔痛的发生与多种疾病及心理因素相关。张晓薇等[5]将慢性盆腔痛常见的原因概述为: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静脉瘀血综合征、盆腔肿瘤、盆腔黏连、间质性膀胱炎、肠激惹综合征、肌肉骨骼异常、心理因素。李慧云[6]将因反复发作腰骶部、下腹部疼痛就诊妇科的患者进行分析,发现前三位原因为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静脉瘀血,而且不同年龄段出现慢性盆腔痛的最常见原因不同。刘勃[7]发现子宫肌瘤也可引起慢性盆腔疼痛,并估计疼痛与子宫肌瘤生长位置有关。付丽萍等[8]认为,CPP的妇科原因还有残余卵巢综合征和计划生育手术,如输卵管节育术、人工流产术、宫内节育器置入术。由于许多慢性盆腔疼痛的病人没有组织病理改变或病理改变不足以解释症状,从而使研究人员将兴趣转向了对心理因素的研究,结果发现CPP可能是情绪障碍,如抑郁、焦虑、人格障碍及创伤性性经历等造成[9]。

2.2 诊断及治疗 慢性盆腔痛的诊断注重患者的症状、体征,结合实验室和器械检查,如多普勒超声、盆腔静脉造影、CT、MRI等。随着微创手术的发展,腹腔镜在妇科广泛应用,可直视盆腔内组织、器官的大体改变,必要时可取活体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可为慢性盆腔痛的诊断提供有力证据,同时又能进行治疗,目前认为腹腔镜检查是不明原因慢性盆腔痛的金标准,腹腔镜手术也是最好的选择[10]。西医对慢性盆腔痛的药物治疗包括消炎药、止痛药、解痉药、避孕药、抗抑郁药及植物神经调节药等,但疗效差异较大。手术治疗包括腹腔镜下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固化术、腹腔镜下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切除术、子宫切除术、腹腔镜下盆腔黏连松解术、腹腔镜神经传导通路切断术、子宫悬吊术[11]。有研究[11]证实腹腔镜黏连分解对于90%的慢性盆腔痛患者可以减轻盆腔疼痛症状。翁时清等[12]对24例不明原因的慢性盆腔疼痛患者行骶前神经切断术,结果疼痛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10例,无效2例。胡彩虹等[13]对15例妇科慢性盆腔疼痛患者超声实时引导下用高强度聚焦超声对骶前神经进行热辐照治疗,结果治疗后患者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钟彦志等[14]采用骶管注射法对86例难治性慢性盆腔疼痛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94.0%。国外有学者[15]应用阴道内电刺激治疗慢性盆腔痛做随机双盲交互试验,每次30 min,每周2次,10次后2组交换,以VAS评估治疗效果,发现阴道内电刺激在缓解女性慢性盆腔痛方面是有效的。

3 中西医结合治疗

王春等[16]运用中药保留灌肠加微波治疗慢性盆腔疼痛60例,总有效率91.6%。黄玉玲[17]观察抗生素、中药灌肠及加用理疗等方法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的临床疗效,发现中西医综合治疗组疗效最好。何国华[18]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盆腔疼痛200例。根据不同的西医病因,结合中药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190例疼痛消失,另10例症状减轻。

4 结语

妇科慢性盆腔痛表现为下腹胀痛、坠痛及腰骶部坠胀痛、劳累或经期疼痛加重,常伴有白带增多,月经过多,痛经,性交痛,不孕,肠道或泌尿道症状等,时间超过6个月。临床上,“痛”与“病”常密切相关,但慢性盆腔痛并非如此,其疼痛程度与疾病或器官损害的严重性有时往往不成比例,心理因素可能在疼痛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19],因此有学者认为需结合心理治疗及抗抑郁焦虑治疗,中医的情志疗法也许可发挥作用。另有学者[20]提出瑜伽,因其不仅包含身体运动,还有渐进放松、意象、冥想也许对慢性盆腔痛患者的康复有积极作用。近年来,由于CPP发病率的上升使其已成为危害女性健康的普遍问题,而且由于疼痛的主观差异大,加之CPP病因众多,常缺乏典型的临床体征,导致诊断较为棘手,给治疗带来困难。因此,无论中医还是西医,治疗的重点应在于明确慢性盆腔疼痛的病因、解除疼痛、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防止复发和功能缺失,对维护女性的身心健康有积极意义。

[1]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88.

[2]李仁杰,经燕.许润三教授运用补法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22(12):860-862.

[3]韦丽君,陈慧侬,罗纳新,等.中医综合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症100例[J].广西中医药,2009,32(2):20-21.

[4]周征.从瘀论治妇女不明原因慢性盆腔疼痛30例分析[J].江西中医药,2005,36(5):26-27.

[5]张晓薇,欧璐.慢性盆腔疼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7,23(4):195-196.

[6]李慧云.女性慢性盆腔疼痛原因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24):3047.

[7]刘勃.慢性盆腔疼痛发病率及病因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1998,14(6):304.

[8]付丽萍,陈素文.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刊,2008,43(6):24-25.

[9]韩蓁.慢性盆腔疼痛的心理因素和心理治疗[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1995,6(4):156.

[10]徐福霞,沙玉成.腹腔镜在慢性盆腔痛诊治中的应用价值[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9,35(3):363.

[11]陈娟,朱兰.慢性盆腔疼痛的诊治策略[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7,23(4):200-202.

[12]翁时清,胡久琼.腹腔镜下骶前神经切断术治疗原因不明的慢性盆腔疼痛[J].浙江临床医学,2007,12(9):1657.

[13]胡彩虹,叶军,朱剑芳.高强度聚焦超声骶前神经毁损术治疗慢性盆腔痛[J].临床医学工程,2010,17(6):11-12.

[14]钟彦志,宋稢.骶管阻滞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疗效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472-3473.

[15]Bernardes NO,Marques A,Ganunny C,et al.Use of intravagi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pelvic pain:a randomized,double-blind,crossover clinical trial[J].Peprod Med,2010,55(1-2):19-24.

[16]王春,谷晓丹,刘薇,等.中药保留灌肠加微波治疗慢性盆腔疼痛60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3):3196-3197.

[17]黄玉玲.中西医治疗慢性盆腔疼痛192例疗效分析[J]生物医学,2005,5(3):39-40.

[19]何国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疼痛200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3,19(10):534.

[19]叶之美.慢性盆腔痛的神经生理与神经解剖[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9,15(10):595.

[20]Carolyn Williams-Orlando.Chronic pelvic pain[J].Alternative therapies,2010,16(2):8-9.

猜你喜欢

妇科盆腔腹腔镜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Effects of Fuke Qianjin Formula on hormones and their receptors and metabonomics study in uterine fibroids model rats
不是所有盆腔积液都需要治疗
秒懂妇科体检报告 这个可以有!
旋切器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妇科手术后常见问题解答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控制与处理
坐骨神经在盆腔出口区的 MR 成像对梨状肌综合征诊断的临床意义
彩超引导下经直肠行盆腔占位穿刺活检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