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番茄栽培常易发生的问题及防治技术(二)

2011-04-01郑世发

长江蔬菜 2011年9期
关键词:卷叶褐色分生孢子

郑世发

番茄栽培常易发生的问题及防治技术(二)

郑世发

1.7 番茄菌核病

本病由真菌核盘菌侵染所致,叶、茎、果均可发病。叶片发病从叶缘开始出现水浸状,潮湿时长出白霉,后期呈灰褐色枯死。茎部发病,多由病叶叶柄延伸所致,初呈淡褐色水渍状病斑,稍凹陷,扩大后为灰白色,湿度大时病部表面生出白色棉絮状菌丝体,皮层腐烂,后期在茎部表面和茎内髓部产生黑色菌核。果实发病主要为害青果,从果柄开始逐渐扩展至整个果实,病部初呈水渍状、淡褐色,在病部表面生白色棉絮状菌丝及黑色菌核,病果软腐。菌核病菌发育最适温度20℃左右,相对湿度95%~100%。早春低温,湿度大,棚膜漏水,排水不良,过度密植,通风降湿差均易发病。

防治技术:①育苗前清除混在种子中的菌核。②加强田间管理,合理用肥,增施磷、钾肥,控制棚室温度,注意通风。③喷洒杀菌剂,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50%扑海因(异菌脲)1 000~1 500倍液或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 1 000倍液,在棚室也可用腐霉利烟剂在开花前后烟熏,每667 m2每次用药400 g。

1.8 番茄根结线虫病

本病由根结线虫属的线虫侵染引起。主要发病部位在根部的须根和侧根上。病部产生肥肿畸形瘤状结,解剖根结有很小的白色线虫埋于其内。一般在根结上可生出细弱新根,再度染病,则形成根结状肿瘤。轻度感病植株地上部症状不明显,重病株矮小,生育不良,结实少,干旱时中午植株萎蔫或提早枯死。根结线虫常以2龄幼虫或卵随病残体遗留在土壤中越冬。初侵染源主要是病土、病苗及灌溉水。土温25~30℃,土壤持水量40%左右,病原线虫发育快,10℃以下幼虫停止活动,55℃经10 min死亡。地势高燥,土壤质地疏松,盐分低的条件适宜线虫活动,有利发病。连作地发病重。

防治技术:①合理轮作,特别是水旱轮作有利于减轻线虫病发生。②选用无病土育苗,培育健壮苗。③根结线虫多分布在3~9 cm表土层,深翻土壤可减少为害。④选种适宜本地种植的抗病品种。⑤加强田间管理,彻底处理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合理施肥或灌水以增强寄主抵抗力。⑥药剂处理,在播种或定植时,每667 m2穴施10%克线磷(力满库)颗粒剂5 kg,或5%克线磷颗粒剂10 kg。

1.9 番茄灰叶斑病、番茄圆纹病

这两种病害主要为害叶片。番茄灰叶斑病由真菌茄柄霉侵染所致,病斑圆形或不正圆形,灰白色边缘明显。在一片叶上,病斑小而多,有时病斑数可达100~200个。病菌主要以菌丝体随病残体留在地上越冬,翌年5~6月,温、湿度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和气流传播,进行初次侵染,随后,又在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次侵染。番茄圆纹病由真菌番茄叶点霉侵染所致。初生暗褐色斑点,扩大后为圆形、椭圆形病斑,有时因受叶脉限制呈不规则形。病斑褐色,边缘明显,后期在病斑上产生黑色小粒点(分生孢子器),斑面产生同心轮纹。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器随病叶在地上越冬,第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传播到寄主叶片上,产生芽管侵入寄主内,随后又在发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器及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防治技术:主要是加强田间管理,合理用肥,增施钾肥。采收后,将地上的病株残体集中烧毁。喷洒杀菌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1.10 番茄酸腐病、绵腐病、褐色腐败病、红腐病、果腐病、黑斑病

这6种番茄病害都是为害果实,其中①番茄酸腐病由真菌番茄酸腐卵形孢霉侵染引起,在果面上产生一层紧实的白色霉层,颗粒状,有酸臭味,果皮破裂后,在破裂处白色霉状物生长更加茂密,病果易落。②番茄绵腐病由真菌瓜果腐霉侵染引起,主要发生在尚未成熟的青果上,多发生在距地面较近的果实上。病部果面密生白色棉絮状菌丝(病菌),后期可覆盖整个果面。③番茄褐色腐败病由真菌寄生疫霉侵染引起,主要发生在植株下层未成熟的果上。病斑近圆形,褐色,边缘不明显,扩大后呈浓、淡褐色相间的大型病斑,可达半个果面,病部果皮光滑硬实,在湿度大的环境下,常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孢子囊及孢囊梗),后期果实腐烂。④番茄红腐病由真菌粉红聚端孢霉侵染所致,初在果实蒂部发生水渍状褐色斑,边缘不明显,扩大后略凹陷,并在其表面产生粉红色霉状物(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病斑自上而下扩展,形成不规则褐色,边缘不明显的病斑。病部亦可先从果顶发病,后期果实软腐。⑤番茄果腐病由真菌镰刀菌侵染引起,病菌多从果皮伤口处侵染。病斑初呈淡褐色,不规则形,边缘不明显,果皮皱缩,后期扩展使整个果面软腐,果皮上生白色棉絮状或灰白色菌丝。⑥番茄黑斑病由真菌细链格孢侵染引起,多发生于成熟果上,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黑褐色,边缘明显,略凹陷,潮湿时,斑面生黑色霉(病菌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发病后期病果软腐。

防治技术:高温、高湿、久雨,果实受伤害,果皮开裂,发病多。其防治技术主要是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整枝,通风透光,降低地面湿度,农事操作避免果实受伤,及时摘除病果,杜绝病菌蔓延,适时采收。喷洒杀菌剂:对番茄酸腐病、绵腐病、褐色腐败病可喷洒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番茄酸腐病、绵腐病还可喷洒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乙膦铝(疫霉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褐色腐败病可喷洒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对番茄红腐病可喷洒53.8%氢氧化铜干悬浮剂1 200倍液,75%百菌清6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

1.11 番茄白绢病、茎基腐病、细菌性髓部坏死病、软腐病

这几种病害主要为害番茄茎基部、茎秆和分枝。①番茄白绢病由真菌齐整小核菌侵染所致,为害茎基部,皮层初呈水渍状腐烂,上生白色绢丝状菌丝,具光泽,在茎上呈辐射状延伸,直至环绕茎基部一周,有时菌丝自茎基部向根部蔓延,使根部皮层腐烂,或菌丝在病茎四周地面扩展,发病后期在白色菌丝体上长出初呈白色,继而变茶褐色至黑褐色菜籽状菌核。发病后期整株死亡,如果实与地面接触,亦易发生果腐,病果上亦发生白色菌丝与菌核。②番茄茎基腐病由真菌立枯丝核菌侵染所致,为害茎基部,初呈暗褐色不规则斑,扩大后环绕茎基部一周,皮层变褐腐烂,地上部叶片萎蔫变黄,后期整株枯死。③番茄细菌性髓部坏死病主要为害茎和分枝,由细菌皱纹假单胞菌侵染引起,病菌多从伤口处侵入,发病初期,植株中、上部萎蔫,部分小叶边缘褪绿,茎部长出不定根,在不定根上、下方出现褐色至黑褐色长短不一的斑块,质硬,纵剖病茎,髓部褐色至黑褐色,干缩中空,并向茎上下延伸。分枝、花器、果穗症状与茎部相似。湿度大时,从病茎伤口处或叶柄脱落处溢出黄褐色菌脓。④番茄软腐病为害茎秆,也为害果实,由细菌胡萝卜软腐欧式杆菌侵染所致。茎部多从伤口处开始,继而向内部延伸,最后髓部腐烂,有恶臭,失水后,病茎中空、维管束完整,不受侵染。果实被害果皮完整,内部果肉溃烂,汁液外溢,有恶臭。

防治技术:防治番茄白绢病时结合整地增施消石灰,调节土壤酸碱度为微碱性,多施腐熟农家肥,喷洒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倍液,着重喷洒茎基部及其四周地面,每10天喷药1次,共2~3次。防治番茄茎基腐病时注意幼苗定植时不宜深栽,雨天及时排除地上积水,培土不宜过高。番茄细菌性髓部坏死病的防治要加强田间管理,忌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雨后及时排除积水,避免阴雨天气整枝打杈,拔去病株或剪去病枝,轮流喷72%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3 000~4 000倍液,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1 200倍液,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每10天喷洒1次,共2~3次。番茄软腐病的防治要加强田间管理,整枝、抹芽宜早,结果期间防治蛀果害虫。

1.12 番茄白粉病

本病由真菌白粉菌侵染所致。主要为害叶片,也为害叶柄、茎和果实等。在叶片上产生白色粉斑(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及菌丝体),可扩大至整个叶面。如果白色粉状斑发生在叶背面,在其叶面上呈黄绿色或褪绿色,无明显边缘的斑块。后期叶片变褐枯死。叶柄、茎及果实等表面产生白色粉状斑。病菌主要以闭囊壳在病株残体上越冬,翌年春季,闭囊壳内子囊孢子逸出,随气流传播为害,继而在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分生孢子萌发适温为15~30℃,露地栽培的多发生在6~7月和9~10月。

防治技术:选用早熟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塑料大中棚栽培要注意控制湿度,发病初期可喷洒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000~2 000倍液,每10天1次,共2~3次。

1.13 番茄斑枯病

本病由真菌番茄壳针孢侵染所致,主要为害叶片,病斑圆形或近圆形,灰白色,略凹陷,斑面散生少数黑色小点(分生孢子器),边缘深褐色,后期病部组织易脱落,形成穿孔。在一片叶上,病斑数可达百余个,有时病斑相互连接成不规则的大病斑,叶片枯死。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和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地上越冬。种子也带菌。病菌发育最适温度为25℃。分生孢子借雨水传播,如果多雨,特别是番茄植株生长弱,肥料不足,雨后转晴,此病即开始在田间发生蔓延。

防治技术:重病地块与非茄科蔬菜轮作3~4年,加强田间管理,合理用肥,增施磷、钾肥,避免种植过密,雨后及时排水,保持田间通风、透光及地面干燥。发病初期及时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 000倍液,每7~10天喷洒1次,共2~3次。

1.14 番茄煤霉病

本病由真菌煤污尾孢侵染所致,主要为害番茄叶片,也为害叶柄及茎。在叶片背面,病斑淡黄绿色,近圆形或不定形,边缘不明显,病斑表面上生褐色绒毛状霉(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叶片正面,发生淡黄色至黄色不明显的斑块,后期呈褐色,严重时叶片干枯。在叶柄和茎上,病部常长出褐色绒毛状霉层。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及雨水传播。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27℃左右,最高温度37℃。高温高湿多雨季节,特别是阵雨转晴,气温转高,田间湿度大的情况下,即开始发病,能在短期内扩展和流行。

防治技术:加强田间管理,深沟高畦栽培,合理密植,通风透光,增施肥料,提高植株抗病力。发病初期及时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10天左右喷1次,共2~3次。

2 番茄生理性病害

2.1 番茄生理性卷叶

番茄由于土壤干旱,过量偏施氮肥,或由于番茄植株整枝打杈过早、过重及选择种植的品种不当易于卷叶,其表现为叶片小叶纵向上卷,卷叶的程度差异较大。从整株看,有的植株仅下部或中下部叶片卷叶,有的所有叶片均卷叶。从叶片卷叶的程度看,有的叶片向上卷,有的卷成筒状,卷叶重时,往往叶片厚且脆而硬。卷叶减少了叶片的光合作用面积,对产量有较大的影响,尤其是果实膨大期直接影响果实膨大。卷叶后易使一些果实暴露在太阳光下,引起日灼病。

防治技术:①选择不易卷叶的品种,培育壮苗,番茄壮苗标准一般要求叶色绿,具有7~8片真叶,带花蕾而未开放,茎粗0.5 cm以上,苗高20 cm以下,根系发达;②适时定植,及时中耕培土,提高土温和土壤通透性,促进根系发育,适时均匀供水,避免土壤过于干旱;③施足以有机肥为主的底肥,每667 m25 000~6 000 kg,在追肥上,准备充分腐熟的人粪尿(或沼液最好),每667 m2每次500~1 000 kg;④塑料大、中棚或温室栽培番茄,要适时通风,控制温度不要太高,如高于28℃,要及时放风,避免放风过急;适时适度整枝打顶,打顶不要过早过重;如发生因缺水造成的卷叶,应及时降温浇水,如发生缺锰,则喷0.1%~0.2%的硫酸锰溶液以缓解。

2.2 番茄顶端停止生长

番茄幼苗顶端的第一花序或第二花序自封顶,停止生长,生长的植株从不同节位的叶片开始发病,前端急剧变细停止伸长,一般在番茄生育前期或育苗期因夜间温度过低或缺硼导致。

防治技术:番茄是喜温作物,对温度比较敏感,苗期温度28℃以上,茎叶停止生长,45℃以上茎叶出现日灼,叶脉变成灰白色,引起坏死。番茄生长需一定的温差,设施栽培番茄以昼温25~28℃,夜间13~17℃为好,结合一天中温度变化,午前25~28℃,午后下降到20~25℃,前半夜要求温度稍高,以14~17℃,后半夜12~13℃为宜,如果夜温高于17℃且时间较长,则容易导致顶端停止生长;生产中,必须重视温度管理,特别是夜温的管理,如果晴天则采取早揭晚盖草苫的办法控制夜温。又据试验观察,如果硼素过分缺少时,顶端部发生黄化也停止生长,甚至枯死。因此,苗床和土壤中必须增施硼素。硼肥作为基肥施用,用200~250 g硼砂与有机肥一块堆沤后施用,或用0.1%~0.15%硼酸,每667 m2每次喷药液30~75 kg,喷3~4次为好。

(未完待续)

郑世发,华中农业大学,湖北武汉,430070

2011-03-01

猜你喜欢

卷叶褐色分生孢子
油松枯梢病菌孢子萌发率测定方法探索
蔬菜不好管 这几招专治徒长、黄叶、卷叶
你的手充满时辰
Conversation in a house
卷叶象鼻虫的树叶摇篮
Red Panda小熊猫
油松枯梢病菌分生孢子器诱导方法探索
卷叶黄精根水提物理化特性及其功能饮品开发探讨
西藏卷叶黄精茎内链格孢属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香梨树腐烂病菌分生孢子获取方法及萌发条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