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流行词语衍生的制约因素探究

2011-03-31靳开宇

关键词:语体流行语词语

靳开宇

(绥化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黑龙江 绥化152061)

网络流行词语衍生的制约因素探究

靳开宇

(绥化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黑龙江 绥化152061)

以网络流行词语“很X很XX”和“被XX”为例,分析词语结构特点,说明网络流行词语模式产生的三个主要制约因素:首先,交际者情感与审美功能的需要与实现;其次,不同于传统的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的特点,网络语体在传播信息时具有的特殊性;最后,社会文化因素的推动作用。

流行词;语体;情感功能;艺术功能

当前网络流行词语产生的速度和使用频率越来越高,本文仅以“很X很XX”和“被XX”模式为例,对网络流行词语衍生的深层制约因素进行分析阐释。丹麦语言学家奥托·叶斯柏森认为语言与其他现象的不同恰恰在于语言无法脱离开它的使用者而存在,他认为“人们被群体的语言习惯带着跑,随波逐流,而同时又可能不知不觉提供全新的东西,对此别人会采用并加以发展”。[1](P20)本文通过对流行词语模式形式与功能特点的分析,从考察语言交际者和交际环境角度揭示了网络流行词语产生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新兴网络流行词语的结构特点

黄伯荣、廖序东在《现代汉语》中把现代汉语词汇系统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基本词汇具有稳固性、能产性和全民常用性,是词汇系统中最主要的部分,另一部分是一般词汇,它的最大特点是具有灵活性,即动态性。“社会的急剧发展,在语言中首先反映在一般词汇上。新词总是先进入一般词汇,然后有一部分可能进入基本词汇。一般词汇数量多,不一定为全民族的成员所普遍掌握。哪些人掌握哪些一般词,情况不一样”。[2](P260)我们将汉语流行语划归到一般词汇中,正是基于流行语具有动态灵活性。当代汉语新词语由于经由网络媒介快速传播的渠道从而具有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如果这类词语在一定时间里被广泛复制使用,那么这类词语便具有了流行语的身份、资格。

随着电子媒介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广泛使用,当代汉语新词语的产生路径经由网络传播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得到大量复制。本文作者曾经选取了“很X很XX”和“被+XX”两类网络流行语进行详细分析,可以看到虽然最初产生来源不同的流行语但是最终都通过网络交流得到快速传播,从而具备流行语在短时间内使用频度高的主要特点。

例如“很X很XX”这一流行语模式最初来自于电视新闻采访,其中的“很黄很暴力”这一语言形式最初就是从采访中的现实口语交际中来,最后经过网络视频的广泛传播,以此类推出现了一系列象“很傻很天真”、“很好很强大”、“很丑很封建”、“很酷很潇洒”等相同模式的流行语。这类流行语形式上是一个多音节结构,由同一程度副词“很”重复使用构成两个偏正结构,前后两个偏正结构连用,音节形式上由双音节过渡到三音节,词语整体形式虽长,但是节奏停顿灵活,富于变化。

不同于“很X很XX”类流行语最初由口语交际中产生,由“被”字组成的一系列“被+XX”式网络流行语,例如,被就业、被自杀、被自愿、被小康等词语模式最初就是在网络中使用然后被广大网友关注和传播的,广泛使用后又从网络交际中进入我们日常语言生活。日常交际中人们普遍更为熟悉使用的是“被字句”中“被”作为被动句式的标记功能,现今由“被”字组成的网络流行语却是以新的构词方式出现,与以往“被告”、“被迫”、“被害人”等“被+XX”构词方式不同,它具有两个主要特点:(1)词语的组合成分之间关系松散,结合不紧密,“被”与另一构词成分可分可合;(2)与“被”组合的词语成分中及物动词比较少,但是构成成分可选择的范围更大,名词、形容词和不及物动词都可以进入该模式中。

二、流行词语模式产生的制约因素

(一)交际者语言功能的实现

词语的价值在于它负载了意义,因而借助语言符号可以帮助人类满足不同的社会需求和情感需求,这就是语言形式完成的功能,从而达到为交际者服务的目的。

我们更熟悉的是语言帮助我们完成传递信息的功能,除此而外,语言还可以实现情感功能。语言的情感功能指的是人类利用语言间接实现了情绪情感的抒发。考察“被+XX”类流行语模式,我们发现“在这一成分组合结构模式中‘被’的高频使用是整个结构强势赋义的先导,使能够进入这一结构的词语都普遍具有了该结构凸显的被动义”。[4](P50)能够进入这一格式的词语例如“寂寞、朋友、结婚、就业”等在词义上具有[+主观性、+自愿性]的语义特征,而组合后的词语语义特征却是[-非自主,-不可控],这就造成了词语自身语义与结构整体上的不相容,需要使用者重新调整原有的社会认知心理模式,使词语符合结构整体表义的需要,这些具备主观自愿性的语义成分由于“被”的语义制约产生了新的语义即原本该是自主的行为现在是非自主的,而这些行为明明只能是本体自主发出的,无法被动发出。这样看似矛盾的组合正是通过组合上的超常搭配凸显了语义上的被迫性,从而完成语义上的重新整合,因此这类网络流行语一经产生就由于强烈的情绪表达被网友广泛复制使用。

另一方面,人类创造语言符号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当我们的注意力是符号本身而不是符号传递的信息,也就是我们像欣赏时装表演、欣赏文学作品一样看待符号形式本身具有的特点时,我们其实是在欣赏符号自身的结构,例如平仄搭配、押韵、语言结构上的对称等语言的形式特点。通过这一方式满足人类审美心理的需要,这就是语言实现的艺术功能。作者认为“很X很XX”这类网络流行语“表面上是对现代汉语双音节词汇形式的叛离,实际上体现的正是人类保守与创新内在动力的不断抗争,保守的力量在维持着语言约定俗成的效率,而创新的本性又驱动人类不断丰富和寻找更有生命力的语言表达形式,所以新形式的出现是语言发展的必然”。[4](P94)

(二)网络语体的特殊性

语言是为人服务的,所以语言功能实现实质上是人的自身需要的实现,在现实的交际中就是交际者自身的需要和交际目的实现的需要。网络流行词语产生除与此有关之外,我们还需要考虑到词语产生的语言环境——是在网络交际的过程中产生的。网络作为一种特殊的电子媒介,不同于我们传统的的语言具有与我们口语和书面语不同的语言风格特色,吕明臣等学者把这种在网络语言使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语体称为“网络语体”,[5](P32)这种语体的主要特征就是交际时具有视觉性、即时性和非面对面性,因此带来了这种语体风格特点是自由、轻松和娱乐性。

因为网络语言交际时尤其偏重视觉性(可观赏性),所以它很多时候可看性很强,这不同于现实的口语交际,它偏重了书面语的特点,但又不同于书面语的庄重、凝练与典雅的语言特点,它以情感宣泄与娱乐效果的实现为主要目的,所以像“被+XX”、“很X很XX”等字数很多的词语结构都可以在网络中使用,“词”与“语”的界限使用起来并不分明,在网络交际中口语和书面语的特点会杂糅出现,比如:神马都是浮云、有木有、伤不起、我唱的不是歌是寂寞、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等等网络流行词语的使用,再加上各种可视的图像符号综合形成了不同于传统语体的网络语体风格。

(三)社会文化因素的推动作用

我们知道,影响一个时代语言时尚的根本动因在于从本质上说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满足社会需要的产物。所以语言的发展变化是各种不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语言与文化发展因素的关系尤其密切。孙维张认为,“语言中的许多发展变化的现象是由社会教育、宗教、文化交流等因素造成的”。[6](P64)

通过考察“很X很XX”和“被XX”两种网络流行语模式快速传播的原因也让我们更深刻认识到这一现状:不管我们是否出于自愿,社会科技的发展进步,已经使我们进入到电子交际的时代,多媒体的发展正在改变着我们过去单一传播途径——日常言语交际方式。“很X很XX”这一流行语模式就是先由现实交际然后进入到网络交流中而成为流行语的;“被XX”模式是首先在网络交际中出现随后又进入到人们现实口语交际中而被广泛传播起来的,这说明网络交流与日常言语交流这两个传播信息的途径已经密切相关,互相影响。

当今我们所处的网络语言交际环境已经使我们进入到电子交流社会,这一媒介下的言语交际特点也在深刻影响着我们进而形成新的交流习惯、交流方式和文化特征,这可以称为一种新型的“网络交际文化”,正是这一社会文化因素的强力推动作用使网络流行语得以快速传播,如上所述,它的特殊语体风格不同于我们传统的主流文化,在网络虚拟的世界里,更强调快捷、真实、新奇、娱乐与情感宣泄作为其文化的核心内涵,满足上述目标的词语可以更快速地凭借网络这一交流平台进行同时异地的传播从而达到衍生繁殖的目的。

三、结语

电子媒介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使用,也使当代汉语新词语产生的途径更为多样化。 我们仅以“被+XX”和“很X很XX”这类网络流行词语构成模式为例,分析了网络流行词语衍生的主要制约因素:首先是交际者语言功能实现的需要,流行语模式打破了我们传统的构词习惯,这种不合常规的组合使其在完成表述功能的同时凸显了独特的表情功能和美学功能;其次是网络语体的特殊性——自由、轻松和娱乐性;最后是社会文化因素的推动作用,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带来了突出快捷、真实、新奇、娱乐与情感宣泄为目的网络交际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为满足上述文化内涵的流行语凭借网络媒介达到同时异地的传播衍生。

[1]〔丹麦〕奥托·叶斯柏森.叶斯柏森语言学选集[M].任绍曾,译.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靳开宇.“很×很××”流行语模式的语言动因分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4).

[4]靳开宇.“被+XX”式词语结构模式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2010,(7).

[5]吕明臣,等.网络语言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

[6]孙维张.汉语社会语言学[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

靳开宇(1972-),女,文学硕士,绥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语言理论和语言应用研究。

猜你喜欢

语体流行语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流行语大盘点
找词语
看古人如何玩转流行语
大学流行语考察
巧借 流行语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语体语法:从“在”字句的语体特征说开去
一枚词语一门静
语体转化的量度与语体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