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0年网络流行语看网络语言的认知理据
2011-03-31游晓玲
游晓玲
(南京晓庄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从2010年网络流行语看网络语言的认知理据
游晓玲
(南京晓庄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网络语言是从传统的语言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往往赋予其新的意义,表达全新概念,满足特定语境表达的需要。网络语言产生的认知理据有三:一是词、短语和句子的隐喻化,二是谐音词的语音转喻,三是基于概念相关性的事件域的概念整合。
网络流行语;隐喻;语音转喻;概念整合
网络语言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产生的一种新兴语言现象。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称,截至2010年12月底,中国网民人数达到4.57亿[1]。网络交流已经逐渐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社会语言的一部分,网络语言的研究也成为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和语言学研究中的新热点。
作为网络交流工具的网络语言近年来也受到了语言学家的关注。2002年于根元的《中国网络语言词典》和王骁炜的《实用网络流行语》相继出版。本研究运用概念隐喻、转喻和概念合成理论,对网络语言体现出来的认知现象及其意义生成的认知理据进行较为细致的描述和分析。
一、词、短语和句子的隐喻化
在认知心理学上有一个思维方式构式:客观世界-认知加工-概念-语言符号[2]。认知加工就是在经验的基础上再重新构建新的概念的过程。隐喻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是新的语言意义产生的根源。当现有词汇中没有合适的词来表达某一特定的概念或新概念时,人们或创造新词,如微博、给力、凡客体等,或借用现成的词语或表达法来表达这一新的概念,如美眉(指容貌姣好的女子)、老鸟(指网络水平高或计算机操作熟练的人)、菜鸟(对网络还很陌生的新手)等。这些词汇的意义生成的理据就是隐喻,即通过有形的、具体的、常见的概念域来认知无形的、抽象的、罕见的概念域,形成两种不同概念系统之间的意义联想。“神马”和“鸭梨”刚出现在论坛上时,只是取其语音接近“什么”和“压力”,流行后却发现“神马”和“鸭梨”给人的意义联想更丰富。“围脖”的流行源于“微博”的巨大的信息传播作用。从唐骏和方舟子的学历门之争,到上海11·15火灾的网上直播,“微博”这个新词很快为大家所熟识。“围脖”和“微博”两个概念间形成丰富的意义的映射,使“围脖”在特定语境下赋予新的意义。可见,语言使用者将语言中原有的词汇进行隐喻化并赋予其“新意”。从“XX门”、“被XX”到“XX死”,从“凡客体”、“QQ体”到“咆哮体”,从“我爸是李刚”到“我女儿是彭帅”,大量的词、短语和句子经隐喻化而赋予新的内涵和外延。
二、谐音词的语音转喻
网络流行语中有大量的同音词或谐音词的存在,如“神马”、“鸭梨”、“围脖”作为“什么”、“压力”和“微博”这三个谐音词,其意义已经和原先的词义相去甚远,它们是以原谐音词的意义作为语义基础而发展出新的意义。语言的创新者将“什么”和“微博”等抽象概念词,以及“压力”这个内涵丰富的词语稍作改写,生成了直观、前卫和生动的网络新词,新词汇的外延和内涵更为丰富,更能反映出大众的复杂的社会心态。再如“蒜你狠”、“豆你玩”、“糖高宗”、“姜你军”、“油你涨”等流行语源于食品接力涨价;大虾(“大侠”的谐音,指那些长期玩电脑,弯腰弓背,状似大虾米的网络高手)、菌男(俊男的谐音,意为丑男)、霉女(美女的谐音,意为丑女)、斑竹(版主的谐音)等。这类词实际上是人们通过谐音运用了相似性思维来进行隐喻,反映了人类的转喻认知思维方式,即通过读音的相似性而转化衍生出新的词义的一种转借方法。这种语言的意义产生的机制是:用与一个词的语音形式相近的另一个词来代替这个词。即用与A的语音形式相同或相近的B的语音形式来指代A。谐音发生的时候,是用与符号A相近或相同的符号B的能指喻指代符号A,这是在同一认知域内用部分代替整体的现象,是基于语音相同或相近基础上的语音转喻。
三、基于概念相关性的事件域的概念整合
流行于2010年网络上的“我爸是李刚”,“QQ群‘观音哥’、人人无奈人人见!”,“老人头涂料堪比女人肤妆品。”以及“…非常艰难的决定”,等等,这些流行语的共同特点是:它们所要表达的社会现象是备受关注的容易引起网友共鸣的事件。它们的意义生成理据是基于概念相关性的事件域的概念整合。王寅(2007)提出了“事件域认知模型”(Event-domain Cognitive Model,ECM)认知分析法,认为人们常以“事件域”(Event,E)为单位来体验和认识世界[3]。根据ECM理论,一个事件域E中包括一系列的子动作A,还包括相关的事体B。我们既可以用某个动作A来表示整个事件域E,也可以用个别事体B等来表示整个事件域。也就是说,当提及一个事体或过程时,只有其中的一部分内容被激活,从而在激活与半激活或未激活之间形成了部分—整体的关系。在“我爸是李刚”这个事件域E中,可能会包含多个要素,如父子或父女关系,姓名、年龄、外貌或性格特征、籍贯、工作单位、职务或职称、人际关系,等等。我们可以用这些属性中的任一特征来指称整个事件。在一起交通事故中,警察对肇事者执法时,得到的回答是“我爸是李刚!”,此语境下激活的是“职务(特权)”这个特征属性,用这一特征来指称整个事件。随后网络上流行的“有一种‘美女’叫‘凤姐’,有一种‘帅哥’叫‘犀利哥’,有一种‘女朋友’叫‘小月月’”,其意义产生的认知理据也都是在特定的语境下激活事件域中的某些属性,用这些属性来指称整个事件。
“老人头涂料堪比女人肤妆品”是网友们戏谑厂家对涂料产品的作用夸大其词而产生的。“涂料”和“化妆品”的属性中都具有通过颜色的混搭而达到遮瑕、美化、装扮的功效。Fauconnier指出,这种概念整合是把来自不同认知域的概念结合起来的一系列认知活动[4]。其认知过程是:两个概念相互作用,激活日常观念联想系统,喻体的某个特征或称联想意义被投射到主体上。此时,涂料(本体)和女人化妆品(喻体)两个概念相互作用,激活人们心中有关涂料和女人化妆品所有特征的联想系统,两者共同拥有的相似属性会进行概念合成的认知运作,结果产生的新意是涂料也可具有化妆品的属性,即无毒、美容、光滑、细腻、健康和绿色环保,等等。再如凡客诚品(VANCL)的创意广告是利用广告产品和品牌形象代言人两个概念相互作用,激活产品和代言人所有特征的联想系统,让观众更为直观地定位凡客诚品:80后风格、个性张扬、调侃社会、戏谑主流文化等。凡客诚品首创的“凡客体”、腾讯的“非常艰难的决定”所采用的“QQ体”以其独特的语体激活了相关事件域的某些特征属性,表达了更为丰富的意义。可见,上述网络语言的意义的产生是基于概念相关性的事件域的概念整合。这种概念的整合不是两个概念空间所拥有的属性的简单相加,而是通过推断等认知活动产生一个新的概念化的结构的过程。
网络语言是从传统的语言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们或从传统语言中借用了大量的词汇并赋予其新的意义,或创造新词表达全新概念,或对现有词汇、短语和句式隐喻化来满足特定语境的需要,或通过谐音词的语音转喻而产生新意,或将概念相关的事件域进行概念整合来实现意义表达的需要。诚然,由网友们评选出来的2010年网络流行语并不能反映网络语言产生和发展的全貌,但我们可以通过研究这种新语言形式的意义产生的认知理据,形成对网络语言现象更为客观和理性的认识。
[1]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Z].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1.
[2]赵艳芳.语言的隐喻认知结构[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3).
[3]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4]Fauconnier,G.Mappings in Thought and Langu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Analysis on Network Language’s Cognitive Motiv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twork Catchword
YOU Xiao-ling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Nanjing Xiaozhuang College,Nanjing Jiangsu 210000)
Network language,generated and developed from the traditional language,is often endowed by new meaning to express a whole new conception and to satisfy agiven context.There are following three cognitive motivations in the production of network language:metaphorization of word,phrase and sentences,speech metonymy of homophonic word and conceptual integration based on concept-related events.
network catchword;metaphor;speech metonymy;conceptual integration
H0-06
A
1673-1395(2011)12-0083-02
2011 10 29
游晓玲(1967-),女,安徽黄山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研究。
责任编辑 袁丽华 E-mail:yuanlh@yangtze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