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脱石散治疗婴幼儿腹泻40例疗效分析
2011-03-31丁月海镇江市丹徒区人民医院儿科江苏镇江212028
丁月海(镇江市丹徒区人民医院儿科,江苏 镇江212028)
朱海涛(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江苏 镇江212028)
婴幼儿腹泻是婴幼儿消化道常见疾病,其致病因素较多,通常发病急、进展快,易发生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1]。蒙脱石散呈微粒状,具有双八面体层纹结构,主要从天然蒙脱石中提取,具有较强的保护黏膜、清除病原体的作用;对各种病因所致腹泻均有治疗作用,可以减少大便含水量、减少腹泻次数,从而缩短病程。我院儿科从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蒙脱石散治疗急性腹泻患儿,取得了良好疗效。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组40例均为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我科收治的急性婴幼儿腹泻患者,诊断标准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急性腹泻病诊断标准。其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6月~3岁。所有患儿均两周内发病,大便次数每天3次以上,大便性状明显改变,呈蛋花样、粘液样或水样便,未行止泻药和收敛剂治疗。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0例应用常规治疗加用蒙脱石散。对照组20例单用常规治疗。2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情轻重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病例入院后完善常规检查,行常规治疗,如针对脱水给予口服或静脉补液,同时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并给予止吐、退热等对症治疗,合理选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蒙脱石散粉剂,1岁以下患儿每日1袋,早中晚3顿冲服;1~2岁每日2袋,早中晚3顿冲服。2岁以上为每日3袋,早中晚3顿冲服。监测生命体征,三大常规,记录大便次数、住院时间及观察大便性状。3d为1个疗程,两组患儿均治疗1个疗程。
1.2.2 疗效判断标准 按照小儿腹泻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疗效标准判断疗效[2],显效:治疗72h内粪便性状及次数均恢复正常,大便次数≤2次/d,全身症状消失。有效:治疗后48~72h,大便次数≤2次/d,粪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水分明显减少,全身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治疗72h内粪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均无好转,腹泻无缓解,甚至加重。总有效为显效加有效。
1.3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1个疗程治疗,治疗组显效16例,有效3例,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达80%和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10/20)和80%(16/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住院时间为(4.5±1.2)d,对照组为(6.8±1.6)d,两组住院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 论
急性婴幼儿腹泻是一种常见儿科疾病,同时也是儿童患病及死亡的重要原因。婴幼儿腹泻是一种不同原因所引起的疾病,表现为具有自限性及病程相当较长;其中主要病原体是轮状病毒与致病性大肠杆菌。轮状病毒致腹泻的发病机制包括:病毒粘附于小肠上皮细胞,通过细胞内吞作用进入细胞内,不断复制、释放,破坏细胞间紧密连接,破坏肠上皮细胞的极化稳定状态,从而导致肠上皮细胞失去正常的生理功能。双糖酶具有维持肠腔渗透压稳定性的功能,轮状病毒能干扰微绒毛细胞骨架的组建,影响蛋白质的定位,从而阻断双糖酶的运输,引起肠腔渗透压改变,造成渗透性腹泻。轮状病毒的NSP4肽段具有肠毒性,能改变上皮细胞完整性,增加细胞膜通透性,影响物质吸收,还能抑制肠上皮细胞的葡萄糖同向转运,从而导致水、钠重吸收障碍。致病性大肠杆菌可直接侵袭肠粘膜组织引起广泛的炎症反应,如充血、水肿、溃疡和渗出,也可分泌肠毒素,通过酶的激活,使CAMP或CGMP增加,导致肠液中Na+、Cl-及水分的分泌增加,从而导致水样腹泻[3]。
蒙脱石散主要成分是双八面体蒙脱石,该物质是由双四面体氧化硅单八面体氧化铝组成的片层结构。其作用机制包括:①具有层纹状结构,表面积大,电荷呈非均匀性分布,对消化道内的病毒、病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气体等有极强的固定、抑制作用,使其失去致病作用。②可以吸附细菌潜生体(CGC)、排除CGC定植、稳定肥大细胞、拮抗肥大细胞脱颗粒,抑制组胺和炎症介质的释放。③修复肠上皮细胞间桥,恢复细胞紧密连接,稳定肠上皮细胞极化状态,维持上皮生理功能。④覆盖肠壁,保护肠上皮细胞,修复、提高黏膜屏障对攻击因子的防御功能,具有平衡正常菌群和局部止痛作用。⑤与消化道粘液糖蛋白相结合,使粘液的粘弹性内聚力增加,粘液层增厚,改善粘液质量,减轻肠黏膜组织病变。⑥扶植厌氧菌,纠正肠道菌紊乱[4]。
本组资料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缩短,表明蒙脱石散止泻作用显著,可用于急性婴幼儿腹泻常规治疗用药。由于蒙脱石散不经消化道吸收,不影响其它药物吸附利用,不改变大便颜色,服用后6h左右可以排出体外,所以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当然有时因为患儿拒绝吃药,可以考虑其他给药方式,如保留灌肠。
[1]黄绍良,陈述枚,何政贤 .小儿内科学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76.
[2]黄宗祈,方鹤松.98年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侧记 [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6):380.
[3]杨锡强,易著文 .儿科学 [M].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92-298.
[4]王俊侠,方鹤松 .蒙脱石散治疗腹泻患儿肠道微生态学观察 [J].中国临床药理学,1995,11(3):134-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