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癸本质的研究现状
2011-03-31张建伟胡文英
张建伟,胡文英
(1.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妇科,山东 济南 250011;2.山东中医药大学2005级中医七年制,山东 济南 250014)
天癸是中医学的重要名词,涉及妇科、养生预防等诸多方面,探讨天癸的本质及其对生理病理的重要作用,将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由于天癸的特殊意义,历代医家对其本质的探讨从未终止,但众说纷纭,目前尚无确定结论。综合各家所论,概述如下。
1 历代天癸说
1.1 肾间动气说 《金匮要略》曰:“先天天癸,谓肾间之动气。”《医学入门》称:“人两肾之间,白膜之内,一点动气,大如箸头”,即肾间动气。先天天癸,谓肾间之动气,乃禀自于父母,资其始也。对于肾间动气有认为是冲脉之气,亦有认为是命门之气。
1.2 精气说 杨上善在《黄帝内经太素卷第二·摄生之二·寿限》中:“天癸,精气也”,然《内经》中亦有“天癸至”而后“精气益泻”,及“天癸竭,精少”的论述。
1.3 天一之阴气说 《类经三卷·藏象类十三》中云“天癸者,天之水,干名也。干者支之阳,阳所以言气;癸者壬之偶,偶所以言阴,故天癸也,天一之阴气耳。化气为水,因名天癸。”认为天癸是一种既以物质为基础,又不同于精血的物质,即“天一之阴气”。
1.4 天真气降说 《妇人大全良方》说:“所谓天真之气,癸谓壬癸之水,壬为阳水,癸为阴水,女子阴类,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二脉流通,经血渐盈,应时而下,天真气降,故曰天癸”,《女科经论》引陈良甫曰:“云女子二七而天癸至,天谓之天真之气,癸谓壬癸之水,壬为阳水,癸为阴水,女子阴类,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二脉流通,经血渐盈,应时而下,天真气降故曰天癸”。
1.5 元阴元精说 《类经·藏象类》中阐释:“天癸者,言天一之阴气耳,气化为水,因名天癸,……其在人身,是为元阴,亦曰元气,人之未生,则此气蕴于父母,是为先天之元气。……第气之初生,真阴甚微,及其既盛,精血乃王,故女必二七,男必二八而后天癸至。天癸既至,在女子则月事以时下,在男子则精气溢泻,盖必阴气足而后精血化耳。”天癸在功能上的动力作用,可以涵盖为元气,于物质而言,可以涵盖为元阴,即天癸等于动力、等于物质[1]。
1.6 男精女血说 《保命·歌括》认为:“在男子为精,在女子则为血,皆曰天癸”,《黄帝内经素问直解》亦说:“天癸者,男精女血,天一所生之癸水也”。
1.7 真精、肾水、阴精说 《沈氏女科辑要笺正》说:“癸水为肾脏真阴”“谓天癸者,指肾水本体而言,……肾为水脏,天一生水,故谓肾水为天癸。”马玄台注释《内经》说:“天癸者,阴精也,盖肾属水,癸亦属水,由先天之气蓄极而生,故谓阴精为天癸也”。
1.8 月经的代名词 《医宗金鉴》认为:天癸,月经之源。王冰注释《内经》曰:“肾气全盛,冲任流通,经血渐盈,应时而下,天真之气降与之从事,故云天癸也,然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二者相资,故能有子”。
2 现代天癸本质研究
2.1 天癸相当于性激素及促性腺激素 罗元恺[2]认为:“天癸是肉眼看不到而在体内客观存在的一种物质,其作用关系到人体的生长发育,体质的强弱和生殖能力的有无。”即包括现代医学的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金栋[3]的“天癸新识”认为天癸当为头脑中水液之类的物质,与西医的6种促性腺释放激素和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相似。叶一萍[4]提出天癸是肾中精气蓄极促进大脑发育成熟,由大脑产生的一种客观存在于血液中的微量液体,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促性腺激素。
2.2 天癸相当于神经内分泌的调节机能 “天癸实质初探”[5]认为,天癸具有促进性腺发育成熟的类激素效应,包含神经内分泌等多种调节机能。《素问·评热病论》云:“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今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不来也。”说明月事不来与心的关系,而中医心的功能与现代医学的中枢神经系统相似。
2.3 天癸相当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西医学提出“生殖轴”概念,关于月经、排卵、男性具备生殖能力的解释,与“月事以时下”“精气溢泻”“阴阳和,故有子”的描述是一致的。由此推论,中医学所论天癸,当是人体发育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促进性腺发育成熟并维持人体生殖机能的物质,可谓是对生殖轴所涉及到的多种物质的高度概括。由此产生的“肾—天癸—冲任—胞宫轴”的中医生殖轴理论,至今已在中医妇科领域所公认。[6]
3 天癸与生殖功能的关系
《素问·上古天真论》对于人生长发育的论述,说明女性生殖机能的成熟与衰退的性生理规律。二七,肾气盛,天癸至,……;三七至五七,天癸由不完全充盛过渡到完全充盛,妇女性功能旺盛,已建立规律的周期性排卵,生殖能力旺盛,为生育的最佳时期;六七至七七,天癸由充盛渐至衰退,生殖器官渐萎缩,功能渐衰,生殖能力下降。七七以后,肾气渐衰,天癸随之衰竭,冲任功能不再旺盛,全身机能衰退,生殖器官萎缩老化,月经闭止,丧失生育能力。由此可见,天癸是产生月经的根本。[7-9]
天癸阴阳消长转化的周期节律是构成月经周期的生理基础。经后期天癸中的阴处于优势,阴渐长阳渐消,推动经后期向前发展,卵子在天癸肾阴的滋养下不断发育,当天癸之阴达到一定的高度,重阴必阳,此时卵子成熟,转化使重阴下泄,卵子排出,阴让位于阳,此为经间期;之后天癸之阳开始渐长,阴则渐消,推动经前期的向前发展;当天癸之阳达到一定高度,重阳必阴,则排出经血,阳气下泄,让位于阴,此为行经期;后又进入经后期,开始新周期的循环往复。[10]
4 天癸理论在妇科临床中的应用
4.1 月经病 月经的产生与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密切相关,治疗上亦以补肾、调补天癸、调冲任胞宫为主。经前期阳气渐长,应阴中求阳,温肾暖宫兼以滋补肾精;行经期重阳转化,血海满盈而泻,以调理冲任气血为主;经后期肾精渐长,血海空虚,应滋补肝肾精血;经间期重阴转阳,氤氲之时,应活血化瘀,兼以激发肾阳以促进阴阳转化[11]。如采用调补天癸法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12]及出血期调补肾与天癸以止血,血止后调经以治其本。通过补肾益天癸治疗闭经等[13]。
4.2 妊娠病 妊娠过程中天癸的作用主要是推动冲任二脉直接作用于胞宫,以养育胎儿,妊娠病中,胎动不安、胎漏是中医治疗优势所在。从病因来看,胎漏及胎动不安多以肾虚,天癸不足,冲任失藏,胎失所系为主,治疗多以补肾健脾,调补冲任为主,如寿胎丸、补肾固冲丸等[14]。另外中医治疗复发性流产以肾为主导,认为能否构成胎孕及胎儿发育是否正常,都与天癸关系密切,治疗滑胎时多采用补肾健脾,调补冲任。妊娠与天癸有着密切关系,天癸作用于妊娠的不同阶段[15]。
4.3 不孕症 不孕症的病机主要为肾虚,天癸乏源,精血不足,冲任胞宫失养,治疗以补肾填精,调补天癸冲任为主。“人体生殖能力由肾精、天癸所主导;卵细胞的发生以肾精为基础,卵细胞的排出有赖于肾阳之鼓动;精子的发生以肾精为基础,精子的动力源于肾阳;子宫内膜容受性受肾精主控;胚胎质量及发育潜能由肾精决定[16]”,因此,有报道[17]在助孕治疗中,采用二至天癸方、二仙调经方等补肾调天癸,调补冲任,能提高卵细胞及胚胎质量,改善临床妊娠率。另外,以“肾主生殖与生命网络学说”为指导,采用补肾法以针灸、中药治疗神经生殖内分泌疾病,并发现针刺、中药对性腺轴从中枢到卵巢水平的调节[18]。
此外,临床上常见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障碍疾病,如性腺发育迟缓、更年期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多以天癸不足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天癸与肾关系密切,天癸的病变多以肾辨证,常用的金匮肾气丸、五子衍宗丸、左归丸对于天癸不足或失调引起的生殖和性机能障碍有较好疗效。另外有研究[19]表明,以补肾宁心法调节心肾功能可诱发排卵。
综上所述,目前对于天癸的研究并无统一的认识,天癸涵盖了体内脑、卵巢、子宫及神经系统的功能,具有多种功能载体。除了激素及神经内分泌方面,在更深层次的分子及基因领域,天癸亦应具有其功能载体,在生殖发育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深入天癸本质的研究,不但可以加深对天癸的理解,更能有利于中医药在生殖领域的应用。
[1]赵永明,吴效科.天癸的古今文献资料整理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罗元恺.肾气·天癸·冲任的探讨及其与妇科的关系[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1):11-12.
[3]金栋.天癸新知[J].辽宁中医杂志,1992(8):10-11.
[4]叶一萍.天癸论[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9):1808.
[5]秦晓晨.天癸实质初探[J].河南医科大学学报,1996,31(2):176-177.
[6]曾倩.杨家林生殖轴理论思想析义[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1):1516-1517.
[7]蔡静,侯丽辉,吴效科.天癸节律性异常与女性生殖内分泌的关系[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4):1005-1006.
[8]张锁,郭晓媛,吴效科.中西汇通浅谈天癸与不孕[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2):501-502.
[9]祁冰,侯丽辉,吴效科.浅析“天癸”的生理[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5):1234-1235.
[10]王烨,李祥,姚美玉.论天癸的节律异常与月经周期的关系[J].陕西中医,2008,29(3):317-318.
[11]郭利平,常廷瑞.浅论中医调整月经周期法[J].内蒙古中医药,2004(6):15.
[12]吴红艳,李明兰.调补天癸法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54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16(2):173-174.
[13]刘菊芳,罗元恺.闭经证治讨论[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5(3):9-10.
[14]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10-214.
[15]王 ,吴效科,姚美玉.天癸与妊娠异常的关系[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2(7):158.
[16]王瑞霞,连方,孙振高.从现代生殖医学角度探讨“肾藏精主生殖”理论[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9):1672-1674.
[17]连方,赵斌,吕雪梅,等.二至天癸颗粒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卵泡液代谢组学及Ca2+浓度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30(1):22-25.
[18]俞瑾.肾主生殖与生命网络研究中的启示[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6):409-411.
[19]吕春英,何思娜,张思佳,等.补肾宁心法治疗无排卵性不孕症60例[J].新中医,1998,30(1):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