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治疗小儿外感咳嗽30例疗效观察
2011-03-31周秀玲郭亦男
周秀玲,郭亦男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小儿咳嗽是由不同原因引起肺失宣肃,出现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肺系病证[1]。笔者运用中医传统疗法拔罐治疗小儿外感咳嗽(风寒咳嗽)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0例均为2011年1月-2011年9月就诊的患儿;年龄为3~15岁;男17例;女13例;病程3 d~1个月。
1.2 诊断标准 参照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中医儿科学》西医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以咳嗽为主症,常发生于感冒后;肺部听诊,两肺呼吸音粗糙,或闻及不固定的少许干罗音;血常规多正常,有细菌感人者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高。放射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粗,无斑点状阴影。并且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的风寒咳嗽中医诊断标准:咳嗽频作,咳痰稀白,咽痒声重,鼻流清涕,或恶寒无汗,头身疼痛,舌苔薄白,脉浮紧。
2 治疗方法
2.1 拔罐 使患儿充分暴露前胸部及背部,依据年龄、部位不同,选择合适火罐,多选用1~3号罐。取穴天突、膻中、肺俞、膈俞。一手持火罐,另一手持止血钳夹95%的酒精棉球点燃,深入罐内中下端,绕1~2周后迅速抽下,使其罐内形成负压后迅速扣至已经选定穴位上。拔罐过程中随时观察火罐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一般小儿拔5 min就可将罐取下,取罐时一手夹持罐体,另一手拇指按压罐口皮肤,使空气经缝隙进入罐内,罐子自然就会与皮肤脱开,顺利起罐。每隔2 d操作1次,3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2.2 注意事项 操作前要根据所拔部位的面积选择大小适宜的罐;拔罐时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起罐后,如局部出现小水泡,不必处理,如水泡较大,局部消毒后,用注射器吸出液体,覆盖消毒敷料。
3 疗效标准与结果
疗效标准参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拟定。显效:无咳嗽或偶有短暂咳嗽,19例,占63.4%;有效:咳嗽次数明显减少,7例,占23.3%;无效:咳嗽无改善,4例,占13.3%。总有效率为86.7%。
4 体会
笔者运用拔罐疗法治疗风寒咳嗽多取天突穴、膻中穴、肺俞穴、膈俞穴。机理在于,天突穴位于颈部,在前正中线上,两锁骨中间,胸骨上窝中央。主治咳嗽、咽喉肿痛、哮喘等肺系病证;膻中穴为八会穴之气会,位于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隙,两乳头连线的中点。主治咳嗽、气喘、胸闷等胸中气机不畅病证;两穴相配降气逆、顺气机、止咳。而肺俞穴为肺之背俞穴,位于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咳嗽、气喘、咯血等肺疾。是肺脏之气转输于后背体表的部位。选其治疗咳嗽,乃遵《素问·咳论》“治脏者,治其俞”之旨。膈俞穴为八会穴之血会,位于背部,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呃逆、气喘等上逆之证。肺俞穴、膈俞穴位于膀胱经第一侧线,为五脏六腑经气输注的部位,是足太阳膀胱经上的背俞穴,俞,意为“通输”,有转输经气运行之意,故可达疏风、散寒、止咳之功。上述诸穴相配意在疏风散寒解表,宣肺降逆止咳。
[1]徐荣谦.中医儿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71-77.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3]石学敏.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