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汗治验心得

2011-03-31申泽忠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体虚肾水自汗

申泽忠

(靖宇县中医院,吉林 靖宇 135200)

发汗是中医治疗方法中的八法之一,多用于表证,因受过汗和禁忌的影响,约束较多。笔者临证时将汗法应用于诸多疑难病证,颇有感悟,现举例3则,报道如下。

1 发汗治血

古训有云:“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是说大出血的病人不可用发汗疗法,大汗病人不可用放血疗法。多年来已成禁区。可是笔者反复思考,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是因为“血汗同源”“源”至何处呢?当然同源于后天之本脾胃。经云:“汗出涔涔是为津”,汗是津液,是血的一部分,所以失血即是失汗,失汗也是失血。那么失血和失汗都是使身体丢失水分,已出血再发汗或已发汗再放血,使津血更失,从而加重病情。而临证所见并非如此[1-2]。

笔者久思有悟,汗虽然为津,而汗之散出,随之而出乃水汽与毒废物,并且同时散发出身体多余的热量。散热排毒,保持温湿度平衡,是汗的功能。而血则是身体运送营养的载体,将后天之本运送到全身是血的功能。可见汗血同源而不同用。夺汗者夺其毒,夺血者是夺汗之源。所以可以这样理解:用夺血的方法来治多汗症,用发汗的方法来治出血证。也就是治血用发汗法,使毒热散,血自安。用放血法代发汗,血出而病止而不必再发汗。这一点古人早有所论,《伤寒论》中就有红汗的记载。笔者临症,每遇鼻衄、齿衄、咳血、便血,具配以发汗法,散其毒热,通其经络,安其脏,通其腑,血无不安。尤其是子宫出血,更应早以取汗驱其下寒,以温散其瘀滞,使子宫得温而收缩有力,排除瘀块恢复功能,方可早愈。若止血为先非得其法也。故治血4法,以止血为先,虽属急者治标,但临证拘泥亦属不当。止汗虽很少用放血之法,但刮沙疗法应用普遍,这正是以血代汗的典型用法。

2 发汗止汗

以发汗来止汗,岂不令同行捧腹护齿,然深思之,笑从何来? 多汗何以至之?热也、虚也,热者实热也。虚者自汗、盗汗也,热自何来?虚何以汗?正常人体出汗为热使然之。是已知的生命现象,汗每时每刻,具出于皮,多为汗,少为汽,多可见,少不可见。然皮毛滋润而不干不裂,不脱 乃汗之功也。逢过热,劳累而汗出者,为常也。然静时不劳亦汗出淋漓,睡间亦汗出通体。病也。何病使然?外感风寒,内伤饮食,七情不遂,致使阴阳失调,经络不通,毛孔闭塞,寒无以出,风无以散,汗不得畅快而出,当汗不得,热无以散,必聚集于局部,为欲出之汗,上涌于头胸而淋漓而出。寒湿束表,夜卧神伏,身体覆被,体热宏盛,驱寒外出,汗出通体,是人体自调之理。

体虚自汗原因有二,一者体虚寒盛,寒滞流于下,攻热于上,热出于上,为自汗。一者体虚,血中营养不足,血液之中营养比例下降,身体欲自救,排汗以浓缩血液,提高营养比例而全身自调汗出,也就是现代医学所说的“虚脱”或低血糖,血糖浓度不足,出汗浓缩血液,提高血糖浓度以自调,自救[3-4]。

故此,笔者治自汗、盗汗具用发汗之法,辅以温经通络,温下通上。调升降出入,活器之生生。器得以通,体得以用,热得以散,血得以静,脏得以安,腑得以和,食得以消,精得以布,气得以行。汗何不止?体何不健。即使肺痨恢复,亦用汗法,痨虫滋生于肺,寒气使然,寒滞皮毛、留滞下焦,心肺之火不得散出亦不得下降,肺中热而使其成痨虫之温床,痨虫得适宜滋生环境,岂不旺哉。午后低热,颧红,盗汗。并非是结核菌中毒症状,乃寒邪致使皮肤经络气血升降出入受阻而已。

综上可见,止汗用发汗乃是正道,先师仲景创推伤寒大论,已指出发汗驱寒,温救六经,汇通标本,辨别真假寒热虚实表里阴阳,精湛之极,然时代所限,小有弊瑕在所难免,后人不可拘泥,大胆完善才不愧对先人。

3 发汗治干

经云:“燥盛则干”治燥当以滋润,何以发汗? 干,燥气使然。燥又缘何而来?自然之燥来之于秋。四季之燥来自于体,体之燥,现于干,口干,咽干,鼻干,眼干,皮肤干,诸如此类,临证例见比比皆是,临证治法,平以凉润,或以温润,虽证现稍减,不时尔证亦将如前,其病根难出矣。笔者沉思多年,才有一斑。燥可生于火,火至津涸。燥可生于寒,寒至津凝,凝津不上行,火无以制,水火不济,火不下温肾水而反上燃,使燥气滋生于上,肾水不得温煦而更寒,生生之气不得滋滋。此燥生于寒一也。风寒束表,表寒滞汗,汗无以发,内热无以散,热性炎上,上煎津液,故而生干,此燥生于寒二也。过饮食生冷,至肠胃受寒,寒使肠胃消化吸收功能下降,肌体营养匮乏,血中精气不足,白蛋白低下,血中水分丢失而至口干不欲饮水,甚至腹胀,水肿。此燥生于寒三也。如此疗法显然,当发其汗,温其阳气,振奋经络,疏通出入,调和升降,敷布津液,使干得以滋,寒得以散,津液得以上升,真火得以下降,心火不亢,肾水不寒,方能上焦宣发,津得以生。古人治燥以润,乃是滋其不生,此为治标;发汗治燥,乃散寒通经活络,温养肠胃,开发补给不竭泉源,方为滋滋生生,标本同治矣[5-6]。

[1]王占玺.伤寒论研究[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3.

[2]烟建华.医道求真[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

[3]明·赵献可.医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4]王蕾,秦玉龙.吴塘论治血证经验[J].吉林中医药,2006,26(7):50.

[5]谢圣方.浅析《血证论》中关于血证预后的论述[J].甘肃中医,2001,14(6):70.

[6]雷银芬,陆蔚,李然,等.汗证的治疗概况[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2,18(1):60.

猜你喜欢

体虚肾水自汗
体虚乏力喝葱枣汤
告别自汗用牡蛎,四季都轻松
乌梅板栗壳治久咳自汗
虎年生人终之气运气养生
Lessons from Compiling and Translating Homoeroticism in Imperial China:A Sourcebook
别把心衰当“体虚” ,疾病预后讲究多
博雅生物出现“体虚”迹象并购标的产销数据有异常
体虚易感冒喝玉屏风汤
项颗教授治疗汗病经验研究
神厥穴敷药对自汗、盗汗患者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