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的病因病机
2011-03-31蔡海英章新根熊卫红
蔡海英,章新根,熊卫红
(1.北京市东城区永定门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0017;2.武警北京总队医院 中医科,北京 100027)
抑郁症是以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抑郁症的发生率约为3.1%,在发达国家接近6%,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疾患,到2020年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第二大疾患。同时,抑郁症患者是自杀的高危人群,约有10%~15%的患者可因此而自杀[1]。中医古代文献中虽然没有明确记载抑郁症这一病名,但对其认识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治疗上也有许多相关记载,属于中医郁症的范畴。
近年来,中医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统一的定论。如杜元灏等[2]提出脑与肝是调节情志变化的主体,“脑神失调,肝失疏泄”为抑郁症的主要发病机制。王新陆[3]认为抑郁症病位在脑,脑神逆乱是情志致病的基本病机,也是其他脏腑功能紊乱的激发病机。刘公望[4]认为抑郁症病证多属虚实夹杂,以肝郁气滞痰阻等实邪致病为主,兼以心脾气血的亏虚,其中肝郁气滞为其主要病机。赖永德等[5]认为情志所伤只能是抑郁症发病的外在条件,血虚不足,神失所养,君不归位是整个病程的核心和关键,血虚本弱及肝郁血耗是抑郁症发生的基本病机。卢帅军等[6]提出抑郁症当从心论治,其病机为心阳不足,由情志因素诱发,继而引起抑郁症的诸多表现。
由此可见,临床上各个医家根据自己的经验,对抑郁症病因病机的研究,多集中在脑、心、肝等脏腑,兼涉他脏,以脑神受扰、心神失养、肝郁气滞为其主要病机,治疗上也以养心安神、疏肝解郁为主。然而,情志活动由五脏化生,五脏的正常功能活动可以通过情志调畅体现,《素问》云“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精神活动过极可反作用于五脏,表现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且脑主神明,为元神之府,如《锦囊录》所云:“脑为元神之府,主持五神,以调节脏腑阴阳,四肢百骸之用。”“五神”即神、魂、意、魄、志,为五脏所藏,神是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主宰和精神支柱,是古代对人类精神,心理活动乃至部分审理活动的认识。因此,笔者认为抑郁症病位在脑,五脏皆参与情绪的调节,单从一脏或几脏来探讨抑郁症的病因病机,不足以全面阐述其真正根源,对其病因病机的研究,应从“五脏藏五神”入手。
心藏神,心所藏之神,既是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广义之神,又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狭义之神。心神正常,则全身各脏腑功能相互协调,彼此合作,全身安泰。故《素问·灵兰秘典论》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灵枢·邪客》曰:“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心神为五志之所大主,心神受扰,则易变生情志异常。人体脏腑功能的活动,都是由心来支配的,如情志不遂致心神失养,心主神明的功能失常,则会发生行为、精神、思维及动作的紊乱,进而影响他脏,发生疾病。
肝藏魂,《灵枢·本神》云:“随神往来者谓之魂。”魂为神所属,心静则神清,神昏则魂荡,又云:“肝悲哀动中则伤魂,魂伤则狂妄不精。”“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可见,肝与情志活动十分密切。《类证治裁》言:“凡上升之气,皆从肝出。木性升散,不受遏郁,郁则经气逆。”肝为刚脏,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若肝气的疏泄功能不及,则肝气郁结,可见心情抑郁不乐,甚至肝气郁而化火或大怒伤肝,肝气上逆。正如《医碥·郁》中言:“郁则不舒,皆肝木之病矣”。
脾藏意,反映了脾脏与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关系。脾在志为思,思虽为脾志,但与心神有关,有“思出于心,而脾应之”之说。思虑过度,或所思不遂,则会影响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正如《素问·举痛论》所说:“思则气结……,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也。”其次,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功能正常,五脏六腑才能得以充养,五脏之神才能维持正常活动。故七情不遂,情志不畅,忧思气结,可引起脾之升降失常,脾不升清,则心神失养。
肺藏魄,《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气鄛郁,皆属于肺。”肺气宜通不宜郁,宜降不宜升,只要肺主气功能正常,全身气血运行通畅,则心神能够得到充分滋养,便会神清气旺。肺在志为悲,过度悲哀,容易损伤肺至精、气而为病,正如《素问·举痛论》云:“悲则气消”,《管子·内业》也说“忧郁生疾”。反之亦然,当肺气虚衰或肺气宣降失调时,肺气郁闭,可导致全身气机不畅,从而引起其他脏腑功能失常波及心神。
肾藏志,《灵枢·本神》言:“肾,盛怒不止则伤志,志伤则喜忘其言。”肾在志为恐,恐惧过度,神气会动荡不安而散失不收,引发情志疾患。《灵枢·本神》言:“恐惧者,神荡惮而不收”。《素问·举痛论》亦有“恐则气下”。同时,肾藏精,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若肾精不足,髓海空虚则神明不用,五脏神志活动无所主而出现神志异常,如《医方集解》说:“人之精与志皆藏于肾,肾精不足则志气衰,不能上通于心,故迷惑善忘也”。
脑为奇恒之府,主精神意识和感觉运动。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思维意识和情志活动,都是客观外界事物反映于脑的结果,如《类证治裁·卷三》云:“脑为元神之府,精髓之海,实记忆所凭也。”因此,脑为情志活动的枢纽,脑神的生理功能正常,人就精神振奋,情志清晰,思维敏捷,反应灵敏;反之,就会导致思维混乱,意识模糊,反应迟钝,精神萎靡等精神病理症状的产生。
由此可见,五脏藏五神主五志,参与情志的调节,五脏功能的协调是情志正常的保证,同时,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神明出焉,故心神统帅五脏神,调控人体的情绪反应。而脑为精明之府,神机之地,脑神主人的气质、性格和情绪反应,是人体情志活动的基础和高级中枢,脑神为神明之体,心神为神明之用,故脑神又统帅心神,从而形成由脑神、心神、五脏神共同组成的人体情志活动系统。因而若五脏功能正常,化生五气充足,则心神得养,脑神得充,气血阴阳调和,自然情志调达。反之,如因七情不调,饮食劳倦等原因使脏腑机能失调,令五脏神太过或不及均可使心神及脑神受扰,导致其调控人体情志活动的功能不能正常发挥,从而出现各种情绪异常的表现,如情绪低落、悲观失望、情感淡漠等抑郁症状。因此,临床对抑郁症病因病机的认识应以脑(神)—心(神)—五脏(神)情志调节系统为基础,任何一个环节的异常,皆可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1]杨志新.针灸临床讲座(9):抑郁症[J].中国临床医生,2006,34(9):18-19.
[2]杜元灏,李桂平.调神疏肝法治疗郁证的理论基础[J].中国针灸,2005,25(2):143.
[3]付强,周永红.王新陆教授治愈抑郁症案举隅[J].中医药学刊,2006,24(11):1989-1990.
[4]郭章华.刘公望教授针灸治疗抑郁症经验[J].上海针灸杂志,2008,27(5):1-2.
[5]赖永德,金红波.探讨血虚肝郁与抑郁症的发生[J].四川中医,2009,27(2):30-31.
[6]卢帅军,瞿融.中医对抑郁症再认识[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7,21(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