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教育应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的理性思考

2011-03-31徐林川

关键词:职业技能办学校企

徐林川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学部,安徽芜湖241000)

高职教育应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的理性思考

徐林川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学部,安徽芜湖241000)

高职院校如何持续健康发展,可从高职教育植根于企业才具有生命力、为企业育出特色人才才具有竞争力、面向企业“开门办学”才是活力所在等三个方面作为发展对策。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高职教育

2010年5月5日国务院审议并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明确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的目标和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办学指导思想。客观地说,各高职院校经过近几年抓规范、促建设,使教学基本建设能够满足教学工作的要求的目标正在接近,校企合作取得了较丰硕成果,也获得了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然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国发展历史相对较短,各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还处在摸索阶段,仍存在经验不足、理论探索不成熟以及教育体系不完备等诸多问题,如何才能保证其持续健康发展呢?笔者认为,旺盛的生命力、强劲的竞争力、鲜活的活力是其根本保证。

一、高职教育植根于企业才具有生命力

“紧密依托行业企业,模拟职场真实环境,着重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大力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职教理念提示我们,高职教育必须走校企合作道路,必须依靠企业,植根于企业,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因此,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应该是:坚持“面向企业、依靠企业、服务企业、适应市场”,不断探索与企业的合作模式。一方面充分利用企业真实职场环境,满足学生实习实训、教师培训锻炼等需求;另一方面,请企业的专家参与教学,参与制定教育、教学方案等。

具体体现:一是企业能够帮助高职院校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不少高职院校仍存在定位不准、特色不明等盲目发展问题,这明显与新时代对高素质技能应用人才培养的要求不相适应。而企业能给学校教学提供真实的职场环境和行业企业信息,有助于学院明确教学目标,拓展教学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清晰的就业岗位要求也激励学生自觉学习和提高,努力使自己成为企业需求的合格人才。二是企业能够给学校提供丰富的、真实的、直观的教学资源。企业可以通过接受教师挂职锻炼、接受学生实习实践、向学校提供兼职教师以及参与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改革与建设等多种形式,为学院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三是企业能帮助学校提升办学水平。通过与企业合作,学院可以学习到企业规范的管理模式、高效的工作作风、严谨的工作程序、健全的规章制度、严格的执行体系等一系列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加强自身内涵建设,提高自身办学水平。四是企业能给学院提供广阔的办学空间。企业是学校的顾客,又是社会的名片,一个好的企业承载了社会诸多人的信任与期待,企业满意就是获取了社会认可,必将带来良好的社会声誉,有利于学院开拓招生和就业市场。

二、高职教育为企业育出特色人才才具有竞争力

高职教育有两个主要特征,一个是“高”,另一个是“职”。“高”决定了它必须以一定的现代科学技术、文化和管理知识及其学科为基础,着重进行高智力含量的技术教育,要求毕业生能够掌握熟练的、高智力含量的应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并具有一定的对未来职业技术变化的适应性,这是它区别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特征;“职”,则决定了它主要强调应用技术和职业技能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知识及其学科基础注重综合性,围绕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实际需要,以必需、够用为度,这是它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特征。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规模的快速扩张,隐含着的问题除办学条件不足与生源“门槛”降低外,还要面临或即将面临就业压力。因此,高职院校要想在经济全球化的人才竞争中占据主动,首先应该按照企业岗位标准要求设定人才培养目标,建立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模式。即要求我们瞄准企业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着力进行高智力含量的技术教育,育出高技术、高技能,且适应性强的特色人才,才有能力去竞争有限的职业岗位。其次,以能力为主线,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把知识、能力、素质培养贯穿于教育全过程。由于高职毕业生多在一线工作,他们的工作环境需要他们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合作能力、与人沟通能力以及解决现场实际问题能力等。因此,敬业与责任心的培养,日常行为规范与组织纪律观念培养,毅力与耐心的培养,协作与集体观念的培养,对高职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能否取得成功也尤为重要。优质的毕业生不仅会深受企业欢迎,而且也能在企业中得到很好的发展。一个毕业生就是一块牌子,毕业生在社会上能取得良好声誉和事业的成功,可以使学院的社会知名度得以提升,由此也可获得一定的生源保障。只有这样,学院的发展才能步入良性循环。

三、高职教育面向企业“开门办学”才是活力所在

伴随近年来我国人口出生率的逐年下降,参加高考学生数量已呈现出下滑趋势,高等教育领域的生源大战已经打响,招生中处于劣势的高职院校将面临生源不足的困境。那么,如何在当前的市场经济大潮中变被动为主动呢?《纲要》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坚持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给职业教育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高职教育应抓住这一有利契机,瞄准企业员工培训这一广阔而长效的市场,在抓好全日制教育的同时,加大对岗位培训、成人教育、函授等其他办学形式的投入。为此,高职教育的办学目标也应该由单纯地针对职业岗位培训扩展到整个职业生涯和人生经营,为个人职业技能提高、职位转换、文化素养提升等服务。例如:在成人教育和函授教育中,摒弃传统的单纯学历教育观点,发挥高职的优势,着重对个人职业的策划和岗位技能的培养;在企业员工培训方面,加强深度开发,通过岗位培训、技能培训、新技术培训等方式提高员工素质,从而提高企业员工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

因此,高等职业教育从功能上应是学历教育、岗位培训、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并举,形式上长期与短训、课堂与实训、全日与业余等相互结合。具体操作层面应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由单一的正规教育向正规与非正规教育并存方向发展;二是由单一的学历教育向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存方向发展;三是单一的职前教育向职前与职后教育并存方向发展;四是单一的育人就业向产教结合的教育方向发展。这就意味着高职教育要“更新继续教育观念,加大投入力度,以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要改革招生和学籍管理模式,建立弹性学制,向各年龄段的社会公众提供脱产或在职学习培训,向一切在职的、失业的、转岗的群体提供教育与培训。灵活多变的“开门办学”形式,既能为实现《纲要》提出的“形成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目标提供保障,也是未来高职教育的活力所在。

综上所述,现代社会瞬息万变,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变化。处于这种动态社会中的高职院校必须面向企业,充分挖掘上述“三力”,进一步推行校企合作模式,才能在未来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http://fagui.eol.cn/html/200909/1263_2.shtml,2005-10-28.

[2]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EB/OL].http://www.chinanews.com.cn/jiaoyu.shtml,2010-05-06.

[3]潘懋元.我对高等职教的看法[J].职业技术教育,2004(18).

责任编辑 袁丽华 E-mail:yuanlh@yangtzeu.edu.cn

G719.21

A

1673-1395(2011)02-0152-02

2010 -12 12

徐林川(1969—),男,安徽金寨人,副教授,主要从事高职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办学校企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