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激励机制研究
2011-03-31陈伟
陈 伟
(湘南学院科研处,湖南郴州423000)
地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激励机制研究
陈 伟
(湘南学院科研处,湖南郴州423000)
地方高校是我国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三种功能于一体的科研单位,其科研项目转化之后,不但能够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科技与经济的集合,而且能够帮助其获取发展更多的科研项目。
地方高校;成果;转化;激励机制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科研成果对地方高校的发展和地区综合实力的影响已越来越受到地方高校的重视,而科技人才的培养、竞争和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也成为地方高校科研发展的重中之重。我国高等院校特别是重点高等院校,已逐步形成“教育中心和科学研究中心”,具有明显的科技实力和优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成熟,地方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也趋向于不同,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新困难,让地方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出现不少问题与不足。因此,建立一整套能够调动地方高校科技人员积极性的激励机制,提高科技人员研发技术、转化科研成果的主动性与能动性,是当前最现实与迫切的问题。
一、地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与激励机制的作用
当前地方高校科研成果申报的主要流程是:地方高校教师通过申请科研项目的经费,并由国家、地方政府、地方高校审核后对其研究进行项目拨款支持。长期以来,申请项目的流程导致我国科研项目成果转化非常缓慢,其原因在于:第一,国家、地方政府、地方高校的经费下达过于缓慢,由于国家、地方政府、地方高校的经费拨款有限,而财政拨款主要针对高校有名的教师,并且财政拨款的时间周期较长,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填报各种表格,许多有名的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应付国家、政府、地方高校的各种要求,根本无法专心参与项目科研的开发,致使科研成果的转化程度有限;第二,地方政府、高校对于科研项目的重视程度不足,每个项目流程非常复杂,而项目鉴定小组对于整个项目的结果是否转化成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却没有更多的关注。科研项目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从课题的选择到研发成果的考核,都需要通过很多的环节来确定,而转化科研成果更加需要人们的关注,因此,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来调动高校科研教师的研究积极性是非常必要的。
二、地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现有激励措施无法有效鼓励科研人员
我国现有的激励措施是引导科研人员努力去获得更多的科研经费,而对于整个科研项目的结果并没有过于重视。不少地方高校的科研人员为了能够获得足够的科研经费,不得不通过多立项的方式来获得国家对自己科研项目经费的支持。国家对于科研项目应用方面考察较少,甚至仅要求一项科研项目只需要能够发表2~4篇科研文章就可以结项,而对于项目的延续应用、推广,国家并无专门的考核机制。在这种体制下,地方高校只能够围绕国家重视的科研项目进行多立项,而不是根据市场的要求进行项目策划与制定。这导致教师和科研人员不遗余力去拉国家级、省部级等纵向课题,从而淡化了对科研成果的转化,导致科研与开发、应用同市场社会的严重脱节。
(二)科研成果利益分配不当
当前科研项目激励机制的主要对象是立项人或者学科带头人,整个项目的激励机制都集中在让他们能够有效地完成科研任务,对此为其提供生活、工作、奖励等方面的保障激励。然而应当看到,不少立项人、学科带头人仅仅只在项目开始或项目结项时参与到整个项目的开发与研究当中,甚至有些立项人在项目立项之后,根本就不参与到项目当中,只是在项目完成之后在项目内签名。有些地方高校在项目发展期间要求研究生参与,但是在研发过程中,研究生只能充当助手,且只能完成导师要求的实验,对于实验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整个课题的研究方向又是怎样,研究生知之甚少,加上他们在科研研究中劳动报酬很少,极大地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这使得大部分科研管理人员仅做课题申报和上传下达等行政性工作,而极少走入企业和社会,造成地方高校大部分科技成果只能待嫁闺中。
三、健全激励机制,加快地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
地方高校是科研成果的重要生产基地,是科研成果转化的活水源头。地方高校内部激励机制的健全,不仅有利于科研成果的产生,而且能够加快成果的迅速转化,因此,健全地方高校内部的激励机制尤为重要。
(一)重视科研开发人才培养
地方高校不仅以科研为核心,同时也是通过教学的方式来培养人才,养育能够进行科研与开发的人员。这就要求地方高校在进行科研的过程当中,应坚持把对科研人员的培养放在其中,通过有效的研究活动来提高研究生对于当前科研成果的熟悉与认识。科研活动既要注重学术价值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又要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创新思想。这就要求地方高校在实行研究奖励、激励过程当中,不能只依靠科研人员的论文、研究结果、研究数量作为参考依据,而应当以其研究项目是否已经运用到生产、运营过程当中,是否能够提高企业、社会的效率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使科研人员在科研立项时,充分考虑到技术的可行性与成果的可转化性。
(二)推行新型分配制度,有效激励科研人员
实行新型的利益分配制度,能够提高当前科研人员的积极性,通过保障科研人员在生活、工作、学习中的合法利益,就能够进一步调动其从事研究、开发、应用、转化等工作的积极性。地方高校应当根据国家、当地政府对于科研人员的奖励、激励政策,结合地方高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对参与科研的企业进行相应的激励,让企业也能积极参与到科研项目中来,并鼓励参与的研究生能够到企业学习研究和锻炼;提倡有能力的教师在完成本职工作后,到企业实践自身的科研成果;并提倡科研人员、教师利用自身研究开办项目科研公司,且由地方高校提供一定的经费进行投资。
[1]王瑞丹.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性机制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04(6).
[2]迟旭.国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及借鉴[J].科技与管理,2005(1).
责任编辑 韩玺吾 E-mail:shekeban@163.com
G526.3
A
1673-1395(2011)02-0133-02
2010 -12 20
湖南省教育厅资助项目(10C1228)
陈伟(1970—),男,湖南郴州人,政工师,主要从事科研成果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