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言语行为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2011-03-31朱爱华

关键词:言语跨文化话语

朱爱华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江苏连云港222006)

言语行为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朱爱华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江苏连云港222006)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先加强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达到一定阶段后,再对其进行语用能力的培养,以帮助学生顺利实现跨文化交际,避免语用失误。

言语行为;跨文化交际;语用能力;言外之力

一、言语行为理论

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是由Austin提出,Searle发展的关于怎样用语言做事的理论。Austin在研究言语活动时发现,人们往往不是为了说话而说话,而是通过说话来实现某种意图或达到某种目的。也就是说,人们说话本身就是在实施行为,他把这种行为称作言语行为(speech act)。他认为,当一个人说话时,实际上同时完成了三种行为:即以言指事(又叫言内行为)、以言行事(又叫言外行为)、以言成事(又称言后行为)。言内行为是传达字面意义的说话行为;言外行为即所说话语的言外之力,是表明说话人意图的行为;而言后行为指话语所引起的后果。Austin研究的重点是说话人意图的实现。

Searle发展了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indirect speech act)的假设:通过一种言外行为来间接地实施另一种言外行为。换言之,就是说话人的语言形式不直接反映其交际目的,而是把言外之意隐含在话语之中。[1]Searle更关注听话人对于说话人话语的反应及理解。Searle用下面这一对话来说明间接言语行为:

(1)A:Let's go to the movie tonight.B:I have to study for an exam.

A说话的意图显然是提出建议,而B的回答具有两种言外行为:一是“拒绝A的建议(去看电影)”;二是“陈述(也就是他要学习以准备考试)”。Searle将前者看成是主要言外行为,而将后者看成是次要言外行为。所谓主要言外行为指的是说话者想要表明的意图,而次要言外行为是指话语本身所表达的言语行为。Searle对于言语行为的解释,完善和发展了Austin的观点,增强了言语行为理论的解释力。

从Austin和Searle的研究可以看出,言语行为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人类的语言具有交际的功能;人们学习和使用语言,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用语言更好地做事,是为了表达某种意图。人们在交流时,应该透过话语的字面意思,去理解和把握说话人的言外之意,从而实现成功的交际。

笔者认为,成功的交际依赖于言外行为的成功实现,未能恰当或准确理解所说话语的言外行为都可能使交流成为问题。而在现实的跨文化交际中,不同的文化背景都可能会影响说话人对言外行为的实施和听话人对于言外之力的理解,从而导致语用(即语言使用)失误。

二、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言语交际行为离不开语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又必然约束着人们的言语交际并在交际中留下很深的烙印。不同的文化对言语行为的表达方式也不同。因此,外语学习者需要培养跨越文化障碍的能力,如:你上哪去(Where are you going)?你吃了吗(Have you eaten)?这些话语在汉语环境下有问候的言外之力,但是英语国家的人可能会对这样的问候感到困惑,这样,原来的言外之力就不存在了。这表明,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交际的另一方对这种言外之力缺乏了解,常常会引发语用失误。

从语用学的角度看,交际是一种言语行为。[2]在日常生活中,尽管我们有语言能力并且一直在进行言语行为,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有用语言交际的能力。英语交际能力主要包括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语言能力是基础,是对外语学习者最起码的要求,没有它就谈不上去发展交际能力;而语用能力是实现交际能力的必要手段,如果缺乏语用能力,即使人们具备语言知识,在跨文化交流中也可能会表达不得体或出现交际失误。例如,一个美国人评价一个中国学生英语讲得好:

(2)-Your English is excellent,really quite fluent!

-No,No,My English is quite poor.例(2)中中国学生的回答一定会让美国人感到很尴尬,因为这位美国人只是想表达他的欣赏之意。在美国,这种交谈需要用一句感谢的话语来结束,这位学生却没有理解这一点,而是给了他一个意想不到的回答。从语用学观点来看,这个学生的回答属于跨文化交际的社会语用失误。语用失误不是因为语言知识本身的局限或语法错误等,而是由于交际双方对彼此的语用前提缺乏足够的了解,是语言应用不恰当或理解失误而造成的交际中断。

以上这个交际失误仅仅只是一个例子。实际上,在跨文化交际中,当我们用外语交流的时候,尽管语法、词汇等可能都没有错,但由于文化的差异,常常不能准确恰当地交流,从而导致交际受阻或交际双方误解。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言语行为理论以及源语和目的语之间的文化差异很重要。正如Widdowson说,“用语言进行交际,不仅需要知道语言知识,还需要知道如何使用语言。”[3](P153)

三、在英语教学中培养语用能力

从整体上看,目前我国英语课堂教学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将英语作为一种知识来传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注重语法的讲解和词语的机械化操练,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语言的封闭性一面而忽略了其开放性的一面。其结果往往是:学生语法和单词记得很多,一旦用英语进行交际,却不令人满意,甚至频频出错。“反映在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上,便是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严重脱节,即学生可以说出合乎语法的句子却达不到预期的交际目的。”[2]这种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严重脱节的状况,说明学生缺乏语用能力。比如现在还有很多学生分不清“Excuse me”和“I’m sorry”的语用区别;见面时使用“Have you eaten”打招呼。这些从语法上分析都是正确的,但是,由于学生不了解汉英文化差异,而用中国式的思维方式把它直接译成英语,这是不地道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单纯注重语言形式的讲授,还应重视语言运用的场景和文化背景,使学生熟悉英语的语用功能,了解汉英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让他们可以运用所学语言与目的语国家的人进行正常交际,获得实际交际能力。

要学习地道的英语,还应该把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语言环境里。在英语教学中,就是给学生创造一定的英语环境。在我国,英语教学主要是在课堂上完成,学生的交际能力基本上只能靠有限的课堂时间来培养,一离开课堂,这种语境往往便随之消失,这决定了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一切可利用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充分沉浸在目的语语言中,了解文化各异的外语世界。通过看英文电影、电视,听英文歌曲,充分发挥外教的作用等,来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四、结语

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是英语学习者的愿望和目标。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教学时,教师应该先加强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达到一定阶段后,再对其进行语用能力的培养。为了顺利实现跨文化交际,避免语用失误的发生,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强化学生的语用意识,加深他们对语言以及文化特有的语用前提的了解,为他们创造与外国人交流的机会,以提高他们的语用能力。

[1]Searle,J.Expression and Meaning:Studies in the Theory of Speech Act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9.

[2]陈成辉,刘绍忠.言语行为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2).

[3]Widdowson,H.G.Teaching English as Communica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

责任编辑 强 琛 E-mail:qiangchen42@163.com

H319.3

A

1673-1395(2011)02-0090-02

2010 -12 01

朱爱华(1979—),女,江苏连云港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语言学研究。

猜你喜欢

言语跨文化话语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
关于冬天
论词汇的跨文化碰撞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