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校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调查研究

2011-03-31姚运肖

关键词:普通高校高校学生农村

姚运肖

(河北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河北保定071001)

普通高校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调查研究

姚运肖

(河北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河北保定071001)

当前大学生参与新农村建设意愿不强,对新农村建设认知不足,是国家、农村和高校自身等三个方面原因造成的。普通高校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可以从优化普通高校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政策环境、完善普通高校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三个方面进行。

新农村建设;政策环境;机制;培养模式

一、调查内容和形式

本次调查的内容主要根据高校的相关职责定位来确定。尽管在当前社会,公众对于高校的功能看法不一,但服务社会、培养人才和进行科学研究仍是公众一致认同的高校三大职能。

笔者做了一份调查问卷,希望采取调查问卷形式,对高校关于学生服务新农村问题进行随机抽样调查。问卷调查对象涉及河北省五所高校,这五所高校都是该类型学校的典型,所以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研究的真实结果。在这5所学校中:一所是进入“211”工程项目的高校和经省批准的河北省一本院校,简称A;一所是面向全国招生的普通本科,河北省二本院校,简称B;一所是教学型、多科性、升本不久的河北省三本院校,简称C;一所是独立办学、独立法人、独立财务、独立颁发毕业证的河北省独立学院,简称D;一所是高职类、多科性,建校历史较短的河北省大专职业院校,简称E。调查对象都是在校大学生。对5所学校的学生发放问卷750份,回收有效问卷700份,回收率为93%,回收情况基本符合要求,有一定的研究性。

二、调查结果

(一)当前大学生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意愿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各类人才都通过高校实现自己在社会上存在的价值,都能为社会做贡献。普通高校培养的人才当然也包括适合我国农村发展的人才。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才是关键,这也是当前发展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首要问题。但是调查结果却显示,当前高校学生都不愿意去农村服务。在笔者所调查的高校学生之中,202人对于农村就业不排斥,仅占调查总学生的29%;430人对于去农村表现极度不情愿,占调查总学生的61%;毕业后愿意回农村的68人,只占调查总学生的9%。

(二)大学生对新农村建设的认知途径

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只有58.9%的人知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相关知识和背景,而38.8%的人根本弄不清新农村建设的实质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高校学生对于农村认识是被动接受,主动去寻找相关信息的人少,关注度低。虽然新农村建设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课题,但大学生对它的认识度依然很低。面对这种情况,普通高校有责任也有义务对于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和发展对象进行宣传,让大学生提高认识,这也是为了避免高校学生因为不了解新农村建设的国家政策,而降低去农村的积极性和热情。

(三)大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哪些服务农村活动

笔者对5所高校服务“三农”的调查结果显示:5所高校中,A校服务“三农”主要以校园社会活动为主,包括学术研究、助学和支教等,活动时间一般为周末或过节期间;B校是三所学校中服务“三农”做得较好的,在活动中邀请了不少相关专家来参与,通过广大师生和专家的互动,使整个活动都比较专业,效果很好,例如养殖专业去农村实践,文艺学院去农村进行文艺汇演,摄影系去农村拍摄农村题材的影展等;C校在服务“三农”方面也进行了一些社区活动,如展开室外宣传等;D和E在服务“三农”方面则相对落后。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国家层面

学生参与农村服务意愿不强,和国家鼓励大学生去农村基层的优惠政策存在的问题有关。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缺少国家相关政策法规落实的具体措施,导致政策如纸上谈兵。国家虽然明文规定大学生去农村享有一些优惠政策,但由于各地方经济实力问题,有些过于贫困的农村根本无法兑现国家政策,使学生对服务农村兴趣下降。

(二)农村层面

我国农业生产过于分散,而且主要以人力为主。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农村现代化在慢慢实现,但是地方经济实力不同,全面现代化明显不现实。加上农民小富即安的意识,以及农村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所有这些因素,都影响到高校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信心。

(三)高校层面

当前,国家对于各高校教学质量的评估仍停留于学术方面和学校硬件设施、师资水平,等等,并没有把服务新农村这一类社会效益列入评价标准中。这种评价方式极大地影响了普通高校支农的积极性。加上评估结果还直接影响教育部下发给学校经费的多少,很多普通学校想利用此次机会提高学校的办学层次,如中专学校就想上升一级为大专院校,而大专院校就想上升一级为本科院校,本科当然就更想升为重点本科,他们都按评估要求来发展学校,不切实际一心争“上游”,因而,对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容易视而不见。

四、普通高校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建议和策略

(一)优化普通高校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政策环境

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情况,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加以引导,例如国家可以针对毕业后去农村就业的大学生给予相关扶持政策,免上学期间的学费,考公务员加分,对愿意去农村发展或创业的学生前三年免税收,还可以对大学生应聘村官给予优先权,等等。

(二)完善普通高校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机制

高校的责任是为社会服务,包括行业,也包括所在区域,所以在衡量一所高校办学资质的同时,不仅要衡量学校内,更要考核他们的外在服务,特别是服务行业和区域方面。农村是高校所服务区域内的重要分支,也是考核地方经济发展情况的一个标准,所以在对高校考核过程中,应该把服务新农村建设放入在内一起考核,不然考核缺乏全面性,缺乏实效,起不到推动高校发展的作用。

(三)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面向农民进行培训。我国有八亿农村劳动力,但劳动力素质参差不齐,整体不高,特别是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农民更少。高校可以在政府政策的扶持下,以农村农民为对象,进行基层招生,培养具有农民身份的大学生;同时也可以采取措施鼓励这些通过培训拥有高文凭的农民,毕业后回家乡,投入家乡建设。这样一方面可以对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人才问题起到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高校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1]王小云,王辉.大学生社会实践概论[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 韩玺吾 E-mail:shekeban@163.com

G649.28

A

1673-1395(2011)02-0062-02

2011 -01 03

姚运肖(1981—),女,河北巨鹿人,助教,主要从事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普通高校高校学生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