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医学教育研究过程中应禁忌的几个问题*

2011-03-31杜少杰王振方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科学主义洞察力洞察

李 娟,杜少杰,王 岩,王振方

(承德医学院,河北承德 067000)

浅谈医学教育研究过程中应禁忌的几个问题*

李 娟,杜少杰,王 岩,王振方△

(承德医学院,河北承德 067000)

医学教育;教育研究;禁忌

随着医学教育改革的深入,医学教育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现结合对相关教育研究论文质量的分析,浅谈医学教育研究过程中应禁忌的几个问题。

1 忌缺乏洞察力的人云亦云

洞察力是指用敏锐的眼光准确地“观察”到复杂多变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能力,其实更多的是掺杂了分析和判断能力。通俗地讲,洞察力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洞察力不强的研究者分析问题往往会流于表面,不能区分伪命题和真命题;或浅尝辄止,难以看到问题的实质,甚至将问题的诱因当作原因。只有洞察力较强的教育研究者才能避免有意无意地落入“依附”的陷阱,才能逐步摆脱盲目套用“别人”理论。

如何提高研究者的洞察力呢?洞察力的获得是在实践中有意识“悟”出来的。洞察可分为外洞察和内洞察,外洞察是用肉眼洞察客观的人和事物,内洞察是用心去想、去发现人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有意识的多参与教育实践,注意观察教育现象,经常阅读社会人文类书籍及哲学著作是提高洞察力的一个途径。多动脑推理教育现象产生的前因后果,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不间断思考是提高洞察力的另一途径。

2 忌偏离教育实践的纸上谈兵

医学教育研究领域的人员参与教育决策的意识不强,不够重视科研成果应用价值的推广和应用;有的教育研究者只停留在解决“是什么”问题的研究,往往只对教育事实进行研究,描述教育现象,并没有解决“怎么办”的问题。例如,研究论文就当前某一方面的工作或存在的问题能做出详尽的罗列和归纳,对问题的由来、现状与危害也能作一定分析,但对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及理论思考却不足;以问卷调查为研究方法的论文,研究结果表格所占的篇幅比讨论的部分还要多。

教育科学研究只有敢于直面教育现实问题,才可能体现对教育实践活动的渗透力和影响力。特别是敏锐的把握教育实践中热点、难点、敏感和盲点问题,诸如国内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以及中国加入WTO对医药人才需求的重大变革给医学教育带来的问题等。

3 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固步自封

医学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人文现象,但教育研究往往都是对具体问题的研究,这类问题与整个教育的关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育实验研究中的干预措施常常是综合的且涉及多种因素,引入干预措施的环境是现实世界,如会涉及到多种研究者很难控制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心理等因素。在研究期间如果上述因素发生变化,就难以明确干预措施对教育教学效果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也更难以确定这种干预措施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推广到其它教育实践中去。

没有对教育大前提的把握,就很难对具体问题做出富有成效的研究。而一般教育研究者注重的只是对研究对象本身的把握,放弃对具体问题与整个教育关系的思考,使研究不能达到预想的目的和应有的成效。例如,研究以问题为中心(problem-base learning,PBL)的教学方法,在讨论部分仅仅提及学生和教师对应用PBL教学方法的评价,没有把PBL教学方法与其它教学方法(如传统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标准化病人教学法、床边教学法等)做充分的分析比较,读者难以明白PBL教学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

4 忌科学精神不足的高谈阔论

科学精神是一种追求真理的精神,概括说就是批判、怀疑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并要求科学家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1]。教育研究的结果受到的干扰因素较多,研究者非常需要科学精神。需要说明的是,尊重科学和提倡科学精神并不是科学主义的特征。若将两者混淆,不仅是不合理的,而且还会带来危险。科学精神与盲目崇拜对立,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相对立。科学主义研究范式,用分析、精确量化的实证研究范式来描述和解释事物现象,确定其中的因果关系,强调研究的客观规律性,不涉及价值问题,被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在教育领域适用于教育测量评价。但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的目的、理念、制度和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等属于价值关涉问题。

教育研究中科学精神缺失表现为教育研究者独立意识缺乏、态度不够严谨、批判创新精神不足。当然,要具备科学精神,教育研究者除需要一个相对宽松和包容的外部环境,还需要教育研究者个人努力,更要有坚忍不拔的性格、敢于创新的勇气和脚踏实地的工作。

5 忌故弄玄虚的简单问题复杂化

最常见的如机械照搬或生硬套用其它学科领域的概念或术语解释教育现象,移植的痕迹很明显,且没有加以教育学科化的解读,给人以形式上的标新立异或重新包装,既让人不知所云,更不能说明或解决教育实践问题。如果一个研究者动辄这个“理论”,那个“主义”,大量使用晦涩难懂的外语式表达语句或专业术语以证明自己学问的高深,无疑是一种误区。

教育科学研究中,与追求深刻的理论相比,回归现实显得更为重要,也更具意义。因此,教育研究要体现对“生活世界”的关怀,结果的表达除言简意赅外,还要通俗易懂。真正的专家总是深入浅出,把复杂的问题或道理说简单,用最浅显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当然,研究者在适当的场合“引经据典”、运用专业术语也是必要的[2]。另外,可以适当增加研究结果表达的灵活性、多样性和趣味性,图文并茂甚至附加漫画,以增强教育著述的张力和启发性。

[1]唐芳贵.论教育研究中的科学主义倾向[J].怀化学院学报,2002,21(1):81-83.

[2]明庆华.教育科学研究的价值取向与反思[J].教育发展研究,2008,(z3):37-40.

(教学研究栏目编辑:陈志宏)

G640

C

1004-6879(2011)01-0102-02

2010-04-25)

*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资助项目(CMB#08-935)子课题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科学主义洞察力洞察
洞察雁荡
反科学主义与“世纪末”文学的“时空”意识重构
“科学主义”影响下的五四文学
Clothing is what you are
“洞察号”在火星
“表里不一”如何识别——富平增强考核洞察力
法治评估中的科学主义:反思与扬弃
善洞察 巧分类 妙解题
智勇双全,秀出你的Freestyle
命制历史试题要强调科学性和洞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