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阳市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选择

2011-03-31陈晔

大理大学学报 2011年11期
关键词:贵阳市经济发展

陈晔

(贵州财经学院公共管理学院,贵阳 550004)

贵阳市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选择

陈晔

(贵州财经学院公共管理学院,贵阳 550004)

低碳经济将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成为重点的竞争领域,谁把握了低碳的动脉,也就意味着潜在的经济收益。贵阳市若要抓住低碳经济发展的机遇,必须在了解低碳经济内涵的基础上联系市情,运用多元主体理论作出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选择。

低碳经济;路径选择;政策

“2010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已经圆满落幕,大会通过的《2010贵阳共识》号召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从现在开始为减少“碳足迹”而努力,构建低碳社会,发展低碳经济是其核心内容。这一共识不仅设定了在“低碳”背景下发展经济的框架,也为人们如何更加低碳的生活提供了具有重要意义的指导。贵阳是一个森林富集、环境良好的城市,已经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和低碳试点城市。对于贵阳市来说,不仅要有步骤、有特点地发展低碳经济,同时更应担当起整个贵州乃至全国低碳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龙头责任。因此,低碳经济政策的制定以及发展战略的选择对于贵阳市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

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明确表示要“创建一个‘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这也是“低碳经济”首次问世。该书凸显了气候变化对世界产生的威胁,并且提出了相关的应对策略,为低碳经济的起步发展奠定了基础〔1〕。

自从“低碳经济”的概念于英国发源之后,国内外学者对低碳经济的内涵外延、发展方式以及制度框架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理解。

我国学者庄贵阳认为,低碳经济的根本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以确保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其核心是能源利用的效率和结构问题〔2〕,即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缓解气候变化,建立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由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负责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每年以1%的GDP投入可以免于未来每年5%~20%的损失”〔3〕。所以,该报告积极呼吁世界各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尽早采取有力行动,并且提出全球经济应向低碳经济转型。

可以看出,自“低碳经济”一词出现以来,国内外学者提出了自己的理解与看法。他们研究的视角存在差异,所提出的概念也有所不同,但都表达了相同的内涵: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在不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提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速度,最终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低碳经济”应该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发展方式,是人类社会继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第三次经济革命浪潮。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4〕。

二、研究的视角

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低碳经济进行了研究,下面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一)生产-消费视角

湖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陈晓春教授提出,在消费领域,政府需要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点,同时也要引导企业进行低碳生产与消费,支持环保型企业的发展,推进整个社会的“低碳化”运作〔5〕。

(二)金融政策视角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任卫峰认为,政府在制定低碳政策时,应全面考虑金融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鼓励银行、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提高自身的环境责任意识,增强捕捉低碳经济下商机的积极性,推动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环境金融产品的兴起和发展〔6〕。

(三)产业结构调整视角

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鲍健强教授提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主要有这样几种方法和途径: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低碳产业的发展;降低对石油等传统能源的依赖程度,选择以新能源、高科技为支撑的发展道路〔7〕。

(四)其他视角

顾朝林从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转变的角度论述了低碳经济发展的途径〔4〕。

在对前人研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本研究主要是从地方公共政策的视角进行研究,并结合多元主体治理理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需要政府的积极主导,但是仅仅依靠政府还是不够的,因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将会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所以企业以及普通的民众同样应该成为推进低碳发展的重要力量〔8-15〕。

三、贵阳市碳排放的现状

在“2010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召开期间,贵阳市政府发布了《贵阳市低碳发展行动计划(纲要)(2010—2020)》,确定了贵阳市今后十年的低碳发展目标,即确保到2020年单位GDP CO2排放强度下降40%,并力争下降45%。

(一)CO2排放现状

从近期的情况来看,2009年贵阳市的CO2排放量为2 704万t,单位GDP的CO2排放强度为3.02 t/万元,相当于全国2007年水平的1.22倍。人均CO2排放量为6.82 t/人,相当于全国2007年水平的1.41倍。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贵阳市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较多的碳能源,所以,要实现碳排量降低的目标非常困难。

(二)已经出台的政策

《贵阳市低碳发展行动计划(纲要)(2010—2020)》对贵阳市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社会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其主要包括十个方面:打造低碳旅游业;构建低碳工业体系;加强对企业节能减排的考核;促进能源结构调整;构建低碳交通系统;发展低碳绿色建筑;加强森林管理;增强碳汇;加强废弃物回收与处理;节能降耗政府率先示范。这些措施为贵阳市的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切实有效的框架。

四、贵阳市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选择

贵阳市政府已经通过《纲要》的形式确定了低碳经济在今后十年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而目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确定并设计能够实现这些既定目标的路径,所以,发展战略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战略模型选择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是通过对一个系统内部优势、内部劣势、外部机会、外部威胁四个因素的考虑,形成最适合主体发展的战略组合。因此,贵阳市在选择发展低碳经济路径的时候同样可以运用SWOT分析,来对自身特点、外部环境进行一个全面的了解。

1.内部优势

贵阳市拥有以下四方面的内部优势:①具备较大的增量升级和结构调整潜力。贵阳市当前的产业发展尚处在上升阶段,相对于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而言,贵阳市具有更大的增量调整空间和技术选择余地。②具有一定的产业能效改善基础。近年来,贵阳市在节能减排、循环经济以及清洁生产等工作中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开发了一大批先进适用技术,为贵阳市实现低碳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和技术依托。③拥有独特的自然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优势,有利于发展低污染、高附加值的生物经济。④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为碳汇林业的发展以及碳交易平台的建立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2.外部机会

在贵阳市,低碳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当今乃至未来,低碳经济必是发展的核心,也将成为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于以上的分析,贵阳市发展低碳经济可以选择S-O的组合战略,即将内部的优势同外部的机会有机结合起来。这一战略对贵阳市的低碳发展的指导和实践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具体的政策

贵阳市政府应当认识到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把低碳思维融入到政策制定之中,并在此基础之上加快自身职能和管理方式的转型。

1.建立有关低碳经济的法规、政策体系

法规、政策也许不能直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但是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为这些能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有效的框架。因此,贵阳市政府应当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制定一系列保护和鼓励的法规、政策,用法规和政策去支持、引导低碳经济发展,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

2.大力发展碳汇林业

贵阳市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这一资源优势,并积极将其转化为经济利益。大力种植吸收并储存CO2的能力较强的树种,为碳交易提供充分的保障。同时必须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改善森林的经营管理,严格砍伐的时间、地点、数量,减少对树木的砍伐导致CO2的排放。

3.设计适应低碳经济的税收制度

与低碳经济发展相关的税种主要是碳税。一般来说,征税可以减少纳税人的可分配收入,并以此影响和改变纳税人的行为。所以应尽快设计、规范碳税的征收制度,在具体的运行过程中可以对那些高碳行业和高碳生活方式征收适当的碳税,提高高碳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成本,从而增强其低碳意识,并最终达到低碳生产和生活的目的。而对于那些低碳行业和企业进行补贴,对个人的低碳生活方式予以鼓励,以此来强化他们的低碳理念和行为。

4.创建碳交易平台,加大碳交易市场的监管

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数字,2007年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市场交易额不断上升,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仍旧是碳交易最活跃的场所,全球超过半数的碳交易发生在中国。据预测,未来几年内将有200亿美元减排资金流入中国。因此,贵阳市必须抓住这一机会,结合本地区的情况建立碳交易平台,为企业和地方发展低碳经济创造经济性的激励。与此同时,政府要加大对碳交易市场的监管,一方面要对碳排放指标进行合理分配,以明确温室气体排放的产权,为碳交易提供前提条件。另一方面是对碳交易进行管理和监督,更好地维护交易市场的秩序,避免因市场失灵而产生效率损失、成本损失等问题。

5.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技术支持

科学技术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基础,是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因此,贵阳市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利用各项资源,充分发挥省内各高等院校以及科研机构的优势和专长进行低碳技术研发并进行科学的论证,形成富有特色的低碳产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另一方面,应该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注重引进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先进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将低碳科技转化为低碳生产力,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总之,贵阳市政府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来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技术支持。

6.加强对企业的支持和管理

首先,贵阳市政府应该积极提供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为企业的低碳生产创造良好的条件。而企业则要利用好政策和资金,积极研发和引入低碳技术,并运用到实际的生产之中,从而解决以往生产中存在的高污染、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等问题。

其次,企业是碳排放和碳交易的最重要主体,更是低碳经济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所以政府对企业的行为进行管理非常有必要。其中较为有效的管理方式是为市内的企业建立绿色档案,以此来保存企业的不良碳记录以及对碳汇交易的贡献等内容,该档案将直接同企业能否享有政府优惠政策相挂钩。

7.加强低碳理念的宣传,让低碳理念深入人心

大力宣传低碳经济的内容和发展背景,帮助各个企业提高减少碳排放的意识,并给他们提供有效的建议,鼓励所有的企业建立低碳化的生产方式。对于政府部门来说,需要以身作则,改善市政府大楼的能耗状况,特别是要减少空调的使用,鼓励公务员积极节能。提倡居民采取低碳生活方式,如在出行时选择步行、自行车或公交车等方式,也可以按照社区为单位进行书本的循环利用,社区中有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年龄小的孩子可以用年龄大的孩子用过的书,从而减少资源浪费,提高书本的利用率。总之,要让低碳生活的理念和方式走进企业、政府,走进千家万户。

〔1〕牛乐德,鲁娜.基于“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中国企业发展浅析〔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0,22(2):65-69.

〔2〕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8(3):8-12.

〔3〕Stern N.The Economics of Climate Change:The Stern Review O.Cambrige〔M〕.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

〔4〕顾朝林,谭纵波,韩春强,等.气候变化与低碳城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5〕陈晓春,陈思果.“低碳”竞争是压力更是动力〔N〕.光明日报,2010-02-12(3).

〔6〕任卫峰.低碳经济与环境金融创新〔J〕.上海经济研究,2008(3):38-42.

〔7〕鲍健强,苗阳,陈锋.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J〕.中国工业经济,2008(4):153-160.

〔8〕潘家华,郑艳.基于人际公平的碳排放概念及其理论含义〔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10):6-16.

〔9〕潘家华,郑艳.基于人际公平视角的碳排放概念:主要国家人均碳排放与人均累积碳排放的分析〔M〕//张坤民,潘家华,崔大鹏.低碳发展论:上.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277-296.

〔10〕付允,马永欢,刘怡君,等.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3):14-19.

〔11〕潘家华,郑艳,庄贵阳.低碳经济的概念与方法学探析〔M〕//张坤民,潘家华,崔大鹏.低碳发展论:上.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204.

〔12〕许彬,楼均.多元治理、比较优势与低碳经济:浙江省低碳经济治理模式的选择〔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0(3):89-92.

〔13〕袁薇.基于多中心治理视角的低碳城市构建〔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12(10):166-167.

〔14〕曲如晓,吴洁.碳排放权交易的环境效应及对策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127-134.

〔15〕黄栋,李怀霞.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政府政策〔J〕.中国行政管理,2009(5):48-49.

(责任编辑 杨朝霞)

Policy Choice of Low-carbon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Guiyang

CHEN Ye
(Colle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Guizhou Colleg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Guiyang 550004,China)

Low-carbon economy will be the key field of competition in the next period.Low-carbon,as the artery of economy, implies potential economic benefits.The paper proposes that only when the connotation of low-carbon is connected with city condition and the strategic choice of low-carbon economy is made on the base of multiple subjects theory,can Guiyang grasp the opportunity of low-carbon economic development.

low-carbon economy;path selection;policy

F124.5

A

1672-2345(2011)11-0009-04

2011-06-27

2011-09-16

陈晔,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公共经济、地方政府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贵阳市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Couple's dance helps lift spirits of millions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关于贵阳市低碳交通发展路径的探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离贵阳市区最近的滑雪场 高坡滑雪场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