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胡瑗“一学两斋”制度与宋代职业教育拓展鼎盛

2011-03-31路宝利

关键词:手工业职业教育

路宝利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

论胡瑗“一学两斋”制度与宋代职业教育拓展鼎盛

路宝利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

宋代社会宽松为一个重要特点。其直接导致了思想活跃。宋代初年著名教育家胡瑗“苏湖教法”以及“一学两斋”教育思想直接影响了宋代理学的改革,为宋代三次兴学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并直接影响了“事功学派”思想的形成。“明体达用”思想直接影响了宋代职业教育兴盛并形成了独特的体系。

胡瑗;“一学两斋”制度;宋代职业教育

宋代处于中国封建王朝的顶峰。其表现为经济最繁荣、科技最发达、文化最昌盛等。尤其在技术领域,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发明一半以上都出现在宋朝,诸如四大发明中的三项发明以及航海、造船、医药、工艺、农技等都达到很高的水平。以胡瑗“一学两斋”制度透视宋代职业教育发达对于解读其特征尤为必要。

一、胡瑗“一学两斋”制度产生社会背景

(一)政治开明

宋代政治主要特征为相对开明。尽管宋代吸取前朝藩镇割据教训集中中央权力,但其同时以多种形式开明政策。如其用法律形式规定以后皇帝不能在朝庭上鞭打大臣,不准对公卿辱骂等。“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的“誓牌”。历代皇帝都严格执行这一祖训。宋朝没有文字狱并专门建立了言官制度。开明宽厚的政治氛围,造就了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等伟大变法运动。另外,宋朝历代都特别爱惜人才,优待官员。因此,宋代农民起义较少。

(二)经济活跃

宋朝为中国古代唯一长期不实行“抑商”政策的王朝。在宋朝立国之初,宋太祖赵匡胤就号召人们“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宋太宗也曾下诏“令两制议政丰之术以闻”,令官员们研究理财求富之道。宋神宗则认为“尤先理财”,发过“政事之先,理财为急”的诏令。这些政策导向经济活跃,商业大潮兴旺,商贸高速发展,钱庄业迅猛发展。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全国各地也出现了世界历史上最早的制造工厂和加工工厂。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工商业极度繁荣,生产力水平提高的结果。人民生活水平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三)重视文教

宋代采取了“右文”文教政策。其首先表现为“尚文抑武”,重用文官、倾向文治。另自皇帝均亲历宣扬读书之道,宋太宗自谓:“联无他好,但喜读书,多见古今成败。”宋真宗所作的《劝学诗》,亦大力宣扬读书的好处及重要性。第三,改革科举制度,扩大录取名额,提高科举及第后的待遇,宋太祖广开寒士入仕之途。第四,宋统治者很重视书籍的收集整理、编校和刊印。还建立了专门图书管理和研究的官方机构,即昭文馆、史馆和集贤院,史称“三馆”。宋代历史上三次兴学之举,即庆历兴学、熙宁兴学、崇宁兴学,极大促进了教育发展。有些学者称宋代为自春秋战国后第二个学术自由时期,不仅出现理学、心学等诸多流派,而且还出现了医学、画学等专科学校,出现了经学与技术教育并重的局面。

(四)鼓励科技发明

宋代,鼓励科技发明创造。据史载,冯纪生因进献火药法而赐给衣物束帛,高宣因制造八车船而受到赞扬等。政府的这种奖励和鼓励政策,对科技成果及科技人才的涌现及科技教育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专科学校的优等生,有一技之长的民间艺人及在任官员中的科技人才,统治者都力加任用提拔,如科学家沈括为典型一例。开宝三年(970年)正月发布的《举孝梯》文,虽要求孝梯彰闻、德行彰著,搜乡曲之誉、为王庶所服者方可被举,但又规定,有奇才异行者不拘此限。

二、胡瑗“苏湖教法”与“一学两斋”

(一)胡瑗“明体达用”教育理念

胡瑗为北宋初期著名学者和教育家。其和孙明复、石介并称为“宋初三先生”,同为开创宋学的先驱,为宋代学术繁荣和教育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胡瑗在中国教育史重要贡献是创立了“苏湖教法”并广泛推广。“苏湖教法”明晰了学校教育与人才培养重要性;提倡“明体达用”的教育目的。“明体达用”简单解释即“学以致用”精神。

(二)胡瑗“一学两斋”教学实践

胡瑗“苏湖教法”的核心与精华为“分斋教学”。胡瑗针对经学教育缺乏道艺与德行之实弊端,在“明体达用”原则指导下,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创立“分斋教学”制度。在其主管学校中,分“经义”与“治事”两斋。其中“经义”斋基本培养官员。“治事”斋分治民、讲武、堰水、历算等科。,“一人各治一事,又兼摄一事”即或专或兼,各因其所长而教之,如“治民宜安其生、讲武以御其寇、堰水以利田、历算以明数是也”。“治事”斋学生,每人可以选学一个主科,还要兼学一个或几个副科,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胡瑗“分斋教学”以及在治事斋中设主副科制度重大创新,其把民、兵、农、算实用学科纳入正规学校之中。其实用学科与经学处于同等地位思想与制度极为宝贵。如黄宗羲所说“盖就先生之教法,穷经以博古,治事以通今,成就人才,最为得当。”其具有深远意义。

三、胡瑗“苏湖教法”对于宋代后期教育思想影响

(一)宋代三次兴学理论奠基作用

宋代有三次大规模兴学运动即庆历兴学、熙宁兴学、崇宁兴学。其中,范仲淹、王安石等兴学育才思想皆来源于胡瑗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庆历兴学于公元1044年(宋仁宗庆历4年),在范仲淹的主持下,北宋开始第一次兴学运动。这次运动普遍设立地方学校,改革科举考试,主要是强调考生对现实的关注和较高层次的理解和创造能力。尤其是创建太学,并采用分斋教学的形式。熙宁兴学于公元1070年(宋神宗熙宁3年),在著名改革家王安石的主持下,北宋开始第2次兴学运动。这次运动的主要措施为改革太学,创立“三舍法”,“三舍法”又比汉唐分经教学、分科教学前进了一步,达到按程度分班教学的水平。另恢复与创立武学、律学、医学等专科学校。崇宁兴学于公元1102年(宋徽宗崇宁元年),蔡京主持了北宋的第3次兴学运动。此次亦恢复医学,新设算学、书学、画学等专门学校。宋代的教育家范仲淹以及王安石的崭新的与历代不同的教育理念,无不体现出了儒家的“经世致用”的思想。

(二)新儒学“穷理践行”思想转变

宋代新儒学尤其受到胡瑗“明体达用”思想影响,如程朱理学“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行”实质为胡瑗“明体达用”思想的变态。朱熹的学问体系不仅涵盖了对传统儒学知识非常重要的经学和史学的注解,而且也包含了许多被称为“边缘学科”的知识,如作为“科学”的历法、音律、地理和作为神秘现象的鬼神、占卜和内丹术等。另外,综观宋代儒者,如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等,都充分体现出一代儒者的治国安邦、以民为本的愿望。而实现这个愿望必须注重实际,强调务实。因而,他们的务实精神都是很强的。宋代儒者的务实精神也影响到了宋代的教育思想,使宋代的教育更强调实用,强调培养经世致用之才。其在上文三次兴学已经阐述。北宋的“重功利、求实用”的达用之学为鲜明特点。

(三)陈亮、叶适“事功”学派

陈亮、叶适“事功”学派。其亦多受胡瑗教育思想影响。包括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和以陈亮为代表的永康学派。乾道、淳熙年间形成鼎盛之势。其与理学相抗衡,批评理学家空谈“性与天命”,对其“静坐”、“存养”功夫尤为不满。倡言功利,赞许“三舍法”,主张习百家之学、考订历代典章名物,以培养对社会有实际作为的人才。其学说开启了明末清初颜元、黄宗羲、王夫之等的启蒙教育思想。其与职业教育有关思想如下:第一,实学思想。讲实用、务实学、求实才的经世致用思想。第二,“开物成务”的教育目的论。陈亮、叶适反对朱熹的“醇儒”,认为教育的目的是陈亮所说的“成人”,就是能以除天下之患,安天下之民为务的人才。“成人”必须集智、仁、勇三种素质为一身即德才兼备、文武兼资、博学多能的人。第三,“经世致用’的教育内容论。在博通的基础上,重视“一艺一能”、“事功”教育。如“古人未有不先知稼穑而能君其民以使协其居者”为其思想反映。

四、宋代思想活跃影响下职业教育鼎盛表达

(一)农民、手工业者、商人自由度增加

宋代土地田亩制度非常先进,由门阀私有制和国家分配土地制转变为土地自由买卖和契约化。租佃制度诞生,《宋会要辑稿》记载,“诸路州民户,或有能勤稼穑而乏种与土地者,或有土田而少丁男与牛力者……明立要契……依契约分,无致争讼”。租佃制度促成了双方积极性,宋代的佃农地位也有所提高。宋代官营手工业一般不再无偿征调民间服役工匠,大都采用一种介于征调和雇募之间的“差雇”制。在差雇制下,工匠在服役期间的待遇要比唐代单纯的轮差制下的工匠要优厚一些,而不是一直依附于所服务的手工业作坊。说明宋代工匠身份地位有一定提高。与前后几个时期相比,宋代严酷的抑商政策相对较少,商人所处的政策环境比较宽松。与汉唐相比,宋代商人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有了一定的提高,如商人被允许参加科举考试和出任官职等。农民、手工业者、商人自由度增加致使其生产积极性增强,促进了生产力的大发展。

(二)科学与技术成就斐然

宋代科学技术无疑居于当时世界的最前列。震惊世界的三大发明——火药、活字印刷和指南针,就诞生于这一时期。正如国内外许多著名史家指出的,这三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另外,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钟、针灸铜人模、麻醉散。农业生产技术方面,许多新形田地在宋朝出现如梯田、淤田、沙田、架田等。各种新农具如代替牛耕的踏犁,用于插秧的鞅马等。在水利灌溉方面发明了龙骨翻车等工具。另外,宋代手工业规模扩大,分工仔细,生产技术,产品质量、数量都超过前代。矿冶业、刻印书业、宋瓷、、纺织业、造船技术水等均列于世界先进水平。冶钢技术宋代不仅将发明于前代的灌钢法、百炼钢法广泛加以推广,还创造了新的淋铜钢冶炼法。纺织业技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刺绣和刻丝两种工艺。宋代景德镇瓷窑其瓷器釉色介于青、白之间,釉质如玉,故有“假玉”之称。其他建筑、交通工具等技术皆有巨大发展。

(三)宋代职业技术专科学校多样化

宋代职业技术专科学校呈现多样化,一方面办学主体多样化,另一方面学科种类多样化。宋代,国子监主管教育,其中律学、武学由国子监主办。宋初依唐制置律学博士,掌授法律。熙宁六年(1073)下诏在国子监设律学。宋代武学,最早创置于北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神宗时王安石时期把武学列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内容,而且要严其选、高其选。另外,由职能局办学。如书艺局主办书学,宋代书学达到鼎盛阶段。太史局主办算学,教学内容以《九章》、《周髀》及假设疑数为算问,仍兼《海岛》、《孙子》、《五曹》、《张丘建》、《夏侯阳》算法,并历算、三式,天文书等为本科。太医局主办医学,规模比唐代有所扩大。学习内容,方脉科教材以《素问》、《难经》、《脉经》为大经,以《巢氏病源论》、《龙树论》、《千金翼方》为小经。宋代医学为了进行直观教学,采用图解、教具,如《伯景三十六种脉法图》、“针灸铜人”等。还仿唐制,开辟药园。画图局主办画学,创建于徽宗崇宁三年(1104),隶翰林图画局。课程分六目:佛道、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屋木。并学《说文》、《尔雅》、《方言》、《释名》等。画学的兴建,对于宋朝绘画艺术的繁荣,起了直接的促进作用。宋代办学主体与学科多样化凸显出职业专科学校的发达。

(四)宋代职业技术非学校形式多样化

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等领域职业教育具有非学校形式多样化特点。如以政策推广农业技术。如《宋会要辑稿》记载,“淳化四年,诏给岭南诸县令,劝民种四种豆,及黍、粟、大麦、荞麦,以备水荒,官给种与之,仍免其税”等。另外,统治者还采取无偿提供、推广使用新农具的办法,以促进农业恢复与发展。如“踏犁”推广“可代牛耕之功半”。官府手工业技术考核制度促进自学。宋代手工业管理制度承袭了以前,宋对官营手工业工匠有一套详细的考功制度。考功即是计算工匠的劳动量。符合规定的时间或质量标准,才能算功。与考功制度相关的还有升降制度。严格的考核定级制度促进了官作手工业技术的提高。民间手工业与“团行”学徒制度,民间手工业作坊受“团行”和“库”的辖制,凡是作坊雇佣工匠和学徒,都是要经过“行老”和“行首”的同意。宋代私学教育,除学校教育之外,更多地是家学和师徒相传,特别是如天文、医药、冶炼、舟车、桥梁、建筑、织造、印染、制衣、茶、酒、陶瓷等工匠技艺类的内容,基本都属私学传授的内容,而且其工艺技术水平均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另外,如医药学、工程学、博物学、植物学、农学、物理学、炼丹化学等领域,凸显了宗教对当时科技发展的参与和贡献。另外,手工业技术依靠产品、人才等多种媒体传播等。

(五)官营手工业与“法式”艺徒培训法

官营手工业与“法式”艺徒培训法为宋代一大创造,其对于工艺以及人才规格的规范至关重要。在宋代,全国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官营手工业系统,包括纺织、冶金、铸币、造船、盐业、采矿、武器制造等。由于手工业作坊规模的扩大,为了高效地训练艺徒,推行了“法式”艺徒培训法。如《宋史·职官五》曰:“凡利器以法式授工徒。”所谓“法式”,就是技术操作规范,其中也包括一些最基本的技术知识,内容有“名例、制度、功限、料例、图样”等。这也是早期职业教育课程之一。宋代很重视生产的标准化和定型化,出现了许多“法式”。如《营造法式》、《弓式》、《熙宁法式》等都是著名的法式。宋代官营作坊在艺徒训练上的最大发展是以“法式”授工徒,有了专门的训练教材。以“法式”授工徒,体现了古代职业技术教育的历史性进步。

(六)宋代手工业技术名著

宋代职业教育发达亦反映在职业教育著作丰富,尤其是手工业著作颇多。最为著名为沈括《梦溪笔谈》。沈括的《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技术史上的重要文献,百科全书式的著作。《梦溪笔谈》包括“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机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等。如“布衣毕升”发明的泥活字印刷术、喻皓《木经》及其建筑成就、水工高超的三节合龙巧封龙门的堵缺方法、淮南布衣卫朴的精通历法、登州人孙思恭释虹及陆龙卷、河北“团钢”“灌钢”技术,羌人冷作冶炼中对“瘊子”的应用、“浸铜”的生产等均属科技史上珍贵史料。另外,喻浩的《木经》,为一部关于房屋建筑方法的著作,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木结构建筑手册。李诫《营造法式》,在两浙工匠喻皓的《木经》的基础上编成的,是北宋官方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这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标志着中国古代建筑已经发展到了较高阶段。蒋祈的《陶记》、丁度《武经总要》等。

五、宋代职业技术教育特征与思考

(一)宋代职业技术教育独特背景

宋代,职业技术教育已经相当发达。其依托于独特的背景。首先,宋代在开明政治大环境下,造就了利于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城乡分治,使城乡职能与经济模式更加清晰;手工业雇佣制度,工匠的自由度提高均激发其创造性;另外,此制度促进了官府与民间手工业技术的交流与融合;大型工厂的建立,促使产业工人诞生,另又加之重视文教政策,也由此使技术培训在不同阶层均开展。

(二)职业教育“三位一体”主体办学

宋代,职业教育主体多样化特征趋于成熟。尤其是构建了“三位一体”办学模式。第一,以专科学校模式为特征的国家办学,尤其比之唐代有较大拓展,如武学等开拓使办学实用属性增强;官府手工业为代表的产业办学更加成熟,尤其宋代“法式”培训使规格更加统一与规范;另外,民间手工业技术传承仍起到相当重要作用,许多知名品牌皆出自民间。挖掘宋代职业教育模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三)宋代政府归于技术原创力激发

宋代科学技术的繁荣,在众多影响因素中,政府作用无疑为一核心因素。其不仅为职业技术传承营造了一个极其宽松的环境。最重要为其许多激发科学技术的诏令与政策。政府的劝课农桑在宋代变法中多有体现。政府直接介入,促进了优良作物品种的交流与推广,新农具发明与推广亦是如此。宋代与其他朝代不同之处其以环境与政策促进了“原创力”激发。我们要从中得到启发。

(四)教育家与思想家自觉意识

尽管在宋代以前也有教育家对职业教育提及,如傅玄、颜之推等。但宋代教育家与以往相比具有质的飞跃。从秦汉开始儒学一统天下,即使在魏晋南北朝学术自由时期傅玄、颜之推也仅在维护入学主体地位情况下有所提及。宋代尤其是胡瑗“苏湖教法”中“一学两斋”则直接把实用技术提高到与经学同等地位,陈亮与叶适的“事功学派”实用教育等均反映了教育家自觉意识,其逐渐走进教育本质。其观点难能可贵。只可惜此思想在封建王朝又深埋了几百年。

[1]毛礼锐,沈灌群.中国教育通史:第三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

[2]陈振.宋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3]顾明远.中国教育的文化基础[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

[4]谢广山.试论中国古代职官教育的转型[J].江西社会科学,2007,(8).

路宝利(1969-),男,硕士,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史、职业教育思想。

猜你喜欢

手工业职业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论河南传统陶瓷手工业的当代发展
题解教育『三问』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技能的改进与资源的获取——以土族《格萨尔》中的传统手工业为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职业写作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中国近现代手工业史及资料整理研究
吉林省手工业合作联社第九次代表大会在长春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