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契约差异问题与教育管理对策
2011-03-31袁方舟
袁方舟
(贵州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大学生心理契约差异问题与教育管理对策
袁方舟
(贵州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也越来越多,心理契约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探究大学生群体间心理契约存在的差异及其原因,对于教育工作者研究与实施学生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心理契约;大学生;差异;管理
心理契约概念是Argyris在《理解组织行为》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但是他并没有对心理契约做深入的阐释。Levison通过对一个公共事业单位个案的详细研究,把心理契约定义为“未书面化的契约”,指出心理契约就是组织与员工之间一系列期望的总和。[1]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Schein认为,心理契约是作为对构成员工—组织间交换关系和相互责任的一种心理期望,是不成文的,是隐形的,但它确在雇佣双方达成权利义务关系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核心作用。[2]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心理契约就是基于对学校制度文化、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的理解,对组织权威人(如校长、老师、家长等)所做出的各种形式承诺的感知而产生的主观期望,而这些期望可能被组织权威人所意识,也可能是他们并没有意识到的。基于这一概念,大学生的心理契约应该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即对组织权威人的心理期望与对自己应承担组织责任的认知。
高校担负着保证人力资源高质持续发展的职责。而大学生作为今后国家建设和发展的中坚力量,对其心理与行为的必要关注显得尤为重要。社会经验和人生经历较少的大学生群体由于心理契约无法良好履行而导致的问题频发,这不得不引起教育工作者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充分重视。高校大学生心理契约的良好履行,一方面可以保证学生维持较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并有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发挥;另一方面,对于学校制度管理、学生行为干预和校园文化建设都具有较大的意义和作用。通过探究了解大学生群体心理契约差异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既能推动该方面研究的深入,也能为高校大学生心理与行为管理实践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近期研究发现,目前大学生心理契约虽然总体上履行较好,但仍然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值得研究者和相关职能部门关注。
在学校背景下,大学生干部的心理契约履行较好,显著高于普通学生。这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外,我们不得不考虑高校管理者和教师在对待学生干部和普通学生时,是否存在不一致不恰当的言辞、行为、方式甚至制度。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过于感性,有失客观,学校制度对学生干部的过分支持等,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普通学生的心理契约违背,并使其反社会行为更为频繁和严重。
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比生活在城镇的大学生表现出更好的责任认知和更强的责任意识。许多学者和社会工作者指出了当今家庭模式中存在的独生子女教养问题,由于从小处于自我中心的家庭环境与教养方式下,他们可能存在自我中心价值观和责任意识缺乏等问题。目前,如何解决由于独生子女家庭教养中的偏失而导致的大学生心理契约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于大学生本人、家庭、学校乃至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家庭经济条件对大学生心理契约的构建也有较为显著的影响。总体上看,经济状况较差的大学生比经济条件优越的大学生心理契约履行更好,即对期望实现的状况更加满意,责任意识也更强。家庭条件较差的大学生,可能得到更多独立处理问题,面对错误和担当责任的机会,从而造就了他们相对较强的责任意识和较低的自我满足标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些被百姓传承了许久的教育理念在今天如何评价、理解、运用,这也是值得学者和管理部门探究的问题。
二、对策与建议
(一)方法制度
面对学生心理契约差异对高校管理提出的要求以及存在的问题,必须从方法制度上去保证学生的差异化教育与管理的实现。心理契约反映了大部分学生的内在需求,因此,学校应该建立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去应对不同类型学生基于心理契约履行与违背出现的各种问题。另外,在不违背合理制度原则的前提下,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在学生行为管理的具体环节还应当尽可能地实现他们的心理期望,满足他们的精神诉求,对他们的成就及时给予充分合理的肯定,以增强他们对已有期望以及构建更高期望的信心,还要关心他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对于他们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要给予真诚的帮助和细心的指导,以在客观上实现学生心理期望的履行,促使他们健康发展。[3]
(二)教育培养
针对心理契约违背引起问题的预防和应对,高校应该重点从构建与维护良好师生关系、校生关系,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做好学生宣传引导工作等几方面着手。
首先,要构建维护良好的师生关系,保证教师教育和学校管理的正常实施,必须重视与学生的沟通。心理契约构建和履行过程本身就是学校管理者、教师与学生之间传递信息、交流情感、实现互动的过程。改善师生关系,建立正常的交流渠道,一方面有利于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和想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教师向学生传递信息和思想,学校向学生传达设想和意图,甚至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学校的发展规划及制度制定。[4]这样,不仅能保持良好畅通诚信的沟通渠道,还能促使心理契约的正常履行,防止心理契约违背的发生,并缓解已经出现的问题。
其次,大学生本身心理素质水平的差异也是导致心理契约违背发生以及相关问题应对的重要因素之一。认知水平不高直接导致理解能力不足,对制度、理念、约定等在理解上容易产生误区,在评价期望实现水平的时候就会出现偏差,心理契约违背发生的几率和程度都因此提高。这是导致学生心理契约发生违背的一个前置性诱因。所以,教育工作者应该在考虑学生心理素质水平差异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实施针对性教育培养方法,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认识、思维等心理能力,从前提上避免由于大学生心理素质水平不高而导致的心理契约违背及相关问题的发生。
最后,高校还应做好学生的宣传引导工作。教育工作者应该注意在与学生交流时的言行和方式方法,尽量避免因表达或方法不当而引起的学生不真实心理契约的产生,保证与学生沟通过程中的信息不失真,使其建立真实、可信、稳定的心理契约。
(三)组织文化
高校组织文化对学生管理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凝聚、导向和激励功能上,还对营造积极、健康、和谐的校园氛围,保证学生教育管理正常有序进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在良好校园文化背景下,才能够搭建起学校与学生之间信任与沟通的坚实桥梁,让学生对学校产生归属感、信任感。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对自身责权有准确的认知,并建立正确的期望,以保证心理契约更好地履行。
站在心理契约的角度,研究与处理好基于大学生群体差异而导致的各类问题,对教育管理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是一个时期或一个特定对象的问题,而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问题,必须得到教育工作者的持续关注。
[1]吕新萍.组织变革与员工心理契约管理[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2(5).
[2]白庆菊.浅论心理契约[J].商业研究,2004(4).
[3]梁彦清.基于心理契约的高校学生管理对策[J].管理科学,2009 (12).
[4]王春,郭梅.基于心理契约的大学生培养管理问题研究[J].管理一言堂,2007(4-5).
G641
A
1673-1395(2011)05-0109-02
2011-03-07
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09GHQN033)
袁方舟(1977—),男,四川南充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组织行为与管理心理研究。
责任编辑 韩玺吾 E-mail:shekeban@163.com